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多篇)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多篇)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一

最看了一部名叫《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很不错,忍不住把感慨的瞬间留驻!

很美的画面,很朴实的情节 ,很真挚的情感。一直以来就习惯于平淡,从从容容的生活,一直以来就喜欢恬静清幽。

几百里山路是弯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艰辛的。而一位父亲的伟大和一位儿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无声的爱。

父亲老了,岁月无情,时间的刻痕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从未间断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脚失去以往的利索。于是,儿子接班了。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邮包,儿子义无返顾的出门。老二极为灵性,————,一条忠实而又善解人意的狗。不大放心的父亲终于还是决定和儿子一同出门。之前不明白,看到后来懂了。不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需要在儿子身上传承。

巷子深幽,狗在前面走着,儿子跟着,父亲最后。静静的,沧桑古老的路,布满苔痕的墙。岁月悠悠,无声的沉寂在父子之间蔓延。湘西的原野广阔而寂寥,一条小路笔直的通往前方,没有尽头,弯弯的石拱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如诗如画。遍地清脆,绿油油的一片,灰蒙的天空。此时父子间是有隔阂的。

形同陌路,总以为这个词太重,但父亲与儿子间的代沟似乎很深,也许就是如此了。“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智慧,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劳累。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但杯水之间现真情。有那支壶的传递,一切也尽在不言中了吧!穿过茂盛的竹林又是一条崎岖的小路。接着便是山的磅礴,人的渺小。那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青青的碧草互相映衬着,一眼苍茫。

踩着小路,父子俩来到五婆的家,一封空白的信,一张纸钞,一颗心,我想儿子此刻的感触大概永不磨灭吧。也许他还不能理解父亲,但从内心里佩服,是敬仰的。也许他感到另眼相看的父亲是伟大,也许父亲人格已经是一座巍峨的山。几个细节,父亲一一介绍,儿子也记下了。点滴间的温暖,点滴间的关爱,那是心灵的共鸣吧!是善良的父子间所共有的情谊!又是一片田野的辽阔后,他们见到了一位侗族姑娘。姑娘的大方,热情,豪爽,美丽,初次见面的儿子有些拘束。灿烂的笑容,活泼可爱面貌,加上些许的仰慕,儿子无所适从了。夕阳的余光洒满沟沟坎坎的原野。傍晚红透半边天的彩霞更是放出耀眼的光芒。酒宴上的父亲醉眼迷蒙。也许他想起儿子的母亲,自己年轻时的妻子。想起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是的,山村的姑娘跟着她走出了永远山区是幸福的,而且爱情的甜蜜,似乎也未曾听见过丝毫的报怨。但那长久的寂寞,那孤单的身影,那望向远方的眼神。儿子眼中父亲之于他家似乎仅仅是一个过客,更何况妻子呢?父亲心痛了,他对不住妻子啊。儿子在与侗族姑娘相处时光短暂而美好,有些迷醉了。

那一条溪水是应该算是父子两代人的升华吧,而那二十年来的代沟此刻也不复存在了。“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但此刻在父亲眼里,儿子岂只是长成。深深的亲情,父亲眼角湿润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过儿子叫声爸了,听着儿子那无意间的似乎如仙乐般的声音,父亲呆了。

又是一段静默的旅程,碧绿,苍白,淡黄,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在不断变更,风景却依旧绝美。登高的那一支纸飞机,是心的放飞吗?而那乱石间的一步步脚印,是无比坚定的信念么?“人的心其实比腿还累”,儿子开始理解父亲了。在长廊中歇息的时候,父亲追随风吹走的信件时身手依旧矫健。儿子感动了,这是父爱。宁静的小屋,一起洗脚,一起睡觉,父子两代此刻是心灵的交流。那一夜,寂寥无声。也许此刻儿子真正的理解父亲了。

第二次出门的时候,儿子坚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个灵魂的伟大成长。而父亲无怨无悔工作多年,这艰辛事业,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儿子是优秀的,交给自己儿子是他的自豪。而儿子也终于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能够理解父亲工作的伟大,能够理解父亲的辛酸。

