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參照

[摘要]説課稿共含8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説課稿參照

第1篇:説課稿

這篇説課稿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説教材】

1、説課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第一單元《租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分草莓》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原課本教材是以《租船》為例來解決剩餘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在注意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係的分析、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及在內容的選擇上不受教材的限制,取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喜歡、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展,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應用中鞏固,在活動中深化,使學生真正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學的設計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2)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3)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悦。

4、教學重點:解決有關“有餘數除法問題”的簡單實際問題。

5、教學難點:靈活處理有餘數除法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餘數的“取”與“舍”的問題,即對於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

【教法學法】

教法: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知識的引路人,在教學設計中,正確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點,進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提高參與探索的慾望。

學法:

1、指導“探索實踐”。讓學生在探索、研究活動中感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於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

2、引導“思”鼓勵“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思考,大膽質疑,不斷創新。

3、組織小組學習,重視合作交流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説教學流程】

本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一開始,我創設了“投籃比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件給出人數相同時男女生隊的比賽結果,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瞭解情況。接着,我提出 “誰勝誰負”的數學問題,引出課題,同時要求學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觀察思考該怎樣比。再集體交流訂正,得出“當參賽人數相同的時候我們直接比較投籃的總個數就能比較出勝負”這一結論,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接着創設新的情境——兩隊的人數不一樣。讓學生比一比,哪隊能被評為優勝隊呢?通過討論,使學生髮現其中的隱蔽條件,深刻體會到兩組人數不一樣,不能比兩個小組的投籃總個數或以投籃個數最多在哪一組來評選優勝隊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隊平均每人投籃的個數比,比較合理,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

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但是數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補少,數目大了,移多補少就很麻煩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讓學生同桌討論,集體反饋交流,課件演示,引導比較。以男生隊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稱,“4+7+5+4+5”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5”呢?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本環節設計通過小組操作、討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數的內涵就是“移多補少”,從而揭示平均數的含義。當學生的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又巧妙設置認知衝突,“這平均數除了通過移動得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迫使學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先合併再平均分),為此再次組織同學進行小組探究,從討論、反饋中,得出如何來求平均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自主探索。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嘗試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緊接着,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為參加 “新苗杯”校園小歌手比賽選手統計成績

2、瞭解生活中的平均數

設計這些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滲透統計與平均的思想,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最後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這節課你表現得怎麼樣?等等,這樣的小結有利於學生鞏固這節課的重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以數學故事《危險嗎?》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以提升“數學交流”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反映的是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數據,比如説:“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2釐米,並不是説游泳池的每一處都是132釐米,同時滲透不私自到水邊游泳的思想教育,為本課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縱觀這堂課的設計,我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主動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位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第2篇:説課稿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説課稿範文。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蒸汽時代”的到來》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步入近代,主要學習歐洲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本課的主題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到大機器生產的一個飛躍,在世界歷史中地位很重要。它是生產領域裏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係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在歐洲確立下來,對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和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等,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2.教材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基本史實。通過對工業革命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觀評價歷史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讀圖、閲讀,啟發學生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並能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義歷史觀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史實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偉大的發明創造於親身實驗、刻苦鑽研、虛心學習、大膽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時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使國力增強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瓦特與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影響。

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了生產中關鍵的動力問題,是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的發明成果。“如果沒有蒸汽機,就不會有像我們描述的那樣大規模的工業擴展。”它的發明標誌着蒸汽時代的到來。工業革命的發明創造者一一線工人、技師為主,瓦特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一系列的發明創造不是偶然的,而是勤于思考、敢於實踐探索的結晶。工業革命在世界歷史中地位很重要,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只有正確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才能準確把握工業革命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工業革命及其影響

理由:工業革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時限至少有一個世紀。就某一個國家而言,也不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區發生。國中生因其社會閲歷和知識結構的限制,對這一概念難以理解。

二、説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有些抽象的問題還不能分析,需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運用生活裏的內容來啟發他們的思考。

