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篇)2023年河長制工作總結、工作彙報、經驗材料

(2多篇)2023年河長制工作總結、工作彙報、經驗材料

2023年河長制工作總結、工作彙報、經驗材料彙編(23篇)

目 錄

雙鴨山市全力推行河長制攜手共建幸福河 1

寫在濮陽連續三年榮獲省級河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級之際 3

河長制的邵陽答卷 6

劉家營鄉強力推進河長制工作 8

城步苗族自治縣河長制工作紀實 9

杭州道街道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 12

武山縣踐行河長制紀實 14

梨樹縣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16

成都青白江區高質量推動河長制工作 19

豐鎮市踐行綠水青山理念築牢河湖生態屏障 21

富源縣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 23

解鎖天津市“碧水長流”的生態密碼 26

崆峒區推進“河長制”實現“河長治” 29

寧遠縣“河長制”繪就清流碧波畫卷 31

祁縣嚴格落實“河長制”築牢防汛“安全堤”… 32

韶山灌區下好河長制“五步棋”繪好灌區山水畫廊 33

集安市落實河長制工作紀實 36

尋甸“四個堅持”推進“河長制”實現“河長治” 38

沅陵縣全面落實河長制守護好綠水青山 42

奉節縣做深做實河長制工作 46

南通市優化“河長制”呵護“河長治” 48

瀘溪縣推行河長制工作紀實 50

長春市寬城區河長制“治”出水清岸綠景美新畫卷 52

雙鴨山市全力推行河長制攜手共建幸福河

雙鴨山市河湖長制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聚焦“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佈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市河湖長制工作圍繞河湖長制“六大任務”,強動力、增活力、提效力,以“六勁”為總領,按照“全市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三航行動再出發”的要求,以勇於“自我革命”再較真的精神,推進工作再落實,不斷取得新成效。

一、高位推動,發揮河湖長制平台作用

依託河湖長制工作平台,採取通報、督辦、約談等方式推進河湖長制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我市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體系,712名河湖長履職盡責,發揮河湖管理保護“頭雁”作用,履職上崗,累計巡河26180次,巡查發現並解決河湖問題457個。全市河湖水域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二、部門聯動,強化聯防聯治協作機制

全面提升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協同聯動配合能力,市河湖長辦、公安局、公安局、檢察院、法院聯合出台河湖管理保護協同工作機制,強化多部門協同發力,跨區域聯合共治,全市清理河湖“四亂”問題738個,整治礙洪突出問題27個,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457個,查處涉水案件112個,清理非法圍堤193.07 公里,清理違建12.53萬平方米,解決歷史遺留水利頑疾。持續推進“四長一員” 暨“河長+民間河長+警長+檢察長+保潔員”護河模式,加大對安邦河、撓力河等重點河流水環境整治力度,全面建立河湖長效保潔制度,建立隊伍86個,保潔長度累計2232.2公里,全面打通河流保護“最後一公里”,打造河湖治理保護的新格局。

三、多措並舉,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

我市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按照省總河湖長

第1至第6號令工作要求,多措並舉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開展“亮劍護河”、河湖“清四亂”、“取用水專項整治”、“河湖管理範圍劃界”、“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等10餘項行動,目前,全市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中的6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6.7%;地下水用水量從10.33億立方米降至9.10億立方米;落實各項資金治理侵蝕溝188條;修訂完善7條市級河流“一河一策”,靶向問診河湖問題;全面建立庫長制,設立水庫庫長38人;完成34572個小微水體疑似圖斑核查工作,建立2548個小微水體河湖長制管護體系實現河湖長名錄全覆蓋,並提前完成42個

小微水體年度治理任務;以饒河縣為試點構建“多長合一”生態管護體系。河湖管理綜合保護效能不斷提升,為建設現代化美麗多彩雙鴨山築牢河湖生態屏障。

四、全民參與,形成全面治水管水新局面

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淨灘行動等活動,廣泛開展河湖長制、節約用水、生態環境保護等宣傳活動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鄉村的“五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全市上下掀起愛水、節水、護水的熱潮,共吸引562名“記者”河長、“銀髮”河長、“河小清”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自發參與到河湖保護中,其中安邦河民間河長張志全榮獲全國“最美河湖衞士”稱號。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新風尚。

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雙鴨山市河湖長制辦公室將持之以恆擔負起河湖管理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系統推進、主動作為、開拓創新,進一步發揮河湖長制優勢,積極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不斷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能有效”轉變。

寫在濮陽連續三年榮獲省級河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級之際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河長製為牽引實現“河長治”,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生態城市,自2017年起,我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推行河長制重大決策部署,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不斷讓河長制在龍都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近日,省河長制辦公室印發通報,我市再度榮獲省級河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級。至此,我市已連續三年榮獲省級河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級。這不僅是對我市實行河長制各項措施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我市繼續縱深推進河長制工作的激勵和鞭策。

一、加強頂層設計,佈局河長制落地生根

2017年7月,我市出台《濮陽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2020年10月,印發《關於建立濮陽市河湖管護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壓實各級河長責任;2023年6月,對市級河長及負責河流進行調整,所有黨政領導全部擔任市級河長,責任分工更加科學精準在一項項政策文件出台、推進的過程中,全市河長制工作實現了夯基壘台、立柱架樑。

為讓河長制在全市範圍落地生根、取得實效,市委、市政府科學佈局、精準施策,常態化組織河長定期巡河,傾注了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市第一總河長、總河長聯合簽發1號、2號總河長令,進一步強化河長巡河履職擔當,規範履職方式,明確巡河頻次,保證巡河質量。市第一總河長、總河長率先垂範帶頭巡河,發現問題現場研究解決。各級河長奔赴各自負責的河流,用腳步丈量河段,用責任守護碧水。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年均巡河25萬餘次, 營造了常態化巡河氛圍。

二、強化高位推動,治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河湖治理,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河長制重點難點工作。今年以來,市第一總河長、市委書記萬正峯,市總河長、市長朱良才多次採取“四不兩直”方式赴現場調研督導河長制工作,強調要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加大巡河督導和執法檢查力度,統籌抓好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為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提供堅實水安全支撐。

2018年以來,我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河湖“清四亂”、黃河“清四亂”殲滅戰等專項行動,綜合運用衞星遙感、空中監測、地面監控、河長巡河以及上級交辦、輿情反映、羣眾舉報等方式進行全面排查認定和清理整治,集中解決嚴重阻水、污染河道、影響生態環境等突出問題,建立河流“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工作機制。

伴隨着機器轟鳴聲,一座座違建被拆除,一道道非法圍堤被扒掉,一片片阻礙行洪的高稈作物被清理,全市共清理河流“四亂”問題411餘處,其中黃河灘區26座磚瓦窯廠全部清除,困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重大頑疾得到徹底整治,河湖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全市8個國(省)控水質斷面穩定達標。

三、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管護質效不斷增強

在全面推行河長製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加強巡河、督導、聯動、考核常態化規範化管理,探索建立河長制“三單兩函一令一報告”(“三單”指河長巡河履職提醒單、問題交辦單及催辦單,“兩函”指交辦函和催辦函,“一令”指河長令,“一報告”指問題整改報告)工作法,實現交辦問題、跟蹤督導,反饋意見、閉環管理,確保問題整改落實。

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機制,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監察監督有機銜接,年辦理案件70餘起,嚴厲打擊了涉河違法行為。推行“河長+網格長”等工作機制,全市共設立網格長64名、網格員128名,實行市包縣、縣包鄉工作機制,構築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河湖管理保護監管網格。

建立“河長+護河員”“河長+民間河長”機制,聘用護河員、民間河長3500 餘名。護河員、民間河長每天堅持到河道巡查幾圈,撿拾垃圾,勸導不文明行為,開展河流日常管理維護,進一步提升了河湖管理水平。

推進建立跨地區河湖長制工作聯動機制,與安陽市、鶴壁市簽訂河湖長制工作協助機制協議,與山東省聊城市簽訂邊界河湖管理保護聯繫合作協議,以充分發揮河長制平台作用,推動各方不斷提升河湖管護水平。

四、統籌整治城鄉河湖,幸福指數節節升高

以河湖長製為抓手,四級河長齊抓共管、上下聯動,從建機立制到重拳治亂,河長制的管護範圍由主要河流向農村河湖、小微水體延伸,實現了全水域覆蓋、大小河湖同步治理,全市河湖管理工作也已進入到全面強化、標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的新階段。

藉助河長制平台,我市將坑塘管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對每個坑塘都設立坑塘長,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坑塘長”的坑塘管護模式。通過水系連通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文化廣場建設等工程項目共同推進坑塘治理工程,2021年以來共整合資金1.28億元,建設美麗坑塘124處,實現了整治一個坑塘、完善一批基礎設施、打造一個美麗鄉村的目標。目前,全市248名坑塘長已全部上崗履職,開展日常巡查管護和宣傳,讓每個坑塘都有了“管家”。

2022年,我市發佈第6號總河長令,按照“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科學水管理”的標準,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每年建設一批市級幸福河,統籌推進河湖保護治理,努力建設造福濮陽人民的幸福河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個河段開展幸福河湖建設。

未到岸邊,已聞鳥語;行至湖畔,更見魚遊。如今,碧水清波瀲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已經成了龍都大地隨處可見的風景,廣大羣眾對水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回首過往,河流“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重大勝利,河湖水域岸線管理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河湖面貌明顯改善,全市河道逐步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我市河長制工作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展望未來,我市將繼續紮實踐行“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更加昂揚奮進的姿態順勢而為、迎難而上,持續將河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山水相間、藍綠相融的現代化城市願景也必將成真。

河長制的邵陽答卷

春暖花開時節,漫步平溪江沿岸,一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見底,河底水草搖曳,岸邊青草依依如今,打卡我市的河流、水庫,這派景象已隨處可見。

治理污水、騰退岸線、恢復生態。近年來,我市建立常態長效機制,加強規範管理,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堅持把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堅持創新推進河長制,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生態邵陽。

一、完善保護機制

我市嚴格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雙總河湖長制”,轄區內所有河流(水庫) 河(庫)長全覆蓋,做到每條(座)河(庫)有人看、有人管、有人護。完善“河長+部門”“一河一警長”“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創新“民間河長+官方河長”雙河長制,推行“河湖長制”代表委員專項監督工作機制,建成市、縣、鄉三級“河湖長制”代表委員專項監督體系,建立聯合專項監督、典型案例發佈等五項監督工作制度,全方位監督各級河長和職能部門履職情況。

二、創新監管方式

“手機巡河,幫了大忙。打開‘河掌雲’手機軟件,簽到定位,巡河足跡可被實時記錄。發現問題拍一拍上傳,小事不出門,大事有人管。”2022年以來,我市結合市情水情,認真總結歷年河湖長制工作經驗做法,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工作創新,建立“智能化河長制工作”模式。利用大數據、雲平台、高清視頻、無人機、360度監控攝像頭等科技手段,實施“全市河流電子眼監測全覆蓋兩年行動”,着力打造市、縣兩級“智慧水利平台”,實現各縣(市)城區河道和農村主要河流河段監控全覆蓋。“網格化”管理將城區河道劃分為27個網格,由民間志願者認領“灘主”,負責日常維護管理,實現我市城區河道、灘塗的網格化管護。

三、倡導全民參與

“家門口的河變清變美了,大家都喜歡來河邊散步、跳廣場舞。”通過深化河湖長制工作創建成果的多維宣傳,不斷展示我市河湖治理先進典型成果,讓市民享受河湖治理成果的同時,樹立河湖治理的好壞與市民的生活質量有直接關係的觀念和愛水、護水、惜水的主動參與管理意識。2022年,我市持續開

展河湖長制“四進”活動,實施有獎舉報制度,營造“全民共治”濃厚氛圍。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組織“河小青”“灘主”“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等志願者1.2萬人,常態化開展“清河淨灘”志願服務活動,形成了共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的強大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河長累計巡河17.5萬人次,解決各類問題21萬個;累計簽訂縣域聯動共治協議326份,開展全流域巡查12次,解決跨區域問題160多個; 整治河道“四亂”1089處,拆除違建房屋2236平方米,妨礙行洪的45個問題全部按時整改銷號。

