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调研报告多篇

我国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我国小电器市场增长趋势调研报告

在中国礼品行业遭遇群体发展瓶颈的今天,有一个品类“家族”却在逆势崛起,它以时尚、个性、高雅、方便、实用等特点赢得了终端客户的青睐,在赢得礼品市场的同时,也扯起了品牌与细分的发展“大旗”——它就是小家电。

它是礼品行业最具代表的品类,没有哪一个品类像小家电这样,品牌厂家如此之多,产品品类如此之丰富,市场竞争如此之饱和。小家电也是礼品行业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类,从导入到成长,再历经变革到细分阶段,小家电的发展就像一幅礼品行业的进程微缩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家电产品以时尚个性、方便、实用等特点赢得了千万家庭的青睐,市场需求十分巨大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xx年小家电年销售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小家电迈入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在这一背景下,用发达国家平均每户家庭拥有小家电20—30件的标准衡量,我国平均每户家庭却不到10件,拥有率不及欧美的1/5。巨大的市场空间也给小家电产品的时尚化和精细化、细分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小家电市场正以每年8%—14%增幅高速发展。

巨大市场空间自然会吸引各路商家的目光。全国小家电生产企业共有5000多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小家电产业集群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主产区集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广东顺德、浙江慈溪和山东青岛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以广东顺德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之一,涌现了如美的、格兰仕、容声、万家乐和科龙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浙江慈溪家电企业经过20多年的酝酿与发展,成就了方太、先锋、沁园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迅速在国内市场崛起。目前山东青岛已经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家电电子制造基地。现在,随着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家电产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梯次发展,海尔在武汉和重庆、格力在重庆和合肥、美的在合肥、芜湖及武汉都增加或者新建了生产基地。

小家电可以说是礼品市场最为活跃的礼品线,每年都会有大量新产品面世:像足球一样的车载冰箱、形似辣椒的煮蛋器、如树叶一般的无叶风扇……在功能方面,小家电产品也涌现出来一些“集大成者”:一个炒菜机可自动烹饪南北佳肴,具有煮饭、煲汤、煲粥、煎炸、蒸煮、火锅、闷炖、煮面食等功能,可以说一锅解决了所有的厨房问题;电磁炉不仅可以用于烹饪,还具备电子称的功能;电风扇也融入了“冰风”、“加湿”等功能,更冠以“空调伴侣”之名。无论外观还是功能方面,小家电都把产品创新发挥到淋漓尽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推动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

最初,小家电产业从使用功能上分类,划分为厨房小家电、家居家电、个人生活小家电等类别;如今,按消费群体的细分,研发出了婴儿小家电、老人小家电、女士美容小家电等新产品。产品精细化的发展趋势给予了小家电无限市场潜力和创意空间。

【第2篇】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影响调研报告

我们调查组受市委组织部的指派在**县**镇进行民意调查工作中,发现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多影响。我们在进行民意调查的同时,着意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调查,7天的时间里,我们调查了**县**镇的**等22个行政村和社区,走访了7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现将我们的调查和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镇为例)

(一)对劳务经济的冲击影响

1、**镇劳务经济的情况

**县**镇共有人口95600人,18岁以上人口63071人,其中在外打工人口达31800人,主要劳务输出地为江浙、上海和福建的杭州、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石狮、福州等地,其中浙江6200人,江苏8100人,福建7200人,上海6500人,其它地方3800人。主要劳务为进厂打工,从事的主要行业为服装、电子类加工,还有一部分从事特色的加工服务业,如顺河行政村的人主要从事雨棚加工和广告牌制作,还有的从事建筑业、出租车司机等,还有些自主创业的,还有一部分捡破烂的。

劳务经济在**镇经济中占60℅左右的比列。**镇地处**市最偏远的地区,在**、蚌埠、淮南三市的**、利辛、怀远、凤台四县的交界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地方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和特色经济,农民主要靠劳务经济的收入致富。黄龙和黎明行政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比列最大,均超过了本村人口的50℅,这两个村的楼房最多,黄龙村的高玉玲盖新房面积达600多平方,他告诉我们,靠种粮食是跟本盖不起这样的楼房的,他带着三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赚钱才盖了新房。据了解,家里人员外出务工是农民盖房、买摩托车等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

2、务工人员返乡情况

目前**镇外出务工人员现已返乡的大约有13000人,占在外务工总人数的40℅左右,并且仍在继续提前返乡。往年这个时候正式农民工增加外出的时候,返乡要在春节的前一个星期左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1)进场务工尤其从事服装电子行业的冲击最大。在**镇黄龙行政村,刚刚回家的高彩霞和高彩云告诉我们,她们在浙江省慈溪的一家服装厂打工,现在厂子里没活了,只能回来了,往年这个时侯是最忙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到xx多元,今年他们村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

(2)建筑业在其次。建筑业的务工人员回来的占从业人数的比列小一些,大约有30℅左右。很多的建筑工地停工,许多从事建筑的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活干,但有些人没有拿到工钱仍在滞留城市讨工资。所以建筑务工人员的情况比目前返乡的情况要严重,还有些包工头跑了拿不到工钱的情况。

(3)自主经营的从业者及服务业受冲击要小一些。顺河行政村的人主要从事雨棚加工和广告牌制作,虽然活少了一些,但返乡的人员只在总从业人口的20℅。邹圩行政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服务行业,尽管企业消减人员,也有大量人员返乡,但仍不比其他行业受冲击得大。

(4)其它行业务工人员的情况。捡破烂的人员大都返乡,因为捡的东西卖不掉。出车司机受影响较小只有很少部分人员返乡,但同样从事出租车司机行业的人员业也少,邹圩行政村有10多人在张家港开出租车。

3、特点分析

从返乡的人员来看,一是有技术特长的人员影响小,尽管纺织、电子行业的冲击大,但能留在没有倒闭的企业里的人员,大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二是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影响小,比如出租车司机。三是自主经营和自主创业的影响较小。

(二)金融危机对农产品价格及销售的影响

**镇的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小麦是国家保护价格的农产品,由于国家公布了保护收购价格在提高,所以小麦的价格较去年有上涨,但化肥等农资的价格也在上涨,成本增大,所以小麦涨价并没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玉米、棉花、大豆国家均没有保护价格,它们受市场的调节。去年,**镇的玉米价格卖到每公斤8毛7,而且客商上门收购,今年每公斤6毛2也没人要。芡南行政村的张海国告诉我们,今年,他收获了1万多公斤玉米,可以说是丰收了,但1万公斤玉米卖不出去,就快长芽了,说不定要烂在家里了。去年棉花每公斤卖3块5,还抢着收,今年每公斤2块1,也没人要。

(三)金融危机对其它农村经济和工作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务经济和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农村集镇贸易商业消费等都受到冲击。在**镇和罗集镇,大部分商店都反映,生意还不如去年的一半,赶集的人不少,但进商店买东西的人不多了,由于房租高,很多商店关门了。饭店的生意也少了许多。

**镇引来江苏客商投资经营的大型超市“万客隆”,营业额明显下滑。很多村去年积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今年犹豫不决,钱迟迟不缴,有些人提出要退出合作医疗。村里一事一议更难了,村村通公路的配套款落实难,陆瓦房、顺河等村的村村通公路配套筹资就落实不了。

二、关于调查的分析和思考

(一)金融危机对落后地区的影响首先在农村。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不仅仅是发达地区以出口和国际市场为主的经济,同样也冲击着以劳务经济为主的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其影响首先在农村,首当其冲的是农村经济。

(二)从农村会逐渐影响到城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农村购买力受到消弱,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消费购买力水平,城市商业服务业会受到影响,以轻工产业为主的我市城市经济也必受到影响。

