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多篇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多篇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1

“你们是珠海的英雄,是珠海的荣光,也是珠海的牵挂。”4月9日下午,在珠海召开的援湖北医疗队及家属座谈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市长姚奕生等市领导对珠海全体援鄂医疗队成员座谈交流。

我院11名援湖北医疗队员参加了座谈会,郑东宇作为年龄最小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支援湖北的经历和心得。

“98年出生的我,非典的时候才5岁。如今,我学着像前辈一样在前线勇往直前。”作为此次珠海援鄂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郑东宇说,在荆州奋斗的日子是艰苦的,因为繁重的救治工作,厚重的防护服以及密闭透气的n95;同时又是甘甜的,因为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因为领导们的关爱,更因为这座城市里那些可爱的人民。

在近两个月的战斗时光里,我院3名队员在武汉方舱医院照顾轻症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帮助轻症病人的快乐康复。5名队员在监利县中医院icu抢救危重症患者,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护航;3名队员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照顾病人,做感控员,做志愿者。

他们在援助期间,朱健武、叶梦珠和张云云被评为方舱医院先进标兵和表现优秀;监利县给我院寄来了感谢信,感谢我院杨卫立、陈培生、宁静、郭卫玲、张雪平,医术高超、仁心仁术,超负荷坚守在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令人动容。荆州市中心医院为我院队员赠送了锦旗,感谢许侨青、胡东洪、郑东宇对荆州市的帮助。

战士们在前方冲锋陷阵,后方医院的支持也让队员们十分安心。给他们准备了足够的防护物资,时刻关心他们在前方的工作和身心状况;关心家属,为家属送上防护物资,了解生活需要,关心他们心理健康。

“感谢我所在单位领导对我们和家属的关心,做我们强大的后盾,让我们在荆州救治病人时,毫无后顾之忧。”郑东宇说,“经此一役,身为一名95后,才深知祖国的伟大、党的伟大、人民的伟大!在往后工作中,国之所需,必全力以赴,召必来,战必胜!”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2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同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的,还有一个个坚毅的青春背影,90后的战“疫”青年志愿者们同样义无反顾的逆行而上、奋战在一线。

青春的意义是什么?是“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用自己的努力去亲历去参与时代的变迁,为国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从抗疫一线到各个社区的服务站,都有青年人的身影,展现了青年人的奉献与担当。我们作为青年人的一员,应该刻苦学习,做好本专业的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大任的!”习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如是说。读完这封回信后,我感触颇深。身为一名志愿者,这些天来,我见到了许多同我一样在防疫前线坚守着的青年人,他们不畏艰险、热情澎湃,哪怕冬日寒风肆虐,依旧傲雪凌霜。身为一名青年人,我深感身上责任之艰巨,所谓青年者,国家之希望也,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正是国家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能去做一名奉献者,在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在困境之中仍能不忘初心,始终以国家以人民为己任,不负习总书记和人民的期盼,投身于为祖国的奉献事业,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以奉献使命来伴青春远行。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3

在深刻学习完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我想起了一句话”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突击队。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现在的青年人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有担当、有本领、有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会。不用担心,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青年人生逢其时而又责任重大,因而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前行,既实现自我价值、让青春出彩,又当仁不让地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在奉献“小我”中实现“大我”,在成就“大我”中升华“小我”。推动我们国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作为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的一名学生,读毕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我倍受鼓舞。90后的青年在这次突然爆发的疫情中成长、成熟,在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课堂中绽放出时代光彩。“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光”,青年党员迅速冲锋前线,在医疗、教育、志愿服务中筑起青春长城。我和我所在的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也正在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为今年七月出征西部支教做足各项准备。我将铭记习总书记的寄语,饱含赤子之情,敢于先锋亮剑!作为一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我决心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中磨砺自我,勇担使命责任,书写青春底色。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4

庚子年春节前夕,陵川这个小县城也像往年一样喧嚣热闹,道路两旁张灯结彩,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各个角落。此时的我也在忙碌和盼望中等来了寒假从武汉离校返家的儿子,一家人享受着长期离别后团聚的喜悦。

其乐融融的气氛下,却不知潜伏着危机。不久,武汉开始“封城”,各地也陆续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陵川随即采取联防联控措施。社区工作人员听闻我家有武汉返乡人员,便在我家门前贴上写有“此户有武汉返乡人员,请勿相互走动”的温馨提示标牌。我和爱人的工作单位、社区、县派出所每天都要打来几通电话,询问孩子离校后详细的行动轨迹和现今的身体状况。本就因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真假消息而惴惴不安,加之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力,彻底把我打入了恐慌和无助的境地,压得我喘不上气来。

此时的我神经紧绷,连因天气干燥而偶尔的咳嗽也让我如临大敌。孩子的体温更是每隔一小时测一次,体温的正常波动也惊得我一身冷汗,生活乱作了一团。

但是,在恐慌之余,我也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强有力政策,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武汉返乡人员的嘘寒问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与支持。一句“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疫苗。恐慌徒劳无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话语更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渐渐地,我已不再害怕。

怕什么呢?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大局面,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担当、顾全大局,争当驰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何愁病魔不去!

