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序教案【精品多篇】

《名人傳》序教案【精品多篇】

《名人傳》序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體味英雄的偉大之處:自助與助人。自助體現在對自身苦難超越;助他體現在對其他陷於苦難中的人的關注。

2、美育目標:通過朗誦,及對重點段落的品讀使學生感到文章文辭的感染力。可稍加提點。

二、教學重點:

德育目標。

三、教學難點:

美育目標。

四、教輔器材:

錄音機。

五、教學步驟:

(一)放音樂。1分鐘後調小音量朗誦課文,直接進入題記,不讀標題。(9分鐘)

(二)導語:各位同學,誰知道剛才的朗誦配樂是什麼曲子?(學生齊答)你在其中感到了什麼?

——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勇敢、樂觀的鬥爭精神,堅強不屈的意志和真摯的感情。規模宏偉壯觀,尖鋭衝突而激動,最終卻安寧而歡樂。預示着英雄克服了苦難,鬥爭以勝利告終。那麼我們現在一起來看一篇用文字抒寫的《英雄交響曲》——《〈名人傳〉序》

【書寫標題、作者】

(三)介紹作者:

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家、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是《約翰·克里斯朵夫》、《貝多芬傳》。《約翰·克里斯朵夫》是羅曼·羅蘭以貝多芬為原型寫的一部長篇鉅著。它描述了天才音樂家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成長、奮鬥和最終以失敗告終的一生。語言富有音樂美,而故事情節則像一首龐大的交響樂,每章都由不同的基調組成。被譽為的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而《貝多芬傳》則與《托爾斯泰傳》、《米開朗基羅傳》一起被收入《名人傳》。我們今天看的這篇課文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寫的序。(2分鐘)

(四)進入正文:

好,大家把書翻到82頁,看第四小節。快速找出這段的中心句,看看哪句最能體現作者的觀念。(同學回答“我所認為的英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板書:英雄】

那作者認為什麼樣的人可稱為英雄?(齊答)

【板書:偉大的心】

好。有一顆偉大的心的人才能稱為英雄。什麼是“偉大的心”?

【停頓幾秒】

我們先不做回答,大家跟我一起看一下第五小節。你們覺得這段的前兩句話用什麼語氣讀比較好?(散答)

作者寫了這麼多的苦難,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人覺得讀得越沉痛越好。那他這麼沉痛,就表明作者很同情這些《名人傳》中的英雄。是這樣嗎?

對,不是!不是同情,那是什麼?(請同學回答)

(小節)讚賞!即使他們命運多艱,他們仍然走出了困難,這是作者為他們超越苦難所作的一首讚歌!我們讀這段時應該讀得昂揚一些,讀到段尾更有種讚美與喜悦。大家一起把這段讀一下吧!

【學生齊讀第五段】(8分鐘)

讀得很好!那這些英雄是靠什麼超越的苦難?(他們自己)

對!自助使他們戰勝了苦難。自助靠的就是他們那堅毅的品格!當他們克服苦難並超越自我時他們的生命就在他們的奮鬥中得到了完善!他們固然由於自己的毅力而成為偉大,可要是沒有災患的洗禮,他們的生命必不會像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那樣豐滿、充實。【板書:自助】

我們再來看看第六段,它和第五段有什麼聯繫?給大家3分鐘時間討論一下吧。【學生四人一組討論】【時間到後請1~2組的代表回答】

(小節)與“自助”相對的,這是助人。從貝多芬對同是受難者的人的關注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善良與博愛。【板書:助人】

【板書:】

英雄:偉大的心自助善

助人

自助體現在英雄克服苦難的毅力上,而助人則體現在對受難者的關注上。不管是自助還是助人都是他們內心善的體現。這個善不是我們常説的善良的善,而是論理學中與“惡”相對應的善,其中包含了人類一切美好的品質。

那讓我們一起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什麼是偉大的心?就是一顆向善的心!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敵人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顯得偉大的空虛的偶像都是世俗的、功利的、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只有有了偉大的心、偉大的品格才能成為偉大的人,使自身成為偉大的存在。那麼在這些英雄自助的同時,他們的事蹟已經無形的鼓舞了他人。

那我們來想想羅曼羅蘭為什麼把首席給予貝多芬?

