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读后感

第一篇:无人区读后感

无人区读后感

通过观看无人区这部影片,我深刻的对人性的正义与邪恶产生了思索,下面就是我对人性方面结合本部影片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弃自私,而是用火,是心中那团为理想燃烧的光热,为他人舍弃自己一切的炙热情感。放弃自私不是靠妥协和顺从,而是自己心甘情愿,当徐峥最后为了去救余男,不顾个人名声弄翻了警车导致警察受伤,在最后点燃了打火机与鹰贩同归于尽,我们才看到了这个律师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的一面。

而与这些相反的所谓虚情假意又是什么?

影片中说的“好人”但是不一定有好报,“你是好人”,“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说的是服务区的老板娘,后来结果被车撞死,恶有恶报。

影片中说的“我老实跟你讲”,其实就是我在骗人了,无人区只有交易没有实话。

影片中的“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可惜你是!”在无人区,象征权力和规范的势力是不存在的,警察在法庭上要讲证据,在无人区却是没得任何人证物证。

影片中的“你跟我是朋友——不,我们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你出你的书,我贩我的鹰”,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

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之后,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律师的胜利,而是法治宣传和建设的失败,代表正义的警方吃不透法律条款而输掉官司不是说明法律没用,而是运用和掌控法律的一方自身不够精通和坚持。钻了法律小空子的小律师也没有多大的道德问题,他只知道事实是有一场车祸,然后一个警察被撞死,他知道这个嫌疑人不算是好人,但他不知道他是个贩鹰的,更不知道他不是人,而是杀人不眨眼的禽兽。律师为了自己的生计牟利,打了一场力所能及的官司,法律不是出于道德,这一点他并没有错,这是现实的无奈。

那么徐峥丧失人性的时刻在哪呢?是他想焚尸灭迹的那一瞬间,为什么会这样?仅仅是他怕坐牢毁了一生前程吗?还有他想不通的遭遇令他疯狂:被一辆大卡车堵着超车道,还被卡车司机羞辱;在黑店被捆绑消费恶狠狠的宰了一顿;遇到余男而不敢救援······但他毕竟来自于文明世界,还是一个非无人区的人,所以他有犹豫,于是黄渤有时间醒过来。

一个人在路上修车有错吗?拦车有错吗?被撞了为什么不救他?不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浇油?······这些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徐峥还一个公平,其实那两个卡车司机也是一样,你开着豪车就能鄙视开卡车的吗?不都是走同一段路吗,凭什么让道给你?这就是人性的的喜与恶,在这个缺失着文明的无人区,区分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喜与恶,喜欢就帮,不喜欢就打,没什么虚情假意和规章道德,因为没有什么可爽的,斗嘴斗狠就图个爽快而已。

卡车司机更简单,看着大哥被枪杀,硬是要开车去撞鹰贩,并与徐峥化解之

前的仇恨,对于没有物质基础的人来说,情感是唯一支配他们的动力。

无人区里还保留一丝人性的反而是黑店老板那个智障儿子,他也不管黄渤的威胁要敲就敲死你呗,他为余男撩去头发上的污垢是真心喜欢余男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爱她,也害怕她逃跑。但全片最残酷的一幕就是他被撞死,一个唯一单纯的善良的人就这么死去了 。

还有影片里的警察同志,因为记仇徐峥所以打算先把徐峥捉回去再说,不料徐峥的强行拉手刹,也是徐峥刹住了自己最后的懦弱,结果说明在认识到自己人性本质之后所做出的善良的举动。

影片里最大的恶人就是鹰贩和黑店老板,他们相当于万恶的毒贩和奸商,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和肉体,是真正毫无人性的野兽,是无人区里最凶恶的存在。看完无人区这部影片之后,我觉得一个人都存在着正义和邪恶两个面,在平时正义可以大于邪恶,但是只有在碰到关系到自身根本利益的时候,人们才要去做选择,这时候恐怕邪恶将会更胜一筹,正所谓人性本恶一样,我认为只有让人们去接触好的东西,去接触积极的东西,人们的正义与善良才会更好的发出自己更好的光芒,才会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二篇:《无人区》

西式类型片的本土化表达——评影片《无人区》

1 西部片的背景设定

《无人区》无论在故事设定、人物设置还是摄影风格上都明显有美国西部片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在整体精神内核上,都是在传统的西部片主题的变奏形式。他们将传统西部片的正邪对立中的正义感模糊化。但随着故事发展,主人公都经历了一个人生的救赎过程。人性的多层面与复杂性在西部这样一个极端背景中得到了丰富地诠释。借西部片的外壳,来表现新的价值冲突,为西部片赋予了全新的精神内核。

