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教案【精品多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精品多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體會離異的母親對兒子的至愛之情;

2、理解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重點及難點:

離異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小小説,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怎樣讓學生從簡單的故事情節中體會母親對兒子的疼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和重點;

2、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4、教時: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創設情境

欣賞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體會“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含義,導入新課:(我們剛才欣賞了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歌中的那句“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個草”,可能引起許多同學思想上的共鳴,那就是“母愛”。母愛,對有的人來説是那麼的垂手而得,對有的人來説卻是那麼的遙而無望。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到底表現了怎樣的母愛呢?)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準下列詞語

黯(àn)淡呆滯(zhì)蹭(cèng)驀地(mò dì)

愣怔(lèng zheng)吮(shǔn)涮(shuàn)淨暈眩(yūn xuàn)

(二)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試着概述。

過去的媽媽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奶糖融化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文章中的“她”是誰?到學校來幹什麼?

2、我們可以從哪些語句看出她對王小亮的“至愛親情”?

3、王小亮得到奶糖後,“驚喜極了”。他知道這包奶糖是誰送給他吃的嗎?説説你的理由。

4、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麼你拿到母親送來的奶糖會怎麼辦?課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處置奶糖的?他為什麼這樣做?

5、當王小亮發現奶糖融化後,“呆呆地凝視着”,此時此刻他想到了什麼?

明確:

1、王小亮過去的媽媽;她到學校來是給心愛的兒子送最愛吃的奶糖。

2、專心致志地等候放學後的兒子、見不到兒子後內心的悲痛;

3、知道。①因為這包糖是他“最喜歡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過去的媽媽”才知道兒子最喜歡吃奶糖。②吃了奶糖後,當晚就夢見過去的媽媽笑着回來了,現在的媽媽垂着頭走了。

4、先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過去的媽媽”送來的奶糖,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埋藏好奶糖。因為他想到了“現在媽媽”的冷酷。

5、想到了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想到了“過去的媽媽”對自己的疼愛;想到了社會上好心人對自己的幫助。

四、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討論:小説前面寫,王小亮的親媽媽把糖放在“大襟棉襖口袋裏,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着體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襖口袋裏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難道能超過體温嗎?你是如何理解小説的這一藝術構思的呢?

(注意:人的體温是37℃)

五、佈置作業,訓練寫作

小説中有這樣一句:“同學們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歡樂,只有老師悄悄背過了身……”老師為什麼要“悄悄背過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師此時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動嗎?請把這種神情和心理活動描述出來,不少於200字。

六、歌曲回味,重温母愛

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甜甜的泥土》這篇小説,小説描寫了王小亮過去的媽媽送來了他最愛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給老師、同學一起分享,但是由於害怕現在媽媽不得不將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正當他為糖化感到傷心時,他想到了母親、老師、同學以及好心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甜到了心裏。

句子賞析

小説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也告訴人們人間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美國作家歐·亨利指出小小説的特點是:1立意新奇;2結構嚴密;3結尾驚奇。

《甜甜的泥土》完全具有這些特點。

1、立意新奇,結尾驚奇。寫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情至愛,這是非常普通的立意,但《甜甜的泥土》卻另闢蹊徑,把主題放在“人間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上,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樣也能得到人的關愛,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這樣的立意給人以新鮮獨特之感。

小説的開端、發展、高潮部分可以説是不足為奇的,奇就奇在結尾部分。這個故事照理是一個悲劇,但作者卻別出心裁,在結尾安排了一個戲劇性的結局。因為“一夜之間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凍裂的小手指,摳起一點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這是一個詩化的結尾,意藴豐富的結尾,給人無窮的聯想的結尾。那甜甜的泥土寄託了“過去的媽媽”對兒子王小亮的至愛至情,滋潤了小亮傷痛的心田;那甜絲絲的泥土,也包含着學校老師、傳達室老頭對小亮的愛心……這些人類的愛,讓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獲得了應有的愛和幸福,從而產生生活的渴望和動力。奶糖融入泥土,變成了“甜甜的泥土”的這一新奇的構想,這一新奇的結尾,不僅使讀者拍案驚奇,而且有詩情畫意,含義無窮,從而大大提高了小説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我想這種驚奇的結尾也是源於生活的真實的。

