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体验研究

1研究背景:从江县苗族斗牛文化的基本概况

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体验研究

1.1苗族斗牛的原生文化环境

斗牛是诞生于牛耕文化和水田水稻种植文化的一种民俗活动,从江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和侗族,从江县的侗族一般都居住在都柳江沿岸,以渔业为生,而苗族则多居住在高山,以农耕种植为生,在从江高山土坡上经营了上千年的从江原生苗族的农耕文化有着许多农业崇拜意向,在从江苗族的农业活动中,无论是犁地还是耙水田,都离不开牛,这也就让牛成了苗族人最重要最推崇的崇拜意像,而参与苗族人农业活动的牛有黄牛和水牛,而相对于黄牛,水牛更加强壮有耐力,且水牛在苗族神话传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于是水牛也就成了苗族图腾的一部分,而从江地区的高山苗族更是将水牛角作为图腾的主体。在这种文化体系下诞生的苗族斗牛对于苗族的意义自然就不止于娱乐交流。

1.2经济人文环境

1.2.1斗牛是苗族对崇拜物的具象化、娱乐化

苗族的崇拜物很多,主要有祖先崇拜、护村树崇拜、镇村石崇拜、护村魂崇拜等,而在众多崇拜物中,苗族人把水牛这一崇拜物变成了斗牛,并创造了斗牛活动,让水牛不再像是其他崇拜物那样只有在祭祀活动中才会接触到,而是将斗牛变成了一个苗族自然村的精神载体,并由全村人供养,而在斗牛场是本村的斗牛于其他村的斗牛进行战斗带来的也不仅仅是视觉冲击,而是在通过本村的斗牛展现这一村的精神风貌同时又能获得荣誉。所以对于苗族自然村中的苗族人民来说,斗牛的购买、饲养、训练等花费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支出,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家庭,只要向牛队长反映,村里会相应的按情况减免这些家庭的养牛费用,但是会做到全村参与,全员参与,因为斗牛是一个村的精神载体,所以只要对自己所在的村有归属感,那就必须参与到本村的各类斗牛事务中去。

1.2.2斗牛管理体系与牛塘的建设与作用

牛塘就是苗族斗牛活动的斗牛场,同时也是斗牛文化的领一个主要载体,斗牛的供养是一个村的事,而牛塘的建设则是三五个村的共同合作,牛塘的样式类似于斗兽场,在建设牛塘之前,决定共同建设牛塘的几个村的牛队长会找到距离几个村都不算远的一个山谷作为牛塘建设的选址,之后会向镇里的牛协提交申请,再由政府机关相关部门审批,得到许可后会由几个村出资,与牛协合作共同建设牛塘。牛塘所在的山谷一般三面环山,观众席和斗牛位会分布在三面的山坡上,山谷谷底则是斗牛战斗的场地,而第四面则会盖起一栋风雨亭作为主席台,每次组织斗牛的村子会和牛协一起排除代表主持那次斗牛。而牛塘的维修和每次斗牛的工作人员招募和垃圾处理等工作也由牛协和几个村一同担任,而这个牛塘的收入亦是如此。

从江县的苗族民间斗牛活动主要在下江镇、停洞镇、东郎乡三个乡镇范围内举办,本文主要考察停洞镇范围内的斗牛活动,从江县内分布着大小近百个苗族自然村,从江县辖7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而从江县境内约45%的苗族自然村分布在东郎乡、停洞镇和下江镇,斗牛活动并不是定期举办,而是伴随节日或者在农闲时节由某个村联合牛协一起组织举办,而这个村只能组织主持举办自己参与建设的牛塘内的斗牛活动,而这个村宣布在未来某一日期举办斗牛活动前需提前通知共同拥有此牛塘的其他村子,获得其他村子一致同意后着一村子即可举办并主办此次斗牛活动。相应的,主办斗牛活动的村落也要主要负责斗牛活动的各类事务,包括场内拉脚人员、安保人员、垃圾清理人员等工作工作人员的招募和薪资,牛协和其他牛塘拥有村提供辅助,而斗牛活动的收入也将按劳分配给各个村子和牛协。

牛塘是斗牛的场所,但不止是斗牛场所,在一些如苗族姊妹节这样会举行芦笙舞的盛会上,有时会在牛塘上举办,这也加深了牛塘作为各村苗族人民的交流联谊作用,同时以牛塘为纽带形成了乡镇以下村以上的自治组织,也极大减轻了政府对于斗牛活动的管理难度,同时在这个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下,苗族斗牛活动能得到极大的保障和发展,苗族斗牛文化也能益母草获得更好的保护从而更完整的传承,为以后斗牛活动的进一步开发与传承提供完善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为苗族斗牛文化获得新生奠定了基础。

