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先進單位典型材料——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

飽蘸“農”墨,潛心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鄉村振興先進單位典型材料——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

——鄉村振興先進單位典型材料

興化市全域面積2393平方公里,總人口158萬人,是全國聞名的農業大市、“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試點縣”、“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連續12年被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或標兵市,淡水產品總產量連續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興化同時也是江蘇省生豬和優質地方家禽優勢生產區、畜禽生產和調出大市。今年初,興化市6個原農口部門組建成農業農村局,作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近年來,興化市農業農村部門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加快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轉變,用實幹和擔當在廣袤的田野上潛心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答卷,多次榮獲全國農業先進集體、省和泰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人民滿意公務員機關等榮譽稱號,行業中湧現出一批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

一、質量興農,高質量農業書寫精彩答卷,實現由“願景”向“實景”的升級。圍繞本地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促進農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全市共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75個、面積近110萬畝,計劃整合資金22億元,推進高標準農田整市建設,打造百萬畝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創造在全國範圍內可複製、易推廣的“興化經驗”;創成省級“味稻小鎮”3個,全市優質稻米種植率達89.6%,連續刷新稻麥兩熟條件下機插水稻百畝示範方單產全國紀錄。全市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3.2萬畝,建成高效規模設施園藝基地28個、特色農業基地32個,淡水產品總量連續30多年位居全省首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步壯大,新增家庭農場389家,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9萬畝,家庭農場規模經營比重達47%,安豐鎮創建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農村產權交易量、交易額全省領先,統一設立村級集體“現金池”賬户,提高村級資金的使用效率的做法,被泰州市委、市政府發文。農業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脱水蔬菜行業由傳統單一的烘乾食品、配料產品延伸到凍幹食品和冷速凍食品、終端產品、保健食品,3家企業入圍“2019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數量位於泰州前列,被認定為省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入圍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

二、 品牌強農,品牌建設書寫嶄新答卷,實現由“本土化”向“國際化”的躍升。圍繞“培育品牌、做活產業、實現增效”的工作思路,興化市農業農村部門全力打好品牌農業這張“牌”,努力實現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大眾農業”向注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轉變。成功舉辦第一屆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工作交流會,承辦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農業部共同舉辦的“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南南合作”項目第一屆、第三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高級別培訓班以及“一帶一路”國家農業文化遺產管理與保護研修班;與墨西哥墨西哥城政府管理部簽訂《農業文化遺產諒解備忘錄》,推動農業、旅遊、文化和經濟領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北京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品牌價值發佈會暨特色農產品分享會,評估出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綜合價值約達687億元的結論,其中,載體價值約363億元,服務價值約324億元。成功舉辦2018興化大米品牌推介會,興化大米位列“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第二位,市場售價由過去平均每斤2.2元提高到每斤3.7元以上,可為全市農民增收15億元左右;放大興化龍香芋在央視的宣傳效應,龍香芋市場售價由前幾年每斤1元提高到5元多,每畝收益達2萬元,可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垛田油菜從單純的菜籽種植,發展到加工、旅遊,核心區畝均產值達8000元,被國務院研究室譽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典範。興化大米、興化龍香芋、興化荷藕被評為全國最具魅力農產品,興化大閘蟹獲得“中國十大名蟹”稱號,泓膏品牌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興化香葱品牌價值達38.15億元。千垛菜花風景區獲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入選全國100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制定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與央視、京東、天貓開展戰略合作,成功舉辦第二屆電商產銷對接大會,全年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44億元。

三、裝備助農,農業生產書寫時代答卷,實現由“農耕文明”向“智慧時代”的引領。樹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的理念,堅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與智慧農業和互聯網農業發展相結合,超前規劃,統籌推進,推動農業基礎設施向縱深發展。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試點兩個“國字號”項目,有序推進農機裝備能力提升和農村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兩個“四年行動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6.5萬畝,建成為農服務綜合體10個,入圍2018年度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市創建,全面完成川東港、泰東河整治工程,修建圩口閘120座、排澇站57座,圩口閘電啟閉改造300座,建成達標圩堤650公里。深入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新增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8個,新建江蘇大學(興化)無人農業系統研究院、揚州大學(興化)鄉村振興研究院,啟動全國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中國蟹庫網承擔創建農業部大閘蟹單品大數據庫和全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標準化示範區。

四、共享富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書寫示範答卷,實現由“新村”向“景點”的演變。致力於“護好生態”“種好風景”,興化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履行職能,以春季千垛菜花旅遊節、夏季萬畝荷塘旅遊季、秋季品蟹賞菊旅遊季為載體,大力推進國家田園綜合體和省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加快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生態越美麗—發展越興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截至目前,興化市共獲批國家田園綜合體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6個、市級4個,實現試點數量、上爭資金、覆蓋户數、建設體量四個泰州第一;沙溝鎮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最美漁村,現代漁業產業園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按照“快出形象、做好示範、走在前列”的目標要求,積極探索公司運營、委託運營、合作運營、集體運營等多種運營模式,初步趟出一條具有興化特色的試點路子。“萬科+政府平台+村集體”公司化運營的“東羅模式”,打造成全省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樣本”,獲得省和泰州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央視、《新華日報》等多家媒體多次對其作專題報道,首屆“江蘇泰州·興化碧水東羅農民豐收節”亮相央視《新聞聯播》。

五、生態立農,人居環境書寫綠色答卷,實現由“田園”向“公園”的轉化。對標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放大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理念,用實際行動描繪“全省大公園,人文夢水鄉”的美麗畫卷。強力推進“263“專項行動,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所;全面完成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建成並投入運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171個。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與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成片造林面積2.25萬畝,啟動建設裏下河國家濕地公園。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工作體系,完成“五水共治”規劃編制,有序推進平旺湖、陳堡草蕩、洋汊蕩等退圩還湖工程。完成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橫涇河、興姜河水源地完成整治任務,通榆河、下官河、滷汀河水源地通過省級驗收,創成省級節水型社會示範區。

六、政策助農,產業脱貧書寫滿意答卷,實現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緊緊圍繞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户和經濟薄弱村脱貧兩大任務,務實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脱貧攻堅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在注重外部幫扶的同時,注重激發內部潛能,想方設法為困難户提供就業崗位,拓寬他們的增收渠道和路徑。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脱貧29965户、49343人、207個經濟薄弱村,分別佔建檔立卡總數的89.8%、88.3%、77%。投入8095萬元培植99個產業扶貧項目,覆蓋118個經濟薄弱村。及時研究部署建檔立卡貧困户住房條件改善工作,在3個鄉鎮的6個村開展試點,全年共實施低收入農户危房改造631户,發放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金1533萬元、困難羣眾醫療補助金7565萬元,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同時,大力實施農村基層黨建“紅色領航”行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不斷提升,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