2、結構嚴謹,妙用對比手法。

這篇小小説以一包奶糖為線索,開頭是送奶糖,中間是吃奶糖、埋奶糖、結尾是化奶糖,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小説還妙用對比手法。王小亮“過去的媽媽”在學校放學前後的對比;前後兩個媽媽對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態度的對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後的對比;學校傳達室老頭對王小亮“過去的媽媽”前後的對比等等。這些對比,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而且還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亮“過去媽媽”的慈愛,“現在媽媽”的冷酷,王小亮的堅強、機智和可愛,傳達室老頭的通情達理,都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古希臘神話中,就把大地比作“母親”,“萬物生於地,人生於母親”,厚德載物,地生萬物,沒有偏袒。母親的胸懷像大地那樣寬廣,那樣慈愛,那樣公正,她會給每一個孩子以温暖和熱愛,使他們幸福成長。這就是這篇小小説的主旨和藴含所在吧!

《甜甜的泥土》自主練習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沉寂(jì)愠色(yǜn)洶(xiōnɡ)

B、棉襖(ǎo)沉浸(jìnɡ)冷饃(mó)

C、稀疏(shū)眨巴(zhǎ)黯淡(ān)

D、消融(rónɡ)瞅(chǒu)凝視(nínɡ)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呼嘯倚着笑咪咪恭恭敬敬

B、宛如黯淡鼓囊囊蹦蹦跳跳

C、消溶呆滯皺巴巴氣勢洶洶

D、滴咕暈眩甜絲絲情不自謹

3、選詞填空。

(1)西北風(A、呼嘯;B、怒號)着,殘雪在馬路上(A、飛舞;B、翻卷)。

(2)一陣電鈴的急響。她(A、黯淡;B、陰沉)的眼神裏,(A、發出;B、射出)熱切的光。

(3)“幹什麼?”傳達室的老頭面帶(A、怒色;B、愠色)走了出來。

(4)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着,(A、慢慢;B、無力)地垂下腦袋,(A、慢慢,B、無力)鬆開手,從大襟棉祆口袋裏,掏出一包(A、裹;B、包)得很緊的

《甜甜的泥土》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熟悉文本,能複述故事情節。

2、準確地説出“甜甜的泥土”的含義,理解文章的主旨:離異的母親對孩子深厚又令人心酸的愛。

3、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對錶現文章主旨的作用,理解立意的新奇,結局的驚奇。

【教學重難點】

1.以人物為核心,理解作品主題。

2.新奇的立意和結尾。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親情是永遠不老的話題,《背影》中那份永恆的父子深情還在強烈地撞擊着我們的心扉。母子情也同樣彌足珍貴,一個失去母愛滋潤的孩子會有怎樣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甜甜的泥土》,去傾聽王小亮的心聲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其它學生認真傾聽,感受你從“甜甜的泥土”中品嚐到的別樣滋味。

(二)試着用“我從甜甜的泥土中品嚐到了的滋味,你看,這滋味真是太()了!”的句式説一句話。

例:我從甜甜的泥土中品嚐到了苦澀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過早地失去了母親的疼愛,年僅八歲就要承擔繁重的家務,這滋味真是太苦澀了。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學會複述

(一)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會以一根綵線來貫穿全篇,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你找到這篇文章的線索了嗎?你能以它為中心詞理清文章的思路嗎?

(二)組織學生採用生動複述或創造性複述的方式來向大家講述故事。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為線索結構全篇。

送糖——吃糖——埋糖——化糖

同桌合作,先相互複述,評判,後大班交流。

教師有必要向學生闡述複述的重要意義和複述的種類,方法等。

四、研讀人物,領悟主旨

(一)這篇課文以優美的文字、細膩的筆法表達了一個離異母親對孩子的愛,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這種愛?説出來與同學交流吧!

(二)王小亮在“現在的媽媽”那裏得不到應有的母愛,後來他從哪裏得到了母愛?