1.3苗族斗牛文化的源起、变迁与意义

1.3.1苗族斗牛文化的源起

苗族牛斗牛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斗牛文化也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苗族的文字没有在各个苗族支系中推广传承,而根据笔者在从江地区的访谈和调查中,从江地区着一支系的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所以关于苗族斗牛的相关史料记载是极少的,甚至没有具有证实作用的史料文献,这就使得苗族斗牛文化的起源只能大致从汉文献和苗族神话传说中得到一些参考。

汉文献中牛蹄牛角的苗族祖先——蚩尤

蚩尤被认为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在《异述论》记载苗族祖先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身有异翅”而《蚩尤神话》中也记载蚩尤“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近”。这些记载都表明苗族祖先与牛有着很深的渊源,因而苗族文化也就与牛息息相关。

苗族神话中苗族祖先姜央的水牛同胞兄弟

在苗族的神话传说中,苗族人的祖先是姜央,而姜央和水牛、雷公、水龙、虎、象、蛇、蜈蚣等是同胞兄弟。这又表明了苗族与牛的渊源。

牛耕文化中苗族人的牛崇拜

苗族世代农耕,而苗族的农耕文化中从未离开过牛,苗族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牛崇拜,加之苗族传说中苗族祖先与水牛的渊源,因此水牛也就成了苗族图腾的一部分,而在从江苗族的文化体系和认知中,水牛更是占据了崇拜物的主要地位。结合这些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斗牛文化从苗族文化中孕育而生并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不奇怪了,加之许多地区的苗族都有传统舞蹈活动“蚩尤戏”,“蚩尤戏”就是舞者戴上牛角两两互抵互斗来模拟水牛的斗牛,更加说明苗族斗牛文化由来已久,地位及意义非凡。

1.3.2苗族斗牛文化的变迁

苗族斗牛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苗族斗牛文化也随着历史不断的变迁着,以从江县地区苗族斗牛为例,目前苗族斗牛已经分化为以娱乐联谊交流为主的苗族民间斗牛和以竞技观赏为主的博彩斗牛。

斗牛的目的发生变化

早期的苗族斗牛娱乐性并不高,更多的像一场庄严的仪式,更注重斗牛活动过程中的程序。 目前从江地区存在的两种主流斗牛活动中,苗族民间斗牛继承了苗族斗牛的绝大部分传统,并且斗牛的目的主要以联谊交流和娱乐为主;而从苗族斗牛中分化出来的博彩斗牛则是更加注重竞技性,博彩类的斗牛一般称为斗牛比赛,因此博彩斗牛一般都会决出最强者,并且前几名会有奖金,买票观看的观众除了从斗牛的视觉冲击中获得娱乐,也会通过私人机构进行买庄下注。

斗牛的受众和范围发生变化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江地区的斗牛活动主要在苗族聚居区举行,一些侗族和水族以及瑶族聚居区也会举办,斗牛活动的观众基本只有少数民族。而现在由于博彩斗牛的出现,让斗牛活动走出了少数民族聚居区,让很多汉族人接触斗牛活动,而这些汉族人一般只是博彩斗牛的观众,喜爱苗族民间斗牛的汉族人较少。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斗牛越来越多,在苗族自然村中,以前一个村只供养一头斗牛,现在村中一般有两三头斗牛,甚至一些村中的斗牛达到了六七头如东岑村如今就有七头斗牛。斗牛数量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牛塘的增加,但是牛塘增加的速度远不及斗牛增加的速度,如停洞到如今只增加了田坝牛塘和松蜡牛塘两处,下江则只增加了归江牛塘一处,东郎则没有增加牛塘数量。而以前的斗牛活动一般只有二十头左右的斗牛参加,现在每次斗牛活动会有四五十头斗牛参加,着其中除了本地斗牛数量暴增的原因之外,也因为交通和通讯的发达,每次斗牛活动都会吸引很多其他地方的斗牛过来参加,如归江牛塘作为从江地区最大最专业的牛塘,每次都会有来自黎平和榕江的斗牛前来参加。

而渐渐成为独立体系的博彩斗牛则再这些年分别再凯里和贵阳龙里建设了更大更专业的牛塘,,诶车斗牛比赛都会吸引来自云南和广西的斗牛前来参赛。

斗牛饲养趋于多样化

随着斗牛形式的多样化,斗牛的饲养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村中斗牛平日里主要吃精草和主要由蔬菜与稻谷皮煮在一起的饲料,在参加斗牛活动前喂牛公会给斗牛喂一些糯米饭和米酒;而现在斗牛的饲料则变得多样化,斗牛的饲料从蔬菜谷皮变成了玉米粉末、面粉等。而在参加斗牛活动前,现在的喂牛公则会给斗牛喂一些功能饮料和酒,在博彩斗牛中,一些牛主甚至会给牛注射兴奋药物。

