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有感

因课异教,因材施教——读《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有感1

读《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有感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是“教正确的”重要,还是“正确地教”重要?这个问题曾被多次探讨争论。后来大家渐渐达成共识,深入研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而在此基础上,找到恰适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

《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备课思,引导教师在备课中可以转换设计课堂活动的视角,创造出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学更有成效。与一般的教学法理论书籍不同,它用生动具体的课例展示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又与一般的课例集不同,不仅有教学活动的主要过程,还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拓展和提升。并且这些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方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已经有渗透了,如“可视化教学”中有采访的活动设置。这在我们的综研课上是用运用的,针对研究的课题向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看法。然而,了不起的是,书中在这种教学法中的拓展还强调要有限制,限制采访者的提问数量,限制被采访者的回答内容,现在方法沟通的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之前对提问、回答及问答方式都做明确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不得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判断、预设。如果老师自己在上课过程中也有这样明确的思考,课堂不说一定有创意,但一定精炼而高效。像这样的教学法在书中还例举了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掩卷思索,这50个创意教学法,其中很多也算不得是新颖的了,但是我们很少去归纳这些平时的教学活动,没有像笔者他们那样深入思考这些活动的深层内蕴,更少有分层性的设计。一种方式或方法来教不同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生长点,怎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于: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课异教,因材施教。

读《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有感2

这是一本英国教师的著作,作者是麦克.格尔森,他致力于研究新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这本书中,他讲到了在新科技时代,如何打破例行备课的常规,有效利用多媒体教育新技术辅助教学,打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学更有效。

他的这些方法中,让我感兴趣的是“新颖的知识罗列法”、“进阶式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设计”、“转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新颖的知识罗列法”是指在开始上课时出示昨天学过的知识点,其中有错误的,也有正确的,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这是对昨天知识的有效复习,也能让学生很快把心放在学习上,且所花时间较短,效果还不错。若是这些知识对今天要学的知识有帮助,就更好了。

“进阶式提问”说白了,就是让学生们感受难度系数递增的一系列提问。这些问题的设计形式如同阶梯一样,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赖于前一个问题。学生围绕学习任务一级级地攀登,等到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布鲁姆将问题这样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有道理的。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可以借鉴他的分类方法。这种学习方式富有挑战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设计”这个方法之所以让我感兴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很容易走神,如果主动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主动学习的学生往往都只是一大部分。而麦克的做法是让学生来决定自己想要发现什么。准备的材料:一张ppt,一些多功能大头针,至少能分给全班一半人的纸条。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在ppt上出现(学习重点:包装设计,说明信息:包装设计涉及各种产品,从食物到电子产品,dvd光盘到饮料。任何有包装的产品首先就需要包装设计。这对产品的销售、消费者购买欲望即产品印象产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学习重点,并简单记下他们已经了解得信息。接下来,向学生说明,需要他们一起帮忙完善讲课内容,要求学生们相想出跟学习重点相关的三个问题,答案最好是他们已经知道的。这个步骤打印花两分钟,然后鼓励学生和同桌分享自己的问题。再让每组同学协商,选出一个他们愿意向全班提出的问题。派发纸条,每组同学写下自己的问题,然后用大头针别在厚木板上。最后,老师将相似的问题归为一组,将不同的备选问题大声朗读出来,全班选出他们想要在课堂中学会的那些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因为是学生自己想要知道的,且在确定问题时,学生已经在积极参与了。我准备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多运用这种方法。

“转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个方法很吸人眼球,我觉得用在语文学科上挺不错。在学生转述知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做好准备,或者老师给他们发讲义,学生自己先读懂,再讲给同学们听。在讲的过程中,对于他是一次再学习和巩固,也训练了他说的能力。而且学生在互相讲解的过程中,交换了知识与思想,训练了听说的能力。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能给我不少启发,让我去思考以前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并指导我今后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