只是驿动的心,这第一次的邮递,这第一次与父亲如此亲近,会否永久的埋藏在心灵深处呢?还有那欢送父亲的乡亲们,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朴实的车娃,那温柔可爱的侗族姑娘。儿子延续了父亲的使命,只不知道在爱情上会否走同样的道路?“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发生两遍也许是悲剧,而同样的爱情如果出现两次,能接受得了么?儿子懂得做人的无奈,懂得了浪漫的爱情并不懂于生活。儿子不仅理解父亲,更理解母亲。

亲情、爱情、乡情在唯美的画面里演绎。理解更是在简单的故事里显得更为透彻。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二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三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让人怦然心动。

世界早就变了,光怪陆离,变化莫测。人们等不了简单而从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快节奏常让人疲惫不堪,与其说无暇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安静的阅读,不如说是被海量的信息让人浮躁不安。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感谢这个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给了我一个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心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它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着久远的善意、质、诚恳、温和、奉献、平凡。人类真正美好的感受,都会成为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这部电影平淡,却感人至深,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这本就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的爱情。它只适合深夜,一个人携一颗安静从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四

20年的春节即将过去了,明天就是过大年元宵节了,现在感觉对过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没有了儿时的欢乐和热闹,也没有到处走亲戚,一个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了,哎!

昨天在电视上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老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影片中由刘烨扮演的男主角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爱心有责任的邮递员,负责把邮件送到更偏僻荒无人烟的山里人家,他一当就当了二三十年,邮递这条路曲折坎坷,要过河,要爬山,要翻山越岭,但是他都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二十几年,现在年老体衰,因长期过河又引发了脚痛,所以他把这个艰巨困难而光荣的工作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充满理想有抱负,但是为了能实现父亲的愿望,他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当邮递员,但是他还是答应了父亲,在一次和父亲一起送邮件的路途中,让他真切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他这么辛苦地送邮件,就是为了这些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父老乡亲啊,这些乡亲也特别地喜欢他,对他十分友好,以前刘烨还埋怨自己父亲经常不在家,而与他爹有些生疏,但是通过这次同行,让他真正理解了父亲,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这时他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父爱,并背着年迈的父亲过河,让他父亲十分欣慰感动不已。他父亲养了一条叫老二的狗,十分忠诚听话,可以说与他父亲相依为命,并十分地理解父亲的想法,并帮着捡丢掉的信,帮着带路,这条狗真的很乖啊,后来刘烨独自一人去送邮件时,这条狗就跟着他一起翻山越岭,把邮件送到这些山里的人们。

从这部电影中,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坚守,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的孝顺认真理解,让我感受到了老二的忠诚老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虽然生活十分艰辛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却乐观积极地心态……真不愧是一部好电影啊!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五

矮矮的石桥垄断了浅浅的小河,它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圆,上半圆是碧绿的稻,下半圆是碧蓝的天。

他是一位父亲,一个丈夫,更是一位串乡几百里的乡邮员。如果生命都会拥有一个刻度,那他生命的刻度就是那条漫长蜿蜒的邮路。然而,年龄是一座翻不过的高山,腿脚不便让他在邮路上的日子愈发漫长。于是,他把沉重的邮包交付给了唯一的儿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坚持要走最后一次。

蜿蜒的小道,深深浅浅地划过葱绿的山丘,与小溪相傍,与水车相约,与太多的风景相合,拼成了清丽的水墨乡村图。

树荫婆娑,倒映在路面上,两个摇晃的身影缓缓出镜。他们的路线不是沿路前行,而是裁弯取直,趟河而过。为了抄近路,他不知趟过这条小河多少次,深谙那波光荡漾下潜藏的冰寒。年轻的儿子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趟河而过。儿子灵巧地跃下河,接过他手里重重的邮包,高高举过头顶,颤颤巍巍地渡了过去。待把邮包安置好以后,儿子又趟回对岸,到了父亲的跟前。儿子微微屈膝,扎稳了马步,然后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几经推让,儿子还是将瘦骨嶙峋的他稳稳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来从未触及的属于儿子特有的温度,悄悄抹了把夺眶而出的泪。

长长的路上,儿子用树枝挂着收音机不时听上一段儿,偶尔问他:“这么长的路你一个人不觉得无趣吗?”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总惦记着赶路,哪有闲工夫在意有趣没趣的。”