《无人区》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主人公潘肖的律师身份是法律公正的象征,警察无疑是国家暴力机关的象征,而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国西部式的“无人区”中,都是羸弱、无法发挥作用的。宁浩通过一种杂糅的方法,只借用了西部片的背景设定与影像风格,完成了一次中国电影相当难得的类型化尝试。

2 公路片的叙事模式

《无人区》在故事构建上基本以传统公路片为蓝本。以律师潘肖在西部荒漠中的一段意外旅途为主线,伴随旅途的逐步推进,我们看到潘肖的境遇一次次朝着更为凄惨的方向转化,他一再经历之前在“人类社会”中从未经历过的全新经历。这些经历促使了他价值观的逐步转变,最终完成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终极价值转变。一场公路旅行将潘肖由一个追逐名利的小律师转变为一个不畏强暴的孤单英雄。与大多数公路片一样,公路在这里是人生旅途的隐喻。在这场人生旅途中,潘肖完成了由人性淡漠、人性丧失到人性重新找回的全过程。宁浩借助公路片的叙事模式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式舍生取义意义的故事。同样,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本土化尝试。

3 混搭、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 昆汀、盖里奇与科恩兄弟

黄渤饰演的杀手与哈维尔巴登饰演的冷血杀手显然在人物塑造上十分相似。鹰隼与200万美金在人物关系的构建中都起到了一种希区柯克所谓的“麦格芬”的悬念作用,是将人物联系起来的一个核心设置,并且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故事的背景设定中,他们都虚构了一个社会秩序缺位、人性沦丧,自我保存的动物本能与对利益的赤裸裸的追逐驱动人类行为的世界。在影像风格上,他们都有着压抑与阴暗的色调与主题色彩。在暴力渲染上虽然《无人区》显然难以匹敌,但他们都具有原始的暴力美学风格。整体而言,他们都具有杂糅的多种类型化特色。这种由昆汀发扬光大的电影叙事与语言风格一直是宁浩的杀手锏。但是宁浩显然将这种风格做了本土化改造。昆汀电影中那种更加纯粹的形式感、更加直露的暴力美学视觉风格以及更加疯狂而且彻底的人性曝光,在宁浩这里都做了一次柔化处理。《无人区》中潘肖最终的死得其所——拯救了舞女,更像是宁浩在翻译昆汀电影时加入的中国本土化元素,从而使得它更能被中国观众理解。这种在昆汀的纯粹形式感电影中强加一个意义的做法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也使得影片斧凿痕迹浓厚,但也使得影片更能被中国电影市场所接受。盖里奇电影的那种放荡不羁、道德错位的人物塑造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设置,再加上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同样被宁浩所吸收。“疯狂”系列的成功就要拜其所赐。《无人区》中,博得欢笑连连的各种荒谬情节仍然延续了宁浩以往从盖里奇继承而来的黑色幽默风格。同样,巧合,或者说随机性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命运的不可捉摸,与冥冥之中仿佛注定的宿命并不构成矛盾。无论是宁浩、盖里奇还是科恩兄弟,他们的电影中都饱含着创作者对命运的叹息。4 本土化改造——略有遗憾但足够精彩

《无人区》优秀国产影片。它是一次对国内电影稀有类型的勇敢尝试,是一次对美国特有类型电影的借鉴,更是一次西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诠释。在故事编排与人物设置上,《无人区》做到了几乎所有国产大片都没有达到的水准。而诸多笑点的设计足以体现出编剧的非凡才华。在摄影、场景选择、场景设置与剪辑风格的统一性等技术层面上也远远超过同类型国产影片。在风格上各个技术环节都实现了十分难得的前后、互相之间的统一。但受制于本土目标观众的约束以及审查制度的约束,影片在主题、叙事系统与风格系统上并未达成一致。无论是略显突兀与累赘的旁白,狗尾续貂的美好结局,为了适应中国市场而加入的“赎罪”、“人性回归”等影片“意义”,都破坏了影片的形式感与统一性。当然,这也是宁浩本土化诠释不得不做出的改造。

第三篇:影片《无人区》影评

影片

影片:《无人区》

导演:宁浩

主要演员:徐铮、黄渤、余男、陶虹

影片简介:

《无人区》是中国首部西部公路片电影,导演宁浩将摄像机镜头搬到了大西北的沙漠上,徐铮、黄渤、宁浩这三个人再次合作,《无人区》通过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思考,在善与恶面前的选择!影片在四年前开拍,至今才上映,中间委由曲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心理学看点:人生 自尊 本性

推荐理由:

《无人区》虽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但还是在贺岁档上上映了。继《人在囧途》《泰囧》之后,这部《无人区》也算是“囧”中的作品了,可以说是“夺命囧途”吧。字这个途中人性和兽性展开了一场搏斗,到底谁会赢呢?在观众们捧腹大笑的时候,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相信已经在脑海中浮现了。

影片与心理分析:

“人在囧途”三部曲

这部电影应该被视为“囧系列”的第三部。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无人区》和《人在囧途》、《泰囧》一样,都是在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囧事,剧中的主角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应对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和过程。

其次,三部电影有递进的关系。

第一部“囧”透过过程告诉人们,今天的人们正生活在冲突和迷失的边缘,只有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够顺利应对一些不良事情的发生,然后找到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囧”透过过程和故事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向外寻找心灵的宁静,也许不是唯一的途径,当我们可以放下一些的时候,也许离自己更近,当我们离自己近的时候,就有机会可以走进自己了。这种透过“二文化”表达出当今社会“二b青年”的心声的艺术,和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是一致的,所以,电影自然受到欢迎,这不关乎艺术本身。

如果说第一部是在生活层面谈价值观,第二部就是在追求层面谈人生意义了。而作为“囧三”的《无人区》,试图在告诉人们,无论在“有人区”还是在“无人区”,我们都是在修行,无论是做律师,还是在做杀手、盗贼,我们也都是在修行,只不过有的人选择的路不同,自然也就结果不同了。在这里把“修行”用“成为一个人”来代替更有味道。事实上,整个电影过程,也是在反应所有人的“人生囧途”,以及应对方式,方式不同自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心理合作社”时代的来临

影片中多次提到“火”和“猴子”的对比,让我想到一个自创的词语“心理合作社”。社会的发展总是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这是人类进化自然而然的选择。合作本身的目标和内容,会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为了吃饱饭,开展了以生存为目标的“农业合作社”。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于是,又开展了以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合作社”。走到今天,人们的追求已经到了“有钱难买我乐意”的新阶段,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有时候和心脏的距离正好是反比。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合作,也就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了。

我把这种以幸福和意义为目标的合作称为“心理合作社”。

第一部“囧”告诉我们别人(重要他人)很重要,第二部“囧”告诉我们我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我是最重要的,第三部“囧”告诉又回到了我很重要的角度,但这时候的“我”已经不仅仅只是指我的身体和事业,还包括了背后所追求的更为珍贵的东西,也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所有的东西。透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窥见电影的制作者的自我成长历程。这也说明了一个假设,一个作品的水平是作者自身对社会、生命及自身认识的结果。毕竟所有艺术作品都有三分之一是参与者的投射。这些信号正说明,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思考一些我们正遇到的问题,也在试图寻找解决之道。向外追求和向内追求并重。我很重要,别人也很重要;别人很重要,我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意义的,我想我们的社会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停下来原来的脚步,直至转身。这也许就是另一个电影导演冯小刚先生所说的“用艺术干预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成为一个人”的旅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成为一个人》,这本书对人的影响巨大深远。一个人长大了,他是社会的、法定的一个人了,但他真的是一个人吗?如果再做一些成长的工作,是不是更接近一个人呢?或者更为接近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呢?

影片中的潘肖很幸运,他有机会成为了人们认为的一个人。在一次特殊旅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又有机会成为了我们理想中的一个人。经历了两种“成为一个人”,最终实现了“成为一个人”的目标,可以说他的此次人生旅程不虚此行。

影片中的舞女也很幸运,在第一次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她没有能够成为人们认为的一个人,俗气一点说就是“没有长好”。可是,她遇到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她有机会再次完成“成为一个人”的历程,她成功了。

影片中的盗猎团伙头目,是“成为一个人”的反面教材,他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魔道”,所以,修炼的越卖力,就会离“成为一个人”越远。这种所谓的“魔道”,在现实社会中启示就是价值观的错误问题。一个人不相信真善美,以利益为导向,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伤害所有的人。和现实中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何其之象,严重违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真理模式。正验证了那句“起头都没有起好,注定不会有好结局”的话。

