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開題報告(實用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教育教學論文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育教學論文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教育教學論文開題報告(實用5篇)

篇1: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

在當今經濟與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應用體現在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中,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領域都體現出了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在2001年,“統計與概率”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加入到了《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中,與“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及“實踐與綜合應用”知識一樣貫穿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始終,這一舉動不僅是順應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且也體現了“統計與概率”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盛行時代的重要性。之後在2011年,推出的《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版)》(以下統稱為《課標》)中,持續了統計與概率的獨立模塊結構,並將“統計觀念”改名為“數據分析觀念”,更加點明瞭統計知識的實質是對“數據”的分析,“數據分析”的概念突出了統計與概率思維方式的獨特性,體會數據中藴涵着信息;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體驗其中包含的隨機性[1]。其中統計內容和概率內容在很多方面,都做了較大的改變,使國中階段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在條理性方面更加清晰。同時強調了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也強調了對其中包含的隨機性的體會。如補充了“通過實例體會簡單隨機抽樣的特點”、“利用統計圖表來感受隨機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很多隨機現象,而統計與概率又是一門研究隨機現象規律的學科,所以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尤其是學生的學習。從大量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出,在國中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其它資源的利用等方面有很多問題產生,其主要原因有由於教師的自身知識較薄弱、教學理念的陳舊、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入等因素,導致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出現困難與錯誤;由於學生對統計與概率知識的學習意義不理解、學習目的不明確等因素,導致學習達不到培養隨機意識和數據分析觀念的目的;或者受到教材、學校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很多學者、專家都對國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給出了意見,主要有可以從各方面加強教師自身知識的彌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多的選用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實例進行教學;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供實際情境讓學生與已有的經驗、認知進行類比,促進學生轉變已有的錯誤概念與認知[1],讓學生體會其知識的應用價值,或者學校儘可能地給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培訓等。但不難發現,目前對國中統計與概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的研究較多,對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和準備策略的研究比較少[2],雖然從現有的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對數學教學準備策略與方法的研究已經較完善,但是並沒有關於將數學教學準備策略運用到國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準備中的文獻,由於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特殊性,它與“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等知識有很大差異,所以探討國中統計與概率的課堂教學準備策略是有意義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在2001年,《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中“統計與概率”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與“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貫穿於義務教育的始終,這也充分的體現了在現今社會中“統計與概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應用價值體現在生活的各處,但是從文獻、論文資料、一線教師的調查與交流中,可以看出在國中統計與概率內容的教學中仍有很多的問題,而研究中很多都是關於其教學實施策略的提出(課上的教學問題),但是對國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準備策略研究的很少,對教學是否能夠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得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而言,教學準備階段的工作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所以針對國中統計與概率的課堂教學準備策略做一些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在國中教學時,如何進行統計內容和概率內容的教學準備,需要全面、有針對性的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撰寫完善的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目標,從而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是本研究的目的。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由教師與學生進行不斷互動的活動,因此在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去做一個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更有利於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是有價值的,因此對國中統計與概率課堂教學準備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研究成果能夠為一線數學教師的教學以及為展開這方面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使得教師在對此內容教學時,能夠在熟悉《課標》與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撰寫完善的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內容、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課前需要教師做一個具體的規劃,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做一些準備工作的行為,即是課堂教學準備策略[1]。教學準備是教學的先前步驟,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實施的構思過程,因此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各個內容的課堂教學準備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課標》強調的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需要,作為教學指導者更應該注意在課堂教學準備過程中,轉變自己舊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全面貫徹“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活動”的思想。下面將從教學目標、教材、課程資源、學情、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具體談談教師對國中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應該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準備。