2022年,我市河湖長制工作多次獲水利部和省政府表揚,在水利部第四屆“守護幸福河湖”評選中,新寧縣河長辦的“炙熱無聲”獲三等獎,邵陽縣河長辦的“山水嵌明珠魅力天子湖”獲優秀獎,全市5條(座)河(庫)獲評省“美麗河湖”。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埋頭苦幹、精抓細幹,不斷提升河湖治理能力,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建設美麗湖南作出邵陽貢獻。

劉家營鄉強力推進河長制工作

今年以來,盧龍縣劉家營鄉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力推進河長制從“有名有實”向“有效有力”轉變,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緊盯水面清潔、河岸整潔、羣眾滿意的目標,精準壓實責任,綜合統籌施策。

一、下好領導重視“先手棋”

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專題安排河長制工作,帶頭巡河督查,協調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行動,聯合整治轄區青龍河及支線東港溝河,形成水污染防治的高壓態勢,有效推動了水環境治理工作。同時,充分利用河長APP信息平台,鄉村兩級河長每日按時完成常態化巡河任務,形成“發現問題、交辦問題、整改問題、問題回訪”工作閉環。

二、用好專項整治“公開講話”

全鄉積極開展入海河流專項整治、全面排查危害河湖風險點位、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整治等行動。在旅遊旺季期間,要求村級河長堅持每日巡河,全鄉對巡河情況進行通報,針對11位村級河長開展“秀美河畔”星級評定工作,創新制定《線上羣眾滿意度調查表》,評出五星級1個、四星級4個、三星級3個、二星級2個、一星級1個,對全鄉11個河段開展星級管理,切實做好入海河流生態環境提升,消除涉河隱患問題。

三、搭建制度創新“連心橋”

劉家營鄉加強河長制監督體系建設,壓實河長職責,強化每條河流監管力度,廣泛動員羣眾積極參與河長制工作落實之中,將河長制與村組網格有機結合,引入網格員力量,宣傳河道保護知識,挖掘河長制工作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將河長制與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結合,統籌人力、物力、財力強化河湖管理,讓羣眾成為河長制的政策宣傳者、問題反饋者、整改監督者。

城步苗族自治縣河長制工作紀實

野鴨戲水,白鷺紛飛,碧波盪漾。每天清晨,位於巫水河畔的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白蓼洲村村民肖大伯都要沿河漫步,在鍛鍊身體中欣賞巫水河的亮麗風景。

近年來,城步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河長制落地見效, 狠抓問題整改,部門聯動治水,境內水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景象,羣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全縣水域水質排全市第一、全省第二。2021年、2022年,該縣連續兩年獲評“市河長制工作優秀縣”,巫水白雲湖段、巫水桃林段被評為“湖南省美麗河湖”。

一、強化責任落實,健全治理體系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守護好一江碧水,就是守護好一座城市的根與魂。”城步苗族自治縣委書記餘勛偉在全縣總河長會議上説道。

落實河長會議制度。今年以來,該縣組織召開全縣總河長會議、圖斑複核“整治河道四亂問題”聯席會議等2次,按時按質完成水利部推送問題圖斑781 個、省水利廳推送問題圖斑30個。

鄉鎮召開總河長會議12次、河長制工作推進會議3次、村級河長業務培訓會議24次,增強了鄉、村兩級河長、河長辦專幹履職能力。

一是嚴格交辦督辦。該縣加大“河長制”重大決策部署和各項重點工作的督查落實力度,採取定期、不定期督查暗訪形式,發現問題現場交辦,對交辦問題實行“一單四制”整改銷號制度,確保整改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今年以來,該縣交辦督辦河庫問題38個,整改銷號38個。

二是配好“兩長兩員”。該縣設置鄉村河庫保潔員480名,將鄉村河道保潔納入農村環境衞生整治範圍。縣財政安排河長制工作經費260餘萬元,將河道保潔員工資納入縣財政預算。縣內所有河流實現常態化保潔。

強化河長履職擔當。該縣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推出“河長+ 河長辦+責任單位+下一級河長”工作新模式,充分發揮“縣級河長”的頭雁效應,帶頭巡河治河管河,統籌研究河道水系綜合整治措施,推動河長制落到實處,織密織牢河長制責任網。今年以來縣、鄉、村三級河長巡河3052次,發現並解決“河道四亂”問題38個,查處非法電魚4起。

三是完善“一河三制”。該縣實行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縣、鄉、村三級“河長+警長+檢察長”組織體制,設置縣級河長18名、縣級河道檢察長4名、鄉級河

長85名、村級河長188名、縣級河道警長7人、鄉級河道警長12人、村級河道(段) 警長169人,聯合巡河68次,聯合執法6次,牽頭組織解決“河道四亂”問題6個。實行“一河一牌”公示制、“一河一檔(策)”信息制。在境內河流、水庫設置公示牌229塊,為13條縣級以上河流編制“一河一策”。建立健全以水質改善、水域岸線管理、河庫生態環境保護等為主要考核指標的“河長制”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納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縣直單位績效考評體系。

二、加強宣傳整治,凝聚工作合力

9月20日,城步蔣坊鄉柳林村10餘名志願者身穿紅馬甲,利用鐵夾、撮箕、垃圾袋等工具,對梅溪柳林河柳林村河段的白色垃圾、生活廢棄物、雜草等進行清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勤勞動,河道及兩岸環境煥然一新。河道清理後,志願者們來到河道沿岸居民家中進行宣傳,號召羣眾自覺參與河道環境保護,共建河暢水清的美麗家園。

一是立體宣傳推動。近年來,該縣開展河長制專題宣傳活動162次,製作河長制工作宣傳欄60餘處,開展河長制院落座談會280餘次,在全縣形成河長制宣傳“無死角、全覆蓋”模式,營造“人人護河、人人愛河”的濃厚氛圍。依託白雲湖濕地公園的天然優勢,投資20萬元創建“河長制主題宣傳活動中心”, 以河庫濕地天然風景點為宣傳場所,以濕地保護志願者定期開展宣傳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河長制宣傳欄、懸掛橫幅、海報、派發宣傳單等形式,向過往羣眾及外來遊客普及濕地相關知識,宣傳濕地保護對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河庫生態安全的重要意義。打造“美麗河湖集中宣傳圈”。投入資金60萬元,打造界背水桃林段、巫水乾流、清溪、梅溪、資水西巖鎮古馬橋段、貝子河等一批“美麗河湖亮點集中宣傳圈”。每處設置河長制宣傳欄6塊,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污染防治和河長制工作相關制度等知識,促使河長制“入腦入心”。

二是民間護河聯動。該縣沿河169個村(社區)成立民間護河組織200餘個、民間護河志願者2000餘人,成立聯合巡邏隊,將河道保護、禁漁等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嚴禁河道亂堆亂倒垃圾棄渣、亂排污水、亂建設施、亂採亂挖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禁止一切捕魚行為,確保轄區河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三是強化專項整治。該縣深入開展非法捕撈聯合執法、重要水源地整治、整治非法採砂、“1000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清河淨灘”專項行動、河庫“清四亂”等專項整治行動36次,着力解決河庫存在

的突出問題、難點問題和熱點問題,羣眾對河庫治理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強化重點工作,構築管護屏障

該縣加大飲用水源地點生態環境的整治。近年來,完成13個“1000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整治”。

一是紮實推進污水防治工程建設。投資8000餘萬元,完成丹口、五團、白毛坪、西巖、茅坪等5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資8000餘萬元完成城南污水處理廠提質改造。加快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投資1533萬元對茅坪鎮棕樹園、臘屋溪、西巖鎮金紫江等6座小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全面完成18座小Ⅱ型水庫劃界工作。投入資金1.5億元,共退出蘭蓉鄉雙江、白毛坪鎮源江、瑤人坪、站水衝、侯家寨5座小水電站。

二是全速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投資200餘萬元打造“一鄉一亮點”樣板河36 條、“一縣一示範”示範河3條。高標準建設小微濕地。完成白毛坪鎮小微濕地試點建設,進行經濟景觀型小微濕地及生態溝渠綠化場地的人工平整,同時對河牀進行整理。

三是紮實推進河庫劃界工作。完成縣域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23條河流的河道管理範圍劃界方案編制及界樁埋設任務。

“河長制”促“河長治”。該縣將堅決扛起“守護好一江碧水”的責任, 進一步鞏固河長制工作成果,讓“幸福河湖”成為“幸福城步”的標配,讓城步江更清、岸更綠、城鄉更美,努力講好一個個守水愛水護水的感人故事。

杭州道街道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

隨着氣温回升,杭州道街道綠島公園踏青遊園的市民絡繹不絕。“公園裏有樹有水,特別好,在這兒待一會兒,整個人都舒暢了。”居民林大爺説。

自2016年起推行“河長制”以來,杭州道街道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相關工作,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全領域、全方位開展自查自糾,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建設管理、治理、保護“三位一體”協調有序、監督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機制。一年來,轄區河湖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在區河湖長制年度考核中排名前列。

一、嚴格落實,巡河護河不停歇

目前,已有綠島公園景觀湖、有龍園景觀水體、鴻正綠色家園景觀水體、麗水園景觀水體、米蘭世紀花園景觀水體、天河城景觀水體、貽成東園景觀水體7處水系納入杭州道街道河(湖)長制管理。這些水體水系關係居民生活的主要環境,對其加強打造和治理,可以為轄區居民創造良好的户外休閒環境。

長期以來,杭州道街道建立街道總湖長和社區湖長組織體系,街道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實施河(湖)長制工作,街道河長制辦公室統一負責河

(湖)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將河(湖)長制工作納入現河長制組織體系。街道堅持對照細則,對加強開展水污染防治、水環境綜合整治、河湖管理保護、河湖長制宣傳、“清四亂”專項行動等情況進行考核,並採取明察暗訪的方式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河湖“四亂”整改落實情況、督辦的河湖問題整改情況。

街道嚴格落實河湖長對轄區河湖巡查制度,每週不少於一次,社區河湖長對本社區的河湖堅持日巡,建立巡河台賬。街道建立健全“清四亂”問題常態化規範化台賬。2022年以來,組織對轄區內河湖坑塘進行巡查1500餘人次,印製《杭州道街道河長巡查日誌》760餘冊。與此同時,街道還開展各類河湖長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河湖長對河湖的管護治理水平。

二、加強宣傳,全民參與河湖水治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當天,杭州道街道工作人員走上街頭髮放宣傳材料,

講解水源環境保護知識,不斷提高轄區居民對河湖環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除‘世界水日’、‘中國水周’、‘4• 22’世界地球日、‘6• 5’環境日等重要節點外,關於水源環境保護的日常教育宣傳也在持續不斷開展,希望能夠

喚起大家的水源環境保護意識,從自身做起。”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綠島公園是杭州道街道的户外公園之一,其水域面積也是區域內最大的,

之前有居民在此垂釣。去年12月,街道工作人員在綠島公園通過懸掛橫幅、發放材料等形式開展文明宣傳,執法人員還在現場對垂釣人員進行勸阻。

在強化宣傳的同時,杭州道街道還加強落實社會監督機制,暢通公眾參與渠道,通過河(湖)長公示牌向社會公開公示,介紹景觀湖概況、管護目標、職責、監督電話、12345信訪舉報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支持和鼓勵公眾參與輿論監督,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景觀湖管理保護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和公眾參與機制。

三、生態優先,以河長制助推水生態建設

今年,杭州道街道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的治理理念,加強日常管理,嚴禁以任何形式圍墾景觀湖、違法佔用景觀湖水域,保護水系周邊環境。加強景觀湖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制度,明確景觀湖功能定位和管護目標。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對景觀湖周邊及入湖河流周邊的企業污染綜合防治,嚴厲打擊入湖排污和垃圾傾倒等違法行為。結合景觀湖“一河(湖)一策”工作,全面控制污染物入湖排放,嚴格控制景觀湖水量,提升水體水環境質量,保障水安全。

