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建築業專題調研活動的彙報材料

關於開展建築業專題調研活動的彙報材料
關於開展建築業專題調研活動的彙報材料
為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促進全省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省局關於開展建築業專題調研活動的安排,現就建築工業化和勞務用工情況有針對性作如下彙報:
建築工業化發展情況
一  建築工業化發展情況
(一) 建築工業化的內涵和基本特徵?推行建築工業化對加快產業轉型發展的作用?
建築工業化是指通過現代化的製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築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它的主要標誌是建築設計標準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複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築構配件、製品、設備生產並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為建築市場提供各類建築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築構配件和製品;制定統一的建築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準(模數協調、公差與配合、合理建築參數、連接等),合理解決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係,建立和完善產品標準、工藝標準、企業管理標準、工法等,不斷提高建築標準化水平;採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和信息管理系統,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建築工業化的特徵
一、設計和施工的系統性。在實現一項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市場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須按計劃進行。
二、施工過程和施工生產的重複性。構配件生產的重複性只有當構配件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模的建築、不同使用目的和環境才有可能。構配件如果要進行批量生產就必須具有一種規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築構配件生產的批量化。沒有任何一種確定的工業化結構能夠適用於所有的建築營造需求,因此,建築工業化必須提供一系列能夠組成各種不同建築類型的構配件。
建築工業化對加快產業轉型發展的作用
一有利於提高建築效率,服務加快城市化進程;
二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服務生態城市建設;
三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二) 建築工業化與傳統建築業相比有哪些優勢?
1956年5月8日,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和發展建築工業的決定》,這是我國最早提出走建築工業化的文件,文件指出:為了從根本上改善我國的建築工業,必須積極地、有步驟地實現機械化、工業化施工,必須完成對建築工業的技術改造,逐步地完成向建築工業化的過渡。
工業化的基本原則是:專業社會化、加工機械化、生產批量化、出廠標準化,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
而建築施工目前的狀態是:
1、作業手段的原始——大部分的施工現場依舊擺脱不了“秦磚漢瓦”的身影,簡單的工具、大量的勞務人員手工操作;
2、生產過程的模糊——在現場既是原材料的加工廠,亦是建築成品的加工現場;
3、產品形成的非標性——施工現場由於參建人員的個體屬性,造成產品形成的過程中人為的因素,使得建築成品的非標性突出。
4、勞動生產率的低下和質量標準的難以提高——。
5、施工安全——由於大量作業人員集中在多風險源的作業環境中施工,使得建築安全成為建築施工最大的隱性成本。
6、“四新技術”推廣緩慢。
與傳統建築相比,工業化建築在開發設計、生產管理方式,建築材料和設備選用上都有很大突破,因而具有很多優勢:
舒適性:大量採用保温隔熱、阻隔噪聲、防水防潮、安全無毒害的新型建材,加上新技術、新設備的廣泛應用,全面提高了住宅的舒適性。
安全性:絕大部分構配件在工廠製作就等於將工地“搬”至工廠。工廠化生產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產品質量,加上現場工序減少,只需按圖安裝,大大減少了出錯的機會,使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經濟性:標準化設計和通用構件的使用,極大的縮短了建設週期,加快資金週轉,節省大量人工和管理費用較低,集成建築的綜合效益十分明顯。
使用管理簡便:全新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如實現五表(水、電、煤氣、採暖製冷和衞生熱水)遠傳自動記費,家電電話遠程控制,紅外防盜系統等,使住户的生活水準得以提高;實現物業區域管理,管理人員足不出户,可以掌握整個小區的情況。
時尚和個性化:預見性設計及不斷引入先進的居住理念,引領住宅發展趨勢。要消除人們對工業化生產住宅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的成見,户型佈置多樣化,裝修材料和色彩系列化,為住户提供多樣選擇,使居住者個性展示有足夠空間。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由於施工現場大部分作業為幹法施工,與傳統濕法施工相比,噪聲、粉塵、建築垃圾等污染大為減少。綠色建材和通用構配件的大量使用,建材回收利用和住宅可變性,甚至整棟住宅的異地重建,將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
(三) 目前各市建築工業化發展現狀,包括:1、在推動建築工業化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2、建築構配件預製化生產規模如何?3、工廠化生產基地建設情況(含裝飾工廠化生產情況)?4、建築企業裝備情況和建築機械化施工情況,在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方面有哪些激勵措施?5、在建立標準技術體系和集成推廣方面的情況、6、行業信息化建設情況?
4.現在建築企業裝備水平和機械化施工能力相對比較低,由於建築結構都是排架結構,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現代化的運輸設備一般都是商混生產企業配置較高的設備,而施工企業設備配置多為垂直運輸設備,機械化施工能力相對較低。推行建築工業化施工企業必須配置較高配套完善的機械設備,提高施工能力,因此,政府必須出台相應的激勵措施。
二 推進建築工業化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原因分析
(一) 在體制上存在有哪些障礙?
(二) 在標準體系方面存在哪些困難?
(三) 在施工技術上存在哪些困難、
(四) 在市場推廣方面有難些困難?
並綜合分析原因。
(1)在標準體系方面存在哪些困難?
1、目前標準體系還有待於統一——國標、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同時存在,同時這些標準並沒有總則作指導。
2、企業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比較困難——一方面,建築產業歷經幾千年,幾乎所有的相關的工藝、流程已形成固有態勢,四新技術推廣緩慢;另一方面,企業自行創新存在投入大、週期長、效益前景不明顯等因素
(2)在施工技術上存在哪些困難?