2、説教法、學法

根據“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採取創設情景、設置疑問、自主學習、討論探究等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從而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1、導學法:通過創設情景、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概括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2、講解法:對於疑難問題,教師通過課本和有關輔助資料幫助學生理清線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3、合作探究法:通過生生、師生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學習歷史有關方面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引入新知:多媒體展示1851年英國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上展出的蒸汽機圖片,教師作簡要講解,然後指出:蒸汽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它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蒸汽時代。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環節一、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1.知道工業革命最早從英國開始,開始的時間和標誌以及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間和標誌; 2.理解為什麼工業革命最早從英國開始;3.瞭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於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知道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如: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瓦特改進了蒸汽機、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富爾頓造出了輪船等史實,並認識到它們的重要作用;4.能説出並充分理解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環節二、學習第一目“珍妮機的故事”。 學生閲讀課文,查找並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1.工業革命最早從哪個國家、哪個生產部門開始;2.珍妮機是誰發明的,有什麼重大影響?3.思考為什麼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 學生在自學提示指導下看書、思考、小組交流、課堂交流。設計意圖: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

教師在總結的時候注意1、.利用多媒體展示水力紡紗機和騾機的圖片,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珍妮機的重大影響。使同學們認識到棉紡織業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它點燃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不僅是棉紡織部門,還包括冶金、採礦等部門;3、.通過書中的動腦筋: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當時珍妮機在中國被髮明出來,情況會怎樣?為什麼?引導學生自由暢談工業革命應具備什麼樣的前提和條件,由此理解為什麼工業革命最早在英國發生。

<過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紡織廠的資本家,你會把工廠建在哪裏?為什麼?學生自由暢談,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出機器所需的動力問題,帶着新的問題繼續學習。

環節三、學習第二目“瓦特與蒸汽機”, 回答以下問題:1.誰找到了比人力、畜力、水力更方便更有效的動力?2.講一個關於瓦特的故事,説一説從他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3.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什麼影響?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通過查找講述瓦特的故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偉大的發明創造於親身實驗、刻苦鑽研、虛心學習、大膽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毅力教育。

教師在總結的時候注意強調:1.蒸汽機最早應用在紡織部門,然後擴展到冶金、採礦等部門;2.學習瓦特親身實驗、刻苦鑽研、虛心學習、大膽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3.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是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過渡>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當時英國工廠的生產情景:轟隆隆的機器聲不分晝夜,各種各樣的商品堆積如山,步履蹣跚的人力畜力車輛能不能滿足機器生產運輸的需要?應該怎麼辦?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出交通運輸問題,帶着新的問題繼續學習。

環節四、學習課文第三目“火車的誕生”。回答以下問題:1.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方面的重大發明有什麼?發明者是誰?2.討論:火車、輪船的發明和交通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有什麼影響?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

環節五、學習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出示材料《1740年、1800年英國生鐵產量增長表》、《1764年、1840年英國棉花加工量增長表》、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而理解工業革命對人類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利用多媒體總結並幫助學生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抓住三個關鍵點:一是它引起生產技術的巨大變革,二是使社會關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三是導致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並由此得出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

3、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表格總結本課的學習成果。

第3篇:説課稿

猜你正在找説課稿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説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説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瞭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温法等。

1、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

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着不衞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衞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裏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第4篇:説課稿

希望本站()能夠成為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説説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

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着。

第一步:由“愛”導入、激起愛國之情,揭示課題。

我這樣創項:首先教師用很隨和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引出“愛”字,繼而因勢利導:愛的含義很深、很廣。然後舉生活中,學習中的愛的實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順利地引出課題:我們愛祖國。

第二步: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師多媒體出示問題與答案、印證學生的反饋、理清詩歌的思路。

第三步:精讀詩歌、情感昇華

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了閲讀,因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因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了讓讀者去了解祖國、新近祖國、感受祖國是實實在在的。在教學中,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置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後,給予其充分的肯邊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當然,這讀也不定枯燥,刻板,一味地“唸書唱山歌”,而是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達到情感的共鳴”,如:詩歌的最後一節是情感的昇華,尤其是“我們愛祖國”這一句詩反覆出現了三次。通過我的'點拔和引導,學生們終於讀出了三句詩層層推進的情感變化形成了高潮 。

最後,説説媒體輔助

將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恰當地運用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説説課堂擴展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世界前進。學生理解課文後,我設計了“朗誦或背誦”、“表演歌唱”、“提筆仿寫”三種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愛”。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主創造,既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張揚了個性、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

當然,本節教學過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寶貴意見,我表示非常感謝!

