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调研报告多篇

中国市场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2篇】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xx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12

第一章 xx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运行概况 12

第一节 xx年生态环境材料重点产品运行分析 12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13

一、在第二产业中的地位 13

二、在gdp中的地位 14

第二章 xx年生态环境材料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4

第一节 xx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14

第二节 xx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 16

第三节 “xx”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17

第四节 xx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20

第三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xx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 21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1

第二节 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26

第三节 国内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政策分析 27

一、行业具体政策 27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 29

第四章 xx年国际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29

第一节 世界生态环境材料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 29

第二节 xx年世界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存在的问题 32

第二部分 生态环境材料重点产品xx年走势分析 33

第五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33

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3

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35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35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35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36

第六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 38

第一节 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 38

第二节 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 40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 40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 42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 44

第七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46

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46

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46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47

第四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47

第五节 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48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48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49

第八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区域分析 49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企业区域分析 49

第二节 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0

一、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分析 50

二、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50

三、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51

四、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52

第三节 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3

一、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分析 53

二、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53

三、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54

四、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55

第四节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6

一、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分析 56

二、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56

三、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57

四、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58

第五节 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9

一、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分析 59

二、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59

三、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0

四、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1

第三部分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 62

第九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投融资分析 62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62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63

第三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合作与并购 64

第四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64

第五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64

第十章 生态环境材料产业经营策略分析 66

第一节 总体经营策略 66

一、合理的组织结构 66

二、国际化发展战略 67

第二节 市场竞争策略 68

一、价格与促销手段 68

二、销售渠道 68

第三节 行业品牌分析 70

第十一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70

第一节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70

一、公司基本情况 70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71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71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3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6

第二节 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79

一、公司基本情况 7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80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0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2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5

第三节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88

一、公司基本情况 8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89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9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1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4

第四节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7

一、公司基本情况 9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98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8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0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3

第五节 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106

一、公司基本情况 10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07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7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9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12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115

第十二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产业消费量预测 115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 115

第二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116

第三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117

第四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需求总量预测结果 118

第十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产业供给预测 118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 118

第二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119

第三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120

第四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生产总量预测结果 120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材料相关产业xx年走势分析 121

第一节 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121

一、新材料的定义及特点 121

二、世界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 122

三、我国新材料科技发展总体概况 124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布局 125

五、xx年我国新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 126

六、新材料行业企业特征与投资机会 128

第二节 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131

一、生态建材行业 131

二、绿色建筑行业 134

第五部分 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38

第十五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138

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38

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138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138

第十六章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39

第一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139

一、开发天然材料 139

二、设计和开发可回收材料 140

三、开发超高性能材料 140

第二节 xx~xx年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140

第十七章 生态环境材料产业投资风险 141

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宏观调控风险 141

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竞争风险 141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供需波动风险 141