1、技術員工的培訓——原有建築工人重複的事低級的密集型勞動,所需要的勞動技能和知識等級偏低,接收新技術能力欠缺。
2、改變原有施工模式,使得在施工組織、人員配備、材料採購、質量驗收手段等方面提出新的課題需要加以解決。
3、管理人員在新的施工模式前需要加強培訓,特別是對新領域裏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
三 加快我省建築工業化進程的對策措施
(一) 關於建築工業化的任務目標和工作原則。如何確定建築工業化發展目標,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應當堅持哪些原則。
1.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城鄉建築綠色發展,重點推動政府投資建築、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築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推進北方採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和建築特點,建立健全綠色建築標準體系、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有針對性地制定有關政策措施。
3.政府引導,市場推動。以政策、規劃、標準等手段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綜合運用價格、財税、金融等經濟手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營造有利於綠色建築發展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設計、建造、使用綠色建築的內生動力。
4.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樹立建築全壽命期理念,綜合考慮投入產出效益,選擇合理的規劃、建設方案和技術措施,切實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資源消耗。
(二) 加快推動生產方式轉變。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改造提升建築業,推動建築節能和綠色施工,擴大建築構配件的生產規模,提高機械化施工水平。
工廠化建造是指採用構配件定型生產的裝配施工方式,即按照統一標準定型設計,在工廠內成批生產各種構件,然後運到工地,在現場以機械化的方法裝配成房屋的施工方式。採用這種方式建造的住宅可以被稱為預製裝配式住宅,主要有大型砌塊住宅、大型壁板住宅、框架輕板住宅、模塊化住宅等類型。預製裝配式住宅的主要優點是:構件工廠生產效率高,質量好,受季節影響小,現場安裝的施工速度快。缺點是:需以各種材料、構件生產基地為基礎,一次投資很大;構件定型後靈活性小,處理不當易使住宅建築單調、呆板;結構整體性和穩定性較差,抗震性不佳。日本為克服預製裝配式住宅抗震性差的缺點,在預製混凝土構件連接時採用節點現澆的方式,以加強其整體的強度和結構的穩定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類結構被稱為預製混凝土結構(PC),目前我國的萬科公司正在進行相關的試驗和改進。長沙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已經則已經運用國際最先進的PC構件進行工業化住宅生產
(三) 關於完善相關標準體系的建議和措施。
建築工業化,首先應從設計開始,從結構入手,建立新型結構體系,包括鋼結構體系、預製裝配式結構體系,要讓大部分的建築構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實行工廠化作業。一是要建立新型結構體系,減少施工現場作業。多層建築應由傳統的磚混結構向預製框架結構發展;高層及小高層建築應由框架向剪力牆或鋼結構方向發展;施工上應從現場澆築向預製構件、裝配式方向發展;建築構件、成品、半成品以後場化、工廠化生產製作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術的研發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撐及腳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創新,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撐和懸挑腳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圍護結構體系上,大力發展和應用新型牆體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減少施工現場手工操作。在積極推廣建設部十項新技術的基礎上,加快這十項新技術的轉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裝配化、施工的機械化能力。
(四) 關於培育市場實施主體。培育工業化生產企業推廣設計、施工一體化和“菜單式”裝修,加快建立工業化生產基地。
培育市場主體,首先必須建立健全政策、制度、規定、標準和規範,加快建立工業化生產基地,先行試點,逐步推廣。
1.積極培育建築工業化生產企業。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研發新的工法工藝,提高生產設施和企業管理水平。對於實施建築工業化項目並編制省級以上建築工業化技術標準規程企業,鼓勵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並享受相關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2.加快提升建築業企業整體實力。推動形成具有建築工業化設計、製造、施工能力的產業集團,並鼓勵其採用BT、BOT形式參與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全面提高建築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對引進大型專用先進設備,可享受與工業企業相同的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
  3.加強建築工業化技術研究。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積極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研發成果,加強對預製裝配式建築的技術標準、過程管理、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研究。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建築工業化科研項目研究經費的支持力度。
  4.大力推進建築工業化基地建設。積極推動住宅產業化基地和鋼結構、構配件及部品等一批工業化基地建設。各地要根據發展需要,將建築工業化基地建設納入相關規劃,併合理安排用地。
(五)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一個長期戰略,將覆蓋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整個過程。必須面對競爭和挑戰,克服不足和差距,抓住信息化的發展機遇,同時採取以政府信息化為先導、帶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從而推進整個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一)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先導是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從而改進政府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高效的管理和服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尤其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過程中,政府信息化處在關鍵和核心的位置,發揮着先導作用。這是因為政府在制定政策、規劃、標準和資金投入、引導企業和社會信息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我國政府的信息化建設還需在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是要儘快制定和完善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網絡框架體系,為轉變行政管理方式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化的要求,對現行政府管理職能、組織結構及行政流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開發基礎業務數據庫,為轉變行政管理方式提供前提條件;
第三,是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加大力度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和制定財政、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的扶持政策,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是要構建指導政策、技術標準、法律規範三位一體的政策法律體系,為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創造制度環境;
