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構造教案--牆體

 建築構造教案

建築構造教案--牆體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牆體

課時



   

磚牆細部構造

知識

目標

讓學生掌握牆體的細部構造要求

 

 能力

目標

通過學習牆體的細部構造要求,以及對建築構造瞭解,使學生對建築構造有一定的認知。

德育

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結合當下熱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學重點

勒腳、散水、過樑、圈樑、構造柱、變形縫的具體構造措施。

教學難點

圈樑、構造柱、變形縫構造措施

教學方法

講授法  啟發式

 

 

 

教 學

 

 

 

進 程

 

 

 

 

安 排

新授:牆體細部構造主要有:勒腳、散水、明溝、防潮層、窗台、過樑、圈樑、構造柱、通風道、變形縫等。

一、勒腳

(1)勒腳概念:外牆外側與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

(2)勒腳作用:

①保護牆腳,防止各種機械性的碰撞;

②防止地面水對牆腳的侵蝕;

③美觀,對建築物立面處理產生效果。

(3)勒腳做法:

①在勒腳部位抹灰20-30mm厚,如1:2.5水泥砂漿、水刷石、斬假石等。

②在勒腳部位鑲貼塊狀材料。

③在勒腳部位加厚牆體厚度,在做飾面。

④用石材代替磚砌築勒腳。

抹水泥砂漿或水刷石,或鑲貼天然石材,其高度≥500㎜

二、散水和明溝

1.排水溝

又稱明溝,用混凝土澆築成寬180㎜、深150㎜的溝槽≥1%坡度。

2.散水

又稱排水坡、護坡。

散水寬度≥600㎜,應此屋檐挑出的寬度大150~200㎜。

散水坡度為3%~5%。

散水每隔6~12㎜設伸縮縫,伸縮縫及散水與外牆接縫,填充熱瀝青。

散水用混凝土、磚、塊石等材料作面層。

三、牆身水平防潮層

為了隔斷毛細孔,阻止毛細水進入牆內,在勒腳部位設置連續的水平阻水層,即牆身水平防潮層。

(1)防潮層作法:

1.油氈防潮層

2.防水砂漿防潮層——摻防水劑

3.細石混凝土防潮層—細石混凝土+鋼筋 阻斷毛細水,防止不均勻沉降

4.防水砂漿砌磚防潮層——用防水砂漿砌三皮磚防潮。

(2)防潮層位置

①當室內地面為實鋪構造時,外牆防潮層的位置應設在室外地面以上,首層室內地面混凝土墊層上下表面之間,一般在室內地面以下60㎜處。當室內地面相對標高±0.000m,防潮層標高-0.06m;

②當室內為實鋪構造時,內牆兩側地面有標高差時,防潮層應分別設在兩側地面以下60㎜處,還要加設垂直防潮層(靠土一側);

③當室內地面為實鋪構造內牆兩側地面等高時,應設在地面以下60㎜處;

④採用室鋪式木地面時,設在室外地面以上,木擱柵墊木之下;

⑤防潮層在牆中應該連續設置。

四、窗台

窗台是窗洞下部的排水構造。

窗台在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下列事項:

1.窗台宜出挑沿,挑出為60mm;且必須做出滴水槽或鷹嘴線。

2.外窗台面應低於內窗台面。設計窗台的標高以內窗台為準,外窗台則應降低形成不小於5%的坡面。

3.在舍友暖氣槽的窗台,至少應有240mm的圍護牆。

五、過樑

門窗過樑是指門窗洞口上的橫樑,用於支承洞口以上的砌體自重和樑、板傳來的荷載,並傳給門窗間牆。

(1)磚砌平拱過樑

其跨度不大於1.8m,高度小於240㎜。灰縫呈楔形上寬下窄,其寬度:底面不小於5㎜,頂面不大於15㎜,磚為學數對稱中心。

(2)鋼筋磚過樑

用磚平砌,並在灰縫中加適量鋼筋的過樑,其跨度在2m,在第一皮磚下的砂漿層內放置鋼筋,其高度不少於5皮磚,底面砂漿層厚度不小於30㎜,鋼筋數量每120㎜牆厚不少於15,伸入砌體長度不小於240㎜,端部做垂直彎鈎。

(3)鋼筋混凝土過樑

洞口跨度大於2m,荷載較大、有較大振動等,採用鋼筋混凝土過樑。

施工方式:現場澆灌、預製裝配(多采用) 

