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正宪老师《给国小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概述】

读吴正宪老师《给国小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本站的会员“ystcp”为你整理了这篇读吴正宪老师《给国小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推理”

——读吴正宪老师《给国小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汕头市澄海区 潘少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并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在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在国小数学教学中,每一个结论都力求从多个特殊的数学现象中归纳推理而来。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计算多组算式:7+3=10,3+7=10,所以得出结论:7+3=3+7。

还有:25+75=75+25 18+40=40+18 125+875=875+125

(2)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加数相同,位置不同,和不变。

(3)归纳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进而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加数,概括出一般的表达式:a+b=b+a

这三步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演绎推理则与归纳推理相呼应,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法则,我常常采取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对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概念则采取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新的科学概念系统。

如: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困惑,但是通过吴老师简单的一句“什么是梯形”的引导,学生借助推理便很快得出了结论。因为这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是四边形,所以它是梯形。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逻辑思维的推理方法,他们会体验到学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推理过程,欣赏到数学思维的无穷魅力。

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需要注意什么?

(1)推理意识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国小数学学习过程。

推理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在多种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在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推理意识。

(2)鼓励学生不断经历“猜想一验证”的全过程。

猜想和验证对推理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加以验证。

(3)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说理有据。

发展推理意识能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而数学表达也有助于学生推理意识的形成。因此,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养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的习惯,力求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