第四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141

附录一: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42

附录二: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结构调整方向 142

图表目录

图表 1 xx年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地位 13

图表 2 xx年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在gdp中所占的地位 14

图表 3 “xx”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18

图表 4 1998年i季度—xx年i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22

图表 5 1999年8月—xx年3月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 23

图表 6 1999年8月—xx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24

图表 7 1999年1-8月—xx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25

图表 8 1999年8月—xx年3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26

图表 9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人均指标比较 38

图表 10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人均资产比较 39

图表 11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人均工业总产值比较 39

图表 12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人均负债比较 40

图表 13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销售利润率比较 41

图表 14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总资产报酬率比较 41

图表 15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权益利润率比较 42

图表 16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总资产周转率比较 42

图表 17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固定资产周转率比较 43

图表 18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 43

图表 19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应收帐款周转率比较 44

图表 20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资产负债率比较 45

图表 21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比较 45

图表 22 xx-xx年全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46

图表 23 xx年1-2月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47

图表 24 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47

图表 25 xx年1-2月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47

图表 26 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48

图表 27 xx年2月底中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49

图表 28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50

图表 29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51

图表 30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对比图 51

图表 31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对比图 52

图表 32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53

图表 33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54

图表 34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对比图 55

图表 35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对比图 55

图表 36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57

图表 37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57

图表 38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对比图 58

图表 39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对比图 59

图表 40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60

图表 41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60

图表 42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对比图 61

图表 43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对比图 62

图表 44 xx年1-2月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62

图表 45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71

图表 46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72

图表 47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73

图表 48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74

图表 49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4

图表 50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5

图表 51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76

图表 52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77

图表 53近3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78

图表 54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80

图表 55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81

图表 56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82

图表 57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83

图表 58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83

图表 59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84

图表 60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85

图表 61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86

图表 62近3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87

图表 63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89

图表 64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90

图表 65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91

图表 66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91

图表 67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2

图表 68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3

图表 69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94

图表 70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95

图表 71近3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96

图表 72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98

图表 73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99

图表 74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100

图表 75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01

图表 76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01

图表 77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02

图表 78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03

图表 79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04

图表 80近3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05

图表 81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07

图表 82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08

图表 83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109

图表 84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09

图表 85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10

图表 86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11

图表 87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12

图表 88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13

图表 89近3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14

图表 90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时间序列法市场需求规模预测图 116

图表 91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曲线预测法需求规模预测图 117

图表 92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时间序列法供给总量预测图 119

图表 93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供给总量曲线预测图 120

表格目录

表格 1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人均指标比较 38

表格 2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盈利指标比较 40

表格 3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营运指标比较 42

表格 4 xx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前十强省份营运指标比较 44

表格 5 xx-xx年全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表 46

表格 6 xx-xx年同期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能力 50

表格 7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表 50

表格 8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表 51

表格 9 xx-xx年山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表 52

表格 10 xx-xx年同期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能力 53

表格 11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表 53

表格 12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表 54

表格 13 xx-xx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表 55

表格 14 xx-xx年同期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能力 56

表格 15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表 56

表格 16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表 57

表格 17 xx-xx年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表 58

表格 18 xx-xx年同期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销能力 59

表格 19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表 59

表格 20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表 60

表格 21 xx-xx年浙江省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表 61

表格 22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71

表格 23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72

表格 24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72

表格 25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73

表格 26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4

表格 27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5

表格 28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76

表格 29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77

表格 30近4年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78

表格 31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80

表格 32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81

表格 33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81

表格 34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82

表格 35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83

表格 36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84

表格 37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85

表格 38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86

表格 39近4年威海华元节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87

表格 40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89

表格 41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90

表格 42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90

表格 43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91

表格 44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2

表格 45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3

表格 46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94

表格 47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95

表格 48近4年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96

表格 49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98

表格 50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99

表格 51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99

表格 52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00

表格 53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01

表格 54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02

表格 55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03

表格 56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04

表格 57近4年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05

表格 58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07

表格 59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08

表格 60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108

表格 61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09

表格 62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10

表格 63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11

表格 64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12

表格 65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13

表格 66近4年广东奇佳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14

表格 67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需求规模预测结果 118

表格 68 xx-xx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供给总量预测结果 120

【第3篇】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很多人都喜欢喝茶以及饮料,那么茶饮料在中国的市场发展如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茶饮料市场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

调查茶饮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喜好茶饮料的人群类型,年龄分布,饮用频率。从而使各个品牌的茶饮料能增强自己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多生产消费者需要的类型,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取得更多的利益。

一、背景资料

中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从2001~2022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至2022年产量达到2260万吨,预计2022年将达到3700万吨。2002年中国饮料产量达到2025万吨,行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有825家,资产总额604亿元,销售收入551.5亿元,利润总额39.7亿元。据统计,2002年我国软饮料市场中以饮用水的产量为最高,但销售额仍是碳酸饮料占领先地位。

二、市场饮料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98年以来,软饮料行业稳定快速发展。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从1998年的36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551亿元。