此外,街道還將持續加大景觀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力度,不斷深化落實常態化規範化管理,強化落實河湖治理保護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落實屬地負責、分級管理和全民參與的長效保護機制,狠抓河道常態化保潔、常規化巡查、長效化管理,持續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共同守護好身邊的“美麗水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武山縣踐行河長制紀實

渭水清清楊柳綠,一片笙歌夢裏歸。近年來,武山縣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努力探索新時代河湖保護治理的新模式、新範本,着力解決河湖突出問題,切實將優質河湖生態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新動能,提升河湖生態、經濟、社會和安全效益,加快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提升武山縣人民羣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河湖管治岸美水清

初冬時節,寒風乍起。一大早,在潺潺河流聲的陪伴下,武山縣四門鎮黨委書記汪鵬升開始了他的巡河工作。

“四門鎮近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各項產業節節攀升,人民羣眾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為了使特色產業發展更好,羣眾獲得感、幸福感更高,四門鎮聚焦水清岸綠,打造幸福河湖,全面落實鎮村河長職責,完善基礎設施、完善河道堤岸設施、加強設施運行維護、加強河道治理、加大河道‘四亂’等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力度和巡查處理力度,確保河道治理取得實效,進一步鞏固全鎮河暢、水清、岸美的治理效果。”汪鵬升告訴記者。

武山縣楊河鎮小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斌説:“今年以來,小莊村依託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項目,對村莊河道進行全面整治,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同時,堅持每天巡河,加強巡河護河,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引導羣眾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

武山縣堅持把推進河湖問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制定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成立領導小組,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專項行動推進到位、落實到位。縣級總河長親自調度,帶頭履行巡河護河職責,全縣三級河湖長巡河巡湖22017次,巡河率達到131.94%。

二、全力守護一方碧水

武山縣轄區內2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溝道共89條,共設置縣、鄉、村三級河湖長346名,確定縣、鄉、村、業主湖長5名,落實河湖警長25名,落實縣級檢察長2名。

走進武山縣四門鎮下灣村,天空湛藍,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潔白的雲朵下,整潔的道路串起田園與農房,一幅美麗多彩的鄉村畫卷鋪展開來。

“這兩年,大南河治理得越來越好。每次汛期來臨,都能看到挖掘機清理河道,為我們灌溉架豆提供支持。自從去年觀光水稻田建成,很多人前來打卡,現在的大南河已經成為景觀河。作為一名依水而居的羣眾,我有責任盡力保護我們的大南河,村裏許多志願者也都加入到巡河中來。”下灣村村民汪旭雲説。

“我們常態化開展河長巡河工作,嚴格管控河道採砂、挖石現象,南河流域鋪設U型水渠,加強大南河的管護治理。”四門鎮上灣村的黨支部書記説,優質的大南河為上灣村的豆角產業增產增效,羣眾的收入明顯提高。

記者瞭解到,按照“不摸清不放過、不查處不放過、不整治不放過、不建立長效機制不放過”的四個“不放過”原則,武山縣共出動執法人員120多人次, 對渭河、榜沙河、大南河和魯班溝等9條河溝道開展5輪次全覆蓋巡查,對渭河城區段、大南河洛門段等重點河段暗訪督查60餘次,累計巡河2420公里,清理河道內尾菜及建築垃圾14.5噸。

三、秀美澄澈成閃亮名片

如今的小莊村,一出門便能欣賞到“碧水盪漾、村景交融”的風景。

“小莊村現在就像是一個小公園,變化最大的是河道,河堤整齊、河道乾淨,小魚越來越多,鴨鵝在裏面游泳,每天吃完飯散步,感到幸福而愜意。”該村村民楊白順喜滋滋地説。

據楊河鎮黨委書記朱雲峯介紹,圍繞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主要任務,楊河鎮集中整治河道、修築破損河堤、加強步道建設、綠化美化河岸,全面打響“碧水保衞戰”攻堅行動,推進美麗生態河湖建設,讓楊河的生態“顏值”和環境“氣質”持續提升。河湖的秀美澄澈不但成了當地閃亮的名片,更成為村民心曠神怡的生活場景。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近年來,武山縣充分運用各類線上、線下宣傳渠道,認真做好河湖保護宣傳工作。通過一系列舉措,形成了保護河湖人人蔘與、齊抓共管的良好社會風尚。

同時,全縣持續加強河湖監管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70萬元,建成縣級河湖視頻監控平台,共安裝河湖監控視頻24個、監控河長42公里。共享公安、生態環境、水旱災害等系統視頻監控點位20個,規模以上河流重點河段及敏感區域、重要點位的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100%。

梨樹縣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從承載鄉愁的家鄉河湖,到林間地頭的無名溪流,梨樹縣各級河湖長上崗履職、全力治水,讓源源碧水在鎏金的黑土地間迤邐穿行。依法治水、創新治水、智慧治水、科技治水、協同治水,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讓河湖重煥生機,推動全縣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一、守護碧水映初心

“我們境內有很多大小河流,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條、排水乾渠5條,總長度888.79公里,總流域面積3520.05平方公里。自從有了河長制,現在大小河流實現了有人管、合力管、管得住、管得好,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梨樹縣水利局局長趙宏説。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河長制工作也從“有名有實”正在向“有為有力”轉變。

2022年,梨樹縣4個國控斷面全部達到國家考核標準,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100%,其中招蘇台河上三台斷面為二類水體。好的成績要有長效的機制, 梨樹縣持續推行“雙總河長”“三級河長”組織領導架構和“1+N”河長辦工作機制,根據變動人員和分工調整情況,及時調整了縣鄉村三級河長並強化河長巡河。據統計,2022年縣鄉村三級河長累計巡河14899次,其中縣級河長巡河231 次,鄉級河長巡河1676次,村級河長巡河12992次,整治問題202處。同時,大力開展河流“清河行動”“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2022年清理河道岸線生活垃圾4195處1.178萬立方米,建築垃圾3處127立方米,畜禽糞便186處520立方米, 清除岸邊廁所2處,清理妨礙河道行洪問題3處,河湖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態系統不斷向好。

為保障河長制落到實處,梨樹縣採用“四不兩直”方式加大督導檢查力度, 成立了由縣河長辦、縣紀委、縣政府督查室等部門業務骨幹組成的2個督導檢查組,針對河長制落實開展了7次大規模暗訪檢查,累計發現問題640個,已全部整改完畢,確保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綜合整治潤梨城

“我們作為村級河長,就需要對河道負責,這是職責所在,每週我都會定期對河道沿線進行巡查,保護生態環境是利在千秋的事!”孟家嶺鎮孟家嶺村村級河長尤宏武説。

近年來,梨樹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一

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推動河長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通過設立以黨政領導負責製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對全縣河流分級、分段全部實行河長制,建立健全河長制組織體系。全縣設立縣級河長25人,聯繫微信32311699,鄉級河長79人,村級河長241人,全面實行“掌上巡河”模式。制定了《梨樹縣招蘇台河綜合治理規劃》《梨樹縣招蘇台河保護與利用規劃》,縣內每條河流全部建立“一河一圖”“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形成了自下而上協調聯動的工作體系。

狠抓項目建設,打造污水治理體系。按照城市排水專項規劃,到2030年梨樹縣城區建設污水管網102公里,雨水管網100公里。“十三五”期間,梨樹縣加大管網建設及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新建污水管網66.25公里,雨水管網93.35 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21.29公里。2022年新建污水管網5.18公里,雨水管網8.78公里,合流管網改造6.63公里。目前,梨樹縣污水管網總長度127.29公里, 完成規劃的125%;雨水管網總長度120.03公里,完成規劃的120%;大大地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對改善遼河流域招蘇台河水環境起到重要作用。縣內建設完成了7個區域性糞污處理中心、721個糞污收集點建設,保證了縣域畜禽糞污能夠及時處理。2022年全縣糞污總產量350萬噸,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全縣規模養殖場254家,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抓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利用中央和省級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打造美麗鄉村千村示範村32個,在郭家店、梨樹鎮、康平街

道共計4村改造農村廁所1000座。

同時,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梨樹模式”的推廣力度,推廣區域的免耕播種機全部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共計安裝2642台,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285萬畝。積極推廣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2022年,化肥使用量23.62萬噸, 較2021年減少化肥用量為691.5噸,增幅為-0.3%;各種農藥使用量為1393噸, 比2021年的1412.5噸下降了19.5噸,下降了1.4%。有效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三、水韻梨城入畫來

碧水清波,水鳥歡唱、魚翔淺底,如今的梨樹河湖競秀煥發了無限生機, 一幅幅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畫卷撲面而來 這是梨樹縣全面推行河長製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寫照。

——梨樹縣招蘇台河支流城區段可持續發展工程綠水長廊項目。共投資1.8 億元,其中,招蘇台河支流城區段可持續發展工程修建生態護岸16717米,修建

生態步道工程17301米,攔河閘5座;河道兩側栽植黃菠蘿、杜鵑、芍藥等喬木、灌木約6萬平方米。

——梨樹南河公園,佔地面積為30.14萬平方米,其中水體面積1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建成後的梨樹南河公園是集城區防洪、尾水淨化、改善生態功能於一體的公園,有效改善了城區生態環境和南河流域水質環境。春可漫步,看候鳥翔集、繁花似錦;夏可納涼,賞湖光盪漾、綠樹成蔭;秋可靜思,觀楓紅如火、碩果滿枝;冬可嬉戲,享滿湖瑞雪、冰上運動。

如今,生活在梨樹縣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切身感受到河水變清了、河道變美了,處處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發展畫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梨樹縣將順勢而為、乘勝前進,秉承綠色發展理念, 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湖管理工作,全力打造最美水生態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魅麗梨樹”擦亮秀水泱泱的生態底色,有效激活治水管水的“一池春水”。

成都青白江區高質量推動河長制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積極開展幸福河湖建設,全面推動河湖治理管理和保護從大江大河向小微水體延伸,以河長護河“起筆”、系統治理“着墨”、創新賦能“落紙”,致力繪就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美麗幸福河湖。

一、“迅速起筆”,勾勒幸福河湖的骨架線條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青白江區構建“兩級黨政、三級河長”組織體系,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區級總河長,13名區級河長掛帥又出征,深入河道一線,逐個鎖定破壞水生態的“老大難”問題,積極協調解決160餘個突出水環境問題。全區156名鎮、村級河長作為河道直接責任人,主動作為,包河包段,開展河道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置,實現了“條條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護”。

截至目前,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3萬餘次,發現上報解決問題6500餘個,巡河率及問題整改率均為100%。同時積極探索“多方治河”模式,整合水務、生態環境、住建、公安等職能部門力量,採取明察暗訪等方式,開展河湖“四亂”、污水亂排亂放等現象督查,定格問題點位,建立整治台賬,並聯合公益環保組織,構建“民間河長+媒體+羣眾+志願者”的社會監督機制,形成“河長掛帥、水務牽頭、部門協同、羣眾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

二、“精心着墨”,描摹幸福河湖的工筆紋理

青白江區緊緊圍繞河長制六大任務,堅持“先治污、後提升、科學有序、全面推進”原則,統籌推進全區城鄉水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區域內水環境質量。

青白江區常態化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消黑除劣、“清四亂”等專項行動,近3年累計完成60餘公里河渠清淤,建成區外5段黑臭水體治理及20餘處河湖“四亂”問題整治。着力治痛點,近3年累計整治問題入河排污口100餘個,完成8個老場鎮雨污分流改造、16個已建成微型污水處理設施改造等,目前主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6.51%,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8.3%。青白江區還啟動實施了城廂鎮沿沱村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榿木河、石板河山洪溝治理工程,完成了羊叉河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打造了11個水美鄉村建設項目。

目前,青白江區納入市級考核的國控及市控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優良水體率由2016年的33.3%提升至現在的100%。

三、“創新落紙”,渲染幸福河湖的山水意境

青白江區創新構建河長制“N+”工作模式,不斷推動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高質量建設人水和諧、惠及民生的幸福河湖。