影片中的杀手,也代表着社会中的一部分人,这部分还不少。没有是非判断,不知所做为所何。尽管是一个人,但只有低级需要,没有任何的高级动机和需要,好像进化没有完成一样。这种人再活十次,也只能是别人的“陪练”。

影片中为傻儿子买媳妇的妈妈,只有100、50的台词,以及那种自以为很聪明的笑容。这一群人的种种行为,更加告诉我们“成为一个人”的真正含义。社会教育的步子如果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一定是越快越好。并不是经济越发达,人类文明的速度就越快。他们全家让我想起,我在乡村行走时候,见过的那些谈论如何靠自己的小聪明躲避掉正常责任的人,那些看着“民间流传”的俗气二人转,笑的前仰后合,见到邻里乡亲却形同陌路的人。

在当下这个时代,自尊可能比自强更为重要,保留也许比创新更为重要。不能只看到利益,而不计较失去的东西。永远要相信,生命向上,人性向善。

第四篇:无人区影评

宁浩作品《无人区》珊珊迟来。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刑辩律师。

观后,很惊奇,以往国产电影、电视剧中偶有律师,要么讴歌律师的崇高、凛然,宣传主旋律,要么借律师之名叙述都市情感故事,或者通过律师角色介绍离奇案件,律师起到的作用都是铺垫、帮衬式的。而《无人区》以刑辩律师的全视角,通过对比丛林社会与法治社会的行为法则,揭示正义、人性、平等、生命价值。

一个生动的律师形象

主人公潘肖的形象活灵活现,是一位极具时代感的都市执业律师,有目标、有梦想,一直谋求职业大发展。在法律业务上,有一定的水准,影片中他在为贩卖鹰隼的黑老大辩护过程中,既能收集有力证据反戈一击,又能在法庭上对警察证人频频诘问。他对法律的理解很到位,基本功也很扎实,能看得出他有一定的的执业经验。

同时潘肖具备新生代律师的特点,有目标,有追求,同时擅长职业营销。潘肖有自己的营销团队,成员称他为“潘总”,潘肖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他写书出版书,利用媒体推介自己,利用案例炒作自己,一门心思要上头条,要成为大律师、著名律师,要获取更大更多的名和利。影片中潘肖赤裸裸的追名逐利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生代在职业发展进程中的急躁和浮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法治环境下,利益受损后,可以投诉、曝光、维权、诉讼、索赔。维权是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律师的职业病,也常常表现出在维权方面的优越感。影片中,卡车司机故意占道、向小车吐痰,激怒了潘肖律师,于是,潘肖习惯性地要维权、要理论理论。无奈,丛林法则不吃这一套,潘肖恼羞成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迅速学习并践行了丛林法则,火烧卡车上的稻草以报复。

追名逐利、虚荣、好斗并呈现诸多职业特点的潘肖律师,在影片中演绎了一个错位故事。

律师的终极目标是正义

律师,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律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委托人合法利益。潘肖律师是这样做的,他积极有效的辩护工作,让黑老大免除了刑责。潘肖的做法,无可厚非。

律师和各个阶层、各色人士打交道,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习惯通过契约界定利益,擅长将智力成果进行物质交换,但是律师骨子里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律师作为浸染法治精神的法律人,和法官、检察官一样,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依然是正义。影片中,律师遇到谎话连篇的做不光彩工作的女主人公,他表现了烦躁、厌恶,但是,骨子里的平等意识和对人的尊重,潘肖没有抛弃女主人公于深夜的荒野,而是带她一起逃离,二人在危难中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恶势力。

尊重生命、崇尚正义,是律师骨子里永远的坚守。正因为如此,在女主人公性命攸关,潘肖寻求公力救济而不能时,转向私力救济,深入虎穴只身营救,他用生命实现了对正义的终极追求。

