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改“四部曲”

我的課改“四部曲”

我的課改“四部曲”

題記:從模仿走向融合,從融合中走向借鑑與創新。思考,前行。

從精英中走來

2015年12月22日,在我第一次看到《中國課堂的奇蹟》這本書的時候,就愛不釋手了,一口氣讀完了它的三分之二,驚歎於課堂的奇蹟,膜拜於精細的管理。12月29號,校長親自帶領校領導班子和各教研組長分析當前課堂存在的問題,就“6+1”課堂模式進行解讀。31號 ,結合課堂試行、研討,確立“問道精英,全面改革”的舉措。接下來的兩週,我們進行了10餘次頭腦風暴式的研討,“6+1”的理論深入我心。2016年1月21日,我在全校會議上做了《16.1.1 二次根式》的教案、導學提綱研究課例的闡述。1月25日,確立寒假認真研學《教師素質讀本四》,以“導—思—議—展—評—檢—用”的“6+1”模式備出開學兩週的課時。課改拉開序幕……

去課堂中實踐

2016年2月23日,開學第一天,我和學生就直接進入“6+1”模式的共研,我們一邊進行新課的學習,一邊進行“導—思—議—展—評—檢—用”各環節的指導,結合課例理解每一環節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本來一課時的新授內容我們需要2課時,甚至3課時才能完成。每節課下來,我們有些許的收穫,但更多的是遺憾,是問題,是糾結,現實與理想中的預設相差甚遠……但不放棄,不拋棄,要揚棄!從備課入手,從“思”的問題設計入手。我們備課組3人時時進行思想交流,事事進行問題探討。“數學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讀課本?怎樣藉助問題設計做好例題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準確簡練表達?怎樣的評價機制可以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似乎一切都成了問題。可貴的是我們有面對問題的勇氣,獨立的思考,思維的碰撞,理論的提升,似乎讓我們對“6+1”的理解更清晰了,各環節在課堂中的應用不再那麼生硬,一週的課堂實踐,我們和學生有了靈犀,課堂教學能更好的融合了。

3月1日,數學組老師們和各教研組長參加了我執教的《16.3二次根式的加減》,提出了許多中肯而寶貴的意見。我們認同,學生自主並不是簡單的由老師講變成學生講;導學提綱的設計應更注重問題的設計,確實能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而不是習題的堆砌。我們發現,需要繼續加強理論學習,進而生成自己的理念,方能熟練操作於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