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多篇

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多篇

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 篇一

早年重耳出亡時,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衞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裏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飢餓難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虐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裏,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先生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分推”。對此,介子推沒有象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説,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豔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介子推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呂氏春秋》雲,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鄰居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裏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帶廣眾人馬

前往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就下令三面燒山。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裏,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此後,“足下”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又命人葬之於綿山,秦二世時遷葬於故里裴介村。並改綿山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過錯。將一山崗定為介子推名義上的封地——介公嶺,將介子推母子隱居的巖洞改建成介公祠,並立“介廟”於綿山腳下柏溝村南的柏樹林之中,又命將定陽縣改名為介休縣

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 篇二

晉國的公子重耳由於遭到陷害於是被迫帶着一羣家臣出逃,其中包括介子推。他們一路上要吃的沒吃的要住的沒地兒住,病厄交加,處境相當的窮困潦倒。介子推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決然的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他食用。後來,重耳登上了晉國王位,聽信奸臣的奉承變得昏庸無道,介子推苦心孤詣的勸導卻沒有什麼用,對於重耳的失望便歸隱了山林。重耳知道後就派人尋找卻始終沒有找到。於是就派人把整座山都給燒了,山燒完後便發現介子推與母親已葬身火海。晉文公悲痛欲絕下,當天下令全國人們禁煙火、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另外為了紀念他還把後一天作為清明節。

介子推非常的鐘於國家,一片心誠啊,就和三國時代的神人諸葛亮一樣,熱衷報效劉備,在劉備死後還用心的輔助他的兒子,語文課本中的《出師表》完完全全的可以看出來。相傳介子推死前還留下用血寫的詩,他是在用生命來告誡晉文公一定要“清明勤政復清明”。由此可見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介子推的故事能被世人傳承下來,不單單是隻是為了紀念,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記住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優良的道德品質。

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 篇三

介子推是春秋晉國的人,他為人比較低調所以歷史上對於他出身的記載很少。而介子推節日指的是為了紀念他而設置的節日。

當年晉國發生政變,介子推追隨公子重耳逃到外面,期間經歷了多種苦難艱險。有次路中他們的乾糧被土匪搶走,公子重耳因為飢寒交迫暈了過去。介子推見狀就忍痛割下身上的肉給重耳吃。重耳因為這事非常感動,覺得介子推是一個忠軍愛主的人,許諾以後當上君王一定會好好報答他。

後來在數十年後,重耳終於登上王位,晉國內亂四起,晉文公就沒有封賞那些追隨他的人。後來就有人去主動請賞,而介子推則認為忠於君王的行為沒什麼值得獎賞的。對於那些主動求賞貪圖名利的人的行為介子推非常的看不上,很氣憤就隱退深山做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因介子推不願意接受封賞時寫過一首詩,這首詩後來傳到了晉文公那裏,晉文公非常後悔就下令尋找介子推。當知道介子推就隱身在深山裏就聽信了小人的建議讓人三面燒山想逼迫介子推出來。可是三天之後都不見介子推的身影,派人上山去看才知道介子推母子在一棵柳樹下已經被活活燒死。

對於此事晉文公非常悔恨,為了紀念介子推這種忠心耿耿不屑功名利祿的氣節,就造了一個“寒食節”來紀念他。曾經多次身穿素衣帶領文武百官來介子推死去的樹下拜祭他。這就是介子推節日的由來。通常清明節的前兩天就是寒食節,冬至一百零五天後那一天禁火,那天只吃瓜果點心類的冷食。在普通民眾的認知裏都覺得寒食節的起源是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事情,人們在那個月不燒明火吃冷的食物,後來逐漸改為清明節的前一天做寒食節。後來人們也常用寒食節來紀念去世的親人。

清明節作文介子推的故事 篇四

介子推不言祿寫的是重耳在封賞時,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親之間的對話,全是一些不貪圖功名利祿的言行舉止。

晉國的公子因為內戰,在外逃竄十九年,後來成了晉國的帝王,晉文公復位後加封進爵於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諂媚的人太多導致重耳忘記了封賞介子推淡泊名利,幾次三番的勸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沒有聽見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時,介子推高風亮節,早已經歸隱山林和老母親過上了舒適的田園生活,遠離世俗。由此可以看出介子推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介子推不言祿,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忠於君主忠於國家的愛國思想,另一方面突出了他不貪圖功名利祿的高貴品質

介子推不言祿暗藏了精神營養中的精華,人人都應該學習介子推的那種禮賢下士、兩袖清風,淡泊名利、除惡薦賢的`高尚情操。做人應該保持一顆公正的心態,做一個正氣凜然的中華人。

介子推不言祿也告訴了我們要有一顆無心奉獻的心。介子推的不言祿完完全全的體現了古代文人曾寫過的一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介子推不言祿之所以流傳了下來,就是希望我們繼承他的優良的精神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並且發揚光大。現在的社會上確實有許多的不良風尚,甚至還有一些人道德敗壞。貪圖榮華富貴先不説,有些人連尊嚴都不要了。實在是不善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