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一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 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一、對就業前景的認識

(一)你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如何?目前本三學生在面臨着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就業壓力下,對就業形勢不是很看好,只有6人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認為就業沒有壓力;而207人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在就業方面有困難。近七成的學生對踏上社會心存畏懼,不看好就業形勢。

(二)你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何種態度?20%的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68%的本三學生對就業前景持保留態度;還有7%的同學很悲觀。大多數學生的就業態度還是比較務實的,認識到現狀對自己就業的壓力,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

二、自身準備情況

(一)你是否有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13%的學生看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對自己的未來有很明確的規劃;41%的學生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43%的學生很模糊。這説明大學生在對待職業規劃上理解還不夠清楚,還不能以職業規劃為有效手段,培養自己的務實精神,清楚的完成各階段的人生目標。

(二)你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什麼?29.69%的學生認為缺乏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是他們的最大缺陷;20.89%的認為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其它素質欠缺也有一定的比例。這説明學生能較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在就業競爭中的自身所存在的問題。

三、擇業的要求

(一)你選擇行業主要是基於什麼原因?選擇行業影響着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和人生價值的實現。52%的學生選擇了收入較高的朝陽行業,17%的學生選擇了專業對口行業,這説明報酬依然是本三學生擇業時選擇就業單位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你畢業後的打算是什麼?大學生在擇業上爭相前往的還是那些大公司,原因是因為大公司的運行機制和用人觀念有利於畢業生成長且工資待遇相對較高,社會環境較好。願意去大公司工作的學生佔36.6%;選擇考研、考公務員的分別佔12.70%、11.30%;選擇自主創業的只有9.7%,這説明大學生在畢業後的選擇有很多種,而選擇直接就業的比選擇繼續深造的要多。

(三)你能否接受去民營企業就業?73.48%的學生能夠接受去民營企業就業。常州本三學生對民營企業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一方面,學生深知現實生活中的競爭壓力,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定位也比較合理;另一方面,蘇錫常地區民營企業是較發達的。

四、擇業的方法和途徑

(一)你認為自己該提高哪些素質更好就業?常州本三學生認識到就業就要尋找好的就業途徑。32.83%的人認為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實力是最有效的;18.11%的選擇參加實踐活動,積累實踐經驗;選擇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佔16.60%;選擇提高溝通、交際能力,端正心態,參加各方面的培訓,考取各類證書,瞭解企業就業信息和麪試技巧的所佔比重也不低。可見本三學生對就業途徑還是有比較深刻認識的。

(二)你認為在求職中最困擾你的因素會是什麼?每個人在面試的中都會因自身的缺點而有所困擾,23.71%的學生認為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是缺乏工作經驗,缺乏對崗位的瞭解;18.79%的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足,17.87%的學生認為對社會缺乏瞭解,也有相當部分學生認為求職技巧欠缺。

五、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與就業信息來源

(一)對於高校就業指導,你最希望獲取哪方面的信息?就業指導越深入,對學生來説應該是越有利的。28.43%的學生最希望獲得用人單位的信息;24.58%希望掌握應聘技巧知識;接受求職心理輔導,進行職業規劃也等業是本三學生所希望在學校就業指導上獲得的信息。學校應大力加強就業指導信息公告、通知的力度,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利用這一有效信息資源。

(二)如果你選擇去某企業就業,你最希望從哪個渠道獲得這個企業的招聘信息?信息渠道選擇的不同,對企業的瞭解也可能不同。48.83%的學生還是比較認可招聘會、親友介紹等這些傳統的就業渠道,他們認為面對面的交流能獲得更多的招聘信息。然而現在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獲得招聘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近50%的學生也會選擇從學校的就業指導,求職網站,專業媒體等手段獲取信息。

六、促進本三學生就業的建議

(一)從社會環境看:

1.部門可以加大政策上的優惠力度,提供更好的實踐就業環境。比如,大學生創業可以獲得貸款、減輕税負等方面的優惠。

2.地方還可以適當的為願意提供大學生實踐安排的單位給予獎勵等措施,安排應屆畢業生及非應屆畢業生到本地的一些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從社會的大環境上給予大學生創造實踐機會。3.可以聯合用人單位和高校,開展人才交流會等,行使宏觀調控的職能。

(二)從學校教育制度看:

1.學校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獲取社會信息最廣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因此學校加強就業指導尤為重要。比如,學校可以加強企業和的聯繫,聘請企業中的知名人士或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來開展講座,講述近年來用人單位緊缺的人才類型,或在學校專門設立一個開放的就業指導辦公室,為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諮詢工作等等。

2.學校要加大力度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讓每位學生都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計劃,成為有理想有目標的人才。3.學校還應加強對專業的要求,力爭使更多的專業都成為本校的或本省的特色專業,使每位學生都有過硬的專業基本功。

(三)從學生自己看:

1.當今社會實力決定一切,每個人的幸運都是伴隨着能力的進步,因此在校期間應加強專業的學習,達到專業知識過硬的本領。參加一些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綜合素質。比如,溝通協作能力、英語水平、寫作能力等等。

2.為了更好的獲得就業信息,可以去學校有關部門諮詢,去參加當地的人才交流會,上網查詢等應轉變就業觀念,期望不要過高,不要怕苦怕累,避免消極等待。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調整就業心態,以務實為本為標準,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以夯實知識為基礎,注重實踐及培養髮展潛力;以增強團隊精神,重視職業道德為原則,以利用就業指導,注意應試技巧,自主創業,依靠關係為輔,從現在開始為將來更好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從用人單位方面看:

1.用人單位可以利用提供的有利條件,在學校開展一些人才交流會,從校園中選出符合單位要求的優秀人才,這樣也可以省去用人單位在交流會上處理人力資源方面的複雜問題。

2.用人單位可以和學校加強聯繫,向學校提出需要的人才類型,這樣學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的資源培養大批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三

一、實地考察,調研情況

1.調查目的

瞭解會計人才需求及公司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以便以後再學習中提高自己

2.調查對象和範圍

幷州飯店人才市場招聘有關會計崗位的單位

3.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招聘單位各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要求及經驗等要求。

4.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與招聘人員溝通交流及上網調查。

二、歸納階段

一般的個體及規模較小的民企在三人以下,而中外合資及規模較大的民企一般在三人以上。這表明市場對會計人才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會計崗位的人才需求不同,規模大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更多。通過調查關於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對職稱的要求:100%的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大部分的企業還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中級職稱。

(2)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高度的責任心,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3)團隊協作的素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表達協調能力

(4)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

這表明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高校會計培養也要注重對初級職稱的人才的培養。在會計類招聘中,大部分企業要求是大專學歷,更注重的是經驗。表明學歷不再是惟一的準繩,企業更青睞應聘者的工作經驗。經驗代表了能力,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會計人才。因為對於會計人員,進公司如果馬上計劃內投入工作,就可以免去公司的一部分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三、瞭解自己優勢

1.取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擁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

2.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税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有所瞭解。

3.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敢於接受新鮮事物。

4.在校期間,進行了會計實務操作,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四、自身提高

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我自己在英語這方面還需提高,為此我計劃把英語過了四級,另外我還計劃暑假找一份與會計專業有關的崗位進行實訓,一方面可以把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豐富了自己的暑假生活。

五、給學院的建議

針對這次調查我認為我們學校的課程安排的還比較合理,根據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為我們設計了合理的教學方案,非常感謝院領導的良苦用心。如果還能再加強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進一步結合,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那將會更好。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四

我國大學擴招後,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畢業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畢業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己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畢業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一、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畢業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畢業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畢業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畢業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己發展、自己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己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己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己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畢業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畢業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五

一、前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於就業問題一直是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處於“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其就業問題更是社會的焦點。