青白江區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在河長制工作中的帶動作用,以黨員帶動廣大羣眾和企業開展基層自治,成功打造十八灣村“黨建+河長制”工作模式,並全面推廣雅安市解放村的基層河湖管護模式,有力有效管控城鎮、農村各類污染源。用好“微力量”,大彎街道化工路社區12名網格員及巡邏隊員擔任“微河長”,全面協助村級河長做好責任河段的日常巡查和問題反饋,組建“川化大媽”“護河瞭望哨”等護河志願隊,進一步延伸了河湖管護“觸角”。

青白江區還努力打造智慧河湖“新高地”,在長流河試點整合河道前端感知設備和數據資源,動態監管河道垃圾、污水直排等問題,利用無人機、聲吶探測儀等方式協同治理水環境問題,不斷提升智慧水務監管體系建設水平,區域內水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推動水生態價值轉化為城市品牌價值和經濟價值。

豐鎮市踐行綠水青山理念築牢河湖生態屏障

人水和諧潤民生。近年來,豐鎮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將河長制工作納入“五大任務”重要內容,以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河長制工作從“有名有實”向“有能有效”轉變為工作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河長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連續兩年躍升烏蘭察布市前列。

一、抓基礎,促提升,健全河長制責任體系

“河湖長制”就是“責任制”。一直以來,豐鎮市始終堅持高位推動,不斷織密織牢河湖長制責任網,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全市總河湖長和副總河湖長,完善河長制工作考核激勵獎懲機制,加大河長制工作考核權重,強力推進河長制工作。

為實現對全市河湖管理保護全覆蓋,豐鎮市堅持自然河流水系與行政區域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了市、鄉鎮、行政村(社區)三級河長制體系,設立市級河長5名,鄉鎮級河長87名,村級河長70名,山洪溝“三個責任人”182名;設置河長公示牌71塊,明確了河長履行保護、管理、治理“三位一體”職責。同時,豐鎮市河長辦積極採取“請上來、走下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各級河長履職能力培訓力度,舉辦了全市河長制暨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培訓會,邀請自治區水利廳3位專家對全市162名河長進行全員培訓,並以智慧水利大數據應用建設為契機,藉助自治區河湖長制信息化平台,市河長辦深入鄉村(社區)河道現場,對基層河長手把手傳授巡河業務技能,使各級河長實現利用“河長通”手機APP規範化、信息化、高效化巡查和管護河湖。

二、重實踐,求創新,切實加強河湖管護

河湖管護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的一項工作內容。對此, 豐鎮市注重河湖科學化管理保護,在完成御河(飲馬河)等21條中小河流管理範圍劃定工作的基礎上,編制完成全市“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配合自治區水利廳完成海河流域防洪規劃修編;開展了水網規劃、河湖健康評價以及河湖水域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為做好河湖管護提供了重要基礎性技術支撐。

同時,針對城區河道環境治理體制不順暢問題,經過實地調研,豐鎮市委、市政府將城區河道環境治理由原來的辦事處負責,現在統一納入城市環衞管理體系,實現了常態化保潔。結合實際,豐鎮市還針對全市21條中小河流和90條

山洪溝,率先創造性地提出建立基層河長、防汛和河道採砂管理三位一體責任管理體系,進一步明確基層河長職責任務,消除了監管盲區,實現了河長、防汛和河道採砂管理工作的無縫銜接。此外,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豐鎮市在沿河村莊、險工險段、過水路面設置山洪防禦警示牌、防汛公告牌308塊,結合577縣道升級改造,在大莊科河新建中型橋樑2座、小型橋樑5座、涵洞26道,切實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和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出實招,解難題,專項治理成效顯著

為大力推動河湖生態治理保護工作,豐鎮市將鄉鎮河長制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各鄉鎮、辦事處積極開展河湖管護“春季”“秋季”和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去年以來,完成河湖遙感圖斑複核164個,複核通過率達100%,列入整改的12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銷號。特別是在市總河湖長、副總河湖長和市級河長的強力推動下,完成飲馬河、黑河城區段河道清淤,解決歷史遺留的廠房、坑塘養殖侵佔河道等難題,共清理河道10.5公里,清理淤泥35000立方米,清理垃圾300多噸,拆除廠房及臨建房600多平方米,填埋非法魚塘4個,不僅消除了防汛安全隱患,而且極大地保護了河道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

四、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針對多年來河道治理欠賬問題,豐鎮市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資金爭取和系統治理力度。2021年,利用財政銜接資金實施了五間夭等5個自然村防洪護岸工程,2022年完成了投資1500多萬元的大莊科河防洪工程,2023年爭取實施了投資2500萬元的三義泉鎮大河沿河防洪工程,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全市重要河道的系統治理。同時,進一步加大了生態治理力度,2021年以來,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積37.2萬畝,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綜合治理,不僅有效提高了重點河段防洪減災能力,而且促進河湖流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繪就了“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有力地助推鄉村振興。

全面落實河長制,建設幸福美麗豐鎮一直在路上。下一步,豐鎮市將繼續抓實河長制工作,堅持不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抓好河湖生態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用“健康河湖”成色提升羣眾幸福滿意度。

富源縣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

近年來,富源縣堅持黨建引領,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全面落實河長制,在治河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凝聚各方治河力量,形成全域治理、全民參與的保護治理工作格局,全縣河湖庫渠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繪就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治理新畫卷。

一、黨建引領全民參與

富源縣設立市級河長2名、縣級河長26名、鎮級河長144名、村級河長408名, 全縣44條主要河流、156座水庫(塘壩)實現河長全覆蓋,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同時,廣泛動員420名幹部、1880名志願者積極參與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富源縣始終堅持以抓黨建、強項目、促發展為出發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努力建立貼近水利系統黨建實際、致力於水利事業發展的工作新模式。”富源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彭雲介紹,富源縣水利系統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主題活動,並充分利用“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及主題黨日,將河長巡河與黨員志願服務相結合,多形式開展清河護河行動,充分發揮黨員示範帶頭作用,將黨員參與河湖保護情況納入積分管理辦法,常態化組織開展巡河巡湖活動,推動黨員在河湖管理保護中當先鋒、作表率,引導廣大羣眾自覺愛河護河,形成黨建引領、黨員垂範、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

同時,整合資源優勢,推動“基層黨建+河湖長制”示範點建設,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促進河湖流域範圍基層黨建水平與河湖保護綜合治理成效雙提升,建成“基層黨建+河湖長制”示範點位12個,創建省級美麗河湖6個、市級美麗河湖12個、縣級美麗河湖16個,形成示範引領、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提高全社會對河湖保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

彭雲介紹,富源還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錘鍊黨員幹部的經驗交流,推動黨旗飄揚在項目一線、黨員衝鋒在項目一線、服務下沉在項目一線,精確排定施工路線圖,劃定黨員責任區,引導黨員在項目建設中全程參與、比學趕超、爭當示範。

二、河湖齊治碧水長清

富源建立縣鎮兩級督察、縣鎮村三級河長、縣鎮村組四級治理的河(湖) 長制工作體系,印發《富源縣“黨建+河湖長制”工作方案》,壓緊壓實黨員領

導幹部履行河長制工作職責,發揮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巡河、帶頭清河作用,定期組織對河長巡河、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清四亂”等工作開展督促檢查,堅定不移推進河道湖泊空間及其水域、岸線管控。

“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注重保持河道原生態,做到景觀建設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集中力量解決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問題,實現從傳統的單一水利工程向水景觀、水環境、水生態、水旅遊等綜合治理的轉變。”富源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坤軍介紹,富源縣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要求,修編完善水庫、壩塘的各類度汛預案,防汛物資儲備充足。完成全縣自動雨量站、自動水位站升級改造,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得到全方位強化。

“全力加強治理水土流失力度,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更加高效。”張坤軍介紹,截至目前,富源縣10個鄉鎮完成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和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並通過省級複核驗收。污水處理廠效能、污水管道覆蓋面進一步提升,縣城污水收集處理率達95.6%,全縣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三、惠民工程效益顯現

全縣水利總投資超過20億元,完成洞上、岔河、牛耳箐、迤啟、小老廠、桂花等骨幹水源工程建設,新增蓄水能力3502萬立方米,大跌水、阿汪水庫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富源縣投入真金白銀,大力實施惠民工程,擦亮幸福底色。

全縣先後治理病險水庫52座、河道34公里,高效保護農田8萬餘畝。完成洞上水庫至縣城調水工程,擴建、新建隧洞2.6公里,鋪設管道13公里,縣城區10 萬人供水能力更加優化。完成工業園區升官坪片區抗旱應急連通工程和石壩與李吉衝供水工程建設,日供水3萬立方米,工業園區發展工業供水保障問題有效解決。完成北城新區供水工程、中安大溝修復工程、重點採煤沉陷區(勝境片區)供水工程建設,縣城及周邊地區的供水保障水平極大提升。補木、摩幫、湯家屯、紅巖腳、沙廠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

“做實做細做好工程建設、建後管護、鞏固提升‘三篇文章’,實施鞏固提升農村集中供水工程838件,農村自來水通村率為93%,全縣農村60萬人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張坤軍介紹,富源縣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專項行動,目前已完成投資5600萬元。到2024年底,可實現全縣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5%,可進一步優化解決18.9萬人的供水問題,全力構建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五同”供水格局。下一步,富源縣將持之以恆加快構建安全高效水利

綜合體系,加速推進全域化美麗河湖建設,全力築牢珠江上游生態屏障,以美麗河湖托起羣眾幸福,以幸福河湖扮靚滇東門户。

解鎖天津市“碧水長流”的生態密碼

從穿城而過的“玉帶”海河,到孕育漕運文化的大運河;從宛如明珠嵌入城市的大小湖泊,到“九河下梢”縱橫密佈的萬千水道,全市各級河湖長守水有責、治水盡責。涓涓碧水長流,城市與水和諧共生。

今年,天津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邁入第7年。推進實施“十項行動”,築牢生態屏障,河湖長制“提質升級”進入新階段。

目前,全市共有市、區、鄉鎮(街)、村四級河湖長5745名,所有水域全面“掛長”。從“總指揮”到“最前哨”,層層壓實責任,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長制”走向“河長治”,真正實現有名、有實、有能、有效。

一、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米”

京杭大運河西青段,天津人稱“南運河”。夏日的南運河碧波泱泱、垂柳搖曳。依河而建的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期元寶島公園遊人如織,園內2.7萬平方米水域,水源來自地表水質標準為V類水體的南運河。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背後,南運河也曾經歷水環境惡化。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沿岸工廠廢水、生活污水混排引起河水黑臭,私搭亂建問題突出,河道風貌毀損。

截污治污、清淤護砌、騰退岸線、生態修復 以全面推行河湖長製為契機,一系列強有力舉措讓南運河重煥生機,“綠色指數”不斷攀升。

河湖“清四亂”“健康大運河”等專項行動,重拳整治積弊;“一河一策” 治理小微水體230餘處,徹底消除南運河支系黑臭水體;健全完善13項制度,壓緊壓實各級河湖長責任;政府購買服務,配備41名河道專職保潔員,通過“巡查+保潔”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米”。

“督辦+問責促履職,南運河48名河湖長,累計巡河34000餘次,推動解決水環境突出問題400餘個。引入‘河湖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制,依託河湖長履職、行政執法、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嚴厲打擊水事違法行為。”西青區水務局副局長趙洪平説。

今年上半年,各級河湖長巡河、巡湖49萬餘人次,推動解決各類水環境問題1.6萬餘個。“一河(湖)一策”方案覆蓋全部50條(段、座)市級河湖。1 月至6月,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Ⅲ類以上)比例為62.9%,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Ⅳ、Ⅴ類水體分別佔比31.4%、5.7%。於橋水庫水質保持Ⅲ類標準。永定河春季全線通水,與京杭大運河再次實現交匯。

二、治本清源,促河湖長治久清

念好“治水經”,聯繫微信32311699,方能繪好“生態圖”。河湖長治久清,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找準“病灶”,精準施策,才是找到對症“良藥”。

眼下正值汛期,全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暨汛期河道污染溯源排查整治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和平區,區河長辦帶領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對9.98平方公里範圍內入河污染源進行溯源排查,建立各類污染源台賬清單。在紅橋區,已排查出的74處問題點位正在制定改造方案,涉及北運河的丁字沽三號路、新紅路、新紅路鬆楠樓3處混接錯接點位已開始前期改造。