1.3.3苗族斗牛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苗族人民交流的媒介及文化符号

苗族斗牛活动对于苗族人民更多的是一种交流的媒介,斗牛是其所在村落的精神载体,所以斗牛的每一次出征都是两个村落甚至两个传承的交流碰撞,加之水牛是苗族人民精神信仰的一部分,因而斗牛活动对于苗族人民还承载了宗教意义。斗牛文化不但是苗族人民精神信仰,也因为他们对斗牛活动的推崇使得斗牛文化体现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苗族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平台

在五里不同音的从江苗族聚居区,不同的村落的风俗也会有些许不同,如停洞镇苗朋村的王家是汉族融入苗族的一个新兴苗族传承,在风俗上会带有汉族的痕迹;同样的下江镇良文村的许家也是水族与苗族融合的一支苗族传承,他们在某些风俗上也与一般苗族有些许不同,而苗族斗牛文化作为他们共同的传承,就成了他们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因为侗族、瑶族、水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的斗牛文化。

2研究综述

2.1选题的缘起

黔东南从江地区的苗族斗牛的整个苗族斗牛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斗牛文化的传统传承比较完整的分支,苗族斗牛文化是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虽然如今许多苗族传统文化在逐渐消亡,苗族人的习俗也在逐渐汉化,但是斗牛文化却在历史变迁中较为完整的传承至今,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斗牛文化也是苗族人民目前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文化符号,如苗族少女盛装中的头饰多有牛角样式;苗族小孩的绣花帽一般也都会绣上牛角符号;在苗族自然村中只要树立寨门,那寨门上也会吊上一个水牛牛角,苗族小男孩的第一个玩具一般是父辈做的木牛(在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棍上用颜料涂成与水牛相近的颜色,大的那头画上牛脸并将铁制牛角嵌入,成品即为木牛。)苗族人在送别远方贵客时的最高礼节是奉上一大杯牛角酒。斗牛文化不但是苗族人民精神信仰,也因为他们对斗牛活动的推崇使得斗牛文化体现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苗族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在苗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这样的一种文化,目前对其的文化内涵研究并不是很多,现存的研究对其精神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 对其在未来的发展与开发的思考也不足,因此对其在苗族精神文明中的文化作用与社会功能的挖掘,重新定义其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使其成为既深具民族性有能泽被民族的文化产业而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2.2论文的主旨、主要内容和价值

本文的主旨在于:展现苗族斗牛活动的文化内涵,通过苗族斗牛活动中游客的情感体验研究,展现苗族斗牛活动中斗牛的表现使得游客产生的情绪变化,探索其中的精神感情寄托,重塑苗族斗牛活动在苗族精神文明中的文化作用与社会功能,进而重新定位其在苗族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论文的主要内容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和结论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研究背景交代苗族斗牛文化的相关背景,包括苗族斗牛的原生文化环境和经纪人文环境以及斗牛活动的源起、变迁与意义;第二章研究综述主要交代选题的缘起、论文的主旨、主要内容和价值、苗族斗牛文化的研究概况、游客的感情体验概念阐述和研究方法;第三章交代了外界对于斗牛活动态度和对苗族斗牛传承人的访谈内容;第四章交代了苗族斗牛活动的现实表现与精神内涵以及对于苗族斗牛进一步开发的SWOT分析,对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斗牛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描述来展现每个环节中苗族人民的感情体验并探索其中的精神信仰内涵与感情寄托。探索苗族斗牛文化今后开发为苗族文化旅游项目的道路;第五章结论与展望则是结合论文内容对苗族斗牛文化的文化作用和社会功能作总结和定性,并对苗族斗牛文化在苗族文化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最后对苗族斗牛今后的发展和开发作出展望。

论文的价值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视角新,本文从感情体验的角度来挖掘探索苗族斗牛活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全面展现苗族斗牛活动中苗族人民的精神感情寄托和苗族文化体系外的游客对于斗牛活动的情感体验。二是资料新,本文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全程参与观察苗族斗牛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对苗族斗牛文化传承人进行访谈,最真切的了解苗族人民对苗族斗牛的感情,文中其他资料数据也是笔者现实调研所得,这些资料数据反映了最新最近现实条件下的苗族斗牛。三是研究深度较深,本文对苗族斗牛活动的展现和感情的分析是细化到苗族斗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并对访谈和数据中每个被调查对象的感情体验进行了细致的感情表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