四年前我國實施了免費師範生政策,以改善我國基礎教育落後的狀況;四年時間瞬間即過,眼下正是首屆免費師範生畢業的時光,其就業情況也備受各界關注,為此我們進行了首屆免費師範生就業情況的調查,以期對免費師範生的就業情況作較為客觀的反映,並希望在某些方面提供借鑑和指導意義。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時間:20年6月8日——20年6月12日

(二)調查地點及對象:華中師範大學20級本科師範類畢業生

(三)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四)調查樣本:本次調查採取隨機調查的方式,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8份,問卷有效率96%;女生有效問卷佔總有效問卷的41.7%,男生有效問卷佔總有效問卷的58.3%。

被調查對象涵蓋文史類、理工類。

三、調查結果現象及

(一)就業形勢較為嚴峻

調查統計顯示(圖一),在所有有效問卷中,有31.3%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52.1%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較為嚴峻;16.1%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形勢較好。

所以從調查問卷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今年首屆免費師範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

經過,筆者認為造成首屆免費師範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社會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找工作就意味着要走向社會,所以社會的整體就業形勢必然會對免費師範生的就業帶來極大的影響。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社會的整體就業形勢就十分嚴峻,不僅僅是大學生就業困難,城市工人乃至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社會整體出現就業崗位不足現象;並且近些年高校不斷擴招,使得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免費師範生政策因素。

由於是第一屆免費師範生,國家的免費師範生難免在某些方面還不夠完善、就業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這些都加劇了免費師範生的就業困難,但相信隨着免費師範生政策的不斷推行,國家的政策會不斷完善,就業機制會不斷健全,這將對緩解免費師範生就業形勢有很大的作用。

再次,免費師範生自身主觀因素。

(1)缺乏求職技巧。

一些師範生的信息來源狹窄,對就業信息的掌控度不夠;並且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的不夠自信、過分緊張,缺乏求職禮儀知識、求職簡歷不完備、求職準備不充分等等。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機會總是偏愛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所以每個人求職時都要認真、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做到處變不驚,才能更好的展現自己;

(2)綜合素質欠缺。

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自己的成績優秀就可以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忽視自己在實踐、與人交流溝通、為人處事等綜合素質方面的鍛鍊,這肯定會對自己就業帶來極大困難,因為如今的用人單位不僅僅是看學生的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一個學生綜合素質。

這點就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進入大學以後,就不能像中學時代那樣,整體抱着書本死讀,還應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能夠提高我們能力的舞台,只要自己積極參與,自己的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3)很多學生認為既然是免費師範生,最後國家會分配工作,因而會有依賴心理,坐等國家分配,而沒有儘自己做大努力去找工作。

(一)對於自己所籤的學校滿意度比較低

問卷調查顯示(圖二),有62.5%的師範生對自己所籤學校不滿意;25%的學生對所籤學校滿意,而有12.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所以總的來看,佔絕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所籤的學校不滿意。

造成免費師範生對所籤學校不滿意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首先,對於工資的期望值過高。

大學生十六年寒窗,為了讀書可沒少花功夫,沒少吃苦,而且為了讀書整個家庭也付出的實在太多太多,這為的是什麼?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也許這話不怎麼對,但也未必不能反映出大多數畢業生的心態。

於是很多的學生一畢業把自己的工資標準定的很高很高,然而理想與現實常常是有差距的,當所籤學校的工資標準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標準時,自然會對所籤學校不滿意。

其次,受精英意識作祟。

受傳統“天之驕子”觀念的影響,很多畢業生精英意識強烈,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對於基層的工作不屑去做。

所以如果所籤學校不是頂級學校,自然會產生不滿意情緒。

再次,就業理念存在問題。

大學生畢業以後,一般傾向於到沿海或中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對於西部或者是一些中小城鎮一般不願去,認為這些地區條件落後,去了工資不高不用説,還會失去很多高升的機會,這也是導致對所籤學校滿意度不高的一大原因。