软饮料行业利润总额大幅提高,2000年之后的增长尤其显著,主要是源于果汁饮料与茶饮料产品的迅速跟进,为行业带来大的盈利方向,2002年碳酸饮料利润占整个饮料行业利润的40%。茶饮料占19%,两者成为利润主体,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而饮用水的利润不足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饮料已从昔日的生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资料,2000年中国饮料工业的饮料总产量14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7%,饮料业连续保持了2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2000年,瓶装饮料产量达554万吨,居第一位,碳酸饮料达420万吨,居第二位,茶饮料185万吨,居第三位,茶饮料是所有饮料类别中增长最快的。今年,饮料市场上最亮丽

的景致莫过于享有“饮料新贵”之称的茶饮料。在人们品尝清爽可口的茶饮料背后,茶饮料市场却是波涛汹涌,鏖战正急。

三、茶饮料的功效

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并且具有营养、保健疗效及消暑解渴的功用。

四、几大茶饮料品牌分析

在现代的市场上,茶饮料不断涌现出来,在消费者心目中主要出现几大品牌,如:康师傅,统一,旭日升,王老吉,立顿等品牌。

康师傅:致力于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和丰富品牌经营的内涵,是康师傅制胜的法宝。在品牌形象上,不仅大幅度地进行广告投入,而且在广告诉求的主题上每每有突破:2000年抓住“绿色旅游年”在全国推出了大型主题活动,让人们认识了“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的绿茶;2001年,力邀天王巨星任贤齐出任冰红茶形象代言人--展现康师傅冰红茶“冰酷”形象。

在2003~2022年间康师傅不断的进行研究探索,开发符合自己品牌形象的新产品,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统一:“两条腿”同时走。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强大的市场分销体系是统一迅速崛起的两大法宝。在市场分销体系上,统一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市场中的“神经末梢”--售销终端的一切的市场反应,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市场分销体系,统一在全国有100多个营业所,仅上海就有4家,每家都有上百号人,每个营业所主要针对大的卖场、超市,其他的小终端就交给经销商。同时,相比其他品牌的茶饮料来说,统一茶饮料还具有一个比较明显深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统一茶饮料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可以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要求。同时,他所做的广告清新、淡雅,他的包装简单、大方、便于携带,使很多消费者饮用一次,就深深喜欢上他。

旭日升:从品牌销售和低成本扩张到重建分销体系。凭着比对手快了半步而迅速崛起的旭日升在市场开发之初靠的是品牌销售和低成本扩张,但随着康师傅和统一异军突起,赖以成名的“冰茶”专利渐渐失去创新的优势,使得旭日升的市场份额从70%压缩到20%,冰茶战线不断收缩。为此,旭日升迅速进行了战略调整,在积极强化产品阵容,推出了绿茶、乌龙茶和冰红茶茶韵系列,强化自身的天然饮品特征的同时,不断细分市场,努力打造新的市场分销体系。

五、茶饮料口味分析

同时,更多企业在不断跟进,以抢夺市场份额,可口可乐2001年推出“岚风”时的目标是超过康师傅和统一,虽然其在2002年表现一般,但仍能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雀巢与可日可乐联手推出的“雀巢冰爽茶”,目标定位于20~29岁的白领一族,希望借此切入茶饮料市场。啤酒业两大巨头青啤和燕京相继投身茶饮料行业,将其作为未来利润的增长点之一。而以销售茶叶闻名的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也将其开发的冰红茶、冰绿茶、乌龙茶推入市场。同时,无论是国内的健力宝、椰树、乐百氏、露露,还是日本的三得利、朝日、麒麟等都积极问鼎中国茶饮料市场,使茶饮料的竞争层面、产品品种及价值取向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各大品牌在如此持久和密集竞争中始终没有动用价格武器,已充分证明茶饮料市场是更具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市场。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认为,今后我国茶饮料市场将会出现几个重点:一是绿茶将会成为市场中的主导产品,因为我国是一个喝绿茶的大国,而且茶饮料本来就是以健康为卖点,而绿茶所具有抗肿瘤、抗心血管病等方面的作用更是得到了医学界的充分肯定;二是保健茶的发展空间巨大,茶饮料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低”: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比碳酸饮料更爽口、解渴,比水饮料更怡人有味,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富含保健成分,并且具有营养、保健疗效及消暑解渴的功用;三是随着绿色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有机茶的市场潜力大有可挖。