因為他最符合作者心中英雄的標準。羅曼羅蘭還引了他的一句話:“噢,人啊,你當自助!”可見在一般的人,自助與人助中自助更為重要。對於陷於苦難中的人來説,羅曼羅蘭可以為他提供一個英雄作為心靈支柱,但是,要使自己擺脱苦難還是唯有自助!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循環:英雄的自助成就了自身的偉大,並提供給其他受難者去超越苦難的勇氣,當這些受難者成功了,我們可以説他們成為了新一代的英雄,繼續激勵着他人。那麼這就形成了一個不斷擴大的隊伍,它的名稱就在這一頁!(英雄的種族)【板書:呼喚英雄的種族再生】

【找個同學把這句話讀一下】

這分明就是一種呼喚啊。

作者為什麼呼喚英雄的種族再生?

同學們請看課文的前三段,仍然給大家3分鐘時間,小組討論總結一下。

【提問1~2組代表】

(小節)總的來説就是兩點:社會的沉悶令人窒息需要新鮮的空氣;人生艱苦,受難者需要榜樣的力量。

【板書:社會/人生】

就是在這種社會狀況下,作者才呼喚英雄的種族再生,也就是呼喚人們心中良善的再生。

那還有最後一段,找個同學把它讀一下。

羅曼羅蘭的希望是什麼?就是人們能夠重拾對生命對人類的信仰。就是希望人們重拾對良善的信仰。他的這個希望貫穿了整篇文章。【呼喚良善】

羅曼羅蘭的畢生追求就是這個善!【在“善”字上划着重號】

《名人傳》序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和領悟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2、聯繫實際,領略本文深遠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和領略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的意圖。

2、透徹理解文中意味雋永的語句。

教學方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讓每個同學説説自己最崇拜的偉人的名字。於是,將出現許多偉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崙、孔子、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注意區分偉人與明星)

把這些名人分為四類:治國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靈魂的文學家,造福人類的科學家。然後提醒同學們,至少還有一類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像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與畫家米開朗琪羅。

今天就來學習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序》。

預習檢測:

1.羅曼·羅蘭(1866-1944)國作家,音樂評論家。20世紀初,他寫了幾部名人傳記:《傳》、《傳》)和《傳》,三傳合稱為《名人傳》。羅曼·羅蘭在寫《名人傳》的同時發表的長篇小説《約翰克里斯朵夫》,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敍事詩與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1915年,羅曼·羅蘭被獲得文學獎。

作者詳細介紹:

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後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後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並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説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説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兩次大戰之間,羅曼·羅蘭的創作又一次達到高潮,1919年發表了寫於1913年的中篇小説《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發表了兩部反戰小説《格萊昂波》和《皮埃爾和呂絲》,1922至1933年又發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靈魂》。這一時期還發表了音樂理論和音樂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貝多芬的偉大創作時期》(1928-1943),此外還發表過詩歌、文學評論、日記、回憶錄等各種體裁的作品。

羅曼·羅蘭的藝術成就主要在於他用豪爽質樸的文筆刻畫了在時代風浪中,為追求正義、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在提到藝術風格時,羅曼·羅蘭表示,除了"誠懇"二字,他不希望別人承認他有什麼別的優點。他是一個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了不屈的鬥爭。

2.《〈名人傳〉序》開頭題記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願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有什麼作用?

答案

1.法 貝多芬 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 約翰·克利斯朵夫 諾貝爾

2.暗示文章的主題。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擔當患難,凡擔當患難必須善良高尚。

正文閲讀引導:

一、引言:在《〈名人傳〉序》開頭有一句貝多芬的名言:"我願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由此推知,《名人傳》是一本什麼書?

《名人傳》應是一部諸多"不幸的遭難者"依靠良善心靈與高尚品格,戰勝災難過程的一本書

二、《〈名人傳〉序》主要闡述了什麼哲理?

明確:人生常遇患難,偉人產生於患難,形成於超人的奮鬥;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與頑強的毅力是進行超人奮鬥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寫作《名人傳》的時代要求——-應時代與鬥爭的需求,寫《名人傳》獻給受難者。

1、作者認為,現實的歐洲是一個平庸的時代,"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作者這樣評價歐洲,並不是指歐洲當時的工業水平、生活質量、科學、藝術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認為歐洲已經沉陷於"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圍中,功利主義的盛行已經"窒息"了歐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個平庸、沉重的時代,這是像作者這樣崇尚精神、鄙視物慾的藝術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經感到"周圍的空氣多沉重",無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樣"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的生活是"一場無日無之的鬥爭"。鬥爭的對象是無形的:孤獨、靜寂、貧窮、日常的煩慮、沉重與愚蠢的勞作,耗盡了他們的精力,使他們再沒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時代。更可悲的是,孤獨的他們還"彼此隔離"着,因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們不可能過多地交往,"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一援手的安慰都沒有,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只能依靠自己"。誰來援助他們,誰來安慰他們,誰來帶領他們走出沉悶,擺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時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喚英雄與英雄的定義,着重闡述英雄的偉大在於品格,人們從中汲取勇氣。