第五,是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為轉變行政管理方式提供人才保證。實施政府信息化,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以現代科技知識武裝起來的公務員隊伍做保證,這是政府信息化成敗的關鍵。
(六) 推動建築工業化示範工程建設。
 1.改革完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加快適應建築工業化發展要求,在設計收費方面,要提高預製裝配式建築項目設計的收費標準;在招投標方面,要制訂針對預製裝配式結構設計和施工的定額和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在工程質量管理方面,要制訂預製裝配式施工的工程質量安裝和驗收標準。
  2.開展建築工業化評價工作。逐步建立建築工業化結構體系評價、現場裝配與施工評價、部品與整體建築體系評價制度,制訂具體的評價標準、評價程序和方法。
  3.加強部品生產目錄管理。大力推廣應用國內外先進的建築工業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定期發佈推廣應用、限期使用和強制淘汰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目錄。
(七) 加強政策扶持的相關意見建議。
為使建築業及其相關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築業的深度改革勢在必行。為此,建議,:
第一,建議成立專職機構,政府直接推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制定一系列相關產業政策與扶持計劃,推進建築工業化,設立產業化實施機構,發展建築集團和民間機構,從組織和人力資源上保證其貫徹實施。
第二,除法律層面外,政府還應制定行政法規保證建築工業化的健康發展。如建築性能保證制度、優良建築部品認證管理辦法、綠色建築設計及運行認定製度等。
第三,推進建築工業化需要政府的產業政策與扶持,如優先土地供應、税收優惠減免、金融鼓勵扶持等一系列政策。
第四,政府可率先試點,啟動市場需求,如在保障性住房進行試點,按照一定規模進行工業化技術應用。鼓勵政府投資工程採用工業化技術,將其工業化支出部分計入建設成本。
第五,政府應將建築生產與技術進步作為解決城市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重視建築工業化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
第六,應積極建立技術標準體系,推進建築標準化,加快建築施工與管理技術、建築節地節能等標準與技術的研發。
第七,高校、企業和社會辦學機構要加強建築工業化相關專業人員的培養和業務培訓,加強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校企聯合,培養實用型和複合型人才。
第八,要加強市場監管。在審圖、質監、安監、驗收、造價等環節建立適應建築工業化需要的服務程序和監管模式。施行建築市場準入制度,嚴格執行資質標準
建築業企業勞務用工情況
一我省建築業企業勞務用工情況
(一) 建築業和勞務企業發展情況。當地建築業企業基本情況及勞務企業種類、數量和外地勞務人員佔比情況企業勞務用工制度及勞務企業隊伍管理、職工培訓、勞務合同、社會保障和業餘文化生活等情況。
(二)建築勞務基地建設管理情況。當地城鎮化進展中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鄉村建築隊、包工頭和農村工匠情況;當地政府是否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和建築勞務基地?出台的有關政策,如何實施管理,效果如何?行業主管部門對建築勞務基地建設管理有什麼具體意見和對策措施。
(三)建築業企業改革和項目管理情況。企業項目法施工、項目管理演變發展情況;目前項目部人員構成及主要功能,如何運轉?管理層、作業層是如何分離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和其他關鍵崗位人員在項目管理中的作用。
1982年魯布革項目法施工開始,建築施工企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其中心內容就是推行項目法施工。項目法施工是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種施工企業管理模式,是項目管理的具體體現。其產生是改革我國施工企業傳統體制的客觀要求,是我國施工體制改革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傳統施工管理體制形成具有特殊性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在建築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施工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轉化,項目施工管理要求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真正實現企業是利潤中心,項目是成本中心。
項目部職能分配
(1)項目經理
全面負責管理本項目的施工運行,確保項目順利建設。決定項目資源配備,明確職能人員管理職能。確定項目質量方針、目標並保證質量方針和目標的實現,對項目質量負第一責任,採取必要的組織、管理和教育措施,使質量方針為全體職工掌握並貫徹執行。
控制工程成本,合理管理項目資金運轉。選擇和評審分包商和材料供應商,審核其資質並簽訂分包合同。做好項目管理人員的人事管理工作。
(2)項目工程師、技術員
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和相關資料,與業主和設計人員保持聯繫,及時解決圖紙設計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差異而需解決的問題。繪製施工作業中所需要工作圖和定製材料大樣圖,提供相應技術數據和資料,做好施工作業圖紙的發放、更改和回收工作,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工作和施工中的技術監督指導工作,參與質量驗收。
(3)施工員
負責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總體進度和分階段詳細工作計劃,安排各專業施工班組進場施工,督促各班組嚴格執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對每日施工進度情況進行檢查記錄,組織如開施工現場協調工作會議,根據實際情況作好計劃調整工作。作好材料和預製加工件訂貨進場計劃,保證施工順利進行,計劃得以實現。
(4)材料設備員
彙總材料供應計劃,及時向公司材供部提交材料供貨清單,與甲方保持聯繫,做好材料定樣工作和甲供材料供應工作,按質量標準和設計要求對進場材料進行檢驗,驗收合格的入庫保管,制訂領用制度嚴格執行。做好施工設備的調配和領用工作,加強對施工現場施工設備的檢查保養,提高設備的完好使用率。嚴格控制無質保文件和不符合技術規範指標的材料投入施工,杜絕設備帶病運行。
(5)質量員
按質量文件和合同要求,實施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檢查、監督工作。負責對分部、分項及最終、產品的檢驗和參與最終產品質量評定工作,獨立行使施工中質量、監督權力。組織QC 小組,對質量通病和難點進行防治和攻關。負責各種質量、材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6)安全員
負責安全生產工作,貫徹執行JGJ59-99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堅持施工組織設計及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審查制,特種工種作業人員上崗前的上崗證的檢查。實施工程項目現場文明施工的管理,檢查工地衞生管理制度及防火制度。
(7)核算員
做好項目成本計劃控制,合理組織資金週轉。做好成本核算,為項目經理提供決策依據。並協助項目經理做好各項合同的簽訂及管理工作。負責文件資料的登記、分辦、催辦、簽收、用印、傳遞、立卷、歸檔和銷燬工作。來往文件資料收發應及時登入台帳,視文件資料的內容和性質,準確及時遞交和辦理項目經理、業主、監理和有關部門批示和意見。
(8)工段長
為施工工段負責人,要項目經理領導和專業人員指導下,對所負責施工區域計劃安排、進度檢查、質量保證負責。及時調度所屬班組長開展施工作業,加強現場管理。
(9)施工班組
負責工程施工中的人員組織安排,執行施工組織計劃,保證施工計劃的順利進行,貫徹並堅決執行管理層的各項決定,確保工程的質量、工期、安全等指示的順利完成。
一、項目經理的作用
(一)項目經理
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是工程項目承擔單位的法定代表在該工程項目上的全權委託代理人,是負責項目組織、計劃及實施過程,處理有關內外關係,保證項目目標實現的項目負責人,是項目的直接領導與組織者。嚴格意義上説,只負責溝通、傳遞指令,而不能或無權對項目制訂計劃、進行組織實施的負責人不能稱為項目經理,只能稱為協調人。
(二)項目經理的位置
項目經理的位置是指項目經理在公司中同其他經理之間的位置關係。
1.項目經理與部門經理的比較 .