六、常喝茶饮料人群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喜欢喝茶的女性人数稍高于男性。因此也能显示,女性最常喝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茶饮料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另外喝茶饮料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市场上可以多推出一些女性比较喜欢的茶饮料口味,这样可以更加促进茶饮料在市场上的发展。

【第4篇】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和追求。

消费者性别

图1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喜欢喝茶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要来的多,男性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主力军,而女性更偏爱与花茶,例如玫瑰花、茉莉花等之类的茶,其消费市场要比男性来的弱些。

消费者年龄

图2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2所示,19岁以下的占总比例的9%,20--3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21%,40--59岁之间的占总比例的32%,60岁以上的占总比例的38%。由此可见,在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都是年龄在逐渐增大的,茶叶的销售在高年龄人群中是比较好的。

图3

茶叶购买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3所示,大部分消费者是选择去茶庄购买茶叶(32%),因为他们认为茶庄里面的茶叶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其次是选择茶叶连锁店(27%),第三是批发市场或零售店(2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消费者是选择在网上购买(17%),认为在网上购买可以不受地域、环境等因素限制。

图4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4所示,在购买茶叶时36%的人会优先考虑其质量,质量就对茶叶好坏最直接的评价;21%的人考虑其价格,正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商品价格也是衡量一个茶叶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20%的人是在意其品牌,还有18%的人在购买时会考虑其包装是否精美,一些消费者会将茶叶当做送礼佳品,因此,茶叶的包装就会影响其档次。

图5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5所示,半个月--1个月购买一次茶叶的消费者占总比例的22%,2个月--3个月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4%,在4个月--5个月之间购买一次的占总比例的30%,半年以上的占总比例的14%。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国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往茶叶市场推进,提高经济的发展。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摘要

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5篇】2022年中国厨房家具市场调研报告提纲

一、关于家具的流行趋势与风格

从目标市场的高低定位来看:

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这一部分的家具目前还是消费的主流。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群体。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在此之上的是定位于中高层次的消费群的家私生产商。这部分消费者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事业有成,思想独立,个性化追求较为明显。对家私的性价比、设计风格、用材、品牌定位较为看重。这部分生厂家较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原创设计及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技术研发满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如联邦、红苹果、新维思、傲耐、迪信、皇朝、富运等;

也有定位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家私,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乐从国际家私城的二期四楼以罗浮宫为代表家私品牌主要针对这一类消费群。

从原创的流行风格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现代主义

一般的家具都希望营造安祥平和的室内环境,利用夸张的造型,还有绚丽的色彩(大面积的原色系)营造了一种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室内环境。许多家具能通过移动、调节、组合,成为各种想要的其他功能家具。大红、橙黄、多彩条纹的运用,让眼睛在瞬间被激活。 如联邦的“加州阳光”系列、香港红苹果, “优越ood”等。

·灵秀、优雅、具明清风格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家具凝聚了江南的灵秀与中式传统家具的儒雅,无论从设计还是文化上来讲,都能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他们在是旧有明清家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追求简约的时尚,删繁就简,添加现代设计元素。将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在传统上进行创新设计,格调清雅、隽永而又灵性十足。并配之以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作为背景或饰品。如 “明清风韵”、联邦家具新明式,紫韵等都继承了传统家具这一风格。

·浸润欧风美雨,彰显个人魅力的西方新古典主义

中式新古典主义是“古为今用”,很多欧式风格的家具却是“洋为中用。这一类家私既有现代流行的简约风格,又有西方传统的“巴洛克”元素。从各大家私城所见,这一类家私色调大都以黑、白、原木色为主,显得低调内敛,每一张座椅、餐桌都看似简单,实则是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独树一帜的风格后面是独树一帜的生活态度:沉着、冷静、理智。