即使平庸的時代,也有橫空而出的英雄:畢加大佐和蒲爾民族説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毀滅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讓我們來摧毀時間的阻隔,使英雄的種族再生。"

西方人認為上古時代是英雄的時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種族。但是作者並不是抄襲這種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並不是古希臘智慧絕倫的思想聖哲,也不是古羅馬開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當時的歐洲,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輩出,但是作者把他們排除在英雄之外,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業績,無不與功利有關或只帶來功利上的效應。"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英雄是能以"偉大的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苦難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闡述"學習最偉大者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這樣的英雄,是與平庸的時代對立的。平庸時代的特點,就是以功利為追求,而喪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懷,偉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風,使人們看到生命的偉大、豐滿、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長期的受難"中,"或是悲慘的命運,把他們的靈魂在肉體與精神的苦難中磨折,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鍊"。正因為如此,才使他們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人類的力量、勇氣,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在這些神聖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像激流一般飛湧出來",賦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勵。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正因為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獨特的見解。

重點難點理解引導:

1、羅曼·羅蘭所説的英雄與人們一般認識的英雄不同。

他説:"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後者靠武力統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以仁慈、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的苦難。在此,羅曼·羅蘭認為只有以心靈使自己偉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們通常以成功論英雄,羅曼·羅蘭認為英雄與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於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2、第二段告訴我們,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鬥爭總是艱難而又悲慘的。具體怎麼艱難?怎麼悲慘?

A他們的鬥爭無日無止,看不到頭;B孤獨寂寞,沒有夥伴;C貧窮,缺少財力物力;D"沉重與愚蠢的勞作";E沒有希望,沒有一點安慰。

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超人的努力與奮鬥,是"成為偉大",而取得成就則是"顯得偉大"。羅曼·羅蘭的名人觀與英雄觀是,只有在患難中擁有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品格,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3、理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時間會把他們一起摧毀。"

這句話還是緊扣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偉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質;而沒有偉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受無知的人頂禮膜拜,滿足他們功利的願望。

4、理解"他們固然由於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於災患而成為偉大。"

磨難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響大眾,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難"使他們成為"偉大"。

《名人傳》序 篇三

教學目標:

1、訓練同學們的閲讀能力:篩選信息

2、學生對名人(英雄)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師生説名人(英雄):你崇拜那位名人?為什麼?

二、本文寫的是哪位名人?這篇文章是自序,還是他序?自序。什麼是自序?作者寫的序叫自序,一般説明自己寫書的宗旨和經過。(瞭解複習自序)

三、作者談名人:

篩選示範:先讀小序: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擔當英雄。”

如果我們只用6、8個字概括這段話內容:應該是:患難、善良擔當高尚。

(利用學案,篩選信息,理清思路,印發講義)

閲讀小測試姓名:得分:

請先看一遍問題,然後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篩選相關信息,填在問題下面:

1、作者為什麼要寫《名人傳》?

(1、社會環境。因為平庸的社會充滿了自私自利卑下的風氣,讓人窒息,所以呼喚英雄。第一自然段)

(2、人的因素。為了援助那些需要呼喚英雄的人,孤獨奮鬥的人,使英雄的種族再生。第三自然段)

2、哪些人需要英雄、呼喚英雄?

(不甘平庸的人,沒有光華,沒有幸福,貧窮,沒有希望和歡樂的人,只能依靠自己,需要幫助,孤獨奮鬥的人。第二自然段)

3、在作者看來,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且有偉大品格的人。第四自然段)

4、作者認為,最偉大的英雄是誰?原因是什麼?

(是貝多芬。因為他英勇、堅強、純潔。第六自然段)

(滿分100分,每小題25分,請同座同學輪換打分,看看你的聽讀能力如何?)

四、互相講名人同座或前後座之間,打開書訂正對方的答案,打出分數,這就是我們的聽讀能力的測評。通過再次閲讀課文,對答案,我們已經充分了解文章的內容。)

五、分組疑《名人》

把同學們按行分組,每組兩個自然段,精讀,對文章的字詞句中的不理解之處,提出來,老師當堂解決,或者讓同學回答。[這個環節十分重要,要形成語文課堂教學的”場“!]