項目經理與部門經理在公司中所擔任的角色、責任、義務等均有不同。部門經理一般是公司的一個專業部門負責人,限於對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或職能進行管理。因此項目經理在確定其項目團隊的人員時往往要通過人員所在部門的部門經理及人力資源部經理,確定費用時可能要通過財務部門經理。
項目經理在項目確定後對經費的具體使用、工作安排及項目計劃控制等有一定的決定權,但在項目技術的選擇及專業人員的安排使用上部門經理有一定的影響力。
項目經理在項目工作結束後,其工作職責也就基本完成,而部門經理的職責往往不是與項目結束與否相銜接的。
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的工作和項目團隊,而部門經理負責本部門的業務和人員。
2.項目經理與公司總經理
項目經理必須取得公司總經理的支持與信任,否則在資源獲得等方面容易出現困難;項目經理一般由公司高層領導任命,工作績效也由高層考核,因此其培養與發展也往往是由高層決定;項目經理的權限往往由公司高層決定。
項目經理與以公司總經理為代表的高層領導的上述關係,對於項目經理的有效開展工作有着積極的作用。
(三)項目經理的作用
1.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項目經理是項目的負責人。在項目進行中,項目經理要根據項目進度及具體情況,及時與項目客户或委託方進行溝通,調整項目的方向、工作重點和工作進度等,確保項目的實施成果滿足客户或委託方的需要,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2.對項目進行有效的日常管理
項目經理是經過授權的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各種事務進行全面、細緻而有效的管理。項目經理對項目的工作必須進行周密的籌劃,對其工作時間要進行認真的安排。在日常管理中,項目經理要充分發揮項目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加強對成員在項目工作中的指導,對項目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準確的預測與判斷。
3.進行項目具體事務決策
項目在進行中經常有許多問題需要當機做出判斷,決定在何時、採取何種具體行動,以及行動的具體方案。項目經理是項目的具體決策者與指揮者,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公司法人代表在項目中的代理人。對於項目運行中出現的矛盾、項目經理要及時處理,進行決策,必要時還要請示上級決策者。
需項目經理決策的問題一般有:計劃進度的調整,項目工作方案的變更,項目團隊人員分工的改變,項目技術方案的修改等。
與其他決策一樣,項目經理在重大問題決策時,要注意調查研究,聽取多方意見,必要時進行多方案比選和專家論證。
(四)項目經理的培養
1.注重在實踐中培養
項目經理的工作是要通過其所負責的團隊的努力,把計劃中的項目變成現實。項目經理的能力與水平將在實踐中接受檢驗。所以在培養項目經理時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在實踐中培養與鍛鍊。在實踐中培養出的項目經理將能很快適應項目負責人的要求。
2.放手與幫帶結合
項目經理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更是伴着成功與失敗成長起來的。但項目本身是容不得失敗的,因此,要讓項目經理儘快成長起來,就必須在放手鍛鍊的同時,注意幫帶組合。
3.知識更新
項目經理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項目經理要隨着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及項目的具體情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作為項目的上層主管,要注意為項目經理的知識更新創造條件。項目經理自己也要注意平時的知識更新與積累。
二、項目經理的選擇
(一)項目經理的能力與素質
1.項目經理的能力
選擇項目經理注重的首先是其能力方面的表現:
(1)決策能力。項目經理的工作中決策是重要的一環,許多事情必須當機立斷,即刻做出決策,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徵求意見。大部分事情都已經授權,不應該再去請示上級決策者。因此,較好的決策能力是項目經理任職所必需的。
(2)領導能力。領導能力主要表現在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激勵等方面。項目經理是整個團隊的負責人,基本需要獨立地領導團隊完成項目任務。項目的計劃、組織、實施、檢查、調整等都由項目經理去領導完成,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也需要項目經理的工作來調動。因此,項目經理在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激勵等方面表現出的領導能力就成為項目經理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3)社交與談判能力。項目的工作不可能是完全封閉在項目團隊內部的,或多或少要與團隊外部甚至是公司外部發生各種業務上的聯繫,包括接觸、談判、合作等。所以,一定的社交與談判能力也是項目經理所應該具備的。但對於不同的項目,社交與談判能力的要求會有所不同,對於開放程度大、社會合作性強的項目,對項目經理的社交與談判能力的要求可能就高一些,反之可能就低一些,要視項目具體情況而定。
(4)應變能力。項目運作中的情況是不斷髮生變化的,雖然事先制訂了比較細緻、周密的計劃,但可能由於外部環境、內部情況等因素髮生變化,而要求對計劃與方案隨時進行調整。此外,有些突發事件的出現,也可能在沒有備選方案的情況下要求項目經理立即做出應對,所有這些都要求項目經理必須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
(5)業務技術能力。一定的技術能力是項目經理的基本要求。項目經理是項目目標完成的領導者,一個對項目技術一無所知的人是無法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確決策的,更無法在出現緊急突發事件時採取適宜的應變對策。項目經理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但並不一定是技術權威;同時在項目團隊內往往會有一些技術專家專門負責有關技術方面的問題,因此,對於項目經理往往不一定要求其技術能力特別強,但必須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至於技術能力多大為宜要視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定。
(6)較寬的知識面。工程項目經理不但要有一定的工程技術、經濟知識,還要有大量的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做基礎,還要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工作當中才能得心應手。
(7)相應的綜合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對問題與資料進行處理、綜合分析,並將諮詢意見通過文字清楚、完整地表達出來,準確地傳遞給委託方是對項目經理的重要要求,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工程項目經理還要具備相應的綜合分析能力與寫作能力。
(8)其他能力。除上述能力要求外,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有時還要求項目經理具備其他一些能力。如工程諮詢項目有時還要求項目經理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等等。
2.項目經理的素質
項目經理的素質主要表現在品格與知識兩個方面,具體有:
(1)良好的社會道德。項目經理首先是社會的成員之一,良好的社會道德作為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項目經理的職業要求。項目經理所完成的項目大都是以社會公眾為最終消費對象的,沒有良好的社會道德作為基礎,很難在利益面前進行正確的選擇。
(2)高尚的職業道德。項目經理是在一定時期和範圍內掌握一定權力的職業,這種權力的行使將會對項目的成敗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這種項目所涉及的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幾個億,甚至幾十億、幾百億。因此,要求項目經理必須正直、誠實,勇於負責,心胸坦蕩,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有較強的敬業精神。
(3)性格素質。項目經理的工作中人的工作佔相當大的部分。所以要求項目經理在性格上要胸襟豁達、性格開朗,易於與各種人相處;既要自信有主見,又不能剛愎自用;要堅毅,經得住失敗和挫折。
(4)學習與思維的素質。項目經理不可能對於項目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都有比較好的知識儲備,相當一部分知識需要在項目工作中學習掌握,因此項目經理必須善於學習,包括從書本中學習,更包括從團隊成員、從外部甚至從顧客那裏學習。另外項目經理還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這樣才能明辨事物的內在規律與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項目經理的選擇途徑
1.項目經理的選擇原則
除上述關於項目經理能力與素質的要求之外,在選擇項目經理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一定類似項目的經驗。如前所説,項目經理的職責是要將計劃轉變為現實。所以,對項目經理的選擇,有無類似項目的工作經驗是第一位的。那種只能動口不能動手的口頭先生是無法勝任項目經理工作的。判斷一個候選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能力可以通過了解其以往的工作經歷,也可以結合一些測試來進行。
(2)有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在實踐中,由於各種原因,有些項目經理的知識基礎比較弱,難於應付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問題。這樣的項目經理所負責的項目工作的質量與工作效率不可能很好,所以在對項目經理進行選擇時要注意候選人是否有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分析可以通過候選人所受教育程度和相關知識的測試來進行。
(3)要把握重點,不可求全責備。對項目經理的要求的確比較寬泛,但並不意味着非全才不可。事實上對不同項目的項目經理有不同的要求,各有側重。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所有項目負責人都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能力與水平。同時也正是由於不同的項目經理有不同的差異,才可能使其適應不同項目的要求,保證不同的項目在不同的環境中順利開展。因此,對項目經理的要求要把握重點,不可求全責備。
2.項目經理的選擇方法
目前項目經理的產生主要來自公司內部,也可以從外部專家中選聘。
(1)公司或部門內部產生。項目經理在公司內部產生一般首先要通過公司內部的標準性考察。正常的產生程序是:公司內部自己定一個項目經理的候選人標準,這個標準包括實際工作年限、學歷、參加項目的數量等;還要通過相關的考試,並達到合格標準;在達到上述標準後,所在單位認為項目經理候選人具備了項目經理資格。具體聘用時根據具體項目的情況,採取組織選定、自薦、內部招聘或幾種方式結合來選定項目經理。
(2)外部聘用。大部分工程諮詢機構都有自己的專家庫,這些專家不但要包括技術專家、經濟方面的專家,還要包括項目管理專家。從目前國內情況看,有項目管理專家庫的機構還不多。當需要從外部選定項目經理時,項目單位則在項目管理專家庫中直接挑選,也有的採取公開招聘的方式。項目經理選定後,要辦理相關手續,如簽訂委託合同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建築市場管理難度加大問題。建築市場存在低價惡性競爭,業主和施工單位在市場博弈中經常出現違規行為,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業主違規的目的是降低投資成本,減少辦事環節,提高投資收益。例如:土地無規劃、建設無規劃、無施工圖就開工、應繳的養老保障也不交。而施工企業的違規只是管理上的漏洞。
究其原因是利益驅動。
招投標體制與勞務用工的關係,最低價中標對企業勞務用工有何影響?請用具體事例説明。
招投標體制與勞務用工的關係就目前來講是沒有直接關係,現在的招投標一般沒有直接對勞務進行招標的,但是,如果總承包單位承接的工程,如果是低價中標,勞務分包時分包價格降不下來,這樣總承包企業人工費就要虧損,總承包企業的利潤就要受到影響。
(二)建築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問題。實施或取消勞務分包制度對行業發展的影響是什麼?
