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品质灞桥 最美城区”目标,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着力在稳产保供、优化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农业体系不断完善

1.农业生产稳定有序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开展可耕种闲置土地复耕复种。推进“大棚房”专项整治“回头看”,完成205.68亩撂荒地复耕复种。

二是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0368亩,预计粮食产量达到10335吨。

三是强化蔬菜生产指导,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保证蔬菜供应,保障“菜篮子”安全,完成蔬菜种植2万亩,产量9万吨。

四是推进果业提质增效,新建设施果业70亩,全区果业面积稳定在6.2万亩左右,产量达到8万吨。

五是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生猪存栏6132头,累计出栏8107头。

六是加强渔业生产技术指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与12家渔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年渔业产量261吨,产值303万元。

2.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农作物减少化肥用量334吨,回收利用农膜约75吨、回收率达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07%,2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二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累计完成农产品质量定量抽检565批次、快速抽样检测22274批次,抽检合格率98%以上,开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质量二维追溯码)112773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610吨。

三是发展特色果业,做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2个,创建市级及以上品牌3个。

四是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提升,举办2021“灞桥樱桃”宣传推介暨采摘文化旅游节活动,以“喜迎十四运 葡萄馈嘉宾”为主题,开展“灞桥葡萄”线上宣传推广活动,参展第28届杨凌农高会,展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抓手,研究制定《西安市灞桥区狄寨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创建方案》,实施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带动区域农业园区建设生产水平提升。

六是规范涉农项目建设管理,修订《灞桥区农业农村局涉农项目管理办法》,提高项目建设整体水平,实施特色种植、休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项目75个,涉及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

七是多措并举,引领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前三季度,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3元、增速11.6%,预计全年达到21288元,增速10%左右。

3.经营体系快速发展

一是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对家庭农场实行分级管理、对合作社进行分组管理,新发展家庭农场8家,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评定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4个。推进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15支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队,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00余亩。

二是完成5家龙头企业年度监测,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家,打造区级农业产业联合体3家。以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代管代种、专业合作社贯穿全产业链的新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将小种植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三是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全区开展农产品微商的企业和农户超过1200家。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为企业、农户和快递公司牵线,在全区统筹设置便民快递点1100余个,网络销售樱桃约1560吨,线下寄送樱桃约700吨,销售额约9040万元。

四是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完成209名2020—2021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6人。完成307名2021—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面试遴选。

(二)农村工作全面推进

1.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喜人。以“净美灞桥”为主题,持续发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鲍旗寨村、歇驾新村荣获“2020年度村庄清洁行动省级先进村”荣誉称号。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五年行动部署暨迎十四运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现场会”在我区顺利召开。

2.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持续巩固提升2020年25个村建设成效,狄寨“连片四村展示”、席王“北坡三村环线”、洪庆“农家乐提升”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动成效初显。以立面提升、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小景观建设、乡风文明展示为重点,全域推进42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新美丽乡村风景线,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3.宅基地管理改革稳步实施。组建区级管理机构,理顺各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逐步构建了区街村三级审批管理和日常监管体系。开展全区宅基地面积、权属、利用情况调查和村民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调查,摸清了工作底数。在杜陵、南大康等5个村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帮助各村理清思路和产业发展方向,为后续推进宅基地管理改革积累了经验。

4.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完成175个村(社)、461个小组2020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系统验收。完成111个村社(撤并后)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行动,审核书面合同1750份。持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2个村社“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银农直连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承包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纠错改证25份,引导规范有序流转交易,完成土地流转备案面积591.41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达到41家、100万元以上达到29家。

(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逐步入轨

制定了我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拟定了8项工作制度、3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9项工作规范,保证执法工作“文明规范、公平公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检查,重点监管的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执法检查率达到100%;受理投诉举报20起,投诉举报案件线索调查处理和反馈率达到100%。

二、明年工作思路计划

1.稳定农业基本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努力增加粮食蔬菜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农技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单产,实现丰产丰收。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及渔业生产管理,确保肉、蛋、奶等“菜篮子”稳产保供。抓好果业技术指导、设施建设、保险推广,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稳定果业产量,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进技术更新,促进果业提质增效,稳产增值。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一线一区多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樱桃、葡萄特色产业,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品种改良及设施栽培,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推广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生产,促进全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樱桃、葡萄品牌,策划组织好樱桃、葡萄旅游节,叫响“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区域公用品牌,让市民慕名而来,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事采摘有机融合,多途径推进“农旅融合”。

3.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挖乡村人文、产业等特色,在“农业+”“互联网+”、农旅融合、三产品牌创建等方面,因地制宜,以狄寨街道美丽乡村“核心十村”为重点,全力寻求美丽乡村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衔接实现突破。多方筹措资金,尝试“院校+农村”“企业+农村”等新模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灞桥样板。

4.稳慎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包装实施一批高质量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规范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持续提升农村产权服务三级体系能力,推进十四运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土地流转未完成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督促指导力度,打通政策堵点,规范审批工作。

5.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研究制定农民增收方案,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持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充分释放品牌红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利用农业专项资金,抓好涉农项目实施,指导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股份分红,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增强群众获得感。

6.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制度,规范落实,严格执法。加强日常执法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行业专项整治,严格案件查办。建立联动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