第5篇:説課稿

給大家帶來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

一、 關於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5)》是在前面學習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基礎上的一節綜合實際應用課。藉助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數學聯繫實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含有多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利用方程組去解決,其分析方法和解題步驟與列一元一次方程類似,而在列方程方面常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教材在讓學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後,再次體驗二元一次方程組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和作用。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可使學生領悟到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這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 關於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 目標分析

知識和技能目標:

1、 會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及求解

2、 能檢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意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通過使用代數中的方程去反映現實中的相等關係,體會代數方法的優越性

2、 在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過程中,體會列方程組往往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3、 通過解應用題的學習,滲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辨證思想,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1、 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 通過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學習,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二)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找出兩個等量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學難點:正確找出兩個實際問題中的兩個等量關係,並把他們列成兩個方程。

難點突破採取的措施:

1、 可多種方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引入,然後由師生共同尋找兩個等量關係,多次體驗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2、 用填空和選擇的多種題型來尋找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3、 例題中兩個問題將它們分列開,將難點分散

三、 關於教學方法的説明

從一題多解的和尚吃饅頭的引入開始,引導學生尋找等量關係,在合作中尋找解題途徑,教師在此過程中做好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作用,關注學生在此過程中的生命成長。幫助學生在方程探案中尋找等量關係,然後找到等量關係後,讓學生嘗試根據等量關係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接着讓學生在填空和選擇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組,最後是課本例題的教學,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和分析問題,課外,讓學生自己編題,領悟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下教育過程的規律:

1、 遵循由舊引新,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體現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2、 創設問題情境,教師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由易到難,化整為簡,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二)學法分析

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也教給了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觀察,注意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自己探究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尋找、發現,學會歸納總結,逐步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關於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 導入設計

先用輕鬆的師生對白,讓學生進入問題,討論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細胞,讓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通過體驗新知識的優越性,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二) 嘗試練習

通過導入中的體驗,讓學生初步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有學生成功了,他們嚐到了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成就感,有學生失敗了,鼓勵他們繼續學習,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嘗試練習

1、方程探案記: 你知道盜賊如何分贓嗎

一幫強盜搶來一批布匹,躲在了樹林裏分贓,由於傍晚天色太黑,看不清他們有多少人,只聽見帶頭的一個強盜喊着説:“每人分佈六匹,還剩5匹,每人分佈7匹,又少8匹。“請你根據他的説話聲來判斷,究竟有多少強盜,多少布匹?

大家一起探討

(三) 範例設計

通過對課本例題的難點進行分解,把一個較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兩個小問題,將難點分解。

某蔬菜公司收購到某種蔬菜140噸,準備加工後上市銷售。該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噸或粗加工16噸。現計劃用15天完成加工任務。

問:1、該公司應安排幾天粗加工,幾天精加工, 才能按期完成任務?

2、如果每噸蔬菜粗加工後的利潤為1000元,精加工後為20xx元,那麼照此安排,該公司出售這些加工後的蔬菜共可獲利多少元?

(四)反饋練習

通過多種題型:填空、選擇及問答的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根據課題來自編應用題,體現了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五) 歸納小結

教師啟發,學生歸納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第6篇:説課稿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説課稿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各位老師,下午好!

一、教材分析

《交通連四方》是《品德與生活》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3課的第1課時,這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各種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網絡,知道家鄉交通方式與網絡的發展與變遷。重點是瞭解家鄉各種交通方式,以及通過交通網絡所提供的聯繫。有關具體體驗交通事業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將放在第2課時展開學習。

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多種調查途徑,感受道路的四通八達

1.學生調查。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調查,已經瞭解了爺爺奶奶小時候出行的情況、身邊變化較大的路、把海鹽和其他城市連接起來的道路等,讓學生對我們海鹽縣的交通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並在交流中感受道路的四通八達。

2.老師提供。

除了學生調查到的,我也適時提供了交通資料。如老師去海寧老家做客的親身經歷,讓同學們明白祖輩出行的不便。又如我出示了海鹽行車示意圖,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除了嘉興大道、東西大道等大路,還有乍嘉蘇高速、滬杭高速、杭浦高速等道路,使海鹽能通向四面八方。