人性的挣扎和人性的光芒

潘肖意外撞伤黑老大派来“处理”他的马仔,将马仔搬到车上要送医院抢救,半路上见马仔“死”了,恐惧、后怕,想到自己奋斗的一切都要毁于一旦,倍感绝望。于是,准备汽油,着手要毁尸灭迹。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作为律师,能够准确预测到法律后果和自己面临的状况。潘肖律师如何选择?趋利避害、毁尸灭迹,还是遵从内心对正义的信仰?一方面,律师有着所有人的缺点,另一方面,律师深谙法律,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已经烙在心底,这些烙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律师的思想和行为。此时,如何抉择,这个难题也是给观众出的一道选择题。影片中潘肖挣扎后做出了抉择,观众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潘肖这个人物表现很真实,镜头中,潘肖把个人简介由“新锐律师”改为“资深律师”,这一笔,太生动了。只有真实,才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片中,潘肖有几次机会可以远离无人区,重归他熟悉的、倾尽心力的大舞台。然而,他没有走,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随时付出生命的方向,他要营救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是英雄救美的桥段,好莱坞用烂的情节。但是,《无人区》无关美色和英雄,展示的是人性的光芒。潘肖和女主人公之间无关男女之情,他们是在生死关头面前的相互扶助,是不抛弃不放弃的责任,是以一己之身追求正义的强大使命,是追逐人性之善的志高选择。潘肖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中,舍弃了名和利,舍弃了生命,实现了正义,诠释了人性之善。

“我们是不一样的”

黑老大在选择辩护律师时,选择了符合自己品味的潘肖律师来合作:目的性强,不按常规出牌,他们两个在辩护方面合作配合地很好。但是在你我利益方面发生分歧,潘肖追索律师费余款,通过契约方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同时为保障契约履行设立了抵押担保,将黑老大的汽车作为抵押物,潘肖律师沿用了法律惯常手法。但是黑老大则不然,他直接撕毁契约,安排杀人。

二人再次相遇,此时律师身处困境,黑老大急于找到鹰隼,二人再次达成一致,开始合作。律师履约,黑老大再次毁约,并将律师置于死地。

合作过程中,黑老大在很大程度上认同律师,认为双方是一样的。律师一再强调“我们是不一样的”,其所言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不同,手段、方法、方式这些外在的东西可以相同相似,但是本质是不一样的,二者的终极追求不一样。

证据作用与证据意识

影片中,潘肖律师以一张饭店记账单对抗控方的指控,无罪辩护成功。其实,他运用证据其实在逻辑上不周延。账单记载买酒——推出死者喝酒——酒后造成死亡,从而推出死者之死是自己原因造成的,为黑老大开脱了罪责。

其实,证据在证明作用上都是有限的。一份证据是否有证据资格,证明力大小,都需要综合判断和取舍的。饭店记账单上记载买酒,买酒不等于喝酒,关联性不足。潘肖偷换概念,故意设计一个“买酒=喝酒”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到法庭的认可。潘肖的这种辩护手法,是完全可以的。法庭上,控辩双方互相对抗、短兵相接,法官兼听则明,居中作出裁判,这刑事法庭的基本构造。潘肖提交的证据以及所要证明的事项,控方完全可以予以反驳,双方进行充分质证,对证据、对事实、对法律适用进行充分辩论。

潘肖逃出鹰隼交易地时,带走鹰笼要留作证据,法律专业人士潘肖的证据意识相当强。民警到达车祸现场时,有选择地仅提取对潘肖不利的证据,有职业报复之嫌,但是其证据意识也很强并且灵活运用。

证据的作用是什么,在时光不能倒流、没有时光穿梭器的现实条件下,证据被赋予重任:证明已发生的事实、还原真相。不过,影片为现实法律生活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证据在还原真相方面的作用,的确不是万能的。

捆绑销售与契约精神

在无人区黑店加油1500元,包括捆绑推销的1200元其他消费。黑店出售打火机100元一个,出售一条消息100元捆绑50元保密费。因为垄断,就不存在平等互利、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潘肖无奈接受。深谙无人区行为法则的黑老大则不然,直接撞毁这个黑店。黑吃黑,以恶制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垄断的嚣张。

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规则,规则是必要的存在,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运行的思想基础。片中委托律师辩护、律师费尾款支付协议,都是契约精神的体现。但是,在法律规则不能覆盖的地方,原始丛林规则势必要乘虚而入,发挥一些作用。

宁浩导演的作品,很耐看。从《疯狂的石头》到《黄金大劫案》到《无人区》,越来越厚重。强大视觉冲击力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享受,更能发人深思。《无人区》塑造的潘肖律师,无疑将成为律师行业趋步前行的一个影像符号。

第五篇:无人区影评

无人区影评

下午去之前,曾打趣的讲无人区现在最大的噱头不是导演不是演员,而是广电所赋予他的四年血泪史。我在想这四年被禁史其实就如同是一个可笑的赞誉,被流传于大陆电影界的规则:禁映即好片~