(三)金融危机的全局性和局部性。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它具有全局性,但也有局部性和个性。比如尽管企业倒闭增加,但有实力的企业却保留了下来,大量人员失业,但具有技术特长的人员却留了下来,尽管农产品掉价,但它不是绝对地没有市场。所以只要积极应对,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两面性,寻找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

三、关于我市农村经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

(一)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化不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向。农产品的滞销,劳务经济的萎缩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还与信息化不强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的信息化,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极为重要。

(二)加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劳务经济是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须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在劳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组织定向劳务技术培训,使学有所向、学有所需,同时扩大了劳务技术培训市场,增加了劳务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三)帮助农民建设现代农产品市场。现代农产品市场可能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要建立**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系统,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在信息的配置下更加合理。要为农民提供网络销售的中介实体机构,引导帮助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发展现代农业。

(四)争取国家和省及相关部门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增加了基础项目的投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和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三市六县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及相关部门的关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在**落地,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既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又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工业带动农村农业的发展。

【第3篇】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的颁布,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小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两免一补”资助,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为西部地区的“两基”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及格率较低,辍学率也出现了反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西部农村中国小的教学质量低下。例如,云南省景洪市景哈乡中心国小-学年六年级样本班,市统考语文成绩及格率57%,数学及格率41%,全科及格率仅为32.6%。国小升国中不及格率占到70%-80%。九年级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成绩,语文及格率21.35%,英语及格率5.62%,数学及格率20.79%,全科及格率仅为2.75%。另据调查,云南省澜沧县木嘎乡的国小毕业成绩主要集中于3-9分和20-29分之间,没有一个学生达到及格线60分。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5%以上,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4篇】烟草:我国双低卷烟品牌分布情况调研报告

烟草:我国双低卷烟品牌分布情况调研报告

低基数快增长——低焦油卷烟品牌发展趋势

纵观,全行业销售低焦油品牌卷烟88.6万箱,年销量25亿支(5万箱)以上的仅有上烟集团的“红双喜”、“中南海”、吉林烟草工业的“长白山”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与其它传统烤烟型品牌相比,无论是品牌规格数量,还是总体销量,都距完成2022年低焦油品牌规划目标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到20xx年,据相关数据显示,仅第一季度,低焦油卷烟销量就已达到86.9万箱,接近全年的销量,低焦油卷烟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销量、结构以及品牌规格数量均快速增长。

20xx年,低焦油卷烟销量实现“开门红”,快速增长的数字让行业倍受鼓舞,也需要更为理性地看待。

首先,20xx年以来,低焦油卷烟销量较之于之前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与及之前,行业低焦油卷烟销量进行的对比。,低焦油卷烟的合计销量虽然增长超过20%,但总量规模不足百万箱,市场份额只有1.89%。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自起,低焦油卷烟的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长,销售收入仅61.59亿元,已达到120.34亿元,增幅近100%。,低焦油卷烟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低焦油卷烟发展趋势迅猛,低基数、快增长现象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调焦”的因素也是其中之一。依据《卷烟》国家标准的规定,盒标焦油量(5-10)mg/支的卷烟其实测焦油量和盒标焦油量可以有2mg/支的允差,实测在10mg以下的就可以标8mg。而这一部分卷烟也都统计在低焦油卷烟之列。

对此,加快低焦油品牌成长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卷烟上水平”,行业还面临着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不均衡快变化——低焦油卷烟品牌分布格局

一项的资料显示:“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区低焦油卷烟的销量分析可以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于低焦油卷烟的消费能力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焦油含量8毫克/支以下的卷烟销量占地区卷烟总销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大连、福建等地区焦油含量≤8毫克/支的卷烟销量已经占到当地总销量的2%以上,浙江、江苏等地区低焦油卷烟销量比例也在1%以上,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对低焦油卷烟的接受能力、购买倾向比其他地区高,他们对于低焦油卷烟的认识和对卷烟品质的诉求已经逐渐发生了转变……”

目前,低焦油卷烟在国内市场呈现分布不均衡,其中表现在区域间、企业间和品牌间都存在不均衡。究其原因,地方差异、企业规模、品牌结构等都是造成不均衡格局的原因。

从不同区域看,低焦油卷烟发展北方比较快,南方相对慢。东北三省一市的低焦油卷烟销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左右,而东北地区的卷烟总销量在300多万箱;加上北京等地,北方地区的低焦油卷烟销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远高于其卷烟总销量在全国的份额。南方方面,福建销量最多,达到11万箱。20xx年一季度这种区域格局虽有改变,但是基本状况没有变。

从企业或品牌规模来看,小企业小品牌发展快,大企业大品牌发展相对较慢。中烟实业的企业体量相对较小,有两个企业及“长白山”和“兰州”两个品牌低焦油卷烟销量位居前列。及20xx年一季度低焦油卷烟产销量较大的有上烟集团、福建中烟、川渝中烟等企业和“红双喜”、“中南海”、“七匹狼”、“娇子”等品牌。

从品牌结构来看,低焦油卷烟中端品牌整体表现较好,高端品牌在20xx年一季度有明显突破。低焦油卷烟品牌主要在中低端,如“中南海”、“都宝”等。但是20xx年由中端向高端发展的趋势明显,低焦油一类烟的比重大幅提升,一些高端品牌快速反应大步跨入低焦油阵营,“黄鹤楼”低焦油卷烟销量由全年的不足1万箱激增至20xx年一季度的17.9万箱,“芙蓉王”没有低焦产品,20xx年一季度销量1.1万箱,“利群”全年低焦产品销量不足0.67万箱,20xx年一季度销量0.74万箱。

总体来说,行业低焦油卷烟发展在区域间、企业间和品牌间都存在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将给行业低焦油卷烟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工业企业提供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多样性多元化——低焦油卷烟发展特点

我国烟草企业一直把减害降焦作为烟草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中式卷烟发展方向,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以培育重点骨干品牌为核心,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突出中式卷烟风格特色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和集成,研究了一系列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的降焦综合技术,并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制定了有序的中长期低焦油产品发展战略。在低焦油卷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特点。

第一是区域性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例如,上烟集团几年来先后推出了几款低焦油卷烟新产品,其中8毫克特醇“红双喜”的烤烟型卷烟 ,在大幅度降低焦油的同时,吸味口感依然十分出色。目前,上烟集团卷烟产品的平均焦油含量已经下降到了12.36毫克/支,所有产品规格中属于低焦油产品的比例一直在攀升。

第二,从技术路线看,灵活多样,有直接降焦的,有开发低焦油新规格的。

第三,市场营销策略方面,有的是精耕细作,有的是作为品牌的整体战略,有的品牌是经营多年,如“中南海”、“红双喜”、“七匹狼(蓝)”等,有的是近几年异军突起,像“长白山”、“娇子”等品牌等。

第四,互动性效应。目前低焦油卷烟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个品牌和某个区域呈现一种工商之间整体联动的效应,本土的品牌在当地都会有很好的表现。比如,北京有了“中南海”和“长白山”,所以北京市场的低焦油卷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4%;上海有了“红双喜”,上海去年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占9.6%;吉林有了“长白山”,去年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达到了8.0%。这几个省市都是因为有了自己当地的低焦油卷烟品牌,所以低焦油卷烟在当地市场占的份额也比较大。

我国烟草行业在卷烟降焦课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全球来看,行业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在降低卷烟焦油含量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烤烟型卷烟为主体的消费习惯,而该类卷烟的配方本身就具有高焦油和香气浓度较高的特性,因此,卷烟焦油量的大幅度降低,无疑将导致烟味偏淡且香气不足,使消费者难以接受。因而在降低卷烟焦油量后,如何保持卷烟的香气、体现卷烟的吸味满足感,将是企业在低焦油卷烟,特别是在低焦油中式烤烟型卷烟开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也是低焦油卷烟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低焦油卷烟能否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市场瓶颈,进行更深入的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走出具有中式卷烟特色的降焦之路,将是未来低焦油卷烟发展的关键。