·原木、原质、原味的新自然主义

躲避都市的喧哗,亲近自然,置身于山水田园,是人类最朴素,最本质的想法。功成名就之后的“退隐山林,笑傲江湖”,是追求成功与卓越的奋斗者的心愿。因此,与未经修饰、雕琢的植物亲近,享受原始的、粗糙的、自然的美。从而获得“闹里有钱,静处安身”的愉悦。从本人这次考查来看:各式原木、水草、藤编、麻质的,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的原木、藤编、水草家具“整新如旧”,素面朝天。如 “艺滕居”。有的略加修饰,淡施粉妆和流行的简约风格结合。显得更现代,更 具有消费群。如联邦的“家家具”系列。

从与终端营业员及部分消费者的沟通来看,实木及木质家具的需求保持较高的上升态势;现代板式家具亦受宠爱;藤制家具因其独特的造型将满足文化艺术修养人士的追捧;金属家具平中有降;铁艺家具有小幅上扬;布艺沙发将比真皮沙发赢得更多垂顾,活布套能拆洗的则会更受欢迎;

·稚嫩、单纯、轻松、梦幻的童趣主义

最稚嫩、最单纯、最轻松应是少年儿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部分家庭也为小孩留出展示个性化的空间。我想,部分童心未泯、追求童趣的都市白领也是这一风格的消费群。色彩上,多使用鲜明的浅色或粉色。色彩较为繁富,但又不显缭乱,是极具童趣的一种搭配。

二、关于家具的原创设计

产品是营销的基石,对于家具行业的竞争现状,更应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具业目前尚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产品力到推销力的阶段。经典的营销理论认为,市场的发展将随着竞争发展主要分生产阶段,产品阶段,推销阶段和市场营销阶段。处于产品阶段至推销阶段的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处于后两阶段的行业不是说产品不重要,但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第二,家居设计是一们商业艺术,这和其它耐用消费品不同。我们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都是有原创风格的,是设计者

灵感与心血的结晶,是创造者个性的体现,具有美感和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珍贵。家具,尤其是自然材质的原创家具更是如此。

那么好的设计是如何产生的呢?好的设计当然要有人(专业化的设计人才,甚至设计大师)与财(研发的资金、成本)支持。还要有好的企业机制。但这里不讨论这些问题,以下我想的多的是设计的原创的思想与灵感来源问题。

任何艺术,包括商业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历史越长的国家,文化底蕴也越深厚,值得挖掘的东西也就越多。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八卦,阴阳),民间文化(如民俗民居、民间艺术),地域亚文化等。这是从事商业设计包括家具设计的灵感之源。同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合璧,即在我们固有的风格(原创的核心竞争力)中加入西方的设计元素,也是思考的方向之一;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我们灵感与创造的源泉。当我们以主观的感觉感受大自然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化的自然”,因为,我们当时的心情、个人的情趣、素养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自然的时候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当我们把大自然的素材进行创造之后,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的人化”。比如联邦家私紫韵系列之“小窗悠记”“香山红叶”等。这些可理解为吸取大自然元素或意象创造的“自然的人化”,“搜尽奇峰打草稿”,我想,这应是家具业进行原创设计的不朽源泉。

流行的元素中,有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如建筑业中的巴洛克、哥特式、洛可可,绘画艺术中的印象派、立体派等),有属于潮流层面的东西(如最近流行的确良简约潮流),也有属于时尚层面的东西。如果把时间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个性、风格层面的东西没有时间限制,历久弥新。潮流的东西一般五至十年为一个周期轮回,时尚的东西一般一两年就过弃了。因此,从家具设计的角度上分析,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要固守。属于潮流的东西要迎合,属于时尚的东西只可拿来点缀了。

