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紡織服裝產業 實現集羣轉型發展

做強紡織服裝產業 實現集羣轉型發展

做強紡織服裝產業 實現集羣轉型發展

一、全縣工業整體情況

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項目立縣、產業興縣、城鄉一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做強紡織服裝產業,做優食品加工產業,做大光電電子產業”的思路,搶抓發展機遇,強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縣域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質量和效益都有了明顯提升,全縣三次產業比由2000年末的33:44:23提升為2016年末的17.4:50.6:32,二產在全縣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了6.6個百分點,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光電電子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税收佔全縣工業税收的90%以上。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10家,總數佔全市第4位,其中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34家,小型企業167家;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1家(新紡),10-50億元的企業2家(華星、科爾沁),5-10億元的企業1家(電業),1-5億元的企業117家。按行業分:紡織服裝類76家,食品加工類22家,光電電子類15家,建材化工類企業22家,機械類8家,傢俱類9家,造紙印刷類2家,其他56家;按所有制性質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2家(新紡公司、新野供電公司),其餘208家全部為民營企業。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33億元,總額在全市各縣市區中位居第2位,佔同比增長11%;完成增加值108.7億元,同比增長11%,超縣定目標(10%)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市各縣市區中位居第八位;完成工業增值税1.3億元,同比增長11.3%。今年1-5月,全縣2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6.5%;完成增加值42.2億元,同比增長6.3%。增加值增速低於市平均增幅1.9個百分點,在全市各縣市區中排第9位。

1、食品加工產業:我縣食品加工產業發展按照龍頭帶動、系列開發、精深加工、綠色安全的總體要求,立足本地優勢農業資源,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突出發展肉牛產業集羣,統籌推進蔬菜深加工、酒類釀造和休閒食品加工業發展,着力做優食品加工產業,初步形成了以肉類、白酒、蔬菜、糧油等產品為主導的食品加工產業,擁有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華宏熟食品公司、可喜食品公司、華興酒精公司、漢華酒業公司、安邦農產品公司、裕康面業公司等眾多骨幹企業,其中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是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先後投資20多億元,陸續建成了年屠宰10萬頭肉牛的加工廠和萬頭肉牛育肥場等,配套建成甜玉米加工廠、有機肥生產廠等,成立了科爾沁農機專業合作社。同時,隨着安邦農產品有限公司年產基酒3000噸、系列瓶裝白酒30萬件項目的投產運行,全縣食品加工轉化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條更趨完善。2016年,受科爾沁牛業南陽公司快速發展的影響,全縣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實現總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14.9%;完成增加值8.9億元,同比增長14.9%。

2、光電電子產業: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返鄉創業”工程,引進建設了新新光電、凌峯電子、立新電子等一批光電電子企業和鼎泰電子、亞克精塑、海潤科技、立德偉業、鼎鋼實業、神力聚能等與光電電子產業緊密關聯、配套合作的相關企業,產業集羣規模不斷擴張,初步形成以LED燈具和顯示屏為生產終端,以PCB微鑽針、電路板、光源模塊、驅動模塊、LED燈珠、驅動電源、封裝加工等為專業環節的光電電子產業集羣。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光電電子企業實現總產值21.3億元,同比增長23.9%;完成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23.9%。

二、我縣強紡織服裝產業現狀

我縣紡織工業始於民國年間,興於新中國成立以後,壯於本世紀之後。民國3年(1914年),縣署貧民工廠有鐵木織布機3台,可生產寬幅白平布、襪子及裹腿等產品;民國10年(1921年),城關人馬傑三開辦“開強紡紗廠”,有鐵木製紗錠400錠,從業60餘人,此後高莊、上莊先後開辦小型紗廠3個,從業250餘人;民國29年(1940年)後,家庭式鐵製布機已發展到61台,木製土布機700餘台,毛巾機125台,生產寬幅白平布、條子布及方格布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紡織行業逐步興起。1956年,原有織布、針織、染坊三個生產合作組合並組成棉織生產合作社,1959年轉為國營工廠,l969年,縣籌建新野棉紡織廠。改革開放以來,新野的棉紡織業有了快速的發展,至l995年,全縣擁有紡織企業54家,紗錠18.1萬錠、織機2214台,從業人口達到1.4萬人。

伴隨着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工業發展步伐加快,為新野紡織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縣作為河南省的棉花生產和人口大縣,紡織行業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特別是2003年以來,我縣以建設全省先進紡紗生產基地、新興面料和服裝生產基地為目標,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競爭力,紡織服裝產業呈現集羣、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和主要紡織產品生產得到明顯的改善,總體規模處於河南省的領先位置,成為新野縣重要的民生和支柱產業。