“双低”技术面面观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种子,到人们指尖燃尽飘落的烟灰,虽然是小小的一支烟,但却要经历烟叶、烟丝、卷烟等多种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烟叶栽培、工艺配方、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

在中式卷烟迈向“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道路上,虽然降焦理论各不相同,方式多种多样,技术各有千秋,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减害,提升中式卷烟的安全性,为消费者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烟草育种

当一支烟还是实验室里的一粒种子的时候,它的化学性质就已经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烟叶,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也不同。如果说烟叶是卷烟生产的基础,那么在育种环节降低烟叶有害成分则是卷烟减害降焦的基础。,国家局发布《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将烟草基因组计划列为重大专项之一。

在烟草育种方面,云南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达成意向,计划联合组建一个分子实验室,利用分子技术针对各种有害成分来改变烟叶的遗传性状,进而培育出低危害、低焦油、高香气、高品质的烟草品种,正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薄片

当烟叶进入工业生产环节,烟草薄片是卷烟配方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烟草薄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废物利用、降耗增效,更在于它还是卷烟减害降焦、提升卷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卷烟配方中掺用部分烟草薄片,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烟叶资源,而且可以降低卷烟焦油量及有害物质含量。完全用烟草薄片制成的卷烟,其焦油释放量仅为10mg/支左右,比普通烟丝制成的卷烟低60%左右。如果在配方中掺用20%的烟草薄片,可以使卷烟焦油量及有害物质含量下降10%左右。目前国际上销量较大的几个卷烟品牌中,烟草薄片的应用量已超过20%,有的甚至达35%。

在烟草薄片的几项生产技术中,以造纸法生产的薄片效果最为明显。比如广西中烟的“真龙”品牌能够成为“高香低焦”卷烟,生物薄片功不可没。

——滤嘴

在卷烟材料发展的历史上,滤嘴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它的出现顺应了控烟运动的发展形势,也使得选择性地减少或去除卷烟中的有害成分成为可能。

随着中式卷烟品类构建与创新的不断突破,滤嘴在解决减害降焦与保持吸味的矛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品类的构建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滤嘴新技术、新产品正在不断涌现,它们在中式卷烟减害降焦、品类构建和创新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娇子”就借力于“四川省卷烟减害降焦重点实验室”,从一开始就聚焦于卷烟减害降焦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专注这一领域已有二十余年。

——卷烟纸

除了烟用丝束,卷烟纸是行业推进减害降焦、提升卷烟安全水平的又一重要材料。卷烟纸不仅能直接影响卷烟产品的质量,而且其燃烧性和透气度也是影响烟气焦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燃烧性好的卷烟纸可增大烟支的静燃率,使烟支充分燃烧,减少抽吸口数。透气度大的卷烟纸增大了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的向外扩散和一定的空气稀释,每口焦油量也随之减少。所以,恰当地选择卷烟纸是降低烟气焦油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以红塔集团的“红塔山国际100(hts)”为例,该产品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首创活性炭涂层成型纸,高效过滤烟气杂质;bio-tek生物减害技术的应用则使“红塔山国际100(hts)”降焦效果同比提升25%,优于欧盟市场准入标准;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ty-2卷烟纸,减少了烟气中一氧化碳的递送量,有效降低卷烟纸对自然烟草本香的影响等等。

——自由基减害技术

过去,烟草行业一直将烟草减害的重点放在卷烟降焦上,但降低焦油与满足消费者吸烟生理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看法认为选择性地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才是烟草减害的正确出路。特别是选择性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气相自由基的研究工作。

在此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卷烟品牌是上烟集团北京卷烟厂的“中南海”。1989年,北京卷烟厂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攻关,历时6年,方才破解了自由基清除的密码。并成功推出8mg低自由基、低焦油卷烟规格。

——香精香料添加

卷烟减害降焦不可避免地要损失卷烟的部分香气质和香气量,易使口味失去原有的风格,这就需要通过加入另外的香料进行部分弥补,加香的作用之一是在降低卷烟危害的同时,弥补香气的损失,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比如湖北中烟在神农架林区建立天然本草中草药种植基地,从神农香菊等具有止咳、化痰、生津功效的中草药中,研制成150余种本草提取液,添加到1916、漫天游、雅香等产品中,同时致力于降焦增香型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焦油低至8毫克、5毫克、3毫克的产品储备,1毫克低焦技术也已取得重大突破,抢占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的制高点,减少吸烟对于人体的危害。

——特色添加

除了香精香料添加之外,还有一些品牌采取了其他成分添加的方式来减害,比如江西中烟的“金圣”通过中草药添加来减害;山东中烟的“泰山”品牌则是添加了茶叶成分;上烟集团的“中南海”则是通过自由基技术的添加来减害。

低焦低害“红双喜”

从烟草育种到薄片、香精香料的添加……,各卷烟工业企业和低焦品牌的减害原理各不相同,减害技术各有千秋,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减害,提升中式卷烟的安全性。而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研究低焦油卷烟的上烟集团,他们的减害理念和技术手段无疑尤为值得人们关注。

一直以来,在减害降焦方面,上烟集团都坚持“讲得清、测得出、降得下、控得住”——即:降害原理讲得清,有害成分测得出、降得下,降害效果控得住。

上烟集团并不局限于单一减害技术的运用,而是注重在降焦同时,充分保持“红双喜“卷烟的产品风格及其丰满的香气,致力于卷烟配方、料香设计、物理降焦综合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上烟集团这些综合技术手段应用的杰出体现无疑就是“红双喜”。

——先进的降焦手段

据专业机构的研究证明,卷烟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主要来自焦油,焦油是卷烟烟丝中的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是由多种烃类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组成的复杂化合物,降低卷烟中的焦油含量能给有效降低卷烟的危害性,国际上一般也是以卷烟中的焦油含量高低来评价卷烟的安全性。

而焦油是从何而产生的呢?源头就来自于烟叶,研究表明,烟叶燃吸时的焦油产生量与卷烟燃吸时的烟气焦油释出量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出产的烟叶所含焦油量是不同的,如果工业企业在卷烟配方中使用焦油量较低的烤烟烟叶原料,可以降低卷烟焦油量,从而提高卷烟安全性。

由此可见,面对烟草行业低焦低害的发展趋势,从源头上选择焦油含量较低的烟叶无疑是一条比较明智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对于上烟集团来说并不轻松,上海不产烟叶,这是上烟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瓶颈,但这反过来却让上烟集团在原料选择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上海烟草的技术人员在全国各烟叶产区寻找优质烟叶拓宽原料的使用范围,选择与烤烟配伍性好、香气足、香气量大、生理满足感强的烟叶原料,并关注该类烟叶的种植、调制质量,建立烟叶基地,保证烟叶长期、稳定的供应。

除了精细选择烟叶、从源头上降低焦油含量之外,上海烟草的技术人员在配方技术中率先使用造纸法再造烟叶,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对改善烟草化学成分、降焦、降耗有良好的作用,是降低卷烟原始焦油释放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在1949年,美国的雷诺公司就已经在所生产的卷烟中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成为国际上最早使用此项技术的卷烟企业。目前,在国际上,造纸法再造烟叶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世界上几个销量最大的卷烟品牌中,再造烟叶的平均掺配量超过20%,而“万宝路”卷烟再造烟叶的比重甚至已经达到了30%左右。

上烟集团是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使用最早、最多的企业之一,早在1998年就率先开发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并成为卷烟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造纸法再造烟叶通过改进烟组配方,能够在保持香气的前提下有效地降焦,成为目前比较可行的道路。率先采用造纸法再造烟叶对产品进行改造的8毫克/支的“红双喜”品牌,刚一出世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这个做法的可行性。