(三)課文結尾説:“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泥土為什麼會甜絲絲的?王小亮又為什麼笑了?你能解讀出一結局的無窮含義嗎?

思考,明確:“甜甜的泥土”寄託着“過去的媽媽”對兒子王小亮的至愛親情,滋潤了小亮傷痛的心田;那甜絲絲的泥土,也包含着學校老師、傳達室老頭對小亮的愛心……這些人類的愛,讓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愛和幸福,從而產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動力。

五、寫法探究

美國作家歐亨利指出小小説的特點是:立意新奇;結構嚴謹;結尾驚奇。你能結合這篇課文説説你的感悟嗎?有人説小小説的結尾新奇,但也有人説小小説的結尾缺乏真實性,你的看法如何?

六、小結

這篇小小説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也告訴人們人間的至親至愛應該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拓展思考:現代家庭不同的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甜甜的泥土》教案 篇三

《甜甜的泥土》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都圍繞着一個“愛”字,貫穿着一個“情”字,這就是父母之愛,手足之情。這是世間最崇高最美好最熾烈的情感。它體現了人類各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文化精粹,體現了時代發展和前進的方向。然而以我之見,現代作家寫的《甜甜的泥土》一文,讀來更讓人撕心裂肺,更感人臟腑,更催人淚下。從內容和主旨上來説,這篇小説是全新的,它首次涉及到離異家庭的孩子需要至愛至情的社會問題。小説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它告訴我們: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而離異家庭的孩子也同樣能得到人們的關愛,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望所有的孩子對父母的愛要倍加珍惜,願天下父母和諧相處,給孩子一個温暖的家,願每個繼母也像親媽一樣善待孩子,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精神家園。從寫作特色和技巧來説,本文有如下特點:

1、立意上本文打破舊窠,另闢溪徑,給人新鮮獨特之感。

2、結尾意藴豐富深刻,富有詩情畫意,大大提高了小説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令讀者拍案驚奇。

3、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節節生輝,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4、妙用對比襯托手法,推動情節發展,塑造鮮活的人物形像,打分理處讀者的心靈,令讀者產生共鳴,從而迸射出燦爛的思想火花。

鑑於此,根據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唯一度的高度結合。”“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注重表情和語氣,使説話有感染力和説服力的要求。”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如下:

教學目標:

1、能整體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子深情。

3、能抓住關鍵、優美的詞句進行品味,理解文章主旨。

4、注意本文“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巧妙藝術構思。

5、以“快樂”的“三人世界”為題,編一個寫作提綱。

教學重點:

1、體會母子深情。

2、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

3、品味關鍵、優美的詞句,領會文章主旨。教學難點:以“甜”襯“苦”,以“樂”襯“悲”的手法及巧妙構思。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應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教法

1、情境設置法。葉聖陶先生有詩寫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本文寫了親媽又愛又恨又無奈,小亮又苦又澀又辛酸。這種愛,這份情,如何理解?怎樣體會?對,就是要把學生誘入“痛苦”,並在他們極端痛苦的時候,略加點撥,把他們引向新生。孔子説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這個道理。

2、誦讀法。我們語文都知道,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都不感興趣,對語文有一種厭學思想。而本文堪稱是“珍惜母愛,呼喚和諧”,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經典之作,如果不好好地讀,不把它讀懂,實在是對文本資源的一大浪費,枉費編導的良苦用心。那麼,如何使學生由淺入深地進入意藴層的理解,從而產生深刻的關於作品形式美的認識呢?劉無成先生告訴我們:朗讀是最有效益的記憶,領悟和審美的途徑。

3、提問、揣摩、討論法本文以“甜”襯“苦”,以“樂”襯“悲”的寫作技巧實在是高人一籌,另外,文末寫到“雪”與“糖”融為一體,仔細一想,“雪”便是繼母的化身,“糖”是親媽的化身,而這雪與糖融為一體,能説不是作者那種願天下所有繼母都像親媽一樣善待孩子,還孩子一個幸福和諧的精神家園的心靈寫照嗎?這高明的寫作技巧,巧妙的藝術構思,如果我們當教師的不會給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點撥,不讓學生進行一番玩味,不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只讀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古人説“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要教學生會學。

