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信用擔保行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吉林市信用擔保行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近幾年,我市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正規化建設穩步推進,擔保運行趨勢向好,我市擔保行業正向着健康、規範、有序的方面轉變。擔保機構已經成為我市融資服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保貸款已經成為我市中小企業和全民創業的一個重要融資渠道,對促進企業成長、拉動市場消費和繁榮地方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發展狀況及主要特點
截止2010年底,全市註冊信用擔保機構37家,註冊資本12.35億元,全市累計擔保總額實現82億元,2010年新增保額24億元,累計為25887户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提供擔保,2010年新增擔保户數4823户,其中中小企業擔保800户,全市擔保機構從業人員達到了323人。全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發展較快,機構數量、資本規模、業務總量、經濟效益均呈持續增長之勢,全市信用擔保體系已初步形成。
(一)擔保機構分佈趨於全覆蓋態勢。
目前除永吉縣、經開區外,其餘各縣(市)區都已有信用擔保機構,而永吉縣的擔保機構設立或引進正在積極籌劃中,預計末來年我市擔保機構將實現全地區覆蓋。
(二)擔保機構資本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
目前全市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達到了12.35億元(***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按照省廳要求優化資產,實現註冊資本為純貨幣資金,從而減資3.05億元),國有出資5.75億元,民營出資6.6億元,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比重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轉變。
(三)擔保業務快速增長,自身實力不斷壯大。
2010年,全市擔保機構實現經營收入7556萬元(2009年實現3215萬元),同比增長235%;實現新增擔保户數4823户(2009年增加4488户),同比增長7%;實現新增擔保額24億元(2009年增加15.2億元),同比增長158%。
(四)擔保方式不斷創新,為企業服務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效益明顯提高。
擔保機構在不斷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積極開展聯保、互保、再擔保等多種形式的擔保業務,業務範圍也在各種消費貸款和企業貸款的基礎上,開始向農業、畜牧業等方向延伸。擔保機構還通過建立受保企業信用評級系統和信用檔案數據庫,為申保企業建立了信用記錄,使企業首次貸款率提高了70%,初步形成了企業立信、專業評信、機構授信和社會重信的長效機制。擔保機構在支持規模企業上台階,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水平,培養科技型企業上檔次,培育個體經營户增加收入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0年全市受保企業增加銷售額160億元,增加利税總額8億元,增加職工人數是15454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擔保體系還不夠健全。
從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角度看,仍存在“兩個缺失”和“兩個缺位”。“兩個缺失”即市級超千萬元以上的大額擔保能力的民營擔保機構缺失,部分縣(市)區財政出資的擔保機構缺失。“兩個缺位”即政府對擔保機構的監管缺位,擔保行業自律組織缺位。
(二)擔保機構規模小,擔保能力不強。
我市註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擔保機構現有7家,其餘註冊資本多在1000萬元-3000萬元之間。近年來,我市經濟發展呈逐步加快的態勢,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0年我市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在100億左右,而全市擔保機構在做中小企業保額上也不過十幾個億,可見整體擔保規模和實力不是很明顯,擔保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擔保機構與銀行協作方面還存在儲多不足。
一是銀行合作准入的門檻較高,部分擔保公司業務開展的不好。由於民營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少、資信水平不高,銀行為規避風險,對民營擔保公司合作准入的條件要求比較高,且准入的條件也不一樣,只有銀行信任的擔保機構才能獲得省行審批,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民營擔保機構拿不到省級銀行備案,開展不了擔保業務。目前,我市37家擔保機構中有9家沒有開展業務,佔比達24.3%,還有8家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市信用擔保行業的發展。二是放大倍數不高。大多數擔保機構與銀行簽訂的協作協議中,放大倍數只有3—4倍,一般不超過5倍,最低的只有2倍。三是風險承擔比例不合理。目前為企業擔保風險幾乎全部由擔保公司承擔,而擔保公司為規避風險,對受保企業的審保條件與銀行的審貸條件差別不大,導致擔保公司的業務開展有限,生存空間狹小,也直接影響了擔保行業對中小企業融資增信的有效性。