在利用造纸法再造烟叶之外,上烟集团还在积极研究与应用香精香料技术。

伴随着焦油量的降低,烟味会变淡、香气会减弱,卷烟产品会失去原有风格,这可以从某些畅销品牌的系列低焦油产品推出受阻得到验证。如何在焦油量降低之后保持卷烟的香气和吸味不变,这对于致力于打造“高香气、低危害”的中式卷烟来说,无疑是一道很大的难题。因此,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增进和提高烟气浓度和香味,在目前情况下,只能借助于香精香料技术。

什么是中式卷烟的香精香料技术?加香加料就是在烟草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根据产品风格要求、叶组配方结构,选用各式各样的添加剂,平衡叶组的化学成份,衬托烟草香气,使产品更具特色。卷烟加香加料不仅能够改善卷烟的香气、吸味等品质因素,还有保润、保湿、防霉以及增强烟叶的加工性能等作用;也是提升产品技术防范能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领域。

国家局副局长张保振就曾经说过,发展中式卷烟需要加强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香精香料核心技术的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卷烟企业和品牌都在积极研究与应用香精香料技术,比如上烟集团和“红双喜”品牌。

上烟集团通过实施卷烟料香技术的专项研究,通过料香配方设计、调配等技术应用,解决了降焦和吸味矛盾;同时在就组建成立了“上海牡丹香精香料有限公司”,从事烟用香精香料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其相关领域内的咨询服务,其产品直销上海卷烟厂,属上烟集团烟用香精、香料的唯一直供单位,并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定为烟用香精香料首批定点供应单位。

上烟集团在加香加料等创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较好地解决了降焦与吸味之间的矛盾,比如8毫克“红双喜”虽然焦油含量比原来17毫克“红双喜”大幅下降,但烟草本香仍然较为丰满投法,感官质量依然相当出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产销量年年翻番。

——独特的品牌精神

上海手表、海鸥照相机、永久自行车、中华牙膏、白猫洗洁精、上海药皂、百雀羚、美加净、海鸥洗发膏、六神花露水、大白兔奶糖、光明啤酒,这是一串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它曾经代表了中国老百姓吃穿行的各个方面,但是这由不同领域的产品组成的一串名字又有他的一个共同属性——上海制造。

上海滩,车水马龙,灯火辉煌。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各路英豪枭雄怀揣各自的梦想,汇聚于这片梦幻的土地,在风云际会中寻找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回顾新中国的六十载工业时,有两个地标不得不提:东北和上海。老重工业基地东北从经济层面包围了新中国的经济,上海则凭借良好的轻工业基础和国家赋予它的使命,在那个物资紧缺的计划经济年代,为全国人民生产名牌日用品,包括零食、牙膏、衣鞋、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上海,就没有那个时代的生活品质和时尚。

除了上述产品以外,上海的卷烟产品也是中国烟草的骄傲。他们出品的“中华”牌卷烟之所以能赢得“国烟”的美誉,关键是“中华”牌卷烟的吸味纯净,质量上乘,富有清香之气。除了“中华”之外,“红双喜”品牌也是上海烟草的经典品牌,同时它是中国低焦卷烟当仁不让的王牌。

1959年南洋烟草公司上海制造厂转业,“红双喜”牌卷烟正式归上海卷烟二厂生产。1993年,由原上海市烟草公司所属企业改制组建的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挂牌成立,“红双喜”迎来发展新契机。在前期基础上,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继续致力于“红双喜”低焦油卷烟产品的研发。1977年,11mg低焦油“红双喜”面市,成为全国第一款低焦油烤烟型卷烟。这款卷烟产品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1999年,“红双喜”(特醇8mg)亮相上海,创了中式烤烟的焦油含量新低。

焦油降低、品质不变。8mg“红双喜”在质量上保持原有“红双喜”品牌风格和香气特征,香气更细腻,吸味更醇厚。这也是“上海制造”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上海制造”的精神也同样传递给了上海烟草,那就是——做精做强。“开德国车,抽上海烟”,这句挂在消费者嘴边的话语也正是“上海制造”精神的折射。

很多人认为,8mg“红双喜”问世之后能够稳步的发展是因为它采用优质原料,在大幅度降低焦油的同时,吸味口感依然十分出色,精心设计,工艺精良,在质量上保持原有“红双喜“品牌风格和香气特征,香气更细腻,吸味更醇厚。但是这其中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8mg“红双喜“的价值或者说性价比。

从开发伊始,上海烟草就致力于研究性价比更高的低焦产品来回报消费者,8毫克“红双喜”也一直定位于1美元的卷烟,符合大众消费的趋势。在低焦成为中国烟草发展趋势的当下,上海烟草也把“红双喜”卷烟放在10元以内的价位,让更多的消费者能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低危害产品,这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进入新世纪后上海烟草更是对卷烟降焦减害保持品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烟叶配方设计为例,上海烟草完成了国内外不同产区、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烟叶及不同规格滤嘴棒、不同卷烟纸规格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研究,并以有害成分与焦油量的比值为指标,系统考察了膨胀梗丝、膨胀烟丝、造纸法薄片在配方中的应用比例对7种比值的影响。

【第5篇】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在发达国家

从经济效益方面比较,我国硬质合金年销售收入约5.6亿美元;日本仅为我国产量的40%,但销售收入高达26.33亿美元,其中刀片的比重高达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我国工具工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刀具产品23364件,比上年增加64%;进口刀具购置费高达2亿851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7%。这些数字说明,国产刀具还远远赶不上机床主机的发展,所以才造成目前“洋刀”畅销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显着的今天,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准五金刀具制造界的发展趋势并迎头赶上,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只是一些乐观人士的估计。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力还是集中在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尖端技术型产品的能力还不强,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产业结构落后国产机床不得不配“洋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同时国内制造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于是国产数控机床开始大量进入制造领域。随之一个尖锐的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进的数控机床,配不到先进的国产刀具,不得不配“洋刀”。中国刀具工业几十年如一日的产品结构,在新的发展时期终于暴露出严重缺陷,拖了制造业现代化的后腿。

据专家分析,我国的差距是阶段性的。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仅为26.23%。作为出口大国的我国,出口物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却高出国际发达水平20%到30%。

目前,中国刀具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战略规划,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凸显出几个致命的问题,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前进。

科技技术含量低

产品附加价值低

服务与国际不接轨

跨国企业,如德国雄克、日本黛杰、丹麦尤尼莫克等刀具生产企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也就决定了其服务形式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超越了只提供给客户刀具的初级销售阶段,根据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刀具方面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把销售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高级形式已成为国外企业惯用的销售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知名刀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贵而有市,部分中国企业虽“量大面广”却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道路闭塞

21世纪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网络化、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办公效率、节约办公经费、加快反应速度,还可以提供市场信息、辅助企业判断、打造企业品牌。

【第6篇】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然而,与此地位不相符合的是我国禽肉出口量仅为生产量的3%左右,典型的生产上的“巨人”和出口上的“矮子”。美国、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饲料原料价格较低,设备先进,大规模饲养成本比我国低20%~30%。1996年,欧盟禁止我国禽肉产品进入其市场,使我国失去了欧盟市场3~4万吨的冻鸡产品份额;而日本也一再对中国肉鸡采取歧视性采样检查,以限制中国廉价肉鸡对其国内的冲击。我国肉鸡产品的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14%陡降为2000年的4%,预计再有10~15年的时间,中国家禽业便可全部与世界接轨,而肉鸡业首当其冲;肉鸡业显然面临极大的挑战,肉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现在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因此,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20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达到gmp标准。