二、學法

1、朗讀法

(1)朗讀時要眼、口、耳、腦、手並用。

(2)朗讀時應該做到:準確、流利、傳神。

2、圈點勾畫法在閲讀的過程中,對有疑或自己喜歡的字、詞、句進行圈點勾畫,以便之後更好地解決或賞析。

3、提問、玩味、討論法。

(1)要善於發現並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而後進行思考討論。

(2)要抓住關鍵、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加以玩味。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然而,科學的教法與學法應體現在合理的教學過程中,本文的教學程序大致安排如下:

一、情境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擁有母愛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母愛,對有的人來説唾手可得,而對有的人來説卻是那麼的遙遠而無望。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感受小小説《甜甜的泥土》中那感人至深的母愛。

二、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一遍課文,解決生字詞。

2、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簡要複述故事梗概。

(1)自讀課文,抓住本文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2)抽三名學生簡要複述故事梗概。

三、學生自由閲讀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這三個環節完成如下問題:

1、“他夢見過去的媽媽笑着回來了,現在的媽媽垂着頭走了,真高興。”這句話表達了小亮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一夜之間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結合文章內容,聯繫生活想像一下:“雪”給人一種什麼感覺?象徵着什麼?親媽雪中送糖,糖的味道怎麼樣?又象徵着什麼?然而,糖漿和雪水混在一起,滲入大地,寄託了作者怎樣的心願?

3、品味“那泥土,甜絲絲的”一語,教師的教參上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母親的胸懷像大地那樣寬廣,那樣慈愛,那樣公正,她會給每一個孩子以温暖和熱愛,使他們幸福成長。作者讓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訴大家,人間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你同意這種理解嗎?如果不同意或者不完全同意,請説説你的看法,相信你的理解更全面,更準確,更透徹,更深刻。

4、根據以上三個問題獲得的信息,概括文章的主旨。

五、深情誦讀,沐浴母愛

讓我們伴着舒緩的音樂《燭光裏的媽媽》,再一次和主人公小亮一起感受母愛,沐浴母愛。讀出人物的感情,讀出文章的味道。

六、師生共同小結寫作特色、寫作技巧

七、拓展延伸

1、聯繫自己的生活搜尋母愛,體會母愛。

2、奉獻課前準備的有關“母愛”的簡短的文學作品或精妙語句。

3、假如我是“繼母”,我該如何處理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讓這個家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八、佈置作業

1、常言道:“一姿一容總關情。”結合上下文,請你揣摩一下“…現在的媽媽揚起細眉在爸爸的耳邊嘀咕什麼…”這個句子中的媽媽到底對爸爸嘀咕些什麼話?“揚起細眉”的神態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可見後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2、本文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節節生輝。請你以“快樂的三人世界”為題,編寫一個寫作提綱,相依你的更精彩。

九、小結

母愛是偉大的,讓我們珍惜我們擁有的母愛,讓我們也力所能及地回報母親給我們的愛,最後讓我們更加珍惜母愛,祝願天下的母親----平安!幸福!祝願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根據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如下板書:

(親媽)(甜)----糖(愛)甜甜的泥土(融)作者的心願(繼母)(冷)----雪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分析 這篇小小説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了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強烈願望。告訴人們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寫離異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的立意,把主題放在歌頌人間的至親至愛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上,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樣能得到人類的關愛。獲得生活的勇氣和動力。這樣給人新鮮獨特之感。另外,它結構嚴謹,妙用對比手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小説的故事情節;瞭解小説寫作特色;具體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閲讀一般現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閲讀中思考、在合作中探究、在自主中感悟。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感悟偉大的母愛,體會人間至親至愛猶如寬廣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啟發學生融進愛的世界,去發現美、感受愛。

