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

第1篇: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

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

幼兒園小班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説教材

1、活動來源:該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運用於主題活動之中。眼睛、鼻子、嘴巴、手,是孩子們每天來感知周圍世界的重要感官。這次活動並不是單純地給予幼兒關於感官知識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而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果實,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是隨處可見的,且取材方便。對於他們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驗。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都是獨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們的喜愛。每天午睡後的水果品嚐,顯然是孩們所期盼的快樂時段。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中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主題《好吃的食物》目標的實現。確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認識橘子,知道橘子的特徵。

2、學會怎樣剝橘子,瞭解橘子的營養價值。

3、懂得分享,體驗分享橘子的快樂。

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從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出發的,將情感方面列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識獲得方面,這是考慮了小班幼兒的特點學習規律出發的。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實際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實物觀察、多媒體、實踐操作、食物品嚐、及音樂配合、遊戲情節的貫穿來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難點:在剝橘子時,由於孩子們的小肌肉的動作協調能力、動作力度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很有可能提出“老師我不會剝”、“老師剝不開”的問題。(因為,在平時剝橘子、香蕉皮的時候,我班每次都會有這種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老師如何正確地孩子們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去求得剝皮的方法,體驗到自己動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個關鍵。它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説都是一個難點。

活動的準備:分為

活動的經驗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活動的物質準備:橘子若干、收納盒3個。

二、説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種師生關係下,孩子的學習方式也要發生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學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一次操作活動,引發興趣後,品嚐橘子前的一次剝橘子操作活動。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實物投放“水果橘子”孩子們對橘子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在辨證中得出結論,對含糊的結論也可留於課後進行調查。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在引入和結束活動中都滲入遊戲的形式。在橘子出現的時候,都讓孩子們去摸一摸猜一猜,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們體驗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領。此外活動中還採用交流討論(小組、個別、集體)、賞識激勵法,使幼兒對小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都有一定的經驗。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在《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中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剝與品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操作和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目標一和目標二,也同時得到了體現,主要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常見水果的瞭解。

2、品嚐交流(嘗試法):

在體驗小手剝一剝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弱,為了孩子們的需求,我及時讓他們進行品嚐,大家吃吃將講講、在愉悦的狀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幹。同時也瞭解了不同水果和乾果有着不同的剝法和口味。幼兒在遊戲的情節中,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該活動。

四、説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課中,各個環節可以説是環環相扣、動靜交替的,它多次給了孩子們手口並用的機會。客人做客、激發興趣--自由觀察、説説特徵--教師演示、動手操作--果實品嚐、交流感想--相互分享、活動結束

本次的結束活動中也滲入互動的形式,與班裏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分享,情景相扣,比較自然,並且延伸活動對孩子們的手指運用也是一個提升,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是小班幼兒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對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説,他們更為喜歡的是在遊戲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過程中,在快樂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水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小手去剝剝,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再用小嘴巴去嚐嚐。從始至終,應該説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識面與經驗。因此,我認為此活動能夠結合季節性,能夠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引領孩子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

第2篇: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

這個網站橘子寶寶來做客説課稿範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分橘子》説課稿

彬縣炭店九年制學校 席相彬

一、説教材

《分橘子》是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第一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口算除法、表內除法、乘法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又完全不同於表內除法的筆算,它是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基礎。因此,要重視在豎式計算的寫法和算理及基本運算思路的教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為我們教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素材。

二、説學情

學生在之前已經掌握了口算除法、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理解了除法的含義和算理,會用豎式計算除法;知道了乘法與除法的關係,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從學生學習知識的角度看,對解決本單元的幾個重點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思維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説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會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

四、説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難點:通過分橘子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五、説教法學法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算法以及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計算的速度和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以及情感體驗,這樣會造成課堂氣氛緊張,是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

2.加強觀察、動手操作的教學。儘管教材沒有概括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計算法則,但學生應形成一個基本的筆算除法的學習策略,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的計算順序。因此,教學時,應通過操作與筆算過程相結合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入手,要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解釋—歸納—應用—拓展”的過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是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獨立思考解決了分橘子的問題,又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理解有餘數的除法,從而歸納出餘數都比除數小的算理。

六、説流程

本節課先複習了除法豎式計算,接着創設了知識情境、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集興趣性、知識性於一體的課堂氛圍。

在學生遇到14/4=?的問題時,通過動手實際操作,讓學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即我所歸納的“一商”、“二乘”、“三減”的步驟,為學生解決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且有餘數的豎式計算問題,最後通過練習比較得出了餘數都比除數小的算理。

鞏固練習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