4疫病种类多

中国肉禽业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新城疫等诸多疫病困扰,而且我国养鸡行业几乎每两年新增一种疾病。而农村养鸡户在疫苗的选择、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诸多疫病的广泛流行以及农村养鸡户自身知识所限,导致治疗及时,使中国肉鸡业经济损失巨大。此外,也为中国鸡肉的出口造成障碍

【第7篇】关于我国生鲜市场的调研报告

生鲜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包括水果、蔬菜、肉品、水产和干货等类目,对居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生鲜行业采用“产地——各级批发市场——菜市场”的模式,中间环节多,运输效率低,终端价格高。开展电子商务能够将电子商务技术运用到传统生鲜生产中,提升产业链上游的科学管理能力,畅通生鲜市场信息渠道和流通渠道,使生鲜产业的产、供、销体系更加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生鲜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传统生鲜行业的创新升级。生鲜电商行业拥有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巨大,但目前仍处于初期探索階段,仍存在诸多发展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生鲜电商破局的关键。

一、现状

随着“互联网+农业”趋势不断深化,生鲜电商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正日益成为电商行业的突破性增长点。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生鲜电商的积极入市: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顺丰跨界开办顺丰优选;苏宁超市推出“苏鲜生”;亚马逊公布了筹备已久的生鲜馆,包括21cake、都乐中国、獐子岛等;联想佳沃推出金艳果猕猴桃,“柳桃”与“橙”、“潘苹果”一起掀起水果网络营销的浪潮。

新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行业的成长阶段必然要经历艰难的探索时期。生鲜电商普遍存在盈利难的问题,截至2022年7月份,国内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40家实现盈利,95%的生鲜电商企业仍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包括京东、天猫、顺丰优选等生鲜电商巨头。大型综合电商们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短期亏损尚能维持,但许多中小型生鲜电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出市场,曾经风光一时的优菜网、美味七七、菜管家等垂直电商的失败,显示出生鲜电商面临的严峻形势。生鲜电商虽然道路曲折,但其发展前景仍被业内所看好,资本的青睐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2年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中粮我买网完成了c轮2.2亿美元融资,创下行业新高,本来生活、天天果园、多点等其它多家公司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传统农批市场转型电商的实力强大,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新增长点。面对生鲜电商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生鲜行业带来的中击,许多农批市场积极转型,借力互联网信息化大趋势,开展农产品电子交易、电子拍卖和期货交易等业务。例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建立起蔬菜电子拍卖中心,日交易量达100多万斤,成功实践了“未收先卖,未种先卖”的订单农业模式。

二、挑战

(一)物流成本高

生鲜产品具有季节性、保鲜难和损耗高等显著特点,冷链物流体系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运营成本和利润分配。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阻碍生鲜电商发展的主要矛盾。传统生鲜行业仍普遍采用“打冷+冰块”的原始冷藏方法,以常温车为运输工具,保鲜时间为2-3天,且运输损耗大、效率低。大型生鲜电商采用自建冷链物流的方式,投入巨额资金铺设全渠道全方位冷链物流体系,但目前尚在建设之中,短期内难以承担持续增长的生鲜配送压力。而中小型生鲜电商大多依靠第三方物流,采取“普通物流+快行线”的低效方式。现阶段,国内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能够采用低温冷链完成“最后一公里”并覆盖全国范围的仅顺丰优选一家。

【第8篇】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肉牛产区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二、我国肉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距之大。

2.良种化问题突出。我国的牛肉生产水平低,除饲草料供应不足、饲养方式落后、疫病防治体系不完善外,品种是决定个体生产性能和牛肉质量的主要因素。我国肉牛业起步

较晚,一般只重视牛肉增产问题,对种牛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少,我国的肉用品种培育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目前,存栏的肉用种公牛大

部分是引进的活体或胚胎,还有一部分是引进纯种的繁育后代,这些牛占存栏种公牛的93%。

据统计,全国种公牛站每年只能生产肉牛冷冻精液2000万剂,可配1000万头能繁母牛,而全国存栏能繁母牛有4000~6000万头,意味着人工授精量不到能繁母牛的1/4,每支肉牛冷冻精液售价1~10元,饲养种用公牛的经济效益很低,而且优秀种公牛在肉牛发展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国内地方品种虽然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肉质鲜美的特性,但是由于生产速度慢、屠宰率低,农户都喜欢用进口牛来改良地方黄牛,地方黄牛冻精需求逐年减少,种公牛站经济效益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地方黄牛公牛数量急速下降。目前,全国种公牛站存栏鲁西牛公牛只有3头,秦川牛6头,南阳黄牛8头。与2000年相比,南阳黄牛减少了15头,秦川牛

减少了11头。

3.饲养规模小。我国的肉牛饲养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饲养为主,一般每户饲养都是三五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们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据统计,2002年,内蒙古年出栏3000~4999头和5000头以上的场(户)数各

有1个,而美国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肉牛散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

4.产业化程度低。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把分散养牛户的饲养、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化。

无论是企业数量、规模,还是加工能力,我国肉牛加工企业的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难以形成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国外大型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大都在几十万头,而我国肉牛加工企业却为几万头、十几万头左右,且不能满负荷运转,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据报道,2003年,内蒙古肉牛加工能力仅相当于牛肉总产量的42%,而牛肉实际加工率约为13%。

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开展工作较少,市场开发明显不足。牛肉产品销售上,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价格便宜,不能体现不同档次牛肉的不同价格。我国的肉牛基地和肉牛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

业化链条。

三、发展我国肉牛业的有利条件

【第9篇】我国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化妆品市场发张迅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国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1991年增加到40亿元,1993年猛增为90多亿元,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为了解泉州市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与消费心态、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我们对泉州市化妆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对泉州化妆品市场的概况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护肤类化妆品为主流在接受调查的大多数读者中,高达87%的人主要使用护肤类化妆品,而对于彩妆类化妆品的使用者仅占2、7%,两类均使用者为10、3%。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结果同时调查显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妆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几次。这说明在泉州化妆品已成为大众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频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较明显的差异,45%的女士选择'一天几次',44、1%选择'每天一次',而有18、1%的男士选择'一天几次',59、7%选择'每天一次'。虽然男士使用化妆品的频率低于女士,但是其使用频率的绝对值并不是很低,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不容小视,是值得商家开拓的一个市场。

长期以来,男性化妆品在化妆品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开始关心自己的皮肤,这一点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那么,泉州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妆品存在哪些不足这一问题的呢? 4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男性化妆品品种不够丰富,22、1%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不方便,20、1%的被调查者认为质量不够好,21、1%的被调查者认为功能不全,13、4%的被调查者对服务不满意。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可见,目前泉州市场上的男性化妆品在品种、质量、功能、购买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商家不能错过的一块大蛋糕。

超市为最大销售渠道从化妆品来源上看,有96、4%的人是自己购买,有3、6%的人是接受亲友馈赠。在购买化妆品的人中,有45、3%是从超市购得,42、7%选择化妆品专卖店,12、7%是在一般化妆品店购买的,而仅有4%来自于美容院。这显示了泉州化妆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购买化妆品的,这是泉州的超市特别发达的缘故。化妆品专卖店的从业者一般具有美容护肤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咨询,而且专卖店提供的化妆品品种比较丰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专卖店购买化妆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务,而非销售化妆品。在使用化妆品的人当中,有54、7%的人认为应该用完再买,但也有不少人(25、7%)认为只要好就可以买,随意购买和偶尔购买的人只占到了其中的16%。百元价位最受欢迎据这次调查统计结果,泉州人的化妆品月平均消费额在50-100元之间的占38、5%,100-200元的占15、9%,200-400元的占4、7%,超过400元的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费者中化妆品月消费额在50元以内的比较多(占40、5%),月消费在400元以上者大多为'白领'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护肤品价格的调查中,42%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20元到50元之间,29%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50元到100元之间,13、7%的被调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间的价格,接受200元以上的护肤品的被调查者只有2、7%。由此可见,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护肤品更受泉州消费者的青睐。