截面形狀:矩形、L型,伸入牆內長度,不小於240㎜  

樑端伸入支座長度不小於250mm。  

六、圈樑

1.概念——均勻地卧在牆體上的、閉合的帶狀構造措施。

2.作用——

①加強房屋整體性和空間剛度;

②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牆體開裂等;

③增強牆體穩定性。

3.圈樑的設置——連續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閉狀,當圈樑被門窗洞口截斷時,應在洞口上部增設相應截面的附加圈樑,圈樑在窗頂可兼作過樑,縱牆承重時,每層均應設置圈樑。

4.鋼筋混凝土圈樑的構造

根據材料不同,有鋼筋混凝土圈樑,鋼筋磚圈樑。

截面:矩形, 厚度:同牆厚≥240㎜, 高度≥120㎜

配筋:一般情況下,240mm寬時,上下各配置2根;370mm寬時,上下各配置3根,主筋可採用8-10,箍筋6,間距250-300mm。

5.圈樑中斷的補救                                               

圈樑應連續、封閉並在一個水平面上。如遇特殊情況不得不被洞口中斷時,應予以補救。

補救的方法:兩端搭接的長度l視兩圈樑的高差h而定,即l≥2h,且l≥1000mm。

七、構造柱

構造柱是從構造上起加固作用,但不承受豎向荷載的構件,因而不稱它為結構柱,而稱為構造柱。

(1)概念——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立柱,與牆體及圈樑緊密連接。

(2)作用——從豎向加強層與層間牆體的聯接,它與圈樑共同形成空間骨架,以增強房屋的整體剛度,提高牆體抵抗變形的能力,並使磚牆在受震開裂後,也能裂而不倒。

(3)截面尺寸——

①截面不小於240×180㎜,一般為240×240㎜,縱筋為412。箍筋間距不大於250㎜,在柱上、下端適當加密。

②設防烈度7度時,房屋超過6層,烈度8度時,房屋超過5層和設防烈度9度時,縱筋為414,箍筋間距不大於200㎜,房屋四角構造(上升)截面。

③構造柱與牆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搓,並應沿牆高每隔500㎜設26拉結鋼筋,並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m.

④後砌的非承重砌體隔牆沿牆高每隔500㎜配置26鋼筋與承重牆或構造柱拉結,伸入牆內不小於500㎜。

八、通風道

九、變形縫

1.變形縫的作用和種類

為了防止房屋破壞,將房屋分成幾個獨立變形的部分,使各個部分能獨立變形,互不影響,各部分之間的縫隙稱為變形縫。

伸縮縫——防止因温度影響使房屋破壞的變形縫;

沉降縫——防止房屋結構的不均勻沉降而設置的變形縫;

防震縫——防止因地震作用導致房屋破壞的變形縫。

1.伸縮縫——伸縮縫從基礎頂面開始,將房屋上部結構分為兩個温度區段,並留有一定的寬度(基礎本身不分開,基礎以上部分分開)。參考表3—8、表3—9

2.沉降縫——將建築物從基礎到屋頂全部分開,當發生不同沉降時不致相互影響(基礎分開,基礎以上部分也分開);

沉降縫可兼作伸縮縫,其寬度一般:20~30mm

設置原則:

(1)房屋的相鄰部分高差較大(相差兩層以及兩層以上)

(2)房屋的相鄰部分結構類型不同(如磚混與框架)

(3)房屋的相鄰部分荷載差異較大

(4)房屋的長度較大或平面形狀複雜

(5)房屋相鄰部分一側設有地下室

(6)房屋相鄰部分建造在地基上的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

(7)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3.防震縫——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基礎部分不設置,基礎頂面以上全部結構設置,縫兩側均應設置牆體)。

設置原則:

(1)地震設防裂度6度以下地區地震時,對房屋影響輕微可不設防;

(2)地震設防裂度6~9度地區,按一般規定設防,並設防震縫;

(3)地震設防裂度為10度地區,建築抗震設計應按有關專門規定執行;

(4)地震設防烈度8~9度地區的多層砌體房屋,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宜設置防震縫:

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②房屋有錯層,且樓板高差較大

③房屋各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

 

將生活中與結構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聯繫起來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當老師的有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多到現場學習,而不是死守課堂,緊盯着手中的那幾本資料。只要我們老師將生活與課堂練習起來了,在在潛移默化下,學生自然而然也會逐步學會理論聯繫實際,這樣的學生,就不會是一羣只會讀死書,而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