目前,全縣擁有紡織服裝企業121家(據統計,目前正常生產的企業約40家),紗錠規模200萬錠,織機3000餘台,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76家,其中10萬錠以上棉紡企業2家,2萬錠以上棉紡企業13家,年產紗線100餘萬噸,坯布2.6億米,吸納就業3.5萬餘人,紗線產品涵蓋5—120支紗,產品遠銷廣東、江蘇、福建等20多個省市及美國、歐盟、日本等16個國家和地區,新野紡織的紗產量、棉紡錠數、工業增加值和企業户數佔全省紡織行業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8.33%、9.16%、12.71%和12.34%,成為全省最大的棉紡織產業基地縣和鄂豫皖毗鄰區域性紡織服裝產品交易中心,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扶持的10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羣之首,2013獲得國家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的“中國棉紡織名城”稱號,成為南陽市第一個、全省第三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羣試點地區。2014年,新紡公司、華星科創公司、鵬升紡織公司、康園紡織公司等4家企業上榜2014-2015年度中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百強企業名單,2016年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公佈的“2015年棉紡織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中,我縣新紡公司排名第5,華星科創公司排名第42,新紡公司並首次躍入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百強企業的第6名。去年以來,我縣紡織服裝產業運行符合全國紡織行業運行特點,即:運行質量良好,行業景氣度逐步提升,終端需求低迷,原料價格波動,製造成本依然較高,產銷增速有所放緩。同時,我縣骨幹紡織企業抓住國內外棉花價差逐漸縮小,國產紗的銷售有所回暖的市場難得機遇,積極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開發緊密紡紗、人棉紗、滌棉混紡紗等適銷產品,全力恢復生產,加快銷售前期積壓庫存產品,緩解了庫存壓力,為企業發展贏得了有利時機。但部分紡織企業長期受困於無法解決流動資金問題,轉而為大企業(如新紡公司)代加工,賺取加工費。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總產值326億元,同比增長8.2%;完成增加值69億元,同比增長8.9%,紡織服裝企業的税收對縣財政貢獻達60%左右。今年1-5月,76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總產值125.6億元,同比下降1.62%;完成增加值26.8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新紡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41.8%;河南羅蒙服飾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74.4萬元,同比增長400%;華星科創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5%;鵬升紡織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同比增長8.5%。

三、近幾年促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着力打造紡織基地

2013年,縣政府委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編制了《新野縣紡織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紡織行業發展戰略,即: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建設先進現代紡織製造業基地;做大做強棉紡織傳統優勢產業,同時加強以針織面料為主,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產業為新增長點的終端產業發展,適度科學規劃發展高水平印染;堅持集聚化發展,注重區域品牌建設,推動企業加大在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最終使新野縣紡織工業成為全省紡織工業排頭兵和全國重點紡織產業集羣。在規劃的強大引領下,全縣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化、集羣化特徵日趨明顯,紗錠規模穩中有升,紗錠由2011年的150萬錠增加到現在的200萬錠,且隨着河南羅蒙服飾公司年產220萬件襯衫和80萬條西褲項目的投資運行,初步形成了原棉加工→倉儲物流→紡紗→整經、漿紗→織造→面料→服裝的全產業鏈格局,我縣已成為全省最具規模和集羣特徵的棉紡織產業聚集地。

(二)出台政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出台扶持政策。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特殊時期支持縣主導產業中骨幹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紡織服裝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新野縣產業發展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強化用地、用工、用電等要素保障,積極支持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並執行好土地、財税等優惠政策,確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用足、用好紡織產品增值税轉型等國家有關財税優惠政策,確保及時減免税。二是建立幫扶機構。研究成立了新野縣工業企業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困難紡織服裝企業建立問題台帳,實行分類指導,制定一對一的幫扶政策,着力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已制定幫扶政策50餘條,幫助20餘家紡織服裝企業脱困,部分緩解了中小棉紡企業與小貸公司的矛盾。三是創優發展環境。嚴格實行企業安靜生產日製度,任何單位未經批准,不得進入企業收費、罰款、檢查、評比。落實各項涉企扶持政策,簡化審批流程,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完善聯審聯批機制,不斷提高部門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去年,為積極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效破解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激發政策效用、解決企業難題,增強企業應對困難挑戰的信心,根據上級部門安排,開展了政策落實進企業活動,及時分發《河南省惠企政策彙編》給企業,建立了企業微信羣,及時發佈上級政策信息,組織市專家團已對我縣60餘家規上企業就有關税收、金融、社保等有關政策進行宣講,取得了良好效果。

2、加大企業獎勵力度。為表彰先進,激勵全縣企業繼續做強做大,縣委、政府制定下發了《新野縣工業企業考核獎勵辦法》,設置了貢獻獎、品牌獎、創新獎、產品出口獎等獎項,其中貢獻獎獎勵入庫税金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品牌獎獎勵新獲得國家級馳名商標、名牌產品的企業,創新獎獎勵新獲得專利、新認定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企業,產品出口獎獎勵產品出口額在5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2013年來,已累計獎勵先進紡織服裝企業3000餘萬元,有力的支持了企業發展。同時,為鼓勵企業上市直接融資,縣政府出台了《關於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見》,加大對企業上市掛牌的扶持和補助,其中,對境內主板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50萬元,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為引進專項人才,縣委、政府出台了《新野縣專項人才引進(迴歸)暫行規定》,對引進(迴歸)的專項人才制定了相應享受的住房補貼、安家補貼和生活補貼等。其中,對引進的博士研究生和正高職稱的專項人才補貼10萬元安家費,副高職稱的專項人才補貼6萬元安家費。