中青年是消费主力军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化妆品使用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84、6%,20岁以下、40岁以上的使用者所占比例则很小。调查还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化妆品月消费在50-100元之间的较多,占40、3%;年龄在30-40岁的消费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费水平占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人的化妆品消费则较低,每月愿意用于化妆品消费的金额在50元以下的就占到68、8%。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

【第10篇】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问题调研报告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此项法律自实施至今,在适用案件范围、听证主体、具体操作及有关配套法律方面仍存在着问题,致使行政处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未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此项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和行政人员自身观念的束缚、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素质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各项配套制度不健全及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听证权利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此项法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听证配套制度、加强对听证制度本身的研究、营造适合中国本土法律资源的法律文化氛围。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行使国家行政权的世界潮流,必将随着我国市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也将为行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其中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全国各地各级行政机关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规定,对听证制度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适用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毕竟是一项新事物,行政机关在适用听证程序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

一、处罚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听证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对需要举行听证的项目规定过于单一、缺乏弹性,不能适应保障公民权益和各市场主体权益的需要。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只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适用听证程序,而对公民影响更大的,譬如刑事和行政拘留等,则不在听证之列。

(二)行政听证的主体存在的问题

1、关于机构的独立性的问题。根据职能分离原则,主持听证和做出裁决的不能是同一机构的人,但目前各地实践当中多由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主持听证,有的案件调查人员所在的科、所对临时制定某人负责主持,这样就不能完全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听证的公正性面临质疑。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行政听证的组织者,一般就是行政决定者。行政听证的参加代表,也基本上由同一行政决定人选出和指定,行政听证举行的场所、程序,也单方面由行政决定人决定,这样既不利于行政机关主持听证的公开性,也不利于增强听证会的实际效果。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听证机构,尽快实现从听证组织机关实施内部分离制度到建立职能分离的听证机构的过渡。

2、关于听证参加人的问题。设立听证程序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相对中立的环境让当事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听证主持人在法律地位上应具有独立性,应当保持中立,以公正的形象给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双方针对案件的事实与证据进行质证与辩论,从而为案件的公正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听证的其他参加人的选择出应确保公平,听证参加人选的合理确定对于保证听证会上各方意见的公平表达来说至关重要,听证参加人不再采取内定的做法也使得它与征求意见会、论证会等其他形式区别开来。“如其不能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势必难以客观公正的评判是非,整个听证徒有公正的面纱而实为骗人的闹剧”。而我国目前的行政听证参加人的规定比较粗疏,直接利害关系不够明确,听证证件人与案件调查人员共同审问当事人,违背了听证的最终目的。

(三)听证具体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1、履行听证告知义务方式简单。听证告知主要有口头告知、谈话告知、书面告知三种方式。目前行政机关主要是由案件调查人员或其他人员以口头或谈话方式告知当事人有关事项。这两种方式虽然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都不够正式,无法留下书面材料以证明行政机关什么时候告知了当事人,留下了证据的隐患,一旦发生争议,行政机关根本无法证明自己履行了告知义务,势必会处于被动状态。

2、听证会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听证程序是行政官员滥用职权的克星。但就目前的听证会而言,“人治”思想意识的束缚依然严重,有的地方听证笔录及有关的证据材料在行政处罚决定中根本就没有发挥一点效力,当事人的各种意见也没有加以考虑和采纳,最后完全是有关领导的一句话就作出处罚决定。而当事人还是按照法定程序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本就未能达到增强行政效率,让当事人陈述自己意见,息争销诉的目的,反而会增加行政成本和开支,降低执法效率与水平。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要依法行政,依法处罚就必须彻底消除“一言堂”,真正发挥听证程序的作用。

3、不遵守法定程序,出现听证本身的程序违法。目前出现的一些听证本身的程序违法主要表现在: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作出决定前没有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行政机关并不受理,不组织听证;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会正式开始前未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听证会结束后未征询当事人是否作最后陈述。听证程序属准司法性质的程序,很多方面都是按照司法程序近似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的。听证本身的程序违法直接法律后果是听证没有法律效力,更不用说行政处罚决定了。

(四)行政处罚听证证据存在的问题

1、案件调查人员马虎行事,不注重收集证据,在听证中处处被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对证据的收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许多重要的关系到案件本身的证据都没有进行收集。在面对当事人的代理人,特别是精通法律、熟悉司法程序的律师时,经常被问得哑口无言、极其狼狈。这不仅有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形象,而且令人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产生怀疑。

2、一些听证主持人员、案件调查人员对听证程序中的举证责任认识不清,要求当事人负举证责任。《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听证过程中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负举证责任,应就案件的事实及其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提供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所有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都应当在听证会上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和辩论。案件调查人员应当提供足够证据来证明其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行政处罚,而当事人没有举证的义务,可以举证也可以不举证。

二、造成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和行政人员自身观念的束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我国这样一个缺少法治传统的国家,“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重人治、轻法治的政治传统,结果必然是只注重目的,不考虑过程,从而导致执法过程的随意性成为中国法治的一大顽疾”。长期以来,我国对程序法价值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程序法只是实体法的工具,程序法的目的旨在与实体争议的视线,而没有认识到程序的独立价值和本身的正义性。虽然,这几年我们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程序正当”与“实体相当”相提并论,虽然我们国家提出了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执法守法,但是几千年的法治思想传统和建国后几十年的执法实际,加之广大

【第11篇】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管道直饮水是以自来水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水为原水,经深度净化后通过固定管道输送、供给用户直接饮用的纯净水,于近二、三年出现,当前呈现出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发展趋势。

为了在政策、管理和技术上对管道直饮水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xx年3月30日—4月12日,分别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进行了调研,考察了管道直饮水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走访了5个居民小区、1幢写字楼,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来水公司、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管道直饮水公司的代表进行了座谈,对管道直饮水发展的起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指导和管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构想。

1 发展管道直饮水的起因

我国管道直饮水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有需求、有效益、有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之后,对生活饮用水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城市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和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使得一些城市的自来水水质有所降低,如自来水的感官性状指标中要求无嗅、无味,但上海、广州的自来水有时有明显的异味。这就形成了管道直饮水的供求关系,进而使管道直饮水市场从无到有,并在一些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1 管道直饮水工程效益分析

管道直饮水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形成了投资“热点”。通过对北京某小区管道直饮水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管道直饮水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的效益情况。该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0.8×104m2,由3栋高层住宅楼组成,有居民656户。管道直饮水系统按3.5 人/户、5 l/(人·d)、用水量为11.8m3/d设计,总投资为200 万元,包括管道费110 万元,设备费25 万元及安装施工费和其他费用,系统投资折合为10~12 元/m2,综合投资<20 元/m2。供水能力为24m3/d,采用反渗透工艺,出水中浓水与纯水的比例为1∶1,即以10m3自来水为原料水,可生产5m3纯水,其余5m3水(浓水)排放掉。设备的使用寿命按30年考虑(一般是15年),用水量按12m3/d计,则整个系统的效益分析如下:

①总投资为200万元。

②自来水费为2 元/m3。

30年水费合计为51.84 万元。

③电费为0.4 元/(kw·h)。

设备每天工作12 h,耗电量为72(kw·h)。

30年电费合计为31.104 万元。

④管理费用、维修费用及其他用料费用合计为58.096 万元。

30年总费用为341.04 万元。

合计制水成本为0.026 元/l。

纯净水售价为200 元/m3,赢利为173.68 元/m3。

年赢利为173.68×129 600/30=75 万元。

30年赢利为173.68×129 600=2 251 万元。

由此看出,管道直饮水的成本不到0.03 元/l,而售价却是0.20 元/l,是成本的6倍多。实际上在所考察的小区中,售价200 元/m3是便宜的,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价格一般在300~350 元/m3。