《課標》對教師全面瞭解國中數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有絕對的指導意義,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依據現今的教學理念,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不僅要求教師考慮教學內容,還要考慮如何遵循國中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以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歷為基礎去設計,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其中,從而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根據《課標》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做出決策的全過程,理解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的內涵與不同,親身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優缺點;通過親自收集數據、感受生活中的數據所藴含的大量信息,體會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數據分析觀念;在學習隨機事件的基礎上,理解概率的定義,能夠以科學的數學方法去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在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隨機意識。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通過文獻資料的閲讀、教育實習、與一線教師的交流,深刻地體會到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與其他數學知識的實際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教學要求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及隨機意識,因此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在數學課程教學中具有特殊性,這必然對教師的知識儲備、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對如何開展有意義的教學準備作系統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論文通過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得出了他們在備課能力、知識技能、專業素養等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國中統計、概率內容的教學準備的若干策略,從教學目標、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併為教師在對此內容進行教學準備時提出了幾點建議,從而為教師對國中統計與概率的有效備課提供參考。

五、寫作提綱

摘要3-4

Abstract4

第1章緒論6-10

1.1研究背景6-8

1.2研究目的8-9

1.3研究意義9

1.4研究內容9

1.5研究方法9-10

第2章國中統計與概率的教學現狀調查10-17

2.1調查目的10

2.2調查對象10

2.3調查問卷的設計10

2.4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10-17

第3章國中統計與概率的課堂教學準備策略分析17-35

3.1教學目標準備策略17-19

3.2教材運用準備策略19-23

3.3課程資源準備策略23-25

3.4學情分析準備策略25-28

3.5教學方法準備策略28-31

3.6教學設計準備策略31-35

第4章課堂教學準備策略的案例運用35-53

4.1國中概率內容的案例運用――“用頻率估計概率”教學設計35-43

4.2國中統計內容的案例運用――“中位數和眾數”教學設計43-53

結語53-56

參考文獻56-58

附錄58-60

在讀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60-61

致謝61

六、目前已經閲讀的主要文獻

[1]施良芳,崔允�t.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37-172.

[2]李俊.中國小概率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7-32.

[3]吳快華,譚立義.有效教學的基本功――新課程下中國小教師備課技能指導[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8.

[4]常磊.如何備好一堂數學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58-172.

[5]尹安羣.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38-173.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74.

[7]章曉東.讓理解在情境中進行――《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使用》教學實況及反思[J].人民教育,2004(13―14):52-55.

[8]傅金根.簡談教學準備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4(12):32-34.

[9]楊光.對數學備課弊端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4):76-77.

[10]王桂平.新課程下的備課策略[J].文教資料,2006(6):92-93.

[11]魏忠華,代欽.中學數學教師備課的優化策略[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7(8):110-113.

[12]孫美成.中學統計與概率觀念的分析與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6):311.

[13]芮衞軍.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備課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30-31.

[14]許世紅,張崇岐,羅朝紅.頻率與概率教學探討――“用頻率估計概率”教學的設計、實施與反思[J].中學數學教育,2010(7―8):13-18,42.

[15]雷曉莉.對“用頻率估計概率”教學中幾個關鍵點的認識[J].中學數學教育,2010(7―8):26-27.

[16]高海燕,鞏子坤.義務教育階段統計與概率教學研究的進展與問題[J].數學教育學報,2010(3):12-13.

[17]盧林森.學生在統計與概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數學參考,2010(29):3-4.

[18]範國海.用問題引領:中位數與眾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基礎版),2010(11):136,119.

[19]熊乾,李宜紅,王用華.“用頻率估計概率”(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中學數學教育,2010(7―8):9-12.

[20]張洪娟.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準備策略[J].中國小校長,2011(12):54-56.

[21]趙幫國.新課標下如何進行統計與概率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2(1):31.

[22]何俊寧.“概率與統計”的教學難點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2(4):105.

[23]陳德華.“統計與概率”教學中的幾個誤區[J].國小教學研究,2012(1):22-23.

[24]池長環.新課程理念下數學“生成性”備課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32-33,117.

[25]代成文.談談數學備課中的備教材[J].讀寫算,2012(76):101.

[26]陳維平.對國中數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思考[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30):35,39.

[27]王萬青.國中數學備課策略[J].讀與寫,2013(23):155.

[28]蔣旭升.簡論有效課堂教學的準備策略[J].考試周刊,2013(1):180.

[29]楊玉希.優化問題設計,追求高效課堂:以《中位數和眾數》教學設計為例談問題設計[J].中學時代,2013(6):129-131.