他的确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几百里的邮路,即使有无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最后这一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乡亲们介绍交待:“这是我儿子!以后,这条邮路就由他来跑!”语气里充满了骄傲,眉宇间满含着信任。

青山依旧苍翠,花草散发着幽香,河流还是那么清澈,泥泞的羊肠小道继续蜿蜒向前,最后的这趟邮路上,那个孤单的身影更加壮硕,步伐更加坚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六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七

都说母爱如涓涓溪流,隐忍而绵长,释放得绚烂多彩;父爱如巍巍高山,刚强而威严,演绎得博大精深。其实,父亲给予孩子的爱也可以很细腻,像雨一样濯洗心灵。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导演霍建起用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把我们带进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西部山区,讲述了一个即将退休的邮递员父亲,带着刚刚接班的儿子跋山涉水,熟悉邮路的故事。一路走来,儿子了解了父亲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历程,父子俩的心路,也逐步接近;彼此的感情,迅速得到增强。影片歌颂了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款款深情。

影片一开始就呈现出的一幅大远景,让我们领略到湘西恬静的村庄、郁郁葱葱的树、古老的房屋,风景唯美。然后镜头进÷步推进,把我们领入故事的开始。男主人公以独白的方式介绍自己接替邮递员父亲的原因。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因不放心儿子而决定与他一起上路送邮。那条一直跟随父亲的黄狗,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人的特征,被亲切地叫做“老二”。

色彩鲜艳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美术专业出身的霍建起在对色调的选择上安排得十分巧妙,全片都以“绿”为主,衬托了山里人纯朴的民风,隐喻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条美丽的山路是爱的见证。一路上,父亲看似严肃,却时时刻刻叮嘱不熟悉路径的儿子当心脚下的路,问他喝不喝水,生怕他受苦,还嘱咐他邮包应放在头顶,让他舒适。镜头倒叙了父亲与母亲初次见面时的场景,情节虽小,但这却是父亲母亲之间爱的见证,父母是在这条路上相识的,没有它也不会有自己。镜头还倒叙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父亲严格,因此自己怕挨打,加上彼此缺少沟通,难免产生隔阂。但是现在,父子一同走在这条山路上,彼此有了共同语言。儿子体会到了父亲当年工作的艰辛,父亲算是给予了儿子二十多年的补偿。

这里的人善良、勤奋、朴质、甜美。当父子把信交给五婆的'时候,五婆虽失明了,但她依旧对着他们微笑,并喂老二东西吃。她虽无依无靠,但男孩却把她当作自己的奶奶,念信给她听,自己像亲孙子一样疼她,五婆感动不已。两人素不相识,却能相互关爱,这是一种超越亲情的大爱。父亲几乎送交每一封信,都会对人们说:“以后我不用送信了,儿子是我的接替者,他送信就等于我送信。”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信任,他为有渐渐懂事、长大的儿子而自豪。那位侗族姑娘带着草帽,穿着一身白色带红点的衣服,体现了山里人纯朴的特征。侗族姑娘与父子二人和老二相遇,主动打招呼,男孩与姑娘都相视而笑,那微笑是青涩的。在喜庆的日子.随着夜幕降临,山里响起了嘹亮的侗族歌,人们跳起了侗族舞,男孩与那女孩也一起跳舞。看见儿子与他们玩得尽兴,父亲也安心地睡着了。得知父亲要退休后,山里的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去送别。幼小的孩子也被父亲曾经的勤奋工作而感动,他们对老父亲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里的狗儿也富有灵性,重情义。在父亲的劝说下,小狗与父子二人一起上路,当男孩在半路上回头发现自己的父亲不见踪影时,老二看着他焦急的神情,便把头转向父亲即将走过的地方,父亲果真走了过来。当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男孩打开邮包,信件却被大风吹得四处飞扬,父亲奋不顾身地去捡,老二也忙着用长嘴叼信,最后信件毫发无损,儿子欣慰地笑了。这一情节的安排,深刻地表现出了即将退休的父亲对工作的眷恋和不舍。老二是父亲最好的朋友,它知道父亲这些年的不易,它一直都在尽力帮助他,守护他。