六、朗誦品名人提問:同學們,哪一段可以集中反映英雄的價值?第五自然段。

下面進行朗誦指導,老師示範,學生自讀,老師點撥,單個同學讀,學生齊讀,讀出英雄對我們的影響。在朗誦中體會語言對我們的滋養。

七、。寫作學名人。寫作指導:[以下兩道題任選一題]

題目1:英雄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本文可以沿着“真遠——不遠——確實有距離——我感覺到我行走在英雄的路上”這條線索,寫自己對英雄的崇拜——嚮往——清醒認識自己——腳踏實地地做平凡的工作這一認識過程。我們也可以寫自己的一段的人生感情經歷,寫出一個青少年,一個高中生,在多夢愛幻想生命季節的情思履痕。比如我們可以想到佛家説的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盲目崇拜),看山非山(狂妄趕超),看山還是山(明確距離、樹立榜樣),當然,第一次看到的山(英雄)和第三次看到的山(英雄)不是同一個山(英雄)。那麼,學完《〈名人傳〉序》,寫完《英雄離我們究竟有多遠》之後,相信你心中的英雄概念和英雄意識也有變化。

參考例文:心靈的變奏

湖北/一考生

“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唱着唱着韓磊的歌,我感到“逃亡”不是悲壯,而是浪漫。

我愛好音樂,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能觀察音樂的形狀,觸摸音樂的“質地”,品嚐音樂的“韻味”。音樂融進了我的血液,我的體內流淌的就是音樂。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長大了的我,父母對我的期望。當16歲的我感到這已成為難言的痛苦時,我選擇了流浪,以逃避希望。我終於可以擺脱那不堪重負的期望,能輕鬆快活地度日了。

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流浪的我卻無法找到工作。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行走在無垠的曠野中。淒厲的北風吹過,漫漫的黃沙掠過。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我很無奈。走在異地的大街上,我覺得我是一匹年輕而老邁的狼,無力地走在剛剛開始的人生之路上。我迷茫地抬頭望天,看大片的烏雲低低地壓在頭頂上。雨,快要來了。

“別讓我在這冷冷的天空,獨自地走在生命的荒涼裏;別讓我在這寒冷的'天空,獨自走在這生命的荒原裏。”

默唱着《獨行》,我感到生命的孤獨。

醖釀已久的雨説下就下,肆無忌憚而又酣暢淋漓。也好,雨正好掩蓋了我決堤的眼淚。成為雨中風景的我忽地想起了秦腔,那來自厚重的黃土地、在溝溝峁峁吼出來的聲音,不正是對生命痛苦的發泄嗎?此時,我聽見秦腔撞擊我身體發出的金屬聲。就在雨中的大街上,我用秦腔吼出了成長痛苦的體驗。沒有人能聽得懂我奇怪的聲音。

“我揹負着幸福,卻追尋着痛苦;回家,也許是愛你的唯一路。”“隨身聽”裏齊豫唱道。

夜晚,我躺在地下室裏,讓自己死去,讓音樂醒着。

許久之後,我覺得自己的血液流動加速了,我聽到美妙的音樂由外而內響起。那音樂撞擊着我的身體,流入我的血液,鑽進我的靈魂。那就是從我的頭頂上傳來的薩克斯樂曲《回家》。我甚至能聽出那是凱麗金爐火純青的演奏。我被音樂帶到了美麗的原野上,我看到凱麗金手持薩克斯站在金色的瀑布前,而瀑布流瀉進了我的眼裏。音樂在原野中升起,隨着金色的風在藍天白雲間流蕩。它輕柔——如母親的手輕拂着我;它縹緲——如母親飄動的長髮;它曲折——如父親爬滿希望的額頭;它悠長——如他們永不消逝的愛。我自然想起了父親、母親。接着是一段明亮的音樂,如金色的陽光照耀着我。我放眼四望,鳥巢在夕陽中閃着金光,牛舍披着晚霞靜卧在原野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原本幸福的家。