建築行業作為我國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的行業,隨着項目法施工的不斷深入,建築企業原有施工班組陸續解散,一線施工完全由勞務分包隊伍實施,從而逐步實現了管理層與勞務層的分離。特別是2006年開始的建築業企業資質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施工總承包為龍頭、以專業施工企業為骨幹、以勞務作業為依託的企業組織結構型式。經過十幾年的改革發展,這種理想的組織結構型式並沒有起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除少部分專業程度較高的分部、分項工程由專業分包企業完成外,大部分具體的施工任務還是由建築總承包企業組織勞務隊來完成。勞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低、技術水平差、素質參差不齊、管理無章無序、缺乏大局意識和奉獻意識等種種弊端逐步顯現出來,給施工企業帶來了質量、工期、安全、穩定等種種隱患。為此,總包企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來管理勞務隊,管理精力被牽制,管理水平無法提高。
隨着市場開放性程度提高,政策法律、法規逐漸國際化,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建築業專業分包體系,將是我國建築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建築工程業主對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國有施工企業必須提升核心競爭力,改變單一的勞務承包模式,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勞務用工機制,即是適應建築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公司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
當前建築企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困難與施工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有何關係?總承包企業建立或擁有自己的核心勞務層有哪些困難?勞務分包企業經營管理存在哪些問題,主要原因是什麼?施工企業如何應對一線操作人員短缺和破解用工荒難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素質農民工嚴重短缺。因為農業政策的落實、鄉鎮工業的發展,向建築業輸送的農民工呈現嚴重不足。勞動力不足和素質低下,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各工種配合施工方法不當,造成工期滯後,質量低劣,安全隱患重重等問題,給項目履約埋下禍根。
2.分包隊伍素質下降,農民工權益無法保障。隨着需求的擴大,勞務分包企業不斷膨脹,但因為培訓不足,建築業農民工技術素質和實操水平不斷下降,而工資水平卻不斷上漲。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熟練工人搖身一變就成了小包工頭,許多農民放下鋤頭馬上就走進了工地、參與高空施工作業。雖然他們中有的是力氣,但不乏他們中嚴重缺少安全生產的防護意識,基本操作技能和操作規程。
3.分包隊伍履約率低、給結算造成障礙。一些低素質的分包,由於不能按期提交結算報告,或者提交的結算報告水分偏大,或者沒有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期、質量、成本控制目標,或者索賠、變更資料不全,或者因為對合同某些條款發生爭議等原因,與總包企業扯皮,導致結算無法進行下去。更有甚者,少數“包工頭”利用政府保護政策,打着為農民工索薪的旗號,鑽政策的空子,組織散兵遊勇,採取堵工地大門、拉閘停電、圍攻總包或業主辦公場所等手段,聚眾鬧事,敲詐勒索,嚴重影響了施工的正常進行,對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國有施工企業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不得不承擔這部分社會成本。
4.大部分勞務公司由個人出資組建,作為一個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本應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由於其在市場準入門檻、註冊資本金、管理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極低,基本不具備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一旦因各種原因發生虧損,往往無力承擔。為了轉嫁虧損,有意無意的在總包與承包班組之間製造矛盾。少數黑心“包工頭”,借工程工期長、農民工來源雜、管理約束少的機會,利慾薰心,目無法紀,與農民工一年結一次賬,有的甚至拿着民工們的血汗錢卷鋪外逃,銷聲匿跡。不規範的“包工頭”行為,既損害了廣大民工的切身利益,也造成了勞務糾紛的頻頻發生。
5.優秀勞務分包隊伍成為賣方市場。在建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很多優秀的勞務分包企業也轉型成為總承包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存在着龐大的農民工隊伍,但優秀的勞務分包企業仍然越來越少,供不應求,成為賣方市場。多層次承包班組的普遍存在,大大小小包工頭對利潤的追求,使得勞務承包價格不斷上漲,項目勞務成本控制成為老大難問題,有的項目可能還會陷入經營困局。
二、原因分析:
     1.市場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在降低。由於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的扶植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取消了農業税,使農民種地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不少農民不再外出打工;同時各地基本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也吸引了部分農民工在家鄉附近打工,不再流向大城市。
2、勞務管理不規範、勞務合同缺乏剛性的約束力。在實際項目施工中,總承包施工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的利益目標是通過合同來約定的。實際上,簽訂合同很容易。困難的是,勞務分包隊伍作弊和造假的手段極其高明,總承包企業很難查清楚勞務分包隊伍的各種條件,即使是簽訂了合同,但合同對分包來説也缺乏剛性的約束力。一支沒有裝備、沒有資金,僅有素質不高的勞務隊伍,如何確保其自身應有的技術能力、賠償能力、自我完善提高能力和社會勞動保障能力去參與規範化的市場運作,這一系列具體問題亟待進一步實踐、探索。