怕什么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挺身而出,在疫情面前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汇成全民族抗击疫情的洪流。

怕什么呢?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捐钱捐物,互相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凝聚强大中国力量,何愁打不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这次,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定能战胜这强大的疫魔。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5

2020年初,中国突发的一场危难,自2003年“非典”过后又出现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又一大杀手——新型冠状病毒。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病毒感染者数字的快速增长,每个人心中除了恐惧,更多的是焦虑与担忧。守在家中的这一个多月,这种情绪每天都在逐渐放大,因为在武汉封城前500多万人从武汉离开散播到全国各地,这对我们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自身能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就是听从党和政府的指挥守在家里,防止人流动,抑制交叉感染,为自己、他人及国家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在国难当头之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临危受命前往武汉,他率先披露新冠病毒的巨大传染风险,提醒、号召广大群众及时作出防御措施,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不仅如此,在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有武汉当地献血、捐物的志愿者,有国外热心的志愿者,还有全国各地340多支医疗队赶往武汉支援,众多医护人员舍生忘死的同病魔做殊死搏斗。这其中有来至我们无锡的白衣天使们,很多都是90后、95后,她们不畏生死、踊跃冲往抗疫前线,用过硬的医学技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分昼夜坚守一线,凝心聚力共同筑起防疫的结实堡垒,是老百姓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铁军,是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

到了三月底,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了党的指挥果断、白衣天使的舍生忘死和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之仗。

即使如此,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战“役”尚未结束,每一位患者的救治都要全力以赴,“一人一策”打好重症就是最后的“攻坚战”。我们自身也要时刻做好防御,要勤洗手,出门戴好口罩,少参与聚众活动,为抗疫站好最后一班岗。

最后,我要发自内心的向所有医护人员表达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民族的英雄,“最美逆行者”——你们当之无愧!

援鄂学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6

爸爸,你的鼻子、脸上咋都有一条好深的“印子”呀?哈哈,妈妈你快看,爸爸头上像戴了孙悟空的“紧箍咒”。

“爸爸,我难受”,是不是妈妈在家喷洒消毒水不好闻啊?让妈妈开窗通风一会就不难受了;儿子的回答让我心惊:“我心里难受,爸爸”。听了这话,我的心在下沉,其实儿子知道爸爸去干嘛了,只是他才5岁,这是一个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承受着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压力......此时,爸爸哽咽着说“大宝子不难受,爸爸打败病毒就回来了,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帮妈妈照顾好弟弟......”

儿子已经有半个月没见着爸爸了,这不一早就接到爸爸发来的视频,然而我们看到的爸爸是刚刚从隔离病房换岗出来,脱了一身隔离防护“铠甲”的样子。我说:“刚下夜班,早点回住的地方,洗个澡好好睡一觉”;他说“我其实还好,坐在外面跟你们说一会儿话,一会有批药品要送过来,帮忙清点、搬到库房了再回去;其实回去了也睡不着,这几天连续的倒班,生物钟全乱了;我们几个男同志还好,那些女同志们真心不容易。如果不是亲身体会,真无法想象穿上防护服护理病人感受.....”。有体力活要抢着干,别看女同志们个个瘦小,但干起活来却不马虎;这些在家都是公主的姐妹们,在这抗疫一线个个都没有抱怨过,工作充满了正能量,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2020年1月24号,也就是大年三十,原本是个举国同庆,阖家欢乐的日子,却因为冠状病毒的兴风作浪,使得这个热闹小城笼罩了恐慌的阴影。没有跟家人商量的情况下,丈夫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他说:如果医院一线需要,请让我支持他,他要代表男护士第一个上前线。2020年,2月1号临危受命,前往安家乡卫生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工作。手机、新闻,各种能宣传的版面都在播放武汉抗战疫情新闻,我的心也跟到揪着,又担心,又害怕,每每这时,丈夫总会安慰我,他在安家乡卫生院的防护做的很好,吃的好,睡的也好,国家正在研究新药,说不好明后天新药就研制出来了呢。丈夫总是用这种向上的心态开导我。

安家卫生院是封闭的,那里有我们看不到的场景,更有我们感受不到的温暖。他们没有誓言,没有口号,用自己的身体为民众踌起一道生命防线。让我们一起向他、她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