(四)擔保機構經營運作不規範。
一是國資背景的擔保機構難以做到完全自主經營,行政干預時有發生。二是部分擔保機構人員素質不高,特別是懂經營,熟悉金融業務的專業人才比較匱乏。三是在業務經營中,一些擔保機構偏好於大企業、大項目,對小企業反擔保措施要求嚴格,必須實行抵押、質押或公務員擔保等方式,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信用擔保,並要求擔保企業繳納高額保證金,違背了成立擔保機構的初衷。四是在內部管理上,大多數擔保機構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業務操作程序不完善,內控制度不健全,識別和控制風險能力差。
(五)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一是政府扶持資金較少。信用擔保是高風險、低收益行業,為了吸引民間資金介入,促進擔保業快速發展,長春政府設立了較大數額的專項資金,對擔保機構實行配套注入資本金、補貼開辦費、補償代償損失和專項獎勵制度,並在減免税、風險準備金提取等方面執行優惠政策。而***市各級政府因財力都較薄弱,各地通常一次性籌措一筆財政資金成立政策性擔保機構,缺乏後續的補償機制,對其它擔保機構更是無法兼顧。***市擔保機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過地方政府的專項資金扶持。二是中介費用高。許多擔保機構反映工商、土地、房產等抵押登記部門和評估、公證、拍賣等涉及擔保機構服務事項的中介環節收取的各種中介費用偏高,增加了受保企業成本。三是工商、税務、金融等部門的公共信用信息不對社會開放,擔保機構徵信成本過高。
三、採取措施及建議
(一)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籌備***市信用網的開通建設,採取市縣聯合方式,逐步將全市企業納入“***市信用網”數據庫,對符合條件的擔保機構提供“***市信用網”查詢權,便於擔保機構進行擔保調查。二是大力發展企業信用中介機構,儘快建立起科學、客觀、統一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為擔保機構提供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等信用產品。三是儘快建立失信懲戒機制,鼓勵和支持守信企業,加大失信企業的打擊和處罰力度,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強自身信用建設。                                              
(二)大力完善擔保組織體系。
一是設立擔保行業考核獎勵基金,按照擔保機構當年中小企業擔保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以鼓勵擔保機構主觀上積極開展中小企業擔保業務。二是建立擔保行業引導基金,通過直接入股、補貼、租借等方式向本轄區內擔保機構注資,並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入股,擴大擔保機構資本來源。三是鼓勵民營擔保機構積極通過增資擴股、兼併、重組、吸引外來資本等方式,不斷擴充資本總量,做大規模。四是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使擔保機構的業務範圍與全市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相契合。
(三)儘快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風險內控機制。指導擔保機構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項目的動態跟蹤和監管,加強債權追償。二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擔保行業風險補償基金,按照擔保機構當年企業擔保風險餘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償,以提高擔保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增強開展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的積極性。三是建立風險轉移機制。引導擔保機構積極開展分保、聯保、再擔保業務,以分散擔保風險。
(四)切實提高外部服務水平。
一是提升與銀行的協作水平。相關部門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銀保共贏意識,在合作准入條件、擔保放大倍數、風險分擔比例,擔保貸款利率優惠,簡化操作程序等方面要切實加強協作。二是提高中介服務水平。政府有關部門和中介機構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如各主管部門必須與中介服務機構脱鈎,不得硬性指定中介機構,辦理抵押登記時,國土、工商、房產等部門應允許當事人協議作價,評估、登記、保險、公證等收費一律按市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執行。三是提高執法水平。政府部門要杜絕行政干預,保證擔保機構的經營自主權,法院應加大金融案件執行力度,保證擔保機構債權的有效追償。
(五)積極加強擔保行業監管。
一是加強對擔保機構日常監管。監管部門要通過建立月報制度和定期、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及時掌握擔保機構業務開展情況;要加強對擔保機構人員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指導、督促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擔保範圍,增強資金實力。二是儘快組建擔保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監督辦法,規範擔保業務行為,加強行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