[30]沈建國.國中數學備課新思維[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3(6)30-31.

1.作文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2.有效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3.論文開題報告精選

4.開題報告的結尾精選

論文開題報告精選

6.營銷開題報告精選

7.精選護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8.醫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精選

9.醫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精選

篇2: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論依據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生物新課程教材有許多優點,但對於民族地區農村中學的學生、教師而言,由於教學設備的相對落後,信息量不充分,學生體驗不足,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生物新課程教材的問題太側重於大城市的實際,從而偏離了農村實際,特別是民族地區農村中學的實際;另外,有些例子又過於理想化與學生學習的實際不符。因此生物新課程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發現配套資源不完善,對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缺乏新課程實施的操作性等。加強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課程教材與校本教材資源整合利用是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需要而出發提高成績和素質的措施,勢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課程資源,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的來源,它主要分三部分:課堂教學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校外的課程資源。本課題所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課程資源”,是指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指導下整合三部分資源,使其能夠進入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助於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切資源。高中生物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高中生物教學課堂,能夠與教育教學活動聯繫起來的資源。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

(三)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為了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2.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課程觀: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課程觀強調課程模式多元化,課程設計個別化和課程實施情境化。

3.締造取向的課程實施觀:締造取向的課程實施觀關注的是師生的課程建構問題,認為師生是課程知識的創造者,他們應當致力於課堂中自然發生的課程問題。同時,締造取向的課程實施觀非常強調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師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程設計能力,因為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還是課程的設計者,教師必然要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去。

二、主要研究內容和目標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圖書館和網絡,瞭解國內外關於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現狀。

(2)關於本校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現狀研究,通過問卷法、訪談法等形式,瞭解我校已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的類別,把握學生對尚需開發的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需求。

(3)有效提高生物教師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如建構概念圖、模型建構法、課堂利用錯誤資源、差異性教學的實踐等。

(4)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從校內課程資源、校外的課程資源、信息化課程資源三個不同的維度探討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策略,學校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研究,在學生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等。

(5)將課程資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途徑研究。立足課堂教學,通過一課三議、三課一評等形式推進課程資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1、生物教材資源的使用是要民族地區農村學生在生物新課程學習中能輕輕鬆鬆地理解知識、消化知識、掌握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生物教材資源在配合生物新課程教材下能與民族地區農村中學學生成長的需要相一致,能與民族地區農村中學的教育目標相一致。

3、生物教材資源的開發對人教版統編生物新課程教材和課標起到補充、印證、豐富和發展作用。

4、利用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開發為生物教材資源與生物新課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礎。

三、課題研究方法、課題實施規劃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用在開題之初,通過圖書館和網絡,瞭解國內外關於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調查研究法:用在開題之處,通過問卷法、訪談法等形式瞭解師生對課程資源的瞭解和需求。

(3)行動研究法:用在實施階段,利用教學活動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實踐研究。

(4)案例研究法:用在實施階段,根據教學實踐形成案例,進行思索,摸索規律。

(5)經驗總結法:用在結題階段,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實踐按課題研究要求進行階段性小結和課題研究結果時的總結,形成結題報告與論文。

(二)課題實施規劃

根據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精神。本課題實施規劃如下:

本課題研究週期為3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理論研究階段:召開課題論證會,細化完善研究方案,人員培訓,文獻研究, 建立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計劃;學習有關理論;設計問卷,瞭解本校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現狀;進行理論模式的探討;構建理論模式,形成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5月):實踐研究階段:依據理論模式,進行“高中生物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提出問題,針對問題,開展研究、寫出論文,製作課件、光盤,進行實踐模式的探討;如整合現有的PPT資源基礎上加以改造,運用於課堂教學,借教學效果檢驗該課件的可用性;下載網絡上已有的視頻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檢驗運用視頻的效果;蒐集與課本中的難點相對應的視頻,構建實踐模式。形成中期成果論證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總結階段:主要對理論模式與實踐模式進行研究修改,形成教學課件集錦和教學輔助視頻集錦,總報告的撰寫,主要成果的形成。總結成果形成結題報告。

