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青储饲料的原因

眼下,我国北方小麦长势喜人,增产有望,市场行情向好。而在这即将丰收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农户,不等到小麦成熟,把已经长穗正在扬花灌浆的青杆小麦作为青储饲料卖给养殖场。经过调研,农户之所以这样做,有如下原因:

浅析小麦青储饲料的原因

一是小麦收购价格偏低。近年来,随着农资、人力成本上涨,加之干旱、洪涝灾害频频发生,种植成本逐渐上涨。另一方面,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多年涨幅不大,2019、2020、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分别为1.12、1.12、1.13元。粮食种植效益低下,农户种植收入与付出成本不对等,粮食最低收购价虽然能为农户进行兜底,但也处于亏损状态。按照今年国家最低收购指导价1.15元,每亩小麦按平均产量1000斤,亩产收益1150元,减去种植费用,净利润为600元左右。而农户把青禾小麦作为青储饲料卖掉,一般一亩地在15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综合收益要高于卖粮收益,这也是农户把青禾小麦卖作青储饲料的重要原因。

二是后期种植成本高。很多农户认为,从青禾到收割小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在管理上也是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有浇水、打药、收割等环节,目前柴油、农药、人力等生产资料价格都在上涨,农资进店价格比去年同期涨幅20%-30%。一亩小麦后期管理成本,农药30元,浇水50元左右,小麦机械收割80元,需要付出不小的人力物力。而把青禾小麦直接作为青储饲料卖掉,能节省一大笔后期种植成本,还避免了收割完小麦后的秸秆处理难题。

三是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小麦产量。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个省份遭遇大风、降温、降雨、冰雹等今年以来最猛烈强对流天气,其中,四川安岳县更是遭遇了1957年以来最强大风;今年热带风暴“鲶鱼”已造成菲律宾172人死亡、110人失踪、168.9万人受灾;今年1月和4月,巴西多轮强暴雨,突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已造成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州44人死亡;美国西部正经历1200年以来最为极端的干旱事件。这些不可抗性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再加上小麦生长后期可能出现的倒伏、病虫害等因素,不可预测性高,为了保险起见,很多农户趁现在把小麦直接当做青储卖掉以规避后期风险。

“粮食危机”是全球关注的一个话题,我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1亿吨粮食,加上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全球多个主要粮食产国如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接连发布粮食出口禁令,俄乌所在的黑海地区是“世界粮仓”之一,两国的小麦出口量合计约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30%,全球粮食价格一路走高。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发出警告,2022年将是灾难性的饥饿之年,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在饥荒边缘徘徊。因此,保证粮食供给,稳定粮食产量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为调动农民种粮收粮积极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建议根据当年的粮食生产形势、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当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补贴青储小麦与粮食差价,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避免出现大面积青禾小麦被用作青储饲料现象的发生。

二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政策,明确禁止青禾小麦做青储饲料行为。保证粮食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抓紧研究、提前谋划,现在北方地区小麦陆续进入青储期,部分地区牛羊用饲料减少,需要其他形式的青储饲料补给,但是绝不能以牺牲粮食来解决。国家应该出台政策,禁止青禾小麦转做青储饲料行为,同时,取消小麦转为青储的粮食直接补贴。

三是做好科普宣传,理性引导农民。一方面受国际政治大环境影响,今年全球或将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粮食危机,粮食价格不可避免要上涨。另一方面小麦作为青储饲料本身并不合适,小麦做饲料的转化价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如玉米高,养殖场用小麦作为青储饲料本身并不划算,只是特殊时期的权益之际。长江以北地区的主食还是以小麦为主,作为青储饲料势必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必须大力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大局观,保持理性,切实提高农民收获粮食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优化惠农补贴。由于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所以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随着种粮成本不断上升,当前的农业补贴水平难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升级创新,进一步创新健全农业保险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险种体系、基层服务体系和保费补贴分担办法,加大对主粮作物保险力度,提高农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