二、不同呈現方式,感受現代交通的便利

在這堂課上,我主要採取了文字資料和圖片、錄像兩種不同的資源呈現方式。

在學生説到新橋路的鉅變時,我出示了新橋路的文字資料,它從一條不滿一米的黃泥小徑,變為一條石塊、黃沙鋪成的機耕路,再到一條不足六米寬的土公路,又修為一條六米寬的水泥路,如今成了一條寬達三十多米的城區主幹道,讓學生感受到新橋路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更大、更平整、更漂亮了,出行很便利。

在同學們交流到平時經常乘坐城市公交時,我適時出示海鹽縣城市公交線路圖,讓學生感受到,城市公交現在發展很快,有很多人乘坐、環保省錢,讓自己出行很方便,我又引導學生關注新的人民醫院搬遷後,有許多條線路的車子延伸到那兒,就是為了照顧不同的人羣,考慮人們出行的便利。

三、生活資源利用的調整與取捨

在第1次試教時,我還用上了品德書上36頁的上海文字圖片資料,但我們課後討論,認為上海不同的出行方式,學生在交流時能説到,我們只要欣賞即可,所以這部分不作為重點,有些資源捨棄不用了。

在試教時,學生也講到了跨海大橋。原來我是用表格呈現,從海鹽出發,走兩條不同線路到寧波算時間的方式讓同學感受跨海大橋的作用。可惜有些孩子沒去過,沒有地理概念,不能通過對比來感受。所以今天上課時,這部分資源我做了調整,用地圖呈現,給兩條路標箭頭、所行駛的時間,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體會到跨海大橋的建成,極大地縮短了行程,節約了時間,給我們出行帶來了方便。

當然,課堂上也有遺憾。學生在交流出行時選擇的不同交通工具時,説到乘坐公交車時出現的困惑,我肯定了這是一種現況,但是沒有更好的應對、及時的評價,覺得很可惜。

第7篇:説課稿

請仔細閲讀這篇説課稿範文,也可以參考它的寫法與格式。

一、 説教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的一跳》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教學時數為一課時。這是學生由國小升級入中學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課,,第一課分三框:《重要的一跳》、《我們是一個羣體》、《誰都不能剝奪我們的受教育權》。第一框的內容對後面的學習起着極為關鍵的引導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到中學生與國小生有很多的不同,感覺不一樣。

2、能力目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中學生活。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從國小到中學是我們成長曆程,我們應儘快適應新的中學生活。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中國小生活有太多的不同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適應中學生活。

二、説教法

主要採用情境教學,引導啟發,分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參與,小組合作,體現出集體的力量和智慧。

三、 説學法

1、 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

2、 學生主體教師點撥

四、 説教學準備

七年級剛入校的新生,彼此比較生疏,教師要在教學前對學生有個印象,並根據掌握的學情,幫助學生分好小組。

五、 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人才一生中有無數次的轉折,我們從國小升入中學也是人生的一大飛躍,以“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引導怎樣儘快的適應新的中學生活。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讓學生了解到中學與國小確實有不同。

2、 新課的教學

第一框,題目:《重要的一跳》

a、 感覺很不同

我是中學生了!這個新的身份,一定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國小階段從未有過的新感覺新體驗。

活動一:國小和中學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要求:四人一組,討論5分鐘,每組派代表回答

活動二:動動手:寫出家人親戚朋友對你的看法,形式如課本P3頁學生可自由書寫,寫出自己親身體會或親身經歷的事。

引導學生踴躍舉手學生髮言。

目的:融洽學生氣氛,活躍課堂。

b、 你準備好了嗎?