通过调研和分析认为,我国管道直饮水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原因是:①有管道直饮水设施的城市数量少且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即使在这4个城市中,开通管道直饮水的小区数量也很小,如北京只有2~3个小区,深圳只有1个小区,上海、广州加起来也不过5~6个。②从事管道直饮水供应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从生产状况看也没有达到有效的规模。通常的经济规模是8 000~10 000户,而实际上一般都在1 000户左右。③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其管理尚不成系统,如对供水商的资质、能力的审核及管理,对在建项目方案的审查和工程验收,对管道直饮水供需双方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及必要的政策法规的制定等都有许多基本的规则要研究确立。

3 评价及建议

3我国管道直饮水现状的调研报告

尽管管道直饮水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暴露出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可以对它作个基本的评价:在自来水水质一时难以提高到纯净水的标准、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管道直饮水不失为一种提高饮用水水质的、辅助性的有效手段。根据这一评价,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的观点:

①各级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包括自来水公司,仍然要以提高自来水的水质为首要任务,切不可因为管道直饮水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去盲目发展管道直饮水,避免舍本求末的现象出现。从目前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饮用水的需求来说,普遍的要求是能够饮用到安全可靠的自来水,而不是再多支出一部分费用去购买高于自来水价格几倍的管道直饮水。就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而言,也不是普遍有饮用管道直饮水的能力,95%以上的城镇居民仍在饮用自来水。因此,对各级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来说,提高自来水水质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更高需求的根本任务。据上海市同行的分析,把自来水水质提高到管道直饮水的水质标准,其成本大约增加1 元/m3,可见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②规范管道直饮水市场,积极引导供水企业健康发展。管道直饮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是市场的产物。既然是市场的产物,就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待它、管理它。不去限制它,但也不盲目发展是我们应持的基本态度。同时,要对管道直饮水供水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必要的水质检测分析仪器的配置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对供水企业的资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保证管道直饮水水质。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旦管道直饮水水质出现问题,对饮用者的危害较自来水更直接,因为自来水在饮用前通常尚有加热过程,可以杀死残留的细菌。

③加强研究开发,确保饮水安全。目前,膜技术是制水的主流工艺,但其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效率比较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二是膜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比较高,增加了制水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管道直饮水的工艺方案和设计参数,开发安全消毒技术,研制国产的膜成套设备,研究解决系统回流过程中出现的真空问题和计量问题。

④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建立技术法规体系。从管道直饮水的生产过程看,仅仅对水质提出要求、制定出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给出必要的标准规范,如循环回流的直饮水,目前有的是回流到制成水的储水箱,经消毒后再供出;有的是回流到进水箱再参与制水的全过程;有的工艺是随时回流;有的工艺是定时回流。应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工艺过程定出标准规范,达到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减少成本、降低资源耗费的合理目标。

【第12篇】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

随着两会的召开,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成今年武汉市两会的最大焦点。如何才能缓解武汉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报告。

★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一个不容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入园难、入园贵”则日益突出。关于这个我问题,我走访了一些适龄孩子的家庭,据家长们反映,大多数孩子入幼儿园很难。位于钟家村王女士表示,儿子三岁,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自己可以找个工作安心去上班,可是找了好几个幼儿园,都是没有找到,因而很发愁。为此我寻访了汉阳区钟家村几个幼儿园,然而却发现有点规模的幼儿园却少之有少,而一些知名的幼儿园则是人满为患,报名的人数与可以入园的人数之间竟然高达60比1,而费用竟然也高得离谱,与某些大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调差的这些幼儿园中,有的幼儿园是专门为机关单位家庭子女而设,许多人想进都进不了也上不了。为此我还采访了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是说这是园里的规定,都是机关单位家庭子女,非机关单位家庭子女,要很好的关系或者缴纳很高的赞助费,才能进来就读。关于其他的,工作人员不愿意作更多的透露。

其实上述现象只是整个中国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而已,面对这样一个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问题,武汉应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出台《武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原因

幼儿园布局失衡、结构不合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缺口较大,公办幼儿园收费偏低;公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职后培训不足;普及城乡学前三年教育举步维艰,办园条件和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民办幼儿园无证办园难以根治,收费混乱,教育质量不高。这些都是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的重要因素。其实入园需求的迅速增长,与近年来出现的生育高峰有很大关系。尽管学前教育发展很快,但仍然“跑”不过入园需求的井喷速度。

1: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在一些地方,学前教育倍受冷落,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了市场,财政投入长期过低。而这些本就数量不多的经费又仅仅投向了少数示范幼儿园,由此导致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这是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

2:优质资源不足,家长“抢跑”心态严重

家长对优质特色幼儿园的迫切追求,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攀比心理,使优质公立幼儿园和一些有知名度的私立幼儿园,成了家长们追棒的目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入园难”的重要因素。

3:农民工进城,流动留守幼儿大量增加与人口出生高峰一样,非户籍适龄儿童的增加,也造成了巨大的入园压力。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流入而且难以预测,使本来就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出现短缺。

4: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招生混乱,监管缺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收入不稳定,工资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幼儿园的招生是自主招生,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统一收费监管。民办幼儿园无证办园难以根治,收费混乱,教育质量不高。

5:幼儿园布局失衡、结构不合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缺乏;

随着新的小区建成,造成布局不合理;有的幼儿园重点放在园区的外部装修,没有从实际出发,形成了学前教育服务重复,从而阻碍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健康快乐成长。

★解决策略

策略1: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

策略2: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学前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具有公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各地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公办民办并举,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策略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的一个重要举措。

策略4: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上面都是一些整体的策略,完善制度是最根本的办法,因此,我写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总结

面对我国“入园难、入园贵”这个难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应把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积极扶持社会和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相关部门对不能达到基本要求、乱收费、违规举办的幼儿园,将予以取缔。

——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了早日解决我国的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13篇】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现在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因此,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20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达到gmp标准。

4疫病种类多

中国肉禽业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新城疫等诸多疫病困扰,而且我国养鸡行业几乎每两年新增一种疾病。而农村养鸡户在疫苗的选择、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诸多疫病的广泛流行以及农村养鸡户自身知识所限,导致治疗及时,使中国肉鸡业经济损失巨大。此外,也为中国鸡肉的出口造成障碍。

【第14篇】我国农村地区事实婚姻存在的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有充足的时间、理由、精力来一场同学聚会。高中同学的聚会——兴奋,各自沉浸于美好的大学生活,迫不及待的想同大家分享自己这一年的经历;国中同学的聚会——安静,太长时间的疏于联系,让大家变得客气而疏远;国小同学

的聚会——热闹,从那样穿布鞋扎羊角辫的年纪中走过,总有一种时间冲不散的热络,无话不谈、笑语连天。可是热闹过后却又忍不住的心酸,十几个人中除了正在上学的几位外,基本都已定亲,或者成家生子。面对我无言的惊讶,没有人给予过多的解释,本来就是含羞带怯的年纪,又如何将这种事情形容得轻描淡写。

在我还未从聚会事件的震惊中回神,同村远房的大娘又托父亲帮忙处理她年仅二十岁的儿子未婚生子的事情。这次我的反应就不止是惊讶,还有更多的疑惑不解。对于这种未经任何法律程序便以夫妻的名义生活在一起,并生育儿女的现象,在农村究竟普遍到何种程度,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与远在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东街的刘敦萍同学,就农村中未正式办理结婚手续便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展开了联合调查。

在搜阅了相关资料后得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的、没有配偶的青年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在法律上成为事实婚姻。

