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反映花椒產業快速發展致短板凸顯亟待引起重視

花椒種植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既是深入貫徹落實“兩山論”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產業支柱。近年來,隨着退耕還林、扶貧開發、小流域治理、公益林建設等政策,花椒種植發展迅猛,但快速發展背後面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跟不上、市場價格連年下跌、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等多重挑戰,嚴重製約了花椒產業良性發展,給脱貧攻堅和羣眾持續增收打了“折扣”,急需引起上級關注。

基層反映花椒產業快速發展致短板凸顯亟待引起重視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一是缺乏冷鏈物流。花椒保鮮設施設備嚴重缺乏,易導致花椒保鮮不及時影響品質,也不利於錯峯上市,導致產業附加值不高;二是烘烤設備不足。現代烘烤設備缺乏無法滿足加工需求,很大部分椒農只能“靠天吃飯”,只得趁晴天將花椒曬乾,不能及時曬乾將嚴重影響花椒品質;三是生產基地水系配套不到位。因蓄水池不夠,花椒管護需擔水抗旱和打農藥,大大增加勞動成本;四是產業道路落後。目前不少的花椒園還缺乏產業路,現有的人行便道不利於花椒、肥料的運輸,多數地方仍靠肩挑背磨,人力成本偏高。以大洲縣為例,該縣樹人鎮、董家鎮、湛普鎮原先設計1.5米寬人行便道已經不適應當下需求,現目前椒農多數採用農用三輪車進行生產運輸,大大限制了生產效率。

(二)花椒產業鏈條不健全

全市花椒極度缺乏完整的交易市場、精深加工企業、自有品牌,花椒產業以粗加工(烘乾)為主,產品附加值偏低,出現“三無一低”的現象。由於全市花椒產業基本都以初加工為主,又缺乏自有花椒品牌、缺少精細加工的企業,能對花椒進行深度的開發企業少之又少,產品附加值不高,近幾年花椒價格持續下滑,行業面臨着重新“洗牌”。以大洲為例,花椒市場的交易、倉儲、物流等長期依靠流動商販及本地少數商販自發形成的交易市場,缺少必要的配套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大洲花椒產銷的需求。椒農無法對市場進行掌控,大洲鮮花椒收購價要比江津少1元/公斤左右,一定程度挫傷了廣大椒農的種植花椒的積極性。

(三)椒苗管理參差不齊

花椒苗管護要經歷施肥、鋤草、修枝、壓條、打藥等近十幾個工序,雖有花椒技術員指導,但部分椒農因其他農活較忙,採取粗放式管理,減少工序或未使用專用肥料和農藥、推遲修枝,導致花椒樹開花座果率下降,使花椒單產高低不一,產量懸殊較大,品質也無法得到保證。在大洲樹人鎮調研中發現,管理到位花椒掛果量比縮減管理的花椒掛果量多出50%左右。

(四)花椒價格逐年下降

近幾年花椒價格持續下跌,椒農的銷售收入也隨之下降,有的椒農砍掉花椒樹,改種其他農作物。全市鮮花椒2018年、2019年、2020年均價分別為12元/公斤、9元/公斤、5元/公斤。按花椒肥料、農藥、土地租金(150元/畝)、人工費(60元/天)計算,成本價為5.36元/公斤,若計算能源費、生產物資損耗費等其他費用,生產成本將會更高。從長遠來看,花椒價格逐年下降,主要是種植花椒的地區越來越多,且產量逐年升高,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重慶境內江津、潼南、璧山、涪陵、開州、雲陽、石柱等區縣以及重慶周邊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區域,近幾年都紛紛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產量較往期大幅增長,花椒市場趨近於飽和,造成花椒價格持續走低。而今年又遇新冠疫情,雙重影響因素導致今年價格下降幅度達44.4%。

為此,基層建議:

(一)加大配套設施建設補助

積極爭取中央、市級財政資金以及整合區縣級涉農部門資金支持,完善花椒生產水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花椒冷鏈物流和烘乾項目的配套設施建設補助。建議花椒連片發展,在花椒園內修建至少2米寬的產業路,便於農用三輪車運輸通行;新建蓄水池,提高椒園抗旱能力。對花椒冷鏈物流和烘乾項目補助,探索一條經營業主化、服務社會化、冷藏保鮮集約化的模式,不斷壯大花椒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延伸花椒產業鏈條

一是建立花椒交易市場和花椒銷售平台,聯繫花椒龍頭企業,簽定收購合同,讓椒農解除無銷路之憂;二是建設花椒深加工項目,開發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條,由單一的調味品市場轉變為精深加工的綜合開發運用,樹立品牌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強化科技支撐

一是加強花椒技術培訓。從栽植管理、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控等環節進行全面培訓,落實科學管理措施;二是提高椒園集約化經營水平。把部分經營不善,無時間、無精力管理的椒園轉包給花椒大户,實行集約化、精細化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花椒生產效益。

(四)積極保障椒農收入

一是開展花椒收益保險,以農户自籌和政府補貼方式,共同承擔保費,挽回行情低迷時的椒農損失;二是實行保護價收購政策,穩定產業發展規模;三是積極開展電商扶貧,擴大銷售渠道,延伸花椒需求端,增加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