教學重點體會學習巧妙的構思。

教學難點感受語言的清新自然和筆法的細膩。

教 法預習反饋 討論

學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 具多媒體

學 具學案

課 時一課時

課 型新授

其 它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個人補充

導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會唱的一起吟唱。七年級時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母愛的詩句: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它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裏。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黎巴嫩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和畫家紀伯倫説的一段話: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而今天我們將走進台灣作家黃飛書寫至愛親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出示幻燈片1——3)欣賞歌曲,齊讀屏幕上的話。吸引學生,激情導入,初步感受母愛。

整體感知一、讀準下列詞語(出示幻燈片4)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播放音頻朗讀 (出示幻燈片5)三、小説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概述送奶糖 分奶糖 埋奶糖 奶糖化四、速讀全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並説出理由。甜甜的泥土,————的媽媽。指名朗讀,全體齊讀。指名概述故事情節。自由回答。檢查預習情況加深印象。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初步感知文本。

合作學習學生提出問題,每小組只限一個問題,其他小組回答。教師出示預設的問題:(出示幻燈片6——12)思考題一:1.文章中的“她”是誰?到學校來幹什麼?王小亮過去的媽媽送奶糖王小亮最愛吃的奶糖2 。我們可以從文中哪些語句能看出她對王小亮的疼愛?她,倚着學校門口的一棵樹,一動不動,宛如一座雪雕。她一陣暈眩,幾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撲過去,雙手緊抓鐵欄使勁地搖着。“知……道……”她目光呆滯地低聲喃喃着,無力地垂下腦袋,……3.王小亮得到奶糖後,“驚喜極了”。他知道這奶糖是誰送給他吃的嗎?請説説你的理由。理由:(1)這包糖是王小亮“最喜歡吃的糖”,也只有王小亮“過去的媽媽”才知道兒子最喜歡吃奶糖。

(2)當王小亮吃了糖後,當晚就夢見了過去的媽媽笑着回來了。思考題二:4.如果你得到了多年未見的母親特意送來的奶糖會怎麼辦?課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處置奶糖的?他為什麼這樣做?先和同學、老師一起分奶糖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埋奶糖原因是他想到現在媽媽的冷酷5.當王小亮發現奶糖融化後,很傷心,“呆呆地凝視着”,不一會後,“他又笑了”,他為什麼笑?他除了 想到了母愛,還想到了什麼?他想到了……想到了“過去媽媽”對自己的疼愛;想到了同學的幫助;想到了老師的關心;想到了傳達室老爺爺的關心;想到了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的關心與幫助;自主、合作、探究,每小組派代表出題並回答探究出來的問題。師出示預設的問題,沒有重複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激發求知慾望。深入瞭解文本內容,掌握重難點。

拓展探究

小組討論:(出示幻燈片13)

小説前面寫到:王小亮的親媽媽把糖放在“大襟棉襖口袋裏,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着體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襖口袋裏未能融化,現在埋藏在地裏卻融化了。難道地温回升能超過體温嗎?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組討論,自由回答。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拓展探究

小組討論:(出示幻燈片13)

小説前面寫到:王小亮的親媽媽把糖放在“大襟棉襖口袋裏,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着體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襖口袋裏未能融化,現在埋藏在地裏卻融化了。難道地温回升能超過體温嗎?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組討論,自由回答。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創新設計

一、過把導演癮(出示幻燈片14)

如果把本文編排成一出短劇,請你來作一回導演,説説如何把握王小亮、兩位媽媽、傳達室的老頭的性格特徵並指導其表演。

小組中選出優勝者參加優秀導演評比。

二、也來作編劇(出示幻燈片15)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絲絲的。”請你以編劇的身份為這結尾配上一段畫外音。學生分成四組進行表演。自由設計話外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表演才能。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小結

歌曲回味:(出示幻燈片16——17)

是啊!世上的愛只有母愛最偉大,最無私,母親是個神聖偉大的稱呼,讓我們高唱一曲獻給母親的歌。

播放歌曲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沒有媽媽最苦惱,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

是啊!世上的愛只有母愛最偉大,最無私,母親是個神聖偉大的稱呼,讓我們高唱一曲獻給母親的歌。

學生聆聽並吟唱。再次感受母愛的偉大。

作業小説中有這樣一句:“同學們在嘻嘻哈哈的笑聲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歡樂,只有老師悄悄背過了身……”老師為什麼要“悄悄背過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師此時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動嗎 ?請把這種神情和心理活動描述出 來,不少於200字。(出示幻燈片18)