(一)所籤的學校是省重點、市重點的偏多,中小城鎮或偏遠鄉村的極少

問卷調查顯示(圖三),所籤學校是省重點的佔29.1%,是市重點的佔54.1%,而在中小城鎮或鄉村的只佔16.8%。

通過對比可知,大多數的免費師範生畢業首選簽約學校都是省級或市級重點,而中小城鎮或鄉村學校所佔比重極小。

從這一項調查來看,國家實施免費師範生政策,想要為城鄉學校供應師資力量,以促進基礎教育的提高這一初衷是沒有獲得圓滿成功的。

至於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在上面第二個問題就已經做出了,在此就不在贅述。

(一)免費師範生畢業後直接就業的佔絕大多數,毀約考研的佔極少數

根據調查問卷,我們對於免費師範生畢業後的去向進行了分類處理,詳細情況見上表。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得知,免費師範生畢業後,按照合同規定直接就業的佔據了絕大多數,其中在直接就業者中,想要在職讀研的人數又佔很大比重,這説明免費師範生對自己的長遠發展有着深刻的打算。

而準備毀約考脱產研究生或從事其他工作的學生只佔極少數。

通過仔細,筆者認為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家政策的影響。

在免費師範生錄取過後,就簽訂了免費師範生協議書,協議書中明確指出“免費師範生畢業後不能報考脱產研究生,並且還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從事中國小教育工作不少於十年,對於違約者要退還所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和繳納違約金,並建立不誠信記錄”。

而這筆費用對許多學生和家庭將會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並且還可能對自己以後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絕大多數的免費師範生選擇按約直接就業。

並且為了自己的長遠發展,很多的學生都考慮在職讀研。

(2)大學生一般十六年寒窗,常年過着學校生活,對外面的社會生活有着極大的期待,因此想早日踏入社會,檢驗自己所學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並且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分擔一份責任。

(3)有極少部分的學生選擇違約考研或從事其他工作,這一方面可能由於受當下就業形勢的影響,想要繼續深造,將自己的學歷再提高一個層次,以便以後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從心底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一種牴觸情緒,認定自己不適合當老師,所以即使是違約,也要選擇做其他工作。

(五)免費師範生畢業後回生源地工作的佔絕大多數,但也有少量學生跨省就業

根據調查顯示,免費師範生畢業後回生源地工作的佔絕大多數,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國家免費師範生政策的影響。

免費師範生政策明確規定“免費師範生畢業後一般回生源所在地從事中國小教育”。

根據我同某些畢業生的交流及對各省免費師範生政策的研究,今年有的省區對免費師範生的政策放的較寬,免費師範生可以跨省就業,但是程序相當的複雜;而有的省份就明確規定必須回生源地。

所以政策的規定是決定免費師範生是否能跨省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2)個人意願。

據調查,大部分的畢業生畢業後主觀上都傾向於回本省就業,這一來是由於語言、習俗的影響;另一方面離家比較近,也可以就近照顧家裏。

而也有部分的免費師範生選擇跨省就業,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1)工資標準、工作環境及社會福利條件的影響。

由於各地的發展狀況不同,這就導致了各地的工資標準、工作環境存在着極大差異,總體來説東中部地區工資標準相對較高,西部地區工資標準相對較低,所以部分畢業生比較傾向於到東部或中部工作;

(2)婚姻也是影響免費師範生跨省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結語

以上就是這次以華中師範大學部分免費師範生畢業生為實例調查的基本內容。

通過問卷調查取得的資料和所取得的數據,我們可以大致得出首屆免費師範生就業的基本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我是這樣看待的:對於國家的政策和一些客觀因素,我們的確是不能左右,也無法左右的,但“機會總是偏愛那種準備的人”,因此作為免費師範生甚至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好好利用在校時間,一方面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社團活動,豐富自己的閲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同時還需要培養良好的就業品質,轉變自己的就業觀念。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不要總是將自己的目標訂的很高很高,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飛得越高只會摔得越慘,要學會做平常人、做平常事、還要擁有平常心。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六

邊攔截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看法和了解被調查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調查方法。