四、課題實施保障

(一)研究對象及實施教師

1.研究對象:全校高二、高三理科25個班及高一年18個班的全體學生

2. 實施教師:研究課題實際實施的全校生物教師。

(二)軟硬件建設

學校每間教室均配備多媒體設備,本組成員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組內擁有一台攝像機和數台數碼相機,可將所蒐集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學校積極支持並提供經費進行課題研究,學校的圖書館可作為教學資源的檢索和資料來源。

(三)研究保障

1.課題人員情況

張學榮: 參加工作以來,教學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能大膽的探索教學並用在教學實踐中,多年擔任高三生物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多次獲得縣級大學聯考質量獎和校級優秀工作者。

劉忠東:歷年來擔任高中生物一線教學,經驗豐富。長期致力於多媒體教學研究,並形成大量課件,對多媒體教學有一線教學經驗,並形成自己的理念,待到全校師生的認可和讚許。

劉娟娟:從事高中生物教學中治學嚴謹、教學研究方面積極探索,探究思路清晰,教學認真規範,課堂教學優秀,兩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工作者的殊榮,兩次獲得縣級主管教育部門的獎勵。

常承霞:從事高中生物教學中治學嚴謹、教學研究方面積極探索, 在會考中成績優秀,獲學校領導和師生的好評。

高生俊:從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以來,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多篇,在課堂教學中經驗豐富,特別在生物實驗和實踐方面經驗豐富。獲州級優秀指導教師獎、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省級指導優秀獎、教學質量獎。

都是各師範院校本科畢業生,學識水平、治學經驗、業務能力、教學成績、課堂教學都是一流的,為我校的生物教學水平提高和生物教學成績提高做了貢獻。

3.研究時間保障

所有參與者都上高二或高三的生物課,直接參與課堂教學設計,本課題組成員均為一線教師,全部時間均可用於教學研究。

4.學校一貫重視教研工作,對課題研究工作尤其重視,明確承諾:全力支持課題研究工作,足額保證研究經費。

篇3: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一、課題背景

1、素質教育對語文學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本,處進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2、學生特點的需求。

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慣於“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積極性與主動性,尤其在語文學習中,老師講學生記,有的甚至於像背常識科一樣的死記硬背,分析、想象、創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養,在學習中仍然是被動的“讓我學”,學生學習很累有收穫少,對語文的興趣慢慢減少,有的甚至厭學。

3、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效果明顯的現狀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首先強調“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是有的教師仍就沒有改變理念,在教學中仍然是以講授為主,備課、授課很累卻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共同生活,並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引起思考,從而培養不迷信權威、不盲從成見的探索精神。讓語文課堂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熱烈的氣氛。

三、理論假設

教師講得清楚,學生不一定學的明白,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堅定性的,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髮展,所以要改變“灌輸式”,合作精神是現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是時代的需要,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類文化沉澱的和廣闊的社會視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個人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經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説的回報。

四、課題實驗準備

(一)、組織準備

1、圍繞課題內容,按照科研要求,將課題組成員分工,具體實施,系統研究;

2、明確實驗班,對照班;

3、按照整體實驗的要求,納入學校教學的整體系統,是本課題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思想準備

1、在觀念上,拋棄舊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提高語文素質。

2、在資料上,儘可能地蒐集、學習和掌握國內外先進的教學論,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課題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

3、在目標上,着力學習教學法、教育學、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以便為課題實驗創造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課題論證的條件

1、從過去的實踐看,我們以為本課題的實驗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從學校的發展戰略看,“科研興校”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項科研要質量”已經深入人心。

3、從師資狀況看,參加課題組的成員有較紮實的專業理論,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熟練從事國中語文教學,對本課題的研究有深厚的興趣,工作有敬業精神。課題組成員中有校長、中層幹部,有專職的教研員、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等,他們教學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強,教學效果顯著,石灣乘客體的重要保障.