“根據河湖長制考核、督查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線索,重點排查臨界點上游設施串流混接、源頭排水户、地表徑流污染重點區域等,涉及居民區、政企事業單位、商超以及各類沿街商户,相當於對全區雨水管網大摸底,兜清各類污染源底數。”和平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劉永飛説。汛期河道污染是大城市的“通病”。管道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一場降雨,河道“打回原形”,返黑返臭、水質惡化、生態破壞,羣眾反映強烈。

今年,我市對影響北運河、津河等多條河道水質斷面的47個排水分區內各類污染源及排水管網合流、混接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治。

此次排查整治涉及水務、環保、城管、住建等多個部門,通過發揮河湖長製作用,各區河湖長辦抓總、排水部門主導、各部門配合、街鎮參與、第三方支撐,合力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三、建設新時代“幸福河湖”

2023年第1號總河湖長令要求,全面建設新時代“幸福河湖”。海河、東麗湖、南運河、潮白新河、圓夢湖等作為首批試點,將分類打造“幸福河湖”樣板。到2025年,各區建成不少於1條(段、座)“幸福河湖”;到2027年,建成區重點河湖、重要水庫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市河湖總體建成“河安湖晏、岸綠景美、魚翔鶯語、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

聚焦“一河一長”,全年38項具體任務納入各級河湖長責任清單;聚焦“一河一策”,年內完成主要河流湖庫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實施、精準整治;聚焦“一河一檔”,啟動105條河流健康評價,建立全市河湖健康檔案庫,推動實現涉河湖問題預警、發現、處置閉環管理。

“榜樣河長、示範河湖”三年行動以來,累計選樹榜樣河湖長426名,建設

各類示範河湖990條(段、座)。2022年,羣眾對天津水環境滿意度為90.2%, 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生態優先,為羣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碧水長流,讓美麗與幸福在天津“匯聚”。

崆峒區推進“河長制” 實現“河長治”

近年來,一場規模浩大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全面啟動,一場從中央到村社擔任“長”的河湖管理工作全面落實,一場力度空前的水生態恢復和保護戰役全面打響

用雙眼見證蜕變。

每天,平涼保潔一中隊保潔員劉菊香都將保潔車停在涇河—崆峒區段的聚仙橋邊,開始垃圾清理工作,她見證了涇河的“華麗蜕變”。

於她而言,這是一段不短的清掃區域。但是,現在的河道垃圾較少也讓她感覺輕鬆不少。“以前遊客的環保意識跟不上,橋上亂停車、亂扔垃圾的現象比較多,現在有河長巡河,白色垃圾少了很多,河水越來越清了!”她説道,“附近有定點垃圾桶,方便了我們打掃。”

實踐證明,“河長制”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創新,是解決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庫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值得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

一、用腳步丈量河流

沿涇河向東,冬去春來或春夏之交,半山坡上絡繹不絕的食客們為附近的黃帝問道聖地崆峒山帶來了人間煙火。

山坡下是與福銀高速上下交錯的後峽河—崆峒鎮段。一大早,崆峒區崆峒鎮西溝村村級河長朱學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河道旁。他打開手機軟件,一邊巡河,一邊在“巡河日誌”上做記錄。

朱學帶領着工作人員們邊走邊看,檢查着河面及河道兩旁,及時清理髮現的垃圾,確保整個河段的環境不斷改善。

自2018年上任以來,這位崆峒鎮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已經一腳深一腳淺地把後峽河9公里河道走了無數遍。“山下的河道,就像是我家的責任田,每天按時去巡查,東西段各三天,農閒時一天巡查兩次,看着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淨,我心裏也覺得敞亮。”他説。

據瞭解,崆峒鎮境內有涇河、後峽河等兩河八溝,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 該鎮22名鎮村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414多人次,清運各類垃圾300餘噸,全力推進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有效保障了河暢、水清、岸綠。

二、用實幹交出答卷

近日,崆峒區2023年總河長會議暨河長述職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以推進全域創建美麗幸福河湖為目標,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多措並舉、

綜合施策,確保河湖管護治理見到新成效、呈現新變化”。

崆峒用實幹交出答卷。河道養護站站長張默介紹道:“河長制工作開展6年以來,全區264名區、鄉、村河長‘掛牌認領’153條區鄉級河流和支溝,以常態化、全覆蓋的方式開展巡河,河湖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

近年來,崆峒區每年開展巡河1.7萬人次,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協同”“河長+警長”的河湖長制網格化管理模式,配備河道警長13名,村級巡河員(網格員)305名、社會監督員40名。“智慧河長”信息平台的建成,河湖長制微信公眾號的開通,讓全河域視頻監控以及線上快速發現、線下快速處置的監督舉報可操作性成為了現實。

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河道河岸垃圾、取締河道原有采砂企業、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利用農業生產廢棄物,實現了涇河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實施頡河、桂井等6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老百姓的“水缸”得到了安全保障;建設鄉鎮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17個鄉鎮鎮區污水設施實現了全覆蓋;清退圍墾種植,修復河道濕地。

涇河流域生物氧化塘工程完成建成投運,年消減排河化學需氧量401.5噸, 氨氮70.26噸、總磷4噸,排入涇河水質獲得全面提升。完成2023年實施80項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河水治理的基礎進一步得到了夯實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長治河。“要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在管理保護上系統施治,在基礎建設上固強補弱,在安全度汛上持續發力,在責任落實上協同到位,全力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切實把河湖長制工作向縱深推進,努力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幸福河湖。”在六月的一次巡河中,市長、市級總河長白振海深入崆峒區開展巡河檢查時如是説。

寧遠縣“河長制”繪就清流碧波畫卷

“我在這河邊上住了20多年了,經常可以看到河裏有人打撈垃圾,水很清澈,住得非常舒心!”正沿着九嶷河畔散步的寧遠九嶷山鳳凰村村民張坤麗感慨道。

近年來,寧遠縣九疑山瑤族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盯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主要任務,積極推動“河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發動全民齊抓共護同治,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全力打造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畫卷。

一、堅持用腳丈量,深入一線治河

配強河長隊伍,確定2名鄉級河長、15名村級河長為主,志願服務者、河道保潔員和網格員等為輔的“河長制”網格體系,推動河長制工作“有名”“有實”。積極履行巡河、管河、護河、治河職責,把防溺水工作與排污問題、礙洪問題、取用水管理、清河護河“四類問題”整治結合起來,全面納入河長巡河體系中。2022年以來鄉村級河長共開展巡河1400餘次,立查立改河面垃圾、河岸亂堆放等問題138個。

二、堅持標本兼治,全程跟蹤整治

堅持源頭治理,嚴厲打擊和依法制止、取締飲用水源養殖、河道非法採砂等行為,持續推進“清四亂”和“廁所革命”、農村污水治理等行動,從源頭上加強河道水質治理。組建鄉級綜合執法大隊,全面加強對河道的治理力度,依法堅決打擊轄區各河段的非法採砂、捕魚、佔河建房等行為。今年以來,共組織河道清理20次;開展河道綜合執法14次,制止非法採砂6起、佔用河道建房2處、非法捕魚6起,關停水源地養殖場7家;完成改廁1746户,建設公共廁所3 座,建設農村污水處理廠3座。

三、堅持上下聯動,凝聚多方力量

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由鄉總河長牽頭,定期召集鄉級河長以及相關辦公室人員,研究、處置相關治水問題,搭建協調溝通、聯動共治的工作平台。推動河長制進企業、進校園、進村居,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願者開展入户宣傳,用好用活村村響、“微信羣”,引導羣眾護河愛水,形成河湖管理保護合力。今年來開展志願服務活動50餘次。

祁縣嚴格落實“河長制” 築牢防汛“安全堤”

入汛以來,祁縣將河湖長制工作與防汛工作相結合,不斷強化政治擔當、工程治理、制度落實、信息建設,抓實抓細各項防汛工作,全力以赴築牢防汛“安全堤”。

一、強化政治擔當,認真履職盡責

該縣堅決扛起河流管護主體責任,縣鄉村三級河長認真履職,學習領會河長制有關指示精神,專題研究和部署安排河長制重點工作,凝聚河長作為河流管護“第一責任人”的共識,按要求進行河道巡查,高效處置各類問題,有力保障了河流健康和安全。

二、強化工程治理,改善河流生態

積極推進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祁縣段)生態治理工程,助力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並將祁縣歷史文化融入其中,展現祁縣風采。以保障生態基流為抓手,規範汾河沿岸取水手續,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保證汾河基流達標。認真落實省委“一泓清水入黃河”要求,實施昌源河、烏馬河生態治理項目,保證沿河兩岸“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順利實現。

強化制度落實,提升管護水平。印發《祁縣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責任制實施方案》,實施範圍覆蓋全縣7河2渠,確定包保責任制落實單位和包保責任人全部簽訂《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責任書》,明確堤防安全保護責任,為全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增加了保障。

三、強化信息建設,構建智慧河長

該縣着眼於智慧水利建設,堅持“互聯網+”科技賦能,大力推進智慧河長建設,圍繞大數據和智能化兩個關鍵詞,通過藉助互聯網平台,將河長制的管護理念由線下制度管理轉為線上開放管理,消除河長治理盲區,打破傳統管護壁壘,助力河長智能決策,確保河長制能夠實現“河長治”。通過建立“內部整合、外部共享”機制,將“智慧水利”融入“智慧河長”系統,共享生態環保、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城鄉建設等部門涉河數據,打破數據壁壘,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智慧感知體系,實現河流“天上看、雲端管、地上查、智慧治”,助力河流水清岸綠建設。

韶山灌區下好河長制“五步棋” 繪好灌區山水畫廊

韶山灌區是以農田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城鎮供水、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引水灌溉工程,自1965年建成後就開始福澤三湘。半個多世紀後,韶山灌區通過推行河長制管理,讓一渠清水水波盪漾,灌區工程巍然壯觀,渠道阡陌縱橫,呈現“百里渠道百里林,樹綠堤固水長清”的美景。

一、下好“先手棋”,建立灌區乾渠河長體系

“河長制”工作要求實現全市水系治理全覆蓋,將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庫、渠道、山塘納入河長制治理管理範圍,全面推行河長制,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湘潭生態水系。

市河長辦根據灌區實際,按照屬地原則,將韶山灌區引水樞紐和渠道納入各受益縣(市)區分級管理範圍,建立韶山灌區洋潭引水樞紐及乾渠流經地段縣級、鄉(鎮)級、村級河長和乾渠地段河長的組織體系。將韶山灌區洋潭引水樞紐和五大幹渠涉及需要當地政府配合解決的管理內容列入各受益縣(市)區河長制管理範疇,支渠納入各受益(市)區河長制工作管理範圍,並在韶山灌區乾渠上設置公示牌。

二、下好“配合棋”,確保灌區工作整體聯動

按照河湖長制管理屬地原則,積極推進河湖“四亂”整治工作,韶山灌區根據灌區實際制定“五亂”集中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從摸清底子、協調處理、依法打擊,層層推進整治工作。

搭建跨行業執法機制。在韶山灌區右乾渠,地處湘潭縣雲湖橋鎮雲湖村泉塘橋附近的養殖場污水外排,直接污染灌區水質。瞭解情況後,韶灌局迅速向湘潭縣生態環境分局執法大隊進行通報,在執法大隊的全力支持下,此事得到有效處理。

搭建跨行政區域執法機制。自河長制推行以來,韶灌局加強灌區立法,成功頒佈《湘潭市韶山灌區工程管護條例》,並抓好貫徹落實,灌區“五亂”集中整治行動成效凸顯。如在左乾渠船塢處成功拆除違建圍牆和雜屋;在寧鄉地段成功拆除一塊高12米、寬30米的鋼架巨幅違建廣告牌;在“英雄關”隧洞頂部成功安裝護欄,確保輸水隧洞安全運行。

韶山灌區通過一系列務實的舉措,成功根除了一批長期困擾着灌區工程的安全隱患,嚴厲打擊了一批在灌區保護範圍內的違法行為,形成了跨行業、跨行政區域聯合執法的有效機制。

三、下好“引導棋”,提升公眾愛渠護渠意識

灌區持續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河湖長制宣傳力度,通過微信羣、標語、橫幅等對沿渠羣眾開展宣傳。