課下完成。訓練想象能力。

板書設計甜 甜 的 泥 土 送奶糖

奶糖 結構嚴謹 吃奶糧糖、埋奶糖(線索) 妙用對比 化奶糖(新奇) 人間的至親至愛猶如寬廣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教學反思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 篇五

一、情境導入 :

1、老師講述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24萬人喪生,成為有史以來地震給人類造成的最大的災害。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廢墟里,其中有一對母子也被埋在了廢墟里,母愛的半個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動彈不得,十多天了,沒有吃,沒有喝,可營救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剛剛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可那個只有八個月大的孩子卻還活着,口裏還含着母親的食指。救護人員抱起孩子,發現母親的食指只有半截。原來啊,他的媽媽在危急之時一直用乳汁延緩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乾了,她拼力咬斷了自己的手指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下來。

2、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感受)

3、今天啊,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表達至愛親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幻燈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幻燈片)

二、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講述課文大概情節

三、討論品讀

1、自由朗讀品味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拿出筆來,用痕跡讀書法在課文上勾、點、圈、劃,找出最能打動你心絃的語句來,好嗎?

2、學生尋找併發言説説自己對詞句的理解。

→引入朗讀,要求讀出語音語調來。

個別朗讀,指導,再朗讀。(體現、引導來凸顯指導效果)

再集體讀

讀這段話對你有什麼感覺?你認為可以抓住哪個詞來表達?這句話能打動你,是因為……?

3、→總結朗讀注意事項

① 把握感情基調:沉重→快活。 悲憤凝重——喜悦明快

② 敍事部分要妮妮動聽地以講述故事的風格來朗讀。

③ 描寫內容處理為場景感、畫面感較強的描述風格。

④ 人物語言體現人物的年齡、性格、性別……

⑤ 朗讀節奏: 輕快型、凝重型

低沉型、高亢型

舒緩型、緊張型

4、現在你明白了土地為什麼是甜甜的了嗎?

甜 糖

四、以讀促寫:(幻燈片)

1、媽媽把生日禮物送給了小亮,可惜啊,雖近在咫尺,母子卻相見無期,小亮是多麼渴望見到朝思暮想的媽媽啊,假如你是小亮,當你跪在甜甜的泥土邊上時,你最想對媽媽説什麼呢?你想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請你馬上展紙把情感寫下來,文章不在於長而在於情,要吐真言訴真情,寫作《媽媽,我想對你説》。

2、朗讀習作並請同學進行評價。

五、結束語:(幻燈片)

每當我們思想的幽谷中出現空虛時,每當我們人生的旅途迷失方向時,每當我們浮躁困惑時,母親,是升起的金色陽光,是撒遍大地的雨露,是培育萬物的土壤;母愛,是使人復甦的動力,是照亮前方的明燈,是點燃生命的巨大火焰。

讓我們高聲對母親説:媽媽,我愛您!

六、教學反思:

1、本文我上了兩次。第一次我以朗誦入題,學生沒有被感染,這樣,在情境創設不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離異的媽媽對孩子的那種牽腸掛肚,欲哭無淚的悲情。所以朗讀時讀不出母親的悲哀與痛苦。而第二節課我在導語 設置上注意創設情境,用了一個故事來導入 ,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課堂的氛圍就遠遠超越第一節課。

2、課堂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討論分析,往往會使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收穫甚微。因為學生的交流失去了導向,出現了漫無節制的空談散講。我想學生的討論應該在情感的體驗中自然完成,讓文章的情打動他們進入作者 的心靈。

3、備課不僅要備文本更要備學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體驗應該建立在他們的品讀與感悟的基礎之上,只有讓學生把文本讀深讀透,才能讓他們的心扉與讀者的心靈相通,課堂的高潮在這個時候才會水到渠成的出現。為了完成教學環節而脱離學生的教學設計是一定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