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基於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基於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提出並普及了社會核心價值觀,在精神方面對羣眾有着顯著的指導作用。對於有着較高文化素養的大學生來説,他們精神世界豐富,對待事物的看法也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在他們對核心價值觀有認同感的同時,也有着他們這代人獨有的精神世界。本次社會調查報告採用“地區—大學—學生”三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在不同學校層次高校中分別抽取了635名和675名在校大學生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較為全面地揭示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心態。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心態 調查報告

一、 調查設計

(一)、調查説明

本調查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以及相關問題編製成問卷、通過網絡鏈接發放問卷、根據系統自動統計的結果加以分析。問卷設計了與青年人思想狀況緊密相關的對國家發展與對外關係的態度、對社會生活與經濟發展的態度、公共態度與公共討論、 社會認知、社會評價、科學與信仰、對港台地區的態度、對爭議性社會議題的 態度等板塊,較為全面分析問題,得到較合理的結論。

(二)、調查對象

本調查以河北省幾所不同高校在校大學生為對象,覆蓋四個年級、10 個專業,共計回收955份有效試卷。

(三)、調查內容及方法

本調查報告主要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心態以及針對現狀進行思考得出的結論,並提出了一些建議。本調查採用“問卷星”網絡平台,團體實測,自動導出測量數據分析結果。

二、 分析結果

從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可以用五個關鍵詞語來概括: “認同”“信心” “個體”“物質為基礎的精神追求”及“網絡原住民”。

(一)、認同

大學生理想社會的前三位特徵依次是穩定(16.1%)、 文明(15.9%)和安全(10.7%),選擇自由(7.4%)和民主(6.1%)作為社會理想的大學生佔比相對較小,可見穩定、安全等秩序要素仍然是當前大學生社會理想的首選偏好。社會的治安穩定本質上是與經濟增長有關係的,中國作為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在精準扶貧方面上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並因滿意的答卷令世界震驚。到2020年,中國在縣級以上城市將全面消除所有的城中村與貧民區。貧富差距的緩解有效地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社會治安。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監控網,視頻攝像頭超過2000萬個,這是守護公共安全最重要的“天網”;在和平年代,中國警察是犧牲最大,奉獻最多的隊伍,沒有之一。這種種都能看到中國對社會治安的高度重視和落到實處的行動,當然大學生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他們感受到了生在和平年代的幸福感,自然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有着高度的認同感。

(二)、信心

這種信心分為三個方面:對個人未來的信心,對社會發展的信心和對國家的信心。

大學生基於對社會公平的信任,大家不僅相信天道酬勤,還堅信奮鬥會有好結果。涉世未深的他們,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仍然保留了高中時期對未來的部分幻想。他們認為無論是自己未來學業還是生活都充滿無限可能。

中國在9年前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家也愈加關注法律和道德,公民的道德素質也在慢慢提高,社會離文明越來越近。

我國提出了“文明城市”“衞生城市”“森林城市”等要求,並將其工作成果納入政府績效中。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將會全面發展,我們將迎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

這種信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人所具有的一種特質。它既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在標識着時代和改變着時代。它既是青年人對自我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青年人對國富民強的外部發展平台的信心。

(三)、個體

為自己而活是大多數大學生追求的,他們思考問題 常以個人興趣和自我需要為驅動力,以個人利益和個人發展為取向,並且堅信個人努力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

這種個體化是技術進步與社會分工帶來的,“90 後”開始將自己的衣食住行全部“搬”到網上,這使得他們不再需要依賴於與他人的溝通和合作也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這種個體化也來源於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變化,“90 後”逐漸從社羣規範中脱嵌出來,更多強調獨立的個體生活的價值。

由於人們對於某些看法的改變,不止是大學生,還有其他社會角色也對自身與周圍的關係產生了自己的見解。大學生是首次真正離開父母,自己安排生活與學習,有一定自由,此時的他們就有了自己與社會的關係,自己是周圍環境中獨立的個體。雖然是宿舍的一員,學校裏的一名學生,但是更多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四)、物質為基礎的精神追求

作為在相對富裕的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豐裕一代”,當代大學生既看重物質又輕視物質,一定的物質條件被視為必不可少的生活基礎,且在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的同時表現出更高的精神追求。此外,務虛的“非物質成就觀”在大學生的觀念體系中崛起,呈現出向後物質主義轉型的特徵。而後物質主義者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明顯增強了自我表 達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以金錢、權力為價值追求的比例僅為7.2%,而以成就感、 美好家庭和社會地位為價值追求的比例高達 50.7%。在當代 大學生看來,物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過物質只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人生目標的前提,而非目的本身。改革開放以來的物質積累使“90 後”大學生不再需要為基本的物質保障投入太多的個人精力,也正是這些堅實的物質基礎,讓他們在精神追求、自我釋放、個性張揚等方面的探索具有可行性。

(五)、網絡原住民

當代大學生是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互聯網 影響並塑造了他們的思想觀念、認知模式和行為方式。“電競”自出現就伴隨着質疑的聲音,但是大學生包括女生對電競有極高的認同感。它本身彷彿就是有一種叛逆,是對家長的反抗,是對傳統職業的反抗,是對教育理念的反抗,但是年輕人身上就是有一種反抗的氣質,他們與網絡共成長。

有意思的是,大學生對網絡安全、隱私保護與網絡自由卻非常重視。這可能與他們個體意識有一定關係:生活在這個社會,但又獨立於這個社會。

三、建議

整體可見,當代大學生對社會感知和未來發展充滿希望,這既是他們對社會的真實感受,也是他們對社會發展的基本預期,雖在公平與信任上尚有不滿情緒,但均在可接受、可改進的範圍內。但是部分大學生有些過於關注自己,而忘了自己生活的這個社會。社會心態的治理有賴於社會現實問題的解決。大學生消極社會心態部分由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件引起,因此必須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強化社會心態的治理。

因此,目前還無法認定青年大學生作為一個整體形成或接受了社會現有的系統化認知框架。大多數人會根據自己切身感受到的變化而有意無意地調整自己的立場與態度傾向,以與當下的環境產生心理與思想上的適配。

四、反思

本次調查還存在許多不足:(1)問卷內容中理論深度不夠,創新性不強,邏輯不夠嚴謹;(2)問卷中個別題目不太好理解(3)調查對象不夠寬泛,本次調查僅在河北幾所高校,導致不能將大學生社會心態在不同區域的大學生中顯現;期待今後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期在此課題上的獲取突破。

參考文獻: [1]楊燕,韓善.光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道德與文明,2010(3).

[2]楊宜英 . 個體與宏觀社會的心理聯繫[J]. 社會學研究,2006(4):117-132.

[3]汪新建,姜鶴 . 社會心態研究的學術譜系與主要議題[J]. 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8(2):69-76.

[4]辛自強 . 社會治理心理學與社會心理服務[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