從調查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心理狀況、本身工作潛力和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15%認為還算正常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佔到調查75%。在當前學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專業是有前途,其中認為很有前途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由於競爭加劇,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認識,在問及畢業初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就應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75%,在物價日益增加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工資是不高,能夠看見競爭大學生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脱離。第二,重要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説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打算後打算後,50%多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因素,佔總人數25%,而更多人選取最要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重要性,佔總人數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影響佔有相當大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結果。除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人才標準。大學期間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重要舞台。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心態,適應社會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就業心理,放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狀況下,適當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認識和經驗積累。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思路,為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儲備。從我們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決定。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職責。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七

調研目的:創業促就業,是新常態下催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幹部羣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對調整經濟結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次調研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創業促就業、助推我市振興發展提出建議。

按照市政協工作安排,市政協法制羣團委員會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就業局、市委農工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國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四川理工學院、四川衞生康復職業學院的支持配合下,組織調研組採取小組調研、實地察看、座談交流、彙報座談等形式,對2013年以來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建立完善創業就業政策制度。2013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新形勢下創業就業工作提出新目標、新要求,始終把創業促就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考核管理,建立了創業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於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大力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返鄉人員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積極營造“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全民參與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積極推進落實創業促就業工作。市級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着力落實創業政策、激活創業主體,創新創業載體、打造創業品牌,加強創業指導、優化創業服務,努力推進創業、促進就業、推動發展。據民調顯示,自貢市創業環境在全省名列第6名。

(三)創業促就業工作成效初顯。3年多來,我市開展各類創業培訓10158人,實現創業10731人,創業吸納就業69883人。各級財政投入創業資金4793.5萬元,對創業實體、技能培訓、擔保貸款等給予補助,對入駐孵化園和創業俱樂部的創業實體給予房租、水電等公共服務支持。富順縣被國家列入全國90個返鄉創業試點縣之一,全市成功創建省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2個,基本形成“一中心兩俱樂部N個孵化基地”的創業平台框架。有償徵集社會優秀創業儲備項目209個,設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4個、創業服務窗口18個、創業指導專家志願團5個,大學生創業指導範圍從畢業延伸到在校,認真抓好高校畢業生、農

村勞動力、建檔貧困家庭勞動力等3個羣體的實名制管理,重點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業園區用工、人力資源市場用工變化、重點企業失業等四個方面的動態監測,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二、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創業氛圍不夠濃。創業政策較多,在公路兩側、車站、街道等重要節點的持續廣告宣傳較少見,宣傳聲勢不夠大,社會公眾的知曉度、參與度與接受度不夠高。創業文化氛圍不夠濃。公眾“求穩怕變、安於現狀”的思想普遍,創業文化與創業實踐互促不夠,缺乏在創業實踐中豐富創業文化理論,研究、探索、傳承地域性創業文化的力度不夠,沒有把創業文化真正融入社會文化當中,創業文化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

(二)創業要素不夠活。創業者普遍存在缺資金、缺技術、缺項目現象,特別是在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重了融資難、貸款難等問題。部分創業者對市場把握不夠、對技術掌握不深,導致剛創業就陷入困境,影響創業積極性。准入平台不夠便捷,審批程序不夠簡化,部門資源有待整合,中介收費需進一步降低。創業質量不夠高。創業項目主要是社會服務業,科技含量不高,創業方向集中在低成本行業,沒有形成區域性特色創業產業集羣。創業政策突破不夠。政策支持多為中、省政策,具有自貢特色的突破性政策不多。大學生休學創業、科技人員離崗創業顧慮較多,普遍認為代價太大,政策支持力度較小,政策引導力度不大。

(三)創業引導不夠強。創業教學模塊較少、不能滿足各層次創業者需求。創業培訓師資團隊有待進一步充實優化。目標考核不夠健全。目標考核只針對牽頭部門,未將聯席會議其他部門工作情況納入動態考核,導致部分聯席會議部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部門聯動不強。