父亲在儿子面前表现自己的高大,说明自己还不年老;儿子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强大,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当一面。父与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如此微妙。

父与子的亲情,男与女的深情,人与人的友情,人与狗的感情,都在这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节虽简单,事件虽小,但故事的主人公却生活得丰富多彩。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八

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细小的空隙,窥探那里动人的情感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样的山里生活,不会和那样的人在一起,可是从镜头里,那山美丽的让我们惊心,不,不是美丽,是淳朴的、真实的震撼我们这些被水泥包裹的灵魂,葱绿逼人的绿,漫山遍野的绿,绿的透过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么干净,水珠晶莹透亮,水车在缓缓的转动,牛悠闲的吃草,天那么纯净的蓝着,古旧的木屋、古旧的木桥、木桥上不知谁放的水罐……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实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这比一切的语言更打动人。我们在它的面前会自惭形秽,我们是瓶子里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阳光下尽情开放的野花,芬芳的、美丽的。

在这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影片里,从头至尾故事在静静的流淌,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波澜壮阔,不激流飞溅,只是静静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么晶莹的,动人的飞扬,飞扬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对自己这小小的乡邮员工作的责任和爱,年轻的儿子的懂事,父子之间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想起许多生活中的父子许多年里的互不理解,在岁月老去的某一个瞬间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儿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时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儿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对妈妈的爱,对哭儿子想孙子的瞎眼五婆的关爱,对瘫痪在床的老人汇款单的特别交代……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的温情是我们这个一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但让人感觉它远远没有结束,它只是那个生活的河流里一个横断面,正好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它仍然在继续。儿子和父亲在工作的观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儿子会在方便的时候搭载一段公交车,儿子会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山路修通了,儿子会骑上摩托车工作,儿子会写信谴责五婆的孙子,五婆的孙子会回来看五婆,五婆临终终于拉着孙子的手离去了,儿子因为工作出色会升职……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里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它随主人翻山越岭,为山里人送信,它被那么多乡亲们所喜爱。它那么聪明,会为主人带路,会在过河时走在前面会为主人挡住湍急的流水,会为主人叼来干柴烤火,会为主人追赶被风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后主人公的日子还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样的生活不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诉我们,深入生活最细小的褶皱里,窥探人性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秘密,幸福将至。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九

我喜欢故事简单、人性温暖、世界美好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如果电影观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的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发现这电影如此温馨诗意,深深打动了我。我没有被廉价地煽情得流出眼泪。以前看过一些电影,被煽情得几乎落泪,看完之后,却忘记为什么要哭。但是看这部电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静的心情,却如此恋恋不舍,不想从电影的意境里走出来。

一直想,如何写电影观后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阅读文章感觉不太累,好像听我谈心。在他们听完之后,被一个渐渐加强的欲望控制——去看看这部电影,因为游鱼说过的。

回忆一次远足,在深山看到几户人家,有点破败的房子掩藏在树林之间。走近,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好奇地看着我们。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明阳光从这个墙头移到那扇木窗,然后他们感到肚子已饿,该点燃干柴,热热冷饭。

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山,虽然子女已经移居山下。老人一辈子住在山里,觉得离不开大山。山里人为什么爱住在山里?大概没什么理由,犹如双脚穿在旧鞋子里,就是感到舒服。

许多深山貌似杳无人烟。可是沿着山间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见炊烟,听见鸡鸣。那些小路好像一条长长的青藤,而村庄就是开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庄里人们如何联系外界呢?

电话是没有的。中国电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数十千米的电话线,就为安装一两门一年到头没打几次的电话。就靠人传话吧。某人打工回来了,会捎回几句话。要不,就写信!现在很少人写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摄于十年以前的电影,那时的山里人,就是依靠写信联系山外的亲人。于是就有一个邮递员穿行在山间,传递着信息,传递着亲情,传递着文明。有一天,邮递员年老了,那跋涉过山坡、树林、小路、草地、清涧的双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于是老邮递员决定让儿子接着送信。

为什么一个邮递员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或许走在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让双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为他的心安静、简单、真挚,所以才把寂寞的职业做成快乐的事业。但是现代人的双足不愿意走路了,却常觉得脚那么累,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比脚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为电影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正因为心情如此安静,所以一颗失落过的心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