一夜無眠,醒着《回家》。

第二天早上,我義無返顧地踏上回家的路。是音樂結束了我的流浪生活。

“握在手心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覺就在不遠的前方。

天好像要晴了。

簡評:本文寫音樂,實際上是寫自己的流浪生活中的無奈、孤獨、想家思念親人的不同感情,構思新穎。我們可以選擇這樣的行文方式來表現我們對英雄的不同感情。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用音樂來講述感情,化無形的感情為可以寄託想象的音符,使文章文采飛揚,我們當然也可以借某種外物來寫對英雄一波三折的感情。另外,用歌詞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題目2:做英雄,從今天開始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可能首先想到海子的詩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我們有這種語感和情感就能很快地進入。寫作狀態。我們知道,海子的意思是説,那麼今天呢,只有苦澀的泉水隨詩句流過心底。在平白温暖、坦誠沉靜的語氣中隱含着憂傷。我們可以在作文中每一段開頭都説,“做英雄,從今天開始,我們如何如何”,寫自己的行動,寫像“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細小温情的動作,寫像絨毛一樣細小的感覺。這時候,我們發現,做英雄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就是一件最普通的事情,一件最有情趣的事。

參考例文:(20xx年北京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轉折

——十個海子的復活

20xx年3月26日晴

“獻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間/眾人的身後你活在三月四月”這兩句詩獻給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間的大地之王——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會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詩。“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這是你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首短詩,然後,你就離開了,帶着你一生不變的堅持,到天堂,繼續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還活在天堂,那麼就不得不承認你的死亡,是你生命中的一處轉折。因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個海子在春天的復活——你的詩,連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現在這個世界,並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樣一個時代,。寫作是一條真正寂寞的路。許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棄了他們的靈魂。唯有你,和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堅守住自己的內心,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祈求黎明到來臨。只可惜最終,還是沒有人懂你的詩,懂你的感受。於是,你於是心力憔悴,寧願沉睡,不再清醒。所以,14年前的今天,你故意離去……

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詩,和你一生不變的堅持。社會被震撼了,文學界被震撼了。

《名人傳》序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訓練同學們的閲讀能力:篩選信息

2、學生對名人(英雄)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師生説名人(英雄):你崇拜那位名人?為什麼?

二、本文寫的是哪位名人?這篇文章是自序,還是他序?自序。什麼是自序?作者寫的序叫自序,一般説明自己寫書的宗旨和經過。(瞭解複習自序)

三、作者談名人:

篩選示範:先讀小序: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擔當英雄。”

如果我們只用6、8個字概括這段話內容:應該是:患難、善良擔當高尚。

(利用學案,篩選信息,理清思路,印發講義)

閲讀小測試姓名:得分:

請先看一遍問題,然後認真聽老師朗讀課文,篩選相關信息,填在問題下面:

1、作者為什麼要寫《名人傳》?

(1、社會環境。因為平庸的社會充滿了自私自利卑下的風氣,讓人窒息,所以呼喚英雄。第一自然段)

(2、人的因素。為了援助那些需要呼喚英雄的人,孤獨奮鬥的人,使英雄的種族再生。第三自然段)

2、哪些人需要英雄、呼喚英雄?

(不甘平庸的人,沒有光華,沒有幸福,貧窮,沒有希望和歡樂的人,只能依靠自己,需要幫助,孤獨奮鬥的人。第二自然段)

3、在作者看來,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且有偉大品格的人。第四自然段)

4、作者認為,最偉大的英雄是誰?原因是什麼?

(是貝多芬。因為他英勇、堅強、純潔。第六自然段)

(滿分100分,每小題25分,請同座同學輪換打分,看看你的聽讀能力如何?)

四、互相講名人同座或前後座之間,打開書訂正對方的答案,打出分數,這就是我們的聽讀能力的測評。通過再次閲讀課文,對答案,我們已經充分了解文章的內容。)

五、分組疑《名人》

把同學們按行分組,每組兩個自然段,精讀,對文章的字詞句中的不理解之處,提出來,老師當堂解決,或者讓同學回答。[這個環節十分重要,要形成語文課堂教學的”場“!]

六、朗誦品名人提問:同學們,哪一段可以集中反映英雄的價值?第五自然段。

下面進行朗誦指導,老師示範,學生自讀,老師點撥,單個同學讀,學生齊讀,讀出英雄對我們的影響。在朗誦中體會語言對我們的滋養。

七、.寫作學名人。寫作指導:[以下兩道題任選一題]