我是11年关注到这部电影的,那时候我有一个高山大漠情结,我好奇关于西藏、新疆的一切,也因此喜欢过可可西里。后来约定和朋友一起去了西藏,原本打算体验一次无人区,可最终因为进入阿里昂贵的费用而放弃了~后来得知了无人区这部电影,恰巧当时对禁片很感兴趣,所以格外想看到这部电影。两年时间,人过境迁,若不是今年公映,我都早已淡忘了,这个曾经的梦~

如今再去看,谈不上激动,甚至还有过临场换片的想法,所幸最终还是去看了。 更庆幸的是影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吸引了我,苍凉的戈壁,土黄的色调,几句饶有趣味的旁白,恍惚东邪西毒乱入。我看电影是比较留意画面感和台词,无人区在这两方面做得都很令人满意,很多镜头我都有拿出手机拍的冲动(事实上我也做了),台词也短而有力,让我想到让子弹飞~

说到宁浩,他是一个天生的叙事者,无人区有着他很强的标识,不只是那些御用的演员,多线交叉叙事,看似毫无关联的几条线索在一个核心动机的牵引下,向着疯狂快速前进,宁浩对盖里奇的学习得十分出色(推荐一下两杆大烟枪的配乐,百听不厌~),更难得可贵的是在他的电影时常可以看到昆汀的影子,从石头到赛车,无人区无疑做到了中国电影硬暴力的极致。

宁浩在五百里荒漠戈壁中虚构了一个绝境,然后在这个绝境中探讨人的本性,现代社会的本性,以车和公路作为人唯一的寄托,以枪支与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表,在一个蛮荒之地接受残酷、接受挑战。我几乎每一刻都在关心这个胜负,而宁浩则用了数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戏剧感,告诉我出书与贩鹰其实没有区别,律师也可以是罪犯,罪犯同样可以报警,告诉我只要是人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在这个层次上我很容易理解无人区为何屡次不过审,法治社会不容许藐视法律,就像无政府主义电影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大肆放映一样,宁浩在无人区里让徐峥代表法律闯入只关心生存蛮荒社会,而且是以一种极其弱小的姿态,甚至是颠覆,是求胜欲望对法律的改造,是猛兽横行对法律的挑战。 唯一庆幸是徐峥心中善良犹存,这也必然是过审的最大筹码~ 我自己也喜欢这样的安排,做导演没必要过分风格化,把所有的事情做绝,以前看过意大利一些变态导演的作品,那是一种几乎不留人情的状态,这样的作品似乎富有深意,却忘记了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东西:真善美~ 以前其实也迷恋过那些变态的东西,但现在对这些十分嗤之以鼻,好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剑走偏锋怎么奇怪怎么来,以前诸如桂冶洪之流,现在的云翔都不得不让我认为其表现欲太过强盛而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创作~ 好的东西应该是点到为止,绝境中给人希望无疑是最令人亢奋的事。宁浩把这一切嫁接到了徐峥对于生命的尊重上,这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徐峥完成拯救的终极信念~

影片不断重复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用火,这句话以前在生物书上时常看到,不过这次宁浩给了一个浪漫化的表述。在现代与原始的博弈中,最终是智慧与武力的同归于尽,不禁让我想起了《废都》里的那只蔑视城市生活的牛,现代社会拔升了人类的智慧,却使人丧失了最原始的野性,变得不堪一击,人类已经丧失了在蛮荒地里无惧奔跑的能力,人必须依靠汽车、公路,无人区里无论何时

何地,对人来讲离开汽车就等同于死亡~当然宁浩有宁浩的答案,广电有广电的答案,姑且猜测一下余男与陶虹那段戏是后来的补拍,就像是阿q脑后耷拉着的碍眼小辫。。。

无人区另一大亮点,是它的细节,人物不多却都富有饱满的内容,贪心却能直击人心弱点的女人,无视枪支权威的傻子,甚至是那匹装有导航的马;对话不多却也字字珠玑,配乐也恰如其分。一部有内容的电影,重在自己怎么悟~

西部片凛冽的男人情怀,一直都比较中意,或许会有人觉得,无人区是宁浩对老无所依的东施效颦,是对美国西部片英雄情结的变相复制,但这丝毫不影响这是中国最好的西部片,之前的西风烈边境风云都缺乏足够的厚重度。于公路片来讲,舞女与文化人的亡命之旅,一定少不了火花,就像《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样,之前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也算是中国公路片不错的苗子~

最后,容我说一句不中听的,西部狂野大地所能赋予的力量与野性是港片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的,所以诸位,无人区,值得一看~ 评分:8.5~9

回复

2楼

? 2014-12-04 0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