     3.政府部門的原因。一是到目前為止,關於建築勞務分包企業的設立形式及規模、運作模式及程序、監督體系及機制等一系列規範性措施文件尚未配套出台。二是政府制定的工程承包合同條款本身存在法律欠缺,工程業主隨意修改標準合同,一些有利於分包隊伍的條款,為結算埋下隱患;三是政府對層層轉包和支解工程處理軟弱,給管理和結算造成一定難度;四是政府對市場管理不規範,墊資現象普遍,這又是分包管理難的一個癥結所在。五是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強調總包負責制,似乎發生在施工現場內的所有問題都必須由總包企業解決。而勞務企業作為獨立法人的存在、勞務承包合同的合法性往往被忽視。
三、對策與措施
勞務分包隊伍的素質低下與管理混亂,造成了項目管理的難度加大,控制力度減弱,勞務糾紛頻繁發生,給企業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和麻煩。因此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精細化管理措施,加大勞務管理工作的力度。
1.把好“三關”,摸清勞務分包的資質、實力和組織結構。一是把好審核關。總承包企業在承接一項工程前,首先要根據工程體量、結構狀況、質量標準、工期要求等因素,選擇數家勞務分包企業參加投標,重點把好資質審核關,堅持勞務隊資質不符合要求的不用,資質未經年檢的不用,資質借用、掛靠的不用,保證勞務資質符合市場要求。二是把好考察關。總包方要組織項目部相關人員對勞務分包在建工程現場實地考察,走訪業主對該勞務分包的評估,從保證工期、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現場文明施工的技術能力、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全方位考察、調研、認證,防止低素質隊伍進入給給總承包企業造成不良後果。三是把好組織結構關。審查勞務分包隊伍項目班子組建是否符合要求,項目經理、五大員、三大工種負責人有無崗位資質證書,核查其近期施工項目業績是否名符其實。
2.完善勞務分包合同管理。一是在招標文件的編制階段,根據項目的特點,完善承包範圍和承包內容。總承包方與勞務分包隊伍簽訂勞務分包合同,要做到“全、細、實”。所謂全,就是合同中的勞務分包內容要全;細,就是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子目要細,不能缺項、漏項;實,就是合同中對勞務分包的要求要紮實具體、便於操作。二是在合同履約過程中,項目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尤其是工程管理人員要熟悉勞務合同,做好基礎資料的積累工作。三是在合同結算階段,嚴格執行合同條款,嚴控合同外用工;對合同外用工必須程序化管理,月結月清。
3. 強化勞務分包日常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約束勞務分包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勞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規避管理混亂帶來的不和諧因素。二是加強施工過程管理。總承包項目部要配備強有力的管理班子,對勞務分包人員進場情況、流程安排、工期保證、質量控制、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等內容要跟蹤檢查,防止工期拖延,杜絕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三是通過實名制等形式,加強勞務分包用工管理。勞務分包必須向總承包方報送進場人員實名制花名冊,每一進場人員必須經過三級教育並持證上崗,特殊工種持證率必須達100%。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開展勞務用工檢查,監督勞務分包按時、按月發放工人工資,杜絕惡意討薪、上訪等事件的發生。四是勞務分包管理的內業資料要標準化,重點抓好人員進出場、月考勤、月工資支付三個方面的工作,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準備。五是總承包施工企業必須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比如聘請法律顧問參與分包合同審核和結算過程。
4. 廣泛挖掘勞務分包資源,引進新的勞務隊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是儘量選擇在建築市場上有一定實力、知名度、影響力、管理規範的勞務企業,一來便於管理,二來發生糾紛或矛盾便於協調、溝通和處理。二是推進與優秀勞務分包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共同發展,達到雙贏或多贏的局面。三是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和合理的評價體系,綜合考評勞務隊伍的優劣,保留一定比例的淘汰率。四是在外埠地區要敢於引進當地勞務隊伍,要允許在引進過程中交學費。五是改革現有承包模式,嘗試按工種或班組承包,省略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降低勞務成本,提高競爭力。
5.開闢勞務基地,建立自己的勞務承包公司。與一些勞務大省建立長期的用工協作關係,形成穩定的勞務來源,有效控制私拉濫招、非法用工問題。一支相對穩定、技術熟練的自有施工隊伍的存在,可以提高公司在勞動力方面的自我保障能力;可以成為公司創長城杯、魯班獎的中堅力量;可以成為公司內部勞務市場的平衡力量,起到一定的調控勞務價格的槓桿作用。總包企業還要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把工會建立到農民工隊伍中,以提高其組織意識、主人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                 
6.強化素質培訓。建築勞務分包隊伍與一般服務性行業的不同點在於:粗放型、規模型、密集型和高危型。所以必須探索建立民工培訓基地、農民工夜校等形式,把文盲、法盲和科盲在基地進行消化。另外,進施工現場之前,還要對農民工進行大量的崗位技術培訓,通過實踐和鍛鍊,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打造成新型產業工人、融入城市。作為一個純勞務分包,除了必須繳納正常應納的各種基金、税金、規費外,還必須支付一筆可觀的培訓教育費或企業管理費,
(三)勞務分包企業健康發展問題。但前我省建築業引導扶持勞務企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各市建築勞務企業資質管理遇到難些問題?建築市場大量存在“包工頭”現象是否合理?“包工頭”與勞務企業是何種關係?“包工頭”轉變為正規勞務企業存在難些困難?主要原因什麼?企業在勞務用工方面存在的企業問題?