國中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困難。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將會影響我們生活的質量。該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呢?讓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可以依計行事。

活動一:讓第一組、第三組的學生提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第二組、第四組的學生來解決。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調過來。

活動二|請去年九年級畢業的學生介紹一下怎樣適應剛進國中這一段時期的

目的:讓同學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學會互相幫助,在融洽的氣氛中學會適應中學的新生活。

C、小結

點名讓幾個膽大的學生嘗試對這堂課的收穫進行小結,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我們升入了中學,生活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這種生活與國小有很多的不同,我們要作好充分的準備,以迎接中學生活的挑戰。

目的:培養學生的相互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8篇:説課稿

本站小編推薦:更多説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心聲》(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心聲》是語文版7年級冊第四單元(即小説單元)中的第十五課。本單元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小説,而小説的核心任務是把握人物形象。由於本課的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非常貼近,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教學這篇小説時重在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見解,與文本對話,理解小説的主題,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語言。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分析和評價小説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此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小説是藉助人物形象刻畫來體現主題。) ◆2、過程與方法: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明白小説所反映的問題。

(此目標是根據本文篇幅長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

(1)展示學生個性,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社會問題和學校的不良現象;

(2)讓學生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後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教學重點:本文重點是弄清“心聲”含義,在熟識小説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説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小説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這是本課的難點;初次接觸小

説,側重引導學生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七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還不夠深刻,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設為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從而正確把握本文主題。)

二、説教法

在充分分析了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為設置情境、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我還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説學法

由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活動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説教學過程

設計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從學生的發展方面進行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創設良好的情境,實現師生互動,以實現共同發展的目的。

活動一 ——傾訴心聲

“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呢”

教師配音:“在很久以前,人們常盼望流星的出現,因為只要對着流星許願,你的願望就會很快實現。現在就讓我們也對着流星許個願吧!”展示流星劃過天空的美麗畫面,並播放歌曲《流星雨》,營造一個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間。 (在上課開始時,設置情境,播放學生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歌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巧妙導入課題。)

活動二——傾聽心聲

老師激發學生:剛才我們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願,這些珍藏在我們心中的祕密就是我們的心聲。相互傾訴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了,我們的友情更深了。現在我要給你們介紹兩個新朋友——李京京和凡卡。請大家迅速走進黃蓓佳的小説《心聲》,看誰最先和他們交上朋友,體味他們心中的苦痛。

(在這裏,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開始與文本對話。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

在這一過程中,我設計了3個問題:

1、看誰能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快速梳理小説的情節?

(訓練學生快速閲讀,從文本中提煉關鍵語句的能力。)

2、看誰能發現這篇小説在人物描寫上最突出的方法是什麼?

(引導學生從感知文章內容,到關注文章的表現形式,體會文章刻畫人物最突出的方法是心理描寫。)

學生跳讀描寫李京京心理的段落,仔細揣摩李京京的心聲。讓學生猜猜他的心聲是什麼?然後對着流星也來幫他許個願!(重現流星雨的鏡頭)

3、看誰能説説李京京讀《凡卡》的心願為什麼那麼強烈?《凡卡》為什麼能那樣撥動李京京的心絃?(發揮學生的想象,閃現凡卡和李京京的生活情景片段,與同學交流。)

由於李京京的身世與凡卡的身世遭遇相似,使他在閲讀《凡卡》時產生強烈的共鳴。李京京渴望讀《凡卡》是想借此宣泄自己內心的積鬱,表達對爺爺和小夥伴的思念,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讓學生懂得在文學欣賞中,既要有生活,又要有感受,更要投入感情。共鳴是文學欣賞的最高境界。)

活動三——實現心聲

設計提問:

1、李京京讀《凡卡》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他的朗讀成為了這次公開課的亮點。李京京為什麼能讀好這篇文章?説説你的看法。

學生精讀課文,共同探討,分組交流。

2、你認為李京京是一個怎樣的人?説出你的理由。

他是一個天真、純樸、特別是銘記親情和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

3、請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麼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心聲”的含義: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願望;

③作者藉此呼籲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4、對程老師上公開課的做法,你們是如何看得呢?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還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真正創建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活動四——表露心聲

李京京借讀《凡卡》宣泄了他的心聲,讀了課文,你是否也有了同李京京一樣的宣泄的想法?請你也來一次真情的表白。

話題: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心理歷程嗎?説説看。

(讀了這篇課文,學生都瞭解了李京京的心聲,我想許多學生都會對程老師、李京京的父母有許多想法,也許李京京的故事也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共鳴吧。那我就給學生一個説話的機會,讓他們説個痛快!)

(這一環節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進一步挖掘文章的主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既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啟發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延伸拓展』:

寫一段文字,表現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佈置作業』:

以李京京的身份給他鄉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8篇説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説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