三、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我市創業促就業工作雖然取得初步成效,但與國家“雙創”要求、與我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需求、與人民羣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創業氛圍不夠濃、創業要素不夠活、創業引導不夠強”等問題。為深入推進創業就業工作,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就業潛能,推進我市老工業城市振興發展,實現全面小康,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力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我市外出務工人員年均90萬人左右、外出成功人士不少、願意回鄉興辦企業大有人在,也出現了一批“歸雁築巢”典型。如何繼續打好“鄉情牌”、鋪好“返鄉路”、留住“回鄉子”,是創業促就業的重點,是實現自貢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

以濃濃的鄉情,感召返鄉人員創業促就業。建立與外出務工人員溝通聯繫平台,每年召開1-2次在外人員聯誼會、懇談會;利用春節、元宵等節假日務工人員集中回鄉時機,組織召開外出務工人員座談會,介紹家鄉發展情況,宣傳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編制自貢在外成功人士《名錄》,充分發揮同鄉會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以“鹽商”為紐帶,加大“自貢籍”親情招商力度,感召回鄉創業。

以政策為導向,吸引返鄉創業促就業。在外打拼多年,憑藉擁有的資金、經歷、人脈,返鄉人員會對政策進行“兩地”比較,選擇最優創業地點。因此應出台包括税收優惠、降低取消多種行政收費、小額貸款支持等在內的更優政策,從土地使用、信貸支持、用工培訓、證照辦理、户籍管理、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業。

以優質的服務,留住返鄉人員創業促就業。建立創業綜合信息平台。打破職能部門信息分割局面,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市級層面建立集“政策發佈、項目推介、融資服務、專家諮詢”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業綜合信息平台,方便創業者瞭解政策、獲取信息、接受指導、對接資源,提供“一條龍”服務,做到服務程度“鏈條化”、服務方式“人性化”,切實營造“親商、重商、安商”的創業濃厚氛圍。健全目標考核體系。把返鄉創業成功率、創業穩定率、創業帶動就業率等納入考核內容,逐級落實責任。加大獎勵力度,對支持落實創業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予以獎勵。建立健全創業失敗者社會救助體系,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業環境。

(二)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大學生是創業促就業的生力軍,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每年回市大學生5000人左右,鼓勵支持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中實現自己價值、成就人生夢想。

強化大學生創業理念。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增強敢為人先和敢拼才會贏的意識,以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投身到創業實踐中,在創業中實現就業、促進就業、成就事業。

引導大學生選好創業路徑。充分發揮創業專家志願服務團作用,努力解決創業者和初創企業實際困難。聘請市外知名專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業指導教師,允許機關事業單位的指導教師領取指導費,進一步提高指導水平。引導大學生按照經濟社會需求和市場導向,科學規劃大學生創業路徑和重點,搭建內外結合的眾創空間,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大科技、產業、金融、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業的能力和創業成功率。

(三)着力幫助失業人員自主創業

我市失業人員中有一大批有經驗、有技術的人員和“能工巧匠”,如何引導他們回過頭來仔細審視自己的經歷,從中挖掘有價值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開展創業就業。充分發揮興趣愛好的作用,將興趣愛好與投資有機結合起來,就可能因“愛好”創業成功。加強創業知識培訓,運用好“互聯網+”等技術,在項目選擇、資金籌集、各種“創業”手續辦理、營銷策略等方面幫助指導。依法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切實解決大部分業主反對“住改商”問題,降低失業人員創業成本。探索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降低創業門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簡化創業程序,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政府責任的“加法”,換取創業的“乘法”。

(四)積極鼓勵其他人員投身創業

科技型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增加就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優秀人才創業成長的主要平台。我市機關事業單位有一大批優秀人才,部分優秀人才也有創業意願,但受政策制約,遲遲不能走上創業之路。2013年綿陽市就出台了《關於公職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的意見》,鼓勵公職人員投身經濟主戰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突破,大力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要延長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年限,探索事業單位正職領導可獲得現金獎勵,其他領導可依法獲得現金、股份或出資比例等獎勵和報酬,激發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支持投身創業的積極性;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引導我市機關事業單位的各類優秀人才向科技生產一線流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優秀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加速我市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早日實現老工業城市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