培育和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是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市場、加強勞務分包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建築業管理部門在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時,要堅持“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的指導思想,抓住發展機遇,充分使用好扶持勞務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對企業申辦勞務資質的宣傳和政策扶持。制定出本區縣勞務企業發展的規劃,要將本區縣的建築勞務輸出全部納入勞務分包企業進行管理。
包工頭,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當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而農村剩餘勞動力迫切需要進城找工作之時,包工頭作為一種滿足供求雙方需求的職業介紹,應運而生。在不少人印象中,包工頭常常被視為靠榨取農民工血汗而發家致富的“剝削者”。
不能否認的是“包工頭”目前仍然是建築勞務市場上被投訴的熱點和欠薪主體之一的事實。建設部決定用3年的時間,在全國建立基本規範的建築勞務分包制度。“包工頭”將被“勞工代表”所代替
“包工頭”,顧名思義,把工作包攬過來,招人作業,他自己當頭,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當城市發展需要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而農村剩餘勞動力迫切需要進城找工作之時,包工頭作為一種滿足供求雙方需求的職業介紹,應運而生。在不少人印象中,包工頭常常被視為靠榨取農民工血汗而發家致富的“剝削者”。但近年也有言論認為,“包工頭”並非拖欠民工工資的“罪魁禍首”,只是欠薪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而非源頭。
中國建築法律一直沒有給包工頭一個明確的法律地位。按法律規定,民工直接受僱於施工企業,與施工企業是勞動關係,但實際情況是,施工企業很少與民工直接發生關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包工頭與施工企業簽定勞務合同(實踐中多數叫施工合同),再由包工頭與民工簽定勞務合同(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為口頭協議)。由於施工企業與包工頭之間的這種關係法律並沒有明確禁止,同時也沒有損害國家利益,因此,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除確屬工程承包、轉包等法律禁止性的行為外,一律按勞務合同關係即有效合同處理。  
其次,由於施工企業與包工頭之間是勞務合同關係,而非工程分包合同關係或勞務分包關係,因此施工企業不能將質量、安全、工期等工程責任轉嫁給包工頭。儘管包工頭負有部分管理職責,但僅限於對民工的日常管理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工期等工程責任,應由施工企業全部承擔,而不能將這些法定責任轉嫁給包工頭。中國《建築法》及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均將工程質量、安全等工程責任確定為施工企業的法定責任,施工企業不能以合同形式將其法定責任轉嫁給第三人。因此,即使施工企業與包工頭簽定的合同條款中有明確約定,法院亦可以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認定該條款無效。
由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聯合發佈的最新調研報告稱,包工制度不僅是建築業農民工權益受損的根源,也造成了建築業的一系列問題,是建築業的萬惡之源。
三完善建築勞務用制度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體制機制,主要是加快推進產業發展方式轉型,以技術進步為支撐,走新型建築工業化、信息化發展的路子;機制創新,主要是深化施工組織方式改革和推進企業管理方式轉型,採用BT/BOT/EPC等新型建設方式和工程總承包、推進設計、施工一體化和投資、建設一體化,進一步提高項目生產力水平。
堅持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地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以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挑戰。
1.要實現四個轉變。
建築業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但歷史的長河已流入二十一世紀,建築業必須實現從傳統型向具有現代特徵的工業化、信息化的轉變。具體的説,就是要完成四個轉變:即由注重產值擴張的數量型向注重質量的內涵型轉變;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即在隊伍結構、人才結構、組織結構、專業結構、市場結構、資質結構上下功夫。
二要在堅持做好主業、突出主業,發展多元經營上下功夫。有能力、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在突出主業的情況下,可根據市場的發展,實現企業集團自身產業鏈的上下延伸,以及橫向跨行業的科學拓展。企業要擴大投資在經營中的比重,形成投資經營與工程服務的緊密結合,做強主業、做精專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三要在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上下功夫。大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積極引進各類專門人才,形成人才的梯形結構,為企業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構築人才基礎。要創造條件積極創造省級研發中心,結合工程實際研究總結出省部級工法,主動參與各類規範、規程、標準的編寫,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四新”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以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力。
四要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進一步深化改革,在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按照產權清晰十六字方針的要求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構建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應建立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具有現代特徵的職業經理人為主的經營管理模式。規範工程投標行為,加強企業自律建設和制度建設以及信用建設,為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轉型升級提供體制性、機制性保障。
3.要做好四篇文章。
一要做好企業發展戰略研究這篇文章。企業戰略研究可以定位為企業在形勢多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為實現企業目標而進行的總體性、深遠性的規劃及其實施措施。企業戰略研究過程中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在制訂戰略進程中必須把握:
⑴總體系統性。戰略研究是以企業的總體發展為目標進行的,它指導企業的總體行動,追求企業的總體效益。
⑵深遠預見性。戰略研究應着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與興衰,無論是做長遠規劃還是近期安排,都要求決策者對未來企業的生存環境和自身狀況有足夠的預見。當然隨着條件的變化和所獲信息的不同,預見要不斷被修訂,但只要企業對不遠的未來保持有深遠的預見,企業當前和近期的發展規劃才可能具有戰略意義。
⑶對外的抗爭性。戰略研究是直接與競爭對手和各種競爭壓力相聯繫的。市場如同戰場,應戰才能生存。同時,戰略研究必然是抗爭性的。如果沒有具有十分有效的應對良策,企業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與發展。
⑷戰略研究具有靈活應變性。企業制訂戰略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在不斷分析研究競爭各方主體的戰略決策中適時適度地加以應變或修訂。否則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就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擊敗。當然,其應變的頻率和幅度要依賴事態變化的速度和程度而有所不同。這方面對企業家來説,具有相當高的素質要求。
二要做好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這篇文章。無可置疑,企業的成功依賴於企業制訂的科學戰略、制度和團隊卓越的技能和創新能力以及優秀的企業文化。需要強調的是,建築業企業必須十分強調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它在企業綜合實力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專家指出,企業經營文化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最高境界。所謂經營文化,是企業為維護一種生產方式而啟動的社會滲透工程。一旦啟動這種滲透工程,企業的市場將真正與社會融為一體,與廣大消費者融為一體。建築企業的文化建設理論內涵其實就是企業員工在從事工程建設與工程服務中所共同形成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根植於全體員工的行動上,打造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讓文化融入企業建設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基業常青。
