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哲理小故事新版多篇

心灵鸡汤哲理小故事新版多篇

心灵鸡汤小故事 篇一

最后的旅行

他是个搞设计的工程师,她是中学毕业班的班任老师,两人都错过了恋爱的最佳季节,后来经人介绍而相识。没有惊天动地的过程,平平淡淡地相处,自自然然地结婚。

婚后第三天,他就跑到单位加班,为了赶设计,他甚至可以彻夜拼命,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她忙于毕业班的管理,经常晚归。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就像两个陀螺,在各自的轨道上高速旋转着。

送走了毕业班,清闲了的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婚姻,她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在他心里有多重,她似乎不记得他说过爱他。一天,她问他是不是爱她,他说当然爱,不然怎么会结婚,她问他怎么不说爱,他说不知道怎么说。她拿出写好的离婚协议,他愣了,说,那我们去旅游吧,结婚的蜜月我都没陪你,我亏欠你太多。

他们去了奇峰异石的张家界。飘雨的天气和他们阴郁的心情一样,走在盘旋的山道上,她发现他总是走在外侧,她问他为什么,他说路太滑,他怕外侧的栅栏不牢,怕她万一不小心跌倒。她的`心忽然感到了温暖,回家就把那份离婚协议撕掉了。

很多时候,爱是埋在心底的,尤其是婚姻进行中的爱,平平淡淡,说不出来,但是真实存在。

心灵鸡汤故事 篇二

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觉。

——海伦·凯勒

去年12月底我和太太分手,你可以想象,我的1月过得有多糟。我接受了处理因离异而引起情绪混乱的治疗课程,并要求我的治疗师帮我重新生活的建议。我不知道她是否会同意,或纵然她同意了,我也不知道她会给我什么东西。

我很高兴她立即同意了,就如我预料之中的,她给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东西!她给我一颗心,一颗小小的手工制的“普雷道”(Play-Doh)的心,上头有明亮可爱的颜色。那是先前一位经历过离婚过程的男客人给她的,他跟我一样,很难打起精神。她还说,这不是要给我保存的,如果我找到我自己的心就得还她。我了解,她给了我一颗具体的心当成可预见的目标,当作对我要求丰富感情生活的具体回应。我接受了,并期待有更深的情感归宿能够来临。

我一点也没想到,这个美妙的礼物很快就有了功效。

在治疗课程之后,我把这颗心小心地放在驾驶座前头,愉快地开车去接我的女儿茱莉安,这是她要睡在我新家的第一晚。她一进车子里,就被这颗心吸引了。她把它拿起来仔细端详,并问我它是什么?我不确信我是否应该把全部的内心世界解释给她听,毕竟她只是个孩子,但我决定我该告诉她。

“它是我的治疗师给我的礼物,帮助我度过难捱的时光,但它不是我的,我要保存它直到我找到自己的心为止。”我解释道。茱莉安没有发表评论。我再次怀疑自己告诉她这件事是不是对的。11岁,她能懂吗?她怎么可能知道我要去弥补多大的创痕,打破我旧有的生活模式,和人们发展更深、更丰富的情感联系?

经过几个礼拜以后,当我的女儿又在我家时,她提早送给我一个情人节的礼物:一个被漆成红色的小盒子,以金色的带子系扎着,上头的巧克力被我们俩吃掉了。我热切地打开那个漂亮的小盒子,惊喜地发现里头有一颗“普雷道”的心,她漆好颜色并把它做好给我。我惊讶地看着她,猜测着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她要给我一颗治疗师给我的心的复制品?

一会儿,她递给我一张她自制的卡片。她有点害羞,但终于让我打开卡片来读。里头写着一首超越她年龄的诗。她已经完全了解治疗师给我礼物的意义。茱莉安写给我一首我所读过最令人感动、最充满爱的诗。我的泪水泛滥成河,而我的心忽然打开了。

给爸爸

这里有一颗心

给你保存

因为你正要

努力地跳跃过去

祝你一路愉快

虽然它可能污迹斑斑

但当你到达目的

请学习珍惜

情人节快乐

爱你,你的女儿菜莉安

这首诗在我的心中远超过我所有的财富。

心灵鸡汤故事 篇三

——屠格涅夫

春日里的某一天,班杰明在父母家附近散步,经过邻居马卡斯的院子,看见他正在清理地上的枯叶枯枝。马卡斯朝班杰明走过来似乎想跟他聊天,班杰明忐忑不安,因为二十年前他们已反目成仇,不相往来。