(三)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建立健全公共服務平台體系

1、質量監測平台建設情況:一是新紡公司研發中心是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高級工程師16人,工程師192人。自2010年成立以來開發了天絲、天竹、大豆蛋白、彩棉、麻棉混紡、modal纖維、玉米纖維、舒彈絲纖維等系列產品,一開發出來便形成了規模化生產,為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設計的“星羅棋佈”、“變色布”、“起縐布”、“水波紋”、“麗賽綢”、“莫代爾綢”等產品被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評為中國流行面料,設計的“化蝶”、“迴歸”、“繁星”雙層面料被評為中國流行面料,並獲得了“產品開發貢獻獎”、“國家紡織行業優秀新產品獎”,目前新紡公司新產品比重達到70%以上,形成了自身的產品特色,規避了行業內低水平產品的競爭,為公司乃至縣域紡織產業的產品開發、技術進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二是由縣質監局建設的的河南省棉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為全省首批通過資質認定、南陽市首家省級棉紗產品法定檢驗機構,具備國家標準GB/T398-2008棉本色紗線的紗斷裂強力變異係數、單紗斷裂強度、條幹均勻度等全部檢測項目的檢驗能力。近年來,檢驗中心來共為縣內棉紡織企業提供業各類檢驗報告達700餘份,產品抽查覆蓋率達96%以上。並積極幫助企業制、修訂企業或合同標準,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幫助14餘家企業做好不合格產品的後處理工作,複檢合格率達100%。

2、人員培訓平台建設情況:近年來,為滿足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及企業發展的需要,我縣加大人力資源保障力度,把加強企業員工培訓及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就業競爭力,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整合縣內職業教育資源,建設了職教中心、勞動力保障中心、職教實訓基地,積極開展紡織等專業培訓,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近三年來,共舉辦各類專業性的培訓班45期,參加培訓的人數累計超過萬人,其中紡織類培訓班15期。同時,縣政府不定期邀請知名專家來臨給紡織企業家培訓,如去年為幫助企業瞭解、掌握“新三板”上市的有關政策和操作方法,邀請了北京中立誠集團董事長曹豐良先生就“新三板”上市對企業進行輔導培訓,並根據省、市工信部門要求,組織了60餘家企業負責人蔘加“河南省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公益培訓”巡迴活動新野站企業上市和融資培訓會。並積極組織優秀企業家參加市舉辦的《宛商大講堂》等,通過培訓,紡織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都有了大幅提升。

3、企業融資平台建設:為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我縣組建了金源建設投資公司、金財擔保公司、金茂標準化廠房投資建設公司和金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等4個投融資平台,其中金財擔保公司是全市首家擔保公司,引進了建信村鎮銀行、南陽村鎮銀行、中原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成立了榮鑫小額貸款公司、匯生小額貸款公司,近年來已為紡織服裝企業累計擔保貸款10億餘元。縣委、縣政府積極補充金財、中牧等兩個縣財政控股擔保公司的註冊資本金,提高其為全縣骨幹紡織服裝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同時,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縣政府拿出1500萬元與中原農保險公司合作,承貸行是信用聯社、南陽村鎮銀行、建信村鎮銀行,探索設立企業發展平準資金池,實行“保+銀+財+企”的四方合作模式,可為我縣涉棉企業擔保發放1.5億元規模的貸款,目前,中原農保險已對誠德貿發公司、康園紡織公司、富民花生公司等企業授信1000餘萬元。去年,縣委、政府積極設立轉貸基金支持企業發展,縣財政拿出2000萬元與市財政局下屬的惠升投資公司合作成立轉貸基金,每年可以為我縣中小微企業提供不低於2億元的企業貸款週轉金,這項工作主要由工信部門承擔,目前已累計為60多家企業使用了4億元的資金,切實解決了企業找“過橋資金”困難、費用高、銀行抽貸壓貸等問題,使我縣眾多中小棉紡企業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實惠。

4、信息化和電商平台建設情況:一是深化“兩化”融合,引導骨幹紡織企業利用在線檢測與控制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推進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如新紡公司採取ERP管理系統,實現了配棉、倉庫、生產計劃、質量、成品等一體化管理,優化了企業人力、財力、物力和技術資源,使企業管理效率提高了近30%。二是打造電商平台,由誠德貿發公司建設的找棉網,是棉花全產業鏈一站式免費購銷服務平台;電商產業園主體工程(電商大廈)已開工建設,馱鳥網已在我縣建立40個服務網點,“村淘”項目計劃在全縣設立100個村級網點。

5、物流平台建設情況:華星科創公司成立了華峯物流有限公司,擁有各類運輸車輛239部,年發貨量80餘萬噸。誠德貿發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棉業儲備交易中心,擁有15萬噸棉花倉儲能力,建設的“六六貨運”平台,集物流信息、物流服務、物流金融、物流增值服務於一體,現有線上車輛30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