五、主要研究內容

1、自主學習方式的運用

新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包括作者及簡介、文章背景(利用網絡)、生字注音、生詞釋義、文章內容掌握(自然段劃分、主要內容、根據學生層次掌握語言特點)。課上根據預習情況提問並歸納總結,課後培養學生學完新課後要所感悟,並寫在日記上形成習慣。

2、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

將所教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一般8—10人,選一名有組織能力、有責任心、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在教學中組長帶領組員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龍、故事續編、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情節表演短劇等。

3、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對文章內容理解時,教師提出較有難度的問題探討,課外延伸提出問題探究。

六、課題研究的構想與設計:

(一)、開題後的主要工作:

1、以理論學習為先導,強化科研意識。

我們認為,深入而充分的理論準備並貫穿始終,對於順利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題後仍要認真地系統地學習教育理論專著和相關的理論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經驗。在此基礎上,掌握原理,積極研討,進一步改變教育理念,強化科研意識。

2、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推進研究性學習。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待問題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強課題管理。

(1)、加強科研方法的學習、交流和研討,定期召開科研研討會。

(2)、重視課題資料的積累和使用,建立課題檔案和數據庫。

(3)、定期做好課題總結、彙報工作。每學期進行一次書面總結匯報,每階段進行一次課題論證和科研總結。

(二)、基本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8月)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論,《課程標準》對課題組的成員以及相關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對課題研究的理論素養;調查學生的學習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級語文教師進行交流,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XX年9月—20XX年8月)

全面實施研究,分平時培養和課堂實踐運用兩步走,每學期一次全校性的觀摩課,指出不足,總結經驗,分三個階段進行檢測和評估,注重積累課題研究的資料。

3、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全面檢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準備結題。

七、實驗研究的具體內容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分六步;

第一步、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新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預習,包括作者及簡介,文章背景(利用網絡)、生字注音、生詞釋義、文章內容掌握(自然段劃分、主要內容、根據學生層次掌握語言特點)。

第二步、課上檢查預習情況(自主學習)

分小組提問的方式

第三步、瞭解課文內容(合作、探究學習)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可設計多種方式向學生們講述文章內容。

第四步、分析課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篩選有價值、有意義的共性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教師總結。

第五步、課外延伸(合作、探究學習)

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創造訓練,談啟發、收穫,德育滲透。

第六步、練習作業(自主、合作學習)

練習分組競賽完成,自主提問,合作完成,作業課外形成日記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較調查法,對七年級班級進行抽樣調查、摸底、確定實驗班級並進行跟蹤研究。

2、教育實驗法,以班級為單位,教師承擔教研任務,比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師中市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15人。

2、物資保障:學校每年拿出XX元作為科研經費,鼓勵獎勵有成果的科研教師。

十、人員分工: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張久文

副組長:田偉鐸  曹靖華

課題研究組:

組長:劉宇峯

副組長:田紅星   李路剛

成員:代成秋   程雪蘭   韓豔玲  王曉嵐   王豔玲   王秀芹 張慶學   陳忠華   孫銘

篇4:數學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數學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新一輪有關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我們國家教育部出台了有關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確地提出了要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注重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精神和實踐性能力作為其重點內容.經過十年的實踐,對課程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並且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適應新時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國家教育部專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新增了創新意識作為關鍵詞,將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了現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務.而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的重大突破,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熱點內容,也是當今國際上比較普遍認同和實施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精神和實踐性能力,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國外對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可追溯到蘇格拉底,他將教師比喻為“知識的產婆”,並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是提出了要注重啟發學生學習與思考的方法.[1]從 18 世紀起,研究性學習就得到人們的廣泛認識.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盧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類的天性發展.繼盧梭之後,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導在活動過程當中,要對兒童內在的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以及兒童之間的個別差異性;他們的思想都為今天的研究性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在 20 世紀左右,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這方面同樣進行了研究,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張“從做中學”,認為學生僅僅通過教師講解或者看書所獲取的知識都是虛無飄渺的,只有通過“活動”獲取的知識才是實實在在的知識、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身心以及未來發展.在 20 世紀中期,布魯納提出了認知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生非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應該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學習”,他倡導通過探索研究來進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從而使得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發展.