題目1:英雄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本文可以沿着“真遠——不遠——確實有距離——我感覺到我行走在英雄的路上”這條線索,寫自己對英雄的'崇拜——嚮往——清醒認識自己——腳踏實地地做平凡的工作這一認識過程。我們也可以寫自己的一段的人生感情經歷,寫出一個青少年,一個高中生,在多夢愛幻想生命季節的情思履痕。比如我們可以想到佛家説的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盲目崇拜),看山非山(狂妄趕超),看山還是山(明確距離、樹立榜樣),當然,第一次看到的山(英雄)和第三次看到的山(英雄)不是同一個山(英雄)。那麼,學完《〈名人傳〉序》,寫完《英雄離我們究竟有多遠》之後,相信你心中的英雄概念和英雄意識也有變化。

參考例文:心靈的變奏

湖北/一考生

“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唱着唱着韓磊的歌,我感到“逃亡”不是悲壯,而是浪漫。

我愛好音樂,有我自己的方式:我能觀察音樂的形狀,觸摸音樂的“質地”,品嚐音樂的“韻味”。音樂融進了我的血液,我的體內流淌的就是音樂。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長大了的我,父母對我的期望。當16歲的我感到這已成為難言的痛苦時,我選擇了流浪,以逃避希望。我終於可以擺脱那不堪重負的期望,能輕鬆快活地度日了。

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流浪的我卻無法找到工作。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行走在無垠的曠野中。淒厲的北風吹過,漫漫的黃沙掠過。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我很無奈。走在異地的大街上,我覺得我是一匹年輕而老邁的狼,無力地走在剛剛開始的人生之路上。我迷茫地抬頭望天,看大片的烏雲低低地壓在頭頂上。雨,快要來了。

“別讓我在這冷冷的天空,獨自地走在生命的荒涼裏;別讓我在這寒冷的天空,獨自走在這生命的荒原裏。”

默唱着《獨行》,我感到生命的孤獨。

醖釀已久的雨説下就下,肆無忌憚而又酣暢淋漓。也好,雨正好掩蓋了我決堤的眼淚。成為雨中風景的我忽地想起了秦腔,那來自厚重的黃土地、在溝溝峁峁吼出來的聲音,不正是對生命痛苦的發泄嗎?此時,我聽見秦腔撞擊我身體發出的金屬聲。就在雨中的大街上,我用秦腔吼出了成長痛苦的體驗。沒有人能聽得懂我奇怪的聲音。

“我揹負着幸福,卻追尋着痛苦;回家,也許是愛你的唯一路。”“隨身聽”裏齊豫唱道。

夜晚,我躺在地下室裏,讓自己死去,讓音樂醒着。

許久之後,我覺得自己的血液流動加速了,我聽到美妙的音樂由外而內響起。那音樂撞擊着我的身體,流入我的血液,鑽進我的靈魂。那就是從我的頭頂上傳來的薩克斯樂曲《回家》。我甚至能聽出那是凱麗金爐火純青的演奏。我被音樂帶到了美麗的原野上,我看到凱麗金手持薩克斯站在金色的瀑布前,而瀑布流瀉進了我的眼裏。音樂在原野中升起,隨着金色的風在藍天白雲間流蕩。它輕柔——如母親的手輕拂着我;它縹緲——如母親飄動的長髮;它曲折——如父親爬滿希望的額頭;它悠長——如他們永不消逝的愛。我自然想起了父親、母親。接着是一段明亮的音樂,如金色的陽光照耀着我。我放眼四望,鳥巢在夕陽中閃着金光,牛舍披着晚霞靜卧在原野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原本幸福的家。

一夜無眠,醒着《回家》。

第二天早上,我義無返顧地踏上回家的路。是音樂結束了我的流浪生活。

“握在手心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覺就在不遠的前方。

天好像要晴了。

簡評:本文寫音樂,實際上是寫自己的流浪生活中的無奈、孤獨、想家思念親人的不同感情,構思新穎。我們可以選擇這樣的行文方式來表現我們對英雄的不同感情。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用音樂來講述感情,化無形的感情為可以寄託想象的音符,使文章文采飛揚,我們當然也可以借某種外物來寫對英雄一波三折的感情。另外,用歌詞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題目2:做英雄,從今天開始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可能首先想到海子的詩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我們有這種語感和情感就能很快地進入。寫作狀態。我們知道,海子的意思是説,那麼今天呢,只有苦澀的泉水隨詩句流過心底。在平白温暖、坦誠沉靜的語氣中隱含着憂傷。我們可以在作文中每一段開頭都説,“做英雄,從今天開始,我們如何如何”,寫自己的行動,寫像“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細小温情的動作,寫像絨毛一樣細小的感覺。這時候,我們發現,做英雄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就是一件最普通的事情,一件最有情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