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宣傳車沿渠宣傳5次, 張貼宣傳標語800多條,發放宣傳單2000多份,相關工作在多種媒體開展宣傳, 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讓更多的人瞭解、支持、參與河長制工作,讓灌區上下共同行動起來,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四、下好“共治棋”,促進灌區治理常態化

灌區各管理部門對紅線範圍內所屬的渠道加強“三溝一池”清理、主次渠堤路面刈草砍柴、內坡垃圾雜物清理,及時對渠道的水面、橋墩、涵閘口等漂浮物進行打撈清理,加強打撈渠道絲草,及時處理各類影響渠道水質的問題。

同時,採取季度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乾渠管理處開展常年維修工作檢查和考核,主要對“三溝一池”是否清理乾淨、主次渠堤路面是否通行暢通、人行橋墩掛留物是否打撈、水面有無漂浮物,以及渠道沿線有無亂扔垃圾及病死家禽、亂排污水等現象進行檢查,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並要求認真整改。另外,對受益縣(市)區影響灌區水質、水環境、水安全的行為,及時上報市河長辦,責成認真整改落實。

通過共治,韶山灌區渠道水質長期保持在二類及以上,為湘潭市工礦企業、城鄉居民提供優質的水源,形成了湘蓮、養殖等一批有特色的鄉村振興產業。

五、下好“關鍵棋”,打造美麗河湖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項目。

2021年,韶山灌區成功進入全國“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範圍。為進一步推進樣板河湖建設,韶山灌區結合項目建設和灌區獨特的水文化、水生態、自然風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渠道進行了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打造了高效節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綠色生態型的現代化灌區。

通過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建設,重點打造了洋潭引水樞紐、“三湘分流”、“韶山銀河”渡槽渠段、“英雄關”隧洞、黃龍渠段等多個美麗河湖渠段。對渠道邊坡進行襯砌,保護邊坡免受沖刷,使輸水效率更高;在渠道兩岸栽種銀杏、櫻花、山茶樹,形成了喬、灌、木、草相結合的立體綠化格局,減少了水土流失;在渠堤臨水面部分設置親水平台、遊步道、室外顯示屏,安

裝了仿木紋混凝土欄杆,提供了安全保障。

改造後的韶山灌區工程宏偉、景色秀麗,極大地滿足了沿渠羣眾和遊客觀光休閒和健身需求。河長制在韶山灌區的推行,使灌區形成水更清、渠更暢、景更美、效更好、民更富的良好格局。

集安市落實河長制工作紀實

碧水清流、飛鳥掠影岸綠景美,勝似桃園在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的進程中, 集安市統籌推進河流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幅“水清魚歡、人近自然”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加強統籌協調,夯實工作基礎

江河是大地的“血脈”,不僅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又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了保護河流生態資源,集安市結合貫徹落實河長制,建立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幹羣同心協力,共護碧水清流。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實施了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市級會議制度、信息報送及共享制度等7項制度,對各級河長、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主要任務進行細化量化。

二是協力治理。樹立“上下游一心、左右岸同治、區域間聯治”的責任意識,落實流域河長制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重點難點問題,統籌實施“清河行動”協作機制,目前已實施4次“清河行動”,共清理水面漂浮物1萬餘噸, 使轄區河流和界河共治區域得到良好的管護。

三是齊護共管。組織開展了“黨員志願者踐行河長制活動”“青春心向黨, 踐行河長制護綠公益活動”“學史力行全力加強河道管護、守護美好家園”等系列活動。成立了9支、180人的水環境保護志願者小分隊,開展志願服務300餘次。

二、建立協作機制,暢通共治渠道

為了提高流域一體化保護治理質效,集安市與河流水域上下游市縣緊密協作,建立流域水、空氣污染信息通報聯建制度,攜手做好河流保護治理工作。

一是破解難點重點。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商議解決加強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跨界河流斷面水域水質監測等問題,並相互借鑑先進經驗和切實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實行“五”“四”管護。根據市域實際,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共治、屬地負責、行業監管、專業管護”的五級河道管理保護機制,推進市、鄉、村、組四級聯動,保證聯防聯治無死角、全覆蓋。採取得力措施,推動各鄉鎮河道管理無縫隙,確保河流管護分工有序、標準統一、力度均衡、步調一致。

三、形成攻堅合力,推進全民治水

“集安最美,因為有你。”集安市運用這一價值理念,引領城鄉居民樹立生態環保意識,主動參與河流保護工作,讓羣眾成為治河的主力軍。

一是實施長效治水。建立“河道警長“機制,由市公安局領導、隊所負責人和轄區民警擔任縣、鄉、村級“河道警長”,及時排除涉水糾紛和阻礙施工隱患,嚴厲打擊偷排漏排工業污水等涉水犯罪行為。建立“兩辦聯動”督查機制,全面加強河長制工作情況的督查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河長制全面督查4次,專項督查1次,“一月一抽查”5次,督導暗訪兩次。

二是打造生態景觀。積極適應集安全域旅遊發展新形勢,樹立“可遊可賞” 生態休閒的河道治理理念,依託當地獨特自然生態基礎,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打造太極灣、羊魚石漂流和明珠島等親水嬉水景區景點,扮美當地生態環境,提升全域旅遊的知名度美譽度。

尋甸“四個堅持”推進“河長制”實現“河長治”

地處昆明東北部的尋甸是昆明北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着昆明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滇池生態補水等重要的生態功能。近年來,尋甸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河(湖)長制,全面推進河湖保護治理,以“四個堅持”紮實推進“河長制”向“河長治”轉變,實現“河長制”守護下的美麗蜕變。

一、各級河(湖)長種好河湖保護“責任田”

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機制是工作高效推進的保障。當下,尋甸已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湖)長的“雙河長”工作機制和縣、鄉、村三級河

(湖)長體系,設立325名三級河(湖)長,實現河(湖)長覆蓋全縣80條河流

(溝渠)、105座水庫。先後印發《尋甸縣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尋甸縣河(湖)長履職規範》等27份涉及河湖管理的文件及配套制度,縣級總河長履行守河護河“第一責任人”職責,當好河湖管理保護“領隊”;成立牛欄江水環境治理項目推進工作專班,推動解決牛欄江水環境突出問題;各級河(湖) 長“掛帥出征”,把責任立在心裏,把擔子壓在身上,種好河湖保護“責任田”。

圍繞“河長見行動、治理保護見成效”目標,尋甸把河(湖)長制工作與全縣中心工作同推進、同督查、同考核,河(湖)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調度、年終結賬”,通過巡河調研、暗訪督查、簽發河長令、召開河長會議等方式,協調解決河湖突出問題。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2萬餘次,協調解決涉及污水排放、垃圾堆放、河道淤泥、河堤損毀等影響水環境、水安全的突出問題。

二、“河(湖)長+”激發全域治水活力

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力量下壓,尋甸以“河(湖)長+”激發全域治水活力,實現“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轉變。

全縣依託“三級河長四級治理”體系深化“黨建+河(湖)長制”工作,結合主題黨日、“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志願者服務等工作廣泛開展河湖保護治理,將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轉化為推動河道治理的“綠色引擎”,打通河湖生態保護“最後一米”。目前,全縣2371個基層黨組織、2.3萬餘名黨員常態化參與巡河護河,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與河(湖)長制工作深度融合、提質增效。

全縣抓“河(湖)長+部門”協作,建立政府、部門、地方三級聯動體系, 落實聯席會商、信息共享、聯合巡查等工作機制,強化公安、環保、農業、水

政等部門聯合執法。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開展聯合執法25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非法採砂、非法取水、非法排污等違法行為,違法亂象得到有效整治。

全縣抓細河(湖)長+網格管理,構建由三級河(湖)長、保潔員、27個縣級成員單位組成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方位、立體化河湖管理網格體系。同時,建立“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警長”聯動機制,推動河湖環境保護與公益訴訟有效銜接,實現執法、司法聯動推進。全縣各重點河流設置河湖警長88名,樹立河湖警長公示牌25塊,辦理非法捕撈刑事案件14件; 立案17件水環境公益訴訟,發出檢察建議10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7件。與相鄰縣區建立跨界河湖聯防聯控聯治機制,開展聯合巡查及流域存在問題會商辦,從理不清“誰來管”到相互協作“一起管”,有效提升跨界河流管護能力。

全縣抓活“河(湖)長+智慧監管”,設立縣級河長公示牌33塊、鄉鎮級河長公示牌55塊,公示河(湖)長信息、責任河段、河湖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接受社會監督,帶動全民治水。在牛欄江、小江、普渡河流域重點河流、水庫建立24小時水質自動監測站10個,設置監測斷面(點)27個,每月開展一次人工監測,及時通報預警水質情況。

全縣已建立“1+1+1+4+N”河湖治理模式,對全縣20條重要河流和清水海、鳳龍灣等5座重要水庫編制“一河(湖)一策”、建立“一河(湖)一檔”、繪製“一河(湖)一圖”,細化對標對錶問題、任務、措施、責任“四項清單”,推進河湖綜合治理、精準治理。

三、“水上文章岸上做”優化水域生態功能

尋甸緊扣河(湖)長制“六大任務”,瞄準城鎮和農村“兩大戰場”,堅持“水上文章岸上做”,補短板、強監管,着力抓好工業、農業、生活等污染治理,不斷優化流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全縣紮實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0萬畝,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建設10萬畝,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全縣化肥用量減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提至40%以上。同時,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47個、限養區44個,劃定總面積600餘平方公里。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整縣推進項目,全縣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從65%提升到95.85%。抓實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組織對牛欄江、小

江等重點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摸清基本情況,強化全縣22個主要排污口常態化監管,嚴控工業點源污染,並啟動羊街產城融合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

特別是2020年以來,尋甸針對監管薄弱環節,聚焦常態長效監管,建立問題通報制,加大岸線管控、河湖“四亂”整治等督促監管力度。目前,完成小江、洗馬河、牛欄江(尋甸段)及清水海水庫、鳳龍灣水庫、三月三水庫等28 條河流、92座水庫的管理與保護範圍劃定;開展巡查檢查349次,清除違法棄土棄渣超過7.8萬立方米,整治違法取水案件7件,辦理取水許可證95個。通過專項整治、執法行動、部門聯動等“組合拳”的有力出擊,有效解決一大批河湖保護中存在的頑疾,全縣河湖水環境穩中向好。今年1月至5月,全縣27個監測斷面(點)國考斷面、省考斷面及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7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四、聚焦生態修復,解決河湖突出問題

河(湖)長只有既“下河”治水,又“上岸”治綠,河道、河水、河岸治理一把抓,才能消滅“垃圾河”“黑臭河”,解決老百姓關心的河湖突出問題。

近年來,尋甸聚焦生態修復,在改善河湖面貌上配足“牽引力”,實施牛欄江(尋甸段)治理工程、果馬河河道治理、尹武河流域侵蝕溝治理等河道整治項目,及縣城北門河、西門河等5條河道截污治理工程及四清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聶鼠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牛欄江老河生態修復項目、雲龍小河重點小流域治理、清水海水源保護區生態修復(一期)等一批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項目;實施尋甸縣水質淨化廠改擴建工程,新建污水處理池1座,新增日處理規模1.2萬立方米,啟動羊街、金所、塘子集鎮污水處理廠工藝改造,進一步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

同時抓保水保綠,2018年至2022年全縣生態修復共完成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0.63萬畝、封山育林2.42萬畝、森林撫育4.88萬畝,完成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4.47萬畝,義務植樹550萬株,創建省級美麗河湖5條(個)。

五、“開門治水”繪就生態畫卷

“治水”的“大船”要想行穩致遠,監管不能只靠政府“掌舵”,還需要眾人齊“划槳”。自河(湖)長制工作啟動後,尋甸“開門治水”,推動河(湖)長制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五進”系列宣傳活動;工青婦羣團組織、黨員志願者服務先鋒隊、“河小青”志願服務隊積極參與河湖保