研究目的和意義

21 世紀初,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開啟了,將“研究性學習”融入高中必修課之中,以此,作為我國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從此之後,“研究性學習”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變革當中一門獨樹一幟的課程,它掀開了基礎性教育的新一頁,無可置疑,它已成為我國當前課程變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項舉措.[1]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學習課程,不但對於學校構建符合素質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突破性的改革,而且還可以豐富教學模式,從而使得教師和學生在知識、技能、實踐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具體來講:第一,有作用於課程的變革.革新到目前為止,研究性學習已經不言而喻地成為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變革的突出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的數學,它是中國小革新的龍頭,所以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對於課程的變革具有重大的意義與價值.第二,有作用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對教師由強硬灌輸到鼓勵、引導等教學方式進行轉變.第三,有作用於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關在課堂中,針對學生死記硬背進行變革的文件,具體內容為不僅要倡導學生自己積極參與、還要培育學生獲取未知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樣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變更為積極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成為教育一線工作者乃至科學家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的重要原因.

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數學教師或者相關學科教師的指引下,從各類學科以及實踐活動中選取並設定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運用類似於數學學科的科學研究方法去積極主動的獲取數學知識、並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使得學生對數學知識把握的同時,體驗、瞭解、學會和應用數學學科所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以及科研能力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當中,學生不僅明確地瞭解了活動的程序,還深深地體會到數學這門學科所帶給人們的奇妙之處,更加關鍵的是改變了學生學習的傳統思維模式,培育了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及相互協作的團隊意識.其活動過程的實施,對於傳統的教師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具體來講,就是教師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給予適時的正確評判,督促學生有效的完成各個階段的活動任務,從而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調動.

篇5:數學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數學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數形結合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從國中數學中的建立數軸,就建立起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之後又建立起了兩維直角座標系,到高中的三維直角座標系。

從最初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與兩條直線交點的關係擴充到高中數學中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交點座標。平移變換、對稱變換、翻折變換等等一系列的抽象問題,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成為連接抽象問題與具體問題之間的紐帶。再將向量移到直角座標系中去研究來解決立體幾何中,用“數”來解決空間問題。高中數學中解析幾何包括直線、曲線、圓、圓錐曲線(包括橢圓、雙曲線、拋物線)都是基於數形結合這一思想方法來解決的。包括三角函數、初等函數的單調性和最值問題都離不開“數”與“形”的結合。甚至一些集合問題和不等式的解決過程都涉及到了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可以説數形結合這一思想貫穿在整個中學數學當中,作為一名即將走上高中數學課堂的準老師,理清中學數學中“數形結合”這一思路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根據數學問題的條件與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繫,既分析了其代數含義,又解釋了其幾何意義,使得相對簡單的`數量關係與較為抽象複雜的空間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當然,數學結合在其它學科中也有着很廣泛的應用。培養好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有助於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

1.大致理清中學數學中“數”與“形”相結合這一線索,如果自己高三數學是一名高三數學教師將如何引領學生通過這一線索來展開復習。

2.分析20XX年大學聯考數學中出現的典型的需要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來解決的題目,爭取使之成為今後自己在中學教學中的一筆寶貴財富,甚至可以成為其他數學教師借鑑的的高數學複習資料。

3.給出在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中學到中不同老師關於講解這一類題目時所採取的授課方式給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以備在今後教學中親身實踐。

三、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步驟

1.先過一遍國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數學課本,進行知識點的整理和提煉

2.去圖書館和書店查閲資料,收集關於中學數學中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

3.請導師指點與審批,找出文中的錯誤與不足

4.審批後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錯誤,補充原文中的不足

5.再次與導師討論、修改,使之成為一篇合格的本科生畢業論文。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

3.15.——3.20.過一遍中學數學課本(人教版),整理相關的知識點

3.21.——3.31.圖書館查閲資料,收集相關大學聯考題目,記錄引入題目的出處

4.01 ——4.10寫成論文初稿,請導師指正

4.11——4.20按導師的指正進行修改,並與同學進行探討。再次請導師指正

4.21——完成:不斷將論文進行修正,使之合格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