在班杰明的眼里,马卡斯以前很尖酸刻薄,不客气地说,是个卑鄙小人。让班杰明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他走过马卡斯的草地,马卡斯竟然拿起铁铲向他扔过来。第二天,班杰明用装满水的气球掷中了他。

马卡斯向警察摩洛克投诉,摩洛克贴出公告列举了班杰明的罪状,然后在找到了班杰明。他停了巡逻车,下车朝班杰明走过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口吻对他说:“掷得好。”原来,他也不喜欢那位邻居。

自此以后,班杰明再也没有跟马卡斯交谈。但是现在,他向班杰明走过来,并且把手伸出。他们谈起藏红花,以及其它报春植物。二十年前马卡斯动不动就发脾气,现在却温文有礼,简直是脱胎换骨。这让班杰明感到十分惊诧。

班杰明跟他父亲说了这件事。父亲说,那邻居在他母亲去世之后发觉自己孤单寂寞,从此对人和蔼可亲。他醒悟到不应该向孩子扔铁铲,而应该邀请他们进屋去喝牛奶、吃饼干。如今他的院子也许有些地方稍微破败,却比从前可爱得多了。

人的性格在五岁就大致形成。某个人长大到五岁,你细察他的行为,往往能预知他长大后会成市井之徒,还是发明治癌新法的专家。所以,必须在孩子五岁前就纠正他的行为,否则你最好马上开始储钱作为保释金。

在《圣经》中,先知以赛亚曾讲述上帝怎样在荒漠中创造甘泉,加入种种前所未见的事物例如以爱心取代原有的憎恨。世上真有这种甘泉,有一年,开春藏红花开放之时,班杰明就踏进过一个甘泉。

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心灵鸡汤励志小故事 篇四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便会觉得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感悟】

给自己鼓掌,决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当你做出了成绩,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告诉自己“你干得好极了”“那真是一个好主意”,让自己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你会从中获取更多。

心灵鸡汤小故事 篇五

我读国中的时候,父亲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涯,回到了家。

从小的疏远,让我对他一直亲近不起来。我不肯叫他一声爸,即使要说话,也是隔着几米远的距离,喊他一声“哎”。“哎,吃饭了。” “哎,老师让签字。”我这样叫。

一直替母亲委屈着,这么多年,母亲一人支撑着一个家,任劳任怨,没得到他半点疼爱,母亲却是心满意足的。她与父亲,几无言语对话,却渐渐有了默契。一个做饭,一个必烧火。一个挑水,一个必浇园。是祥和的男耕女织图。

母亲在我面前替父亲说好话。母亲说起那年那场大雪,父亲原是准备坐轮船去上海的,却得到我患病的口信,他连夜往家赶。路上用他最钟爱的口琴,换了两只橘带给我。大雪漫天,没有可搭乘的车辆,他就一路跑着。过了江,好不容易拦下一辆装煤的卡车,求了人家司机,才得允他坐到车后的煤炭上……你爸是爱你的呀,母亲这样总结。

可我心里却一直有个结,为什么那么多年,他不归家?这个结,让我面对父亲时,充满莫名的怨恨。

父亲试图化解这怨恨。他吹笛子给我听,跟我讲他上学时的趣事。有事没事,他也爱搬张小凳子,坐我旁边,看我做作业。我写多久,他就看多久,还不时地夸:小蕊,你写的字真不错。他的呼吸热热地环过我的颈。我拒绝这样的亲昵,或者不是拒绝,而是不习惯。一次,我在做作业,额前的一络发掉下来遮住眉,父亲很自然地伸手替我捋。当他的手指碰到我的额时,他手指的清凉便像小虫似的,在我的心尖上游。我本能地挥手挡开,惊叫一声:你做什么!父亲的手吓得缩回去。他愣愣地看着我,脸上的表情变得很沉很沉,像望不到头的星空。

从此,我们不再有亲昵。

父亲很客气地叫我秦晨蕊,隔着几米远的距离。

心灵鸡汤小故事 篇六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心灵鸡汤小故事 篇七

青春的路口,曾经 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走……终于走了过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身,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身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碰壁,不摔跟头,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过来人”的“拦路癖”,无非是想让后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人性的发展,却无视这些,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会因为长者的经历,而废除后来人的成长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这是规律。

所以,明智的长者,会在叮咛之余,微笑着关注这一切的发生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