護治理;“守護牛欄江、助力河長制”“護河愛水、清潔家園”“保護母親河, 爭做河小青”等一系列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大批企業河長、校園河長、巾幗河長、市民河長等“民間河長”不斷湧現,身着“志願紅”“河湖藍”的志願者沿河圍湖“拉網式”清理,攜手守護“生態綠”。

據統計,僅今年1月至5月,全縣已組織推進“河長清河”專項行動4次,38 名縣級河長帶領縣、鄉、村幹部和羣眾5600餘人開展集中清河整治行動,清理垃圾、淤泥300餘噸,清理岸線350公里。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全縣誌願者參加清河行動服務時長超過20萬小時。

眼下,城在江邊矗,江從城中流,沿河鄉鎮村莊小橋流水,青山環抱,“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尋甸大地徐徐展開。

沅陵縣全面落實河長制守護好綠水青山

千里沅江通黔貴,聯繫微信32311699,酉水畫廊連巴蜀。湖南省沅陵縣,上扼川黔,下蔽湖湘,既有兩百公里沅江迂迴蜿蜒穿越全境,又有數百條溪河縱橫密佈其間,匯成“三千里水路”。

一江碧水逶迤來,兩岸青山相對出。如今,在全縣千餘名河長的守護下, 這樣的美景在沅陵的江邊溪畔隨處可見,也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日子逐漸迴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守護家鄉河,落實河長制,使全縣境內河流真正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沅陵縣委書記、縣總河長劉向陽介紹,沅陵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沅陵的縣鄉村三級河長共開展巡河14萬餘次,推動解決涉河問題2117個,那一泓泓迴歸的清流,正在喚醒人們記憶深處的那一縷縷鄉愁。

一、“河長+”激發治河護水新動力

走進沅陵縣河長制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沅陵縣縣級河長體系圖》。該圖標示了總河長、副總河長、沅陵縣縣級河長、沅陵縣鄉級河長體系圖等信息。

目前,該縣建立了完整的河長體系。全縣有縣級河長18人、鄉級河長197人、村級河長645人。按照水利部印發的《河湖長履職規範(試行)》的相關要求, 推進河長按頻次要求開展巡河。沅陵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副總河長易中華在酉水河(沅陵段)巡河時要求各級河長要壓緊壓實河長責任,充分履職盡責,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實落細。

夏末初秋,沅陵縣官莊鎮“河長辦”聯合寧鄉鋪村黨支部開展“愛河、護河黨員在行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重點巡查了寧鄉鋪村大橋組河道衞生,用自帶的環保袋和夾鉗對河段沿路及河岸、河內的垃圾進行清理。

沅陵轄區內大小溪河911條、水庫110座,水情是沅陵最大的縣情。該縣緊緊圍繞河長制工作目標,創新機制、科學謀劃、全面部署,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全縣河長制工作,創新做到“四治”——河長引治、部門聯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

沅陵創新推進河長制聯合執法,實現部門聯治。制定了《沅陵縣河長制聯合執法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水利、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抽調人員組建常規聯合執法隊伍。明確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綜合執法責任體系,各級河長負責指導、協調相應河流的河湖管理保護工作,

牽頭開展相應河流的聯合執法行動。截至目前,該縣組建了40餘人的縣級河長制常規聯合執法隊伍,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30次,制止和查處涉河違法違規問題300多個。

沅陵縣大寫“河長+”文章,創新推出“官方河長+民間河長+女性河長”“雙河長”體系。目前,全縣設有民間河長282人;全縣23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 分別設置了鄉級河長辦,設有鄉鎮河長辦工作人員47人,河道保潔員792人。

同時,深化“河長+部門”“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協作機制。進一步統籌涉河部門執法力量,全面強化區域與區域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完善涉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形成涉水違法行為“違法必究、犯法必懲”的強大震懾。

沅水夷望溪流域和木旺溪流域系常德市桃源縣、懷化市沅陵縣共管河道。桃源、沅陵兩地開展聯合執法,共護一江碧水,實現流域同治。

沅陵開展了“清河淨灘”專項行動。沅陵縣水利局局長田學武介紹,自2022 年以來,共組織河道保潔員、民間河長、河小青、志願者等開展“清河淨灘”行動123次,參與人員達4110人,清理河面及河岸垃圾1110噸。

二、“智慧河長”裝上“千里眼”“順風耳”

8月27日,沅陵縣河長辦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對沅水流域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無人機巡河在我們這裏已成為常態,主要應用於人和船隻難以抵達的區域。”工作人員説。

對於山區河道部分交通不便的圖斑問題,沅陵縣河長辦巧用無人機現場取證。截至目前,已完成水利部推送圖斑核查1412個,完成省級圖斑核查205個, 其中,利用無人機現場取證112個。

沅陵縣河長制辦公室主任謝友源説,近年來,該縣創新河流巡護方式,重視智慧管河。加速水質自動監測和地表水水質監測網絡建設,並通過監測考核促進河長制工作落實。尤其是加大無人機、視頻監控、河長巡河APP的應用,對河流實施動態監控。逐步實現涉河部門信息系統資源及數據整合共享,提升“雲管河、雲治河”的能力。

走進沅陵縣農業農村局的漁政監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的是漁政綜合管理平台,也叫智慧漁政平台。在智慧漁政平台,正顯示41個監控點的實時畫面。

“通過智慧漁政平台,我們足不出户,用手機就能查看從五強溪到鳳灘、

從沅水到酉水的實時情況。”沅陵縣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中隊中隊長全衡介紹, 智慧漁政系統於2021年11月建成,系統發現可疑船隻,會自動抓拍並報警,能有效防止非法捕撈,實現“雲管河”的目標。

截至目前,通過智慧漁政系統,沅陵縣破獲了38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發現相關問題線索上千條。

今年自“智慧河長”軟件推行以來,沅陵縣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在全縣各級河長推廣使用“智慧河長”巡河軟件。並於4月20日組織鄉鎮河長辦工作人員, 開展了“智慧河長”軟件使用的專題培訓。

三、全民共治,昔日捕魚人今朝護河人

近年來,沅陵縣通過設立民間河長、招募“河小青”青年志願者河長等形式,集聚全民合力,守護好一江碧水。沅陵通過“四治”——河長引治、部門聯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實現了“四美”——美在山上、美在河岸、美在水裏、美在家園。

沅陵縣二酉苗族鄉棋坪九校教師張顯兵,是一名民間河長,也是河長制的宣傳者、河長制的踐行者。

在酉水支流河畔,張顯兵正組織學生志願者開展清河淨灘活動,拾撿河道垃圾,維護河道衞生。他還課將堂搬至酉水支流河畔,給學生們分享守水護河的故事,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日前,由沅陵縣二酉苗族鄉和沅陵縣電視台牽頭,聯合縣河小青行動中心、二酉鄉棋坪村等單位開展的“爭當河小青保護母親河”巡河淨灘志願服務活動在棋坪村舉行。

經過兩個小時的集體勞動,志願者們共清理垃圾10餘袋約90公斤,清理河段約5公里,有效美化了酉溪河棋坪流域的生態環境,以實際行動爭當“河小青”環保志願者,廣泛傳播綠色生態理念。

據悉,如今,沅陵已招募“河小青”青年志願者河長230名,成為巡河淨灘的一支重要力量。昔日捕魚人,今朝護河人。“以前為了生活,一家四口人以船為家。現在下河是為了護航沅水。”

近日,沅陵縣退捕漁民唐顯海駕駛着執法船巡護沅水。

退捕之前,唐顯海一家四口以船為家。退捕後,政府為他一家解決了廉租房,唐顯海也受聘於農業漁政執法大隊,收入穩定,現在日子過得安穩有序。

“如今,庫區水又清了,魚也越來越多。”護漁員唐顯海感慨道,巡河時,

經常能看到大魚躍出水面。

沅陵鎮漁家巷社區56歲的上岸漁民唐世鬆,如今也成了一名護漁員。在漁家巷社區,像他這樣的護漁員還有15人。

奉節縣做深做實河長制工作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印在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的夔門,位於長江重慶奉節段最短卻最險峻的瞿塘峽,奉節人民為此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奉節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推行河長制,推動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連續六年“一江五河”國考和市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築牢了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一、守河有責

奉節境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其中長江干流41.5公里。

如何守護河流?奉節縣強化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書記、縣長任總河長, 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總河長,分管水利、環保的副縣長任副總河長,縣委、縣政府領導分別擔任縣級河長,人大、政協的主要領導和聯繫水利環保的領導擔任縣級河長,共明確縣級河長23人、鄉鎮級河長166人、村級河長432人,實現縣域212條河流、54座水庫河長全覆蓋。

當領導職務有變化時,嚴格按照《重慶市河長工作交接制度(試行)》規定,做好交接,做到“河流不斷巡、河長不斷檔”。

二、治河有方

巡河是河長的重要職責,河長定期要到自己負責的河流去巡查,一查水體清澈、二查排口規範、三查河道水暢通、四查堤岸公示牌、五查最嚴禁捕令、六查違規違法點。梅溪河是長江一級支流,流域內非法碼頭曾經有4家,“髒、亂、臭”成了梅溪河的代名詞。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梅溪河專項治理行動深入實施,全面加強河庫治理及環境保護,推進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全面提升梅溪河流域農村人居環境。拆除金盆貨運碼頭、寂靜港違章建築1.8萬平方米,拆除採砂場2家、違規建築物及設備4處,整治岸線500平方米。如今的梅溪河,國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

縣河長辦負責人介紹,奉節縣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一河一策”河流管理保護問題、措施及責任清單,結合每條縣級河流現狀,科學制定縣級河流年度任務清單259個,細化分解河流管護目標,明確各項任務措施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完成時間及保障措施,確保管護目標如期實現。

三、護河有力

河流出現了問題,是水利部門管,還是其他部門管?上游河流、跨界河流出現問題,如何治理?奉節縣河長辦通過實行部門合治,解決了“九龍治水”這個老大難問題。

奉節縣設置縣級河流牽頭單位、河長制責任單位,發揮流域治理牽頭作用和行業監管作用。深化“河長+警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促進行政執法、刑事司法與檢察監督有效銜接。持續深化與巫溪、雲陽、巫山毗鄰區縣合作,簽訂聯防聯控聯治協議,聯合開展環境監測和綜合執法,變“單兵作戰”為“聯盟協作”。

奉節縣還開展人大代表“雙百助推活動”、政協委員“百名委員巡百河行動”,“民間河長”“河小青”“巾幗河長”志願者巡河護河活動等,營造人人蔘與治河護河的良好氛圍。

四、查河有效

污染問題,表現在水裏,根子在岸上。如何督促各級河長履職盡責?

奉節縣出台2023年河長制工作要點,圍繞河長制六大任務制定履職清單, 明確各級河長“幹什麼”“怎麼幹”。對各級河長巡河查河治河情況開展不定時督查暗訪,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督促整改。

奉節縣還將河長履職情況納入年度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內容,在網上公示縣鄉兩級總河長履職情況,接受社會監督評議,將河長制工作納入年度經濟綜合考核,對考核“優秀”等次的鄉鎮,按照排名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2萬元的河長制工作經費,對排名靠後的鄉鎮予以約談。每季度通報各級河長巡河、查河、治河情況,對未完成巡河任務、問題整改進度滯後的鎮村級河長,提交上級河長進行約談。

南通市優化“河長制” 呵護“河長治”

河道環境質量是衡量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事關羣眾生產生活的民生問題。近期,發生於海門港新區模範村的“化公為私”建私家車停車場事件,引發各方關注。那麼,類似佔用河道河坡亂象的成因何在?其他一些鄉鎮有哪些對症下藥措施?政府職能部門有怎樣的明確要求?9月18日,記者就此展開走訪。

一、河道違建亟須治理

“大家都在建停車場,我為什麼不能建?況且,這條河的河坡因為時間長了不少河段開始出現坍塌現象,我們建停車場既加固了河坡、增加了原本較窄的鄰河村路,可以説是一舉多得,有哪裏不妥呢?”海門港新區模範村的一位村民“理直氣壯”地向記者解釋。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村級河道的兩側陸續在建和建成有近20處停車場, 同時,還有不少村民在河邊搭建養鴨養鵝的窩棚。

該河道的河長、模範村黨總支書記張衞星表示,佔用河道河坡搞違章建築, 肯定要被治理,村裏正在配合水利等政府職能部門依法引導和規範。

“依法治理是必須的,也是肯定的;如果屬於違法行為,那麼在執法上肯定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和餘地,該怎樣整治就怎樣整治。”18日,執法人員向記者介紹,“我市實施的‘河長制’及其賦予的職能,就是通過這一形式強調必須依法治河、護河。”

二、河長牽頭調解有力

兩個月前,市民黃先生向政風行風熱線反映:如皋市江安鎮合作村的立新河河面遍佈河蚌養殖網,綿延將近一公里,導致河面不暢通、水質污染。兩個月後,整改狀況怎樣?