一、事实婚姻的存在状况

为了弄清楚事实婚姻在农村中占新婚人数的比例,同时又考虑到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及农村大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度,我们对于此项问题分别以同熟知村里事务的长辈闲谈、向村妇联主任咨询及对户籍办、计生办相关工作人员采访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xxxx—xxx年间,xx省xx县xx乡xx村公开举行婚礼的青年男女为xx对,但仅有六对男女于婚前到相关部门办领了相关手续。约占受调查人数的xx%。其余xx对中,有xx对青年男女在婚礼举行后xx—xx个月后补办了结婚手续。剩余xx对,自婚礼结束至今未补办任何相关手续,约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

而xx省xx县xx镇xxxx—xxxx年间公开举行婚礼的xx对夫妇中,仅有两对未办理结婚手续,仅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左右。

对于两地事实婚姻所占比例的差距,我们又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发现,两地对于这种未办理任何手续即以公开、持续状态生活在一起,甚至生育儿女的青年男女事例的监管与处罚办法的差距,导致了这种差异的产生。具体的监管与处罚办法,并未在计生办等相关部门得到确切答复,仅从村里受处罚的实例中总结得出:xx省xx县xx镇xx街若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儿育女,一旦被计生办查出,则会对其进行高额罚款,金额至少是xxxx元人民币;相应的xx省xx县xx乡xx村的此种情况的罚款仅在xxxx元左右。

二、事实婚姻的存在形式

总结了69对受调查人选中的事实婚姻存在状况,得出事实婚姻存在的两种形式:

(一)符合结婚条件的两性结合的事实婚姻。即男女双方均符合结婚条件,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长期共同生活,或生育子女,所形成的一种现实的、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基于这种原因存在的事实婚姻关系,大多数会在子女出生前,为解决子女的户口问题而去相关部门补办结婚手续。因而,这种婚姻关系具有存在时间短、社会影响小的特点。

(二)不符合结婚条件的两性结合的事实婚姻。即男女双方或一方因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等原因,在举行婚礼前无法从相关部门领取合法证件,是事实婚姻的最主要存在方式。基于这种原因产生的事实婚姻关系,具有存在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三、事实婚姻的存在原因

经过调查,事实婚姻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原因有三:

(一)农村地区落后的婚姻观念。在受调查的两地农村,很多国中毕业后无法继续深造的青年男女,在其十八九岁时父母即为其张罗相亲,只要门当户对、双方当事人没有太大的意见,就会在双方家长的主持下进行订婚。订婚后一到两年的时间,就会举行婚礼,以此作为结婚的公开及必备的要件。基于这种原因结合的青年男女,大多因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而无法从相关部门获得法律婚姻的有关批准,不得以而维持这种不登记“结婚”的关系。

(二)淡薄的法律意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人们受传统的婚姻形式的影响,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缺失,认为公开举行婚礼即是婚姻关系成立的必备且唯一的条件,从而忽略法律对于婚姻关系的约束及保护的重要性。也有青年男女外出务工是相识、相知、相恋、进而生活在一起,回到家乡举办一个形式上的婚礼后又双双外出务工,因暂时不要孩子,这种缺少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便长久而持续的存在。

(三)相关部门的执法不严。在分析了相关部门的咨询结果后,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比较后得出,对于这种结婚不登记的现象并无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仅在未登记“结婚”的双方生育子女的情况下,计生办的相关人员会依照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勒令其补办结婚登记。这种监管机制造成了很多没有合法手续的夫妇隐瞒新生儿出生现象的产生,以至于有些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还没有户口,即农村地区所谓的“黑户”。基于此,也助长了不登记“结婚”的气焰。河南省夏邑县王集乡孙庄村的政

策执行力度相对轻些,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由于相关部门的政策执行的相对严格些,有一部分的青年先订婚,等到够结婚年龄时再结婚;一小部分不够法定年龄便结婚生子的青年便承受着各方面的风险。

四、事实婚姻产生的影响

这种缺少法律保护的婚姻形式,在普遍存在的同时也潜伏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一)事实婚姻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约束,影响法律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如事实婚姻当事人发生离婚、一方死亡、子女抚养等问题时,容易引起纠纷。而且处理这类纠纷和使用法律相对比较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全面及时的保护。河南省夏邑县王集乡孙庄村,就曾出现过未办理结婚登记便公开共同生活的男方将在家务农的女方抛弃的事情,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双方打起了无休止的官司,至今未得到确切的判决,但双方家庭反目成仇却已成定局。

(二)事实婚姻损害了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优生优育。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合并生育子女的青年男女,不仅不利于女方的身心健康,同时因户口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会侵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三)事实婚姻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这种违反结婚登记法定程序而存在的事实婚姻,使婚姻关系逃避法律的审查和束缚,主张了早婚、包办婚姻等违法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影响我国婚姻政策的贯彻执行。

五、改善措施

事实婚姻在农村地区的普遍存在,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善。

(一)加强法治思想建设,改变农村地区民众的传统婚姻观念。相关部门,尤其使民政局及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普法教育宣传,讲婚前登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一次避免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结合后的婚姻关系中又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纠纷,同时有利于优生优育政策的实行。推行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的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婚姻观念,减少早婚、包办婚姻等违法行为的出现,进而维护法律婚姻的权威性。

(二)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杜绝人情关系网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xx省xx县xx镇xx街若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儿育女,一旦被计生办查出,则会对其进行高额罚款,金额至少是xxxx元人民币;相应的xx省xx县xx乡xx村的此种情况的罚款仅在xxxx元左右,两地罚款金额的巨大差距,对事实婚姻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xx省xx县xx镇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左右,xx省xx县xx乡xx村约占受调查总人数的xx%,由此显示出执法的力度与方法的差距,当事实婚姻成为一种地方习惯,当执法部门也开始适应这种地方习惯,事实婚姻关系的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改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责任,公正执法,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这种情况衍生。

【第15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反差现象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在80年代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进入90年代年增长率达10%以上;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繁荣、购买力旺盛便是明证。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工业却出现了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现象,企业亏损面达1/3左右,每年对亏损企业的补贴高达500亿元以上。何以会出现这种经济高速增长与国有工业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反差现象呢?研究其中的规律将有助于改革的深化。

其实,这种反差现象的产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其必然性。准确地说,国有工业的效益并不是下降,而是发生了转移,不然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效益的转移主要是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向个人分配三个方面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可能要持续到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稳定。

第三是向个人分配转移。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低工资制,改革以来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使80年代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此外,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局部实行了工效挂钩,如经营者按承包利润提成,推销员按销售额提成,设计员按设计费提成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配向个人倾斜。效益向个人分配转移的结果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导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并使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民营经济、股份制的发展等。

回顾50年代和60年代,工业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恰恰与当前发生的转移相反,那时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把效益集中到工业领域:原材料、农产品、能源交通的价格都压得很低;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不收费;职工的工资也很低;从而保证国有工业有较高效益,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经过30年后,基础产业的瓶颈、第三产业的衰退、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不高日益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当我们向市场经济过渡,要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就必然会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利益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说,上述国有工业效益的转移是我国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原来建立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它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负担,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性较强,无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依赖于某个具体企业。在各方效益向国有工业集中时,企业能够承担,甚至引以为优越性。但当效益向其他方面转移时,企业并未能将其过渡的社会责任和负担转给社会。因此越是老企业困难也就越大。此外,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过多,产权也不明确,企业对消化效益转移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状况显然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移企业经营机制带来了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是要从宏观调控上把握工业效益转移的度的界限,有效制止政府部门和社会对企业的摊派;二是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包括建立医疗、待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推进住屋商品化的改革等;三是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降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社会服务上,不再介入企业经营和风险,让企业轻装上阵,自主经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