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共體建設情況評估報告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級赤峯市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精神,探索構建區域醫療聯合體,整合衞生資源,提高醫療服務體系宏觀效率,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水平,切實方便羣眾就醫,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組織建立寧城縣醫共體。醫共體在縣衞健委領導下,按照業務協作、人才培養、資源貢獻、共同發展的目的進行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現對我院醫共體建設情況評估報告如下:

醫院醫共體建設情況評估報告

一、醫共體整體績效考核情況

(一)組織運行

成立管委會指導醫共體日常工作,管委會由醫院院長、分管副院長、各簽約醫共體醫務科長組成,院長任管委會主任,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設立於醫務科),辦公室主任由醫務科科長樑劍擔任,辦公室負責緊密合作醫共體的相應日常協調管理工作。

(二)分工協作

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單位建設規劃。各醫共體按照醫共體建設目標原則和內容,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內容,明確任務措施,確定責任分工,建立完善相關工作制度與機制,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

(三)能力提升

派出鍼灸科、骨傷科、普外科等科室醫師在成員單位進行幫扶工作,實行輪換制,開展門診、業務指導、查房、會診、學術講座等工作,在已經發展成熟的診療技術中篩選適宜成員單位的診療項目進行推廣指導,幫助其完善醫療管理、醫療安全、醫療服務工作制度,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其中,對口幫扶頭道營子鎮中心衞生院建設院內重點專科“中醫科”及“康復理療科”。

二、醫共體工作成效

1、我院牽頭32所基層鄉鎮衞生院成立縣域醫共體,建立健全醫共體信息化體系,促進患者病歷信息共享及檢查結果互認,形成一體化的診療體系;

2、強調個性化管理,對不同的鄉鎮,不同的醫共體單位根據人口數量、治療需求等因素採取不同的策略,以滿足醫共體內部的實用需求;

3、着力提升慢病管理,加快醫養結合模式推進,根據實際情況,整合醫共體單位優勢技術,打造“醫共體中醫藥養護中心”,真正做到“大病不出縣”;

4、以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為羣眾提供從預防到治療、康復,連續、協同、優質的醫療衞生服務。

5、舉辦基層衞生人員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培訓工作。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結合過往培訓經驗以及基層人員培訓需求,將本次培訓改為“小課堂”形式進行,由科教科負責整體培訓安排工作。骨傷、腦病、鍼灸、康復等14個臨牀科室分別與鄉鎮基層衞生人員結為授課學習小組,分批次以“小課堂”形式進行授課,授課內容以本科室適宜在基層開展的中醫、西醫特色診療技術。整個培訓歷時近三個月,期間克服了惡劣天氣、交通不便等影響,累計開展“小課堂”31次,理論課程安排35項,適宜技術展示培訓20餘項,全縣各鄉鎮衞生院、行政村(嘎查)衞生站(室)共計950餘人次參加培訓。

6、期間我院分別派出6名中醫專家及6名護理骨幹參加醫共體建設,派駐專家到所在醫院後結合基層醫院需求配合醫生迅速開展中醫技術推廣及培訓工作,得到所在鄉鎮醫院的大力支持,通過PPT講座、經驗分享、手把手示範等方式,很快使鄉鎮醫院中醫醫生掌握了基本中醫技術:艾灸、拔罐放血、刮痧、中藥離子導入、穴位貼敷等,共組織義診45次、進村宣講33次、教學查房200餘次、中醫技術講座25次、中醫技術開展8項:拔火罐、TDP神燈照射、艾條灸、中藥塌漬、拔罐放血療法、刮痧法、中藥離子導入、穴位貼敷,應用700餘人次。

三、工作計劃與困難

(一)工作計劃

根據醫共體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區域內實際情況,探索構建以醫共體為基礎的新型醫共體體系,打破機制體制壁壘,不斷提高醫療資源的總體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連續、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

通過建設發展醫共體,在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建立統籌協調和分工合作機制,着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運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

(二)存在困難

1.基礎條件薄弱,資源分佈不均衡,基層單位醫療器械缺乏,治療手段單一;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難以實現成員單位之間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2.由於薪酬待遇及生活條件等原因,當前許多基層單位面臨醫療人員缺乏的問題,招人難,留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