18日下午,站在立新河畔,合作村工作人員黃小虎指着河面波光粼粼、河下水草隱隱的寬闊河道對記者説,“東西走向的立新河水寬約30米,水深5到6 米,通往鄰近的丁堰鎮;流經我們村的這一段面積約有60畝,長度為1.1公里。四年前一位浙江老闆和當地村民私訂協議租用水面搞河蚌養殖,村黨總支通過多次交涉,終於將其勸退。”

“流經合作村的有立新河、仲岱河、紅旗河三條二級河道,還有一些三級河道。”站在仲岱河的橋上,村黨總支書記周學良手指眼前兩岸綠樹紅花、鷗鳥翻飛的畫面告訴記者,“過去,這條河兩側河坡共建有十四五處停車場和棚

户,最誇張的是一幢兩層樓的樓房。”

要糾正數量不小的違章,雖無行政執法權,但村黨總支還是堅決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周學良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户上門跑,不厭其煩地做涉事村民思想工作。其中,對利用河坡建兩層小樓的户主,村黨總支出面組織十多場動員和調解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宣之以法,最終通過村裏幫拆和户主自拆,徹底拔除了這個侵佔河坡的最大釘子户;鄰河違法的停車場,也全部被清理一空。周學良説,作為村級河長,官不大但職責不小;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再難的事也不難。

三、河道治理常抓不懈

我市河網密佈、互聯互通,共有16條市管區域骨幹河道、270條縣管河道、6425條鎮管河道、7560條村管河道,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溝塘。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河長制工作會議精神,共設市級總河長、副總河長4名,縣級總河長、副總河長38名,另有市級河長14名,縣級河長173名,實現全市範圍內所有一、二級河道河長全覆蓋,南通先後兩次被省政府評為“河長制工作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

雖然近年來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河道生態建設、實施“五位一體” 綜合管護等措施,各級河道面貌有明顯改觀,但界河由於因事關不同行政區劃,責任區域難劃清,跨界信息難掌握,執法行動難統一,導致工作難度較大,一直是河道整治工作的痛點和難點。

此外,要管理好、呵護好各級河道,絕不是簡單的對各類違章行為“一查了之”、對各類違章建築“一拆了之”。周學良介紹,他們在拆除違章建築、清理亂養殖後,強化整個河道沿線的綠化,一方面要求鄰河居民自覺做了“門前三包”,一方面通過招投標實施“以魚養河”綜合利用造福全體村民,同時在發揮河長製作用的基礎上,採取“積分制”調動村民護河積極性,效果不錯。

與此同時,我市還採取措施,讓河長接受社會公眾評議。其中,如東縣評選“最美、最差”河道和“最美、最差”河長,最差河道河長在全縣大會進行述職表態發言。海安市將鎮、村兩級河長照片在河長公示牌上進行公示,接受羣眾監督,讓河長制更好地落實為“河長治”。

瀘溪縣推行河長制工作紀實

一羣白鷺自鷹嘴巖飛出,沿十里畫壁悠然而舞,與一泓碧波、一灣新城構成一幅賞心悦目的山水畫卷。

初秋時節,站在瀘溪鐵山河大橋上,沅水靜水深流,慢行道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瀘溪,沅、武、辰、酉四大水系縱橫四方,生態立縣始終是縣委、縣政府堅持的發展戰略。進入新時代,瀘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進“河長制”,保護水生態,挖掘水文化,盤活水資源,發展水經濟,用實際行動開創新時代護水治水興水新局面。

一、更高站位,責任落實從有名有實到有效有為

“開始巡河的時候村裏人認為我巡不出名堂,後來通過‘河長+院壩會’把河長制納入了‘村規民約’,巡河護河隊伍越來越壯大,現在村裏利用這好水養菌子,這水不光是養育之水更是富民強村之水啊”這是瀘溪縣小章鄉大水坪村陳金燕6年來的巡河感受。

自2017年啟動河長制以來,瀘溪縣各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3.59萬餘人次, 着力解決破壞水環境水生態突出問題,交辦並全面整改銷號問題227個。通過推進河長制,大水坪村溪水從水散水渾,變成水量充足水質優良,該村依託溪水灌溉,建起了百畝木耳、香菇種植基地,帶動周邊村民累計增收60多萬元。

瀘溪水資源豐富,120餘條溪河交匯跌宕,140餘座小Ⅱ型以上水庫點綴其中。瀘溪縣委、縣政府主動擔當治水興縣的重大責任,優化三級聯動,壓實各方責任,設立了縣級雙總河長,由縣級黨政“一把手”擔任總河長,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255名。

三級河長帶頭進行巡河護河,強化源頭保護,嚴格水資源管理,加強縣域河流、水庫、山塘、溪流等水資源的數據收集整理,堅持“一河一策、一庫一策”,做好水網規劃,打造集生態水系網、水利工程網、智能信息網於一體的協調均衡“水網”,厚植生態屏障。

二、更實舉措,治理標準從落實見效到創新提質

“通過無人機培訓,我們都掌握了無人機操作技術,我縣鄉鎮河庫數量多, 流域面積大,無人機巡河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該縣浦市鎮河長辦工作人員文韜介紹。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瀘溪縣推進科技創新,開展智慧巡河,

創新“無人機+人工”巡河新模式,在沅水、武水縣域岸線安裝監控攝像站點64 個,實現電子巡河護河、監管執法全覆蓋。與村集體合作,開創河道保潔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積極推廣“水裏有船清、河岸有人掃、空中有機巡”的立體式管理。率先開創“河長+黨建”“河長+警長+檢察長”“河長+院壩會”模式, 以黨建為引領,組織河長、人大代表、基層黨員幹部、警長、檢察長、保潔公司職工、羣眾參與河長制,全面打通河長體系“神經末梢”。

瀘溪縣還定期與鄰縣開展沅江共管水域聯合執法行動,通過瀘辰聯席會議制度、檢察聯席聯合訴訟機制實現沅江河道跨地區、州內河道跨縣共管常治。通過齊抓共管,瀘溪縣域內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Ⅱ類以上優良狀態,武水、浦溪相繼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

“水系完整、水量保障、水質良好、河流暢通、生物多樣、岸線優美。” 相關專家如此評價瀘溪水域。

三、更優轉化,生態發展從提升顏值到做大價值

“週末帶上家人朋友來濱江大草原感受碧水藍天、綠草如茵、花鳥蟲鳴, 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來自吉首的遊客張女士説起濱江大草原很是開心。

濱江大草原背靠村莊,瀕臨沅江,是瀘溪縣親水旅遊項目之一。近年來, 瀘溪縣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因地制宜開展河道岸線治理、清河淨灘等行動,打造出的文旅新文旅IP,“五一”期間火熱出圈,吸引省內外5萬多名遊客前來燒烤露營。

該縣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聯動開發“水、岸、灘”,一體推進“堤、路、景”治理,讓水與城市相互交融、相互依託、相互支撐,打造一批水文化風景區、水文化景觀長廊、水文化主題公園等城市水景觀羣。實施夜潯瀘溪、天然浴場、水上運動中心、水上娛樂世界、5D光影秀、濱江大草原等親水旅遊項目,建設一批水碧於天、清波映景的“水美湘村”。並通過舉辦旅發會、電音節、水上馬拉松等活動實現以水興旅。

今年1月至8月,該縣共接待遊客282.21萬人次,瀘溪的生態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長春市寬城區河長制“治”出水清岸綠景美新畫卷

走在長春市寬城區伊通河畔,燦爛的陽光灑在河面,水面波光粼粼,岸邊綠蔭裊裊,滿眼綠意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讓人心曠神怡。如今,在寬城區這種“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迷人景象隨處可見,從髒亂差到水韻美,離不開河長制的施行。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寬城區堅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嚴格落實省市各級河湖長制工作要求,以建設美麗河湖為目標,堅持水岸同治,着力完善制度機制,全面加強河湖監管,大力整治河湖亂象,創造了一幅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

一、建體系,齊心守護生態美麗河湖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之初,寬城區就建成了完備的河長制體系,共有60名河長,34名河道警長,35名巡河員,52名保潔員參與河湖環境巡查管護,截至10 月初,各級河長累計巡河3000餘次。隨着河長制工作縱深發展,又有50餘人的河小青志願者和10名民間河湖長加入巡河隊伍當中來,成為巡河“探照燈”。

同時,寬城區充分發揮“河長吹哨,部門報到”聯動機制,先後處置了伊通河(團山段)私家管道向河道內排放不明水源、開源溝農安界內污水排放、串湖污水井污水溢流、小南溝上游暗涵污水溢流、千山溝團山排澇站淤積污水、伊通河北郊污水處理廠調蓄池前池污水黑臭、蘭家河污水管線塌陷等問題。

二、多措施,有序推進河流綜合治理

寬城區按照“查、測、溯、治、管”的原則,積極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 補充和更換排污口標識牌36個;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全區82個吐口實施“一口一檔”管理,有效制止了私設排污口及亂排亂放等行為的發生。不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管控,對域內河流、水庫等險工險段進行汛前安全檢查,對全區工業企業開展節水培訓,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同時,寬城區啟動了蘭家河城市防洪工程三標段綠水長廊項目續建工作; 按照“水岸同治”的要求,對域內河流、水庫等險工險段進行汛前安全檢查,投資155萬元對紅旗水庫大壩進行維修加固,着力優化全區河湖水系生態格局。

三、強管控,持續提升河道管理效果

今年,寬城區始終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污水處理設施、涉水企業開展檢查、監測,發現問題立即責成整改,對檢查出的河道垃圾、污水吐口、水質檢測等問題,立即對相關責任單位下達督辦、交辦單,

並列出清單、明確責任和整改時限,實行閉環管理,截至目前,下發通知單13 份、督辦單21份、函告17次。

同時,寬城區制定下發了《寬城區水體管護長效機制》《寬城區2023年春季清河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組織人力對轄區內各河流周邊積存的各類垃圾、廢棄物、堆積物、水面漂浮物等進行“拉網式”清理。截至目前,共出動車輛261台次、人員1421人次,清理各類生活垃圾82噸、建築垃圾61噸,清理柴草垛41處,打撈水面漂浮物168處,清除簡易廢棄汽船4艘,團山街道拆除伊通河段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影響行洪安全的建築物1處。

四、重宣教,提高河長制隊伍業務能力

為營造良好的愛河護河氛圍,寬城區以“水暖氣象新共護母親河”為主題, 開展河長制宣傳月活動,在全區範圍內播放《吉林省河湖長制宣傳片》,製作河長制宣傳展板8塊、宣傳條幅100條,發放河湖倡議書320本、宣傳單1000餘張, 完成30塊河長制公示牌的更新更換,較好地提升了河長制工作的社會公眾參與度。

同時,組織河長制“六進”活動,開展民間河長、青年志願者巡河護河行動,用實際行動引導和倡導羣眾提高治水、護水意識,形成人人蔘與保護河湖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區河長辦與區委黨校聯合組織開展2023年河湖長制專題培訓,各級河長及河長辦工作人員共60餘人參加培訓,進一步提高全區各級河長業務素質,拓展知識面,全面增強履職能力。

接下來,寬城區將繼續緊跟省、市生態治水理念的重要步伐,全力以赴推動河長制工作。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譜寫岸綠景美、洪澇無虞的寬城生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