三要做好企業品牌建設這篇文章。建築企業百年樹一品牌就已很不易。正因為不易,建築企業應立足當前,一步步耕耘,從現在起嚴格要求,努力打造。所謂品牌指的是企業的品質、品位、品味、品行之總和。品質指的是企業的施工質量、安全生產水平、建後服務質量、每建必優的氣概;品位就是企業自身的定位和立足於市場的規模化、區域化的戰略以及居於建築工程和項目總承包高端市場的定位;品味指的是優秀的企業文化內涵和“以人為本”的文化實踐,促進員工和企業的和諧發展,尊重員工的人格和製造力,實現企業的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品行就是具有科學、規範的市場競爭行為和誠實守信的經營行為,用企業的實力和員工的智慧,真心締造美麗的家園,為改善人居環境、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作出不懈的努力。企業品牌建設向所有企業尤其是骨幹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工程建設的項目創優向企業品牌建設的跨越是歷史的必然,是從建築大省向建築強省跨越的時代性要求,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全行業要樹立品牌意識的自覺性,從而掌握品牌建設內容的系統性,突出科學性、規範性。從落實社會責任的高度來認識建築業企業品牌建設的緊迫性。
四要做好企業管理這篇文章。要把建立科學管理體系作為企業的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合同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風險管理、項目管理等。尤其要建立起科學的項目管理體系,杜絕掛靠和違法分包,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剛性化、人性化。從而進一步轉換企業的內部機制,建立起企業自我科學發展、自我約束的機制,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
總起來説,建築業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才能邁上新的台階,從而實現建築業從“大省”向“強省”的跨越。
(二)促進勞務企業健康發展。勞務企業健康發展對做優做強山東建築業至關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調查研究,提請政府和主管部門出台有關政策措施,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為全省建築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促進勞務企業健康發展要做好勞務基地化管理,首先要完成四個轉變:1、要使基地企業真正做到人員穩定,做大做強,前提是在任務上要給予傾斜,雙方的合作要由公司化、地域化,向全局化轉變。2、與基地勞務企業隊伍的合作要由短期合作向長期合作轉變。使得使用基地企業成為一種長期發展戰略,這有利於隊伍的長期發展和穩定,促進現有企業的基地化。3、基地化管理工作必須要從企業之間的合作向由政府參與保障的複合型合作轉變。4、管理模式上要從目前“兩層分離”的體制向“兩層結合”的方向轉變。使原有“鬆散型”合作管理模式向“緊密型”合作管理模式轉變,要使企業管理嵌入勞務隊伍的管理之中,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由於總包企業以包代管帶來的諸多問題。
建築勞務行業的競爭,實質上是勞動力資源的競爭,誰擁有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誰就佔領了建築勞務行業的制高點。因此,加強勞務企業核心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了六大保障體系:
一是後勤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核心技工的衣食住行問題,如設置定點就餐餐廳,設置有空調等設備的專用宿舍,發放返家交通補貼,配備專職服務人員等。
二是收入保障體系。實行最低月工資保障,確保核心技工在工程進場到收尾期最低工資不低於5000元,優先分配工作面,在公司基本定額的基礎上對核心技工的承包單價統一上浮5-10%。
三是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為核心技工購買養老和醫療保險;實行退休工齡津貼制,對不願參加保險的核心技工,根據其服務年限給予工齡津貼。
四是安全保障體系。加大安全保障資金投入,從工地現場安全、員工飲食安全、交通安全、財產安全等全方位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預控和應對機制。同時,為核心技工購買工傷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
五是精神和文化娛樂保障體系。為核心技工配備電視,訂閲報刊,定期組織旅遊,定期組織送文藝節目下工地慰問,開展“十星級”農民工評選活動等。
六是救助保障體系。企業從每年利潤分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基金用於對核心技工的子女就學、因災致困和重大疾病等方面的救助。
(三)重視和強化勞務層建設。加強勞務基地建設,利用我省勞動力資源優勢,確保企業擁有穩定的操作層。進一步完善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勞務人員和農民工培訓,持續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提高一線操作人員素質。
勞務企業已成為建築業的主力軍,它關乎企業的穩定和發展。針對以上勞務企業的現狀和問題,不斷在內容上優化,機制上創新,併為勞務企業搭建平台,促進勞務企業不斷髮展。
(一)嚴格勞務人員崗前培訓,確保考試合格方可上崗。主要採取兩種形式:一是崗前培訓。二是開展學習技能諮詢日活動。
(二)創新勞務派遣工的培訓機制。採取的措施有:一是專業技術培訓。二是實行對勞務人員全員技術培訓。三是進行學歷培訓。
(三)發揮傳幫帶作用。採取一帶一、一帶多的形式,簽訂師徒合同,進行傳、幫、帶,增強師傅的責任心和徒弟的進取心,提高幫教效果,使職工很快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夠獨立工作。
(四)搭建平台,讓有技術的勞務派遣工施展才。主要做法是,對技術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的勞務人員進行重點培訓,在全面提高技術素質的同時,放到管理崗位進行培養鍛鍊,提拔到中層領導崗位,讓有才能的派遣工有施展才華的舞台。
(五)制定政策,分配向有技術人才傾斜。鼓勵職工尤其是勞務人,制定分配政策向技術工種傾斜。
(四)探索建立新型勞務用工制度。充分利用國家推行建築業税改試點和大力發展建築工業化、信息化的有利時機,探索研究適應建築業發展的新型勞務用工形式和管理措施,進一步完善勞務用工制度,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勞務基地建設的核心是落實三方共建職責,這包括:1、應切實為基地勞務企業提供活源,每年定期召開對基地企業的勞務推介會,並及時發佈分包工程信息,。2、組織開展對勞務基地的對口培訓工作。3、發揮基地政府組織協調紐帶作用,當地政府在規範勞動力輸出,勞動力組織培訓,協調勞務合作關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促進了基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4、基地勞務企業滿足的勞務用工需求,人員來源定向,輸出有序,具備從業基本素質,為優質完成勞務分包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5、落實基地合作各方議事制度,三方溝通渠道暢通,定期召開聯繫會議協調三方關係,解決合作中的各種問題,深化基地建設工作內容。
(五)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穩步推進建築農民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全力推進工傷保險,嚴厲打擊惡意拖欠工資、煽動惡意討薪、蓄意製造羣體事件的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改善農民工生產生活條件,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一)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管理,積極查處、協調糾紛
制定法律,關鍵還在於如何貫徹落實,執法上同樣也應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把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法規切實得以落實。聘請工會、婦聯、紀檢、人大作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監督員,勞動監察部門應積極開展勞動用工和農民工工資執法大檢查,特別是在春節等特殊敏感時期加強監督檢查。
1、在監察內容上:農民工工資和勞動保護問題應作為當前及今後勞動保障監察的重點。應重點對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定期進行嚴格的監察,既要解決舊的拖欠,又要防止新的拖欠;
 2、在監察手段上:要以使用農民工的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和支付工資、提供勞動保護等情況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和專項檢查,嚴肅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不提供勞動保護等違法行為。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對舉報投訴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3、在監察隊伍建設上:要充實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增加監察機構和人員編制,同時抓好專項培訓,全面提高勞動監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及時處理涉及農民工的勞動爭議案件,對於農民工申訴的勞動爭議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及時立案、快速處理。對農民工因用人單位拖欠和剋扣工資、工傷待遇等問題申訴的仲裁案件從多方面考慮,儘可能減少農民工維權成本。必要時,通過相關部門給以農民工法律援助。
問題加強監察。
 
 
 
 
山東棗建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