【第6篇】中国设计市场调研报告

一:中国设计市场概述

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目的的要求,预先制定图样、方法等的行为。设计市场是指有偿提供各类设计服务的领域和场所。icsid(国际设计协会)2022年制订了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设计市场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长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设计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品大幅提高的大背景下,有着可喜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轻重工业、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给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人民生活水品的迅速提高,使人们在购买物品、服务时不仅仅着眼于商品服务的实用性,对于商品的体验要求和购买商品时获得的满足感也有着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就为许多设计市场门类提供了商机。

我国设计市场相较于其他产业市场来说,有着很多独有的特点。

1:独特的价值判定

设计的价值,大多通过一种依附于其他产品之上的形式存在。例如工业设计是伴随工业产品的而存在的,没有了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工业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设计作为一种产品单独存在的情况是比较少的。设计市场中的消费者,大多为其他市场中的生产者。设计市场的产品不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者,设计的价值需要通过其他产品做中介传达到终端消费者身上。正因如此,设计市场的相关产品,必须要考虑到与其

依附产品相结合的实用性。

2:与其他市场密切相关

由于设计市场与其他市场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建筑设计与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息息相关,ui设计与it行业的兴衰密不可分。所以这就决定了设计市场往往受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决定了设计市场的从业人员一般要在设计领域受过良好的训练、拥有良好的素质之外,往往在其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和造诣。

3: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着显著作用

设计往往对于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一点在近些年也越来越被业内人士所认同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各个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程度的今天,各家厂商所销售的产品在功能、工艺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功能、工艺等方面的进步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争取消费者的策略不仅不经济,并且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更好的产品设计来赢得消费者就成了一种相对更为高效的方法。得益于此,设计市场得到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

4:我国设计市场发展还不完善

不得不承认,虽然已经有长足进步,但我国设计市场相交欧美发达国家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还很不完善。这一问题有整个市场发展时间的问题,也有消费者消费理念的问题。我国商品经济起步较晚,这不仅制约了设计市场本身的发展,

同时也制约了设计市场上下游相关市场的发展。而设计市场又恰恰有着对上下游市场较为依赖的特点。两个问题合力,导致了设计市场发展的现状。我国消费者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购买力,对商品尤其例如汽车、住屋等大宗商品的消费经验不足,还没有养成比较成熟的消费理念。

二:中国设计市场现状

1:纷繁的设计门类

设计市场的服务领域可以说涵盖了各行各业,内容包含面较广。例如包括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等。因其关联的行业的发展规模不同,针对的设计对象不同,设计市场下各个分类的市场发达程度也不同。比如房地产行业目前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建筑设计市场就有着比较庞大的规模和成熟的发展。与此相对比,例如商标设计等领域因其进入门槛低、市场需求小,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设计市场门类。

设计市场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并且跨度极大。大到移动摩天大楼的外观设计,小到一个小小的商标、邮票的设计,都包含在设计市场之内。纵观目前中国的整个设计市场,产值大、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以及相配套的室内装潢设计)成为最具代表性设计门类。又因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化产品逐渐成了人们生活的必备之物,与之相关的ui设计也就成为了设计市场中的后起之秀。 以下为设计市场中的主要分类。

① 工业设计

主要是对于工业产品外观和功能理念的设计。目前很多高校中都设有工业设计专业,专门培养从事工业设计的人才。从诸如一辆汽车、一台家用电器等大件工业产品,到一支笔、一副眼镜等小件工业产品,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之内。工业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还需要考虑到设计对产品的实用性、经济性等造成的影响。甚至一些概念性的工业设计作品会对工业产品的使用方式和用途产生巨大的改变。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工业设计部门,例如一汽、联想等,这些工业设计部门只从事于本企业生产产品种类的设计工作,属于专项设计。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专门从事工业设计的设计公司,这些公司一般就面向那些规模较小的、暂时还没有实力在企业内设立设计部门的企业。

②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观、结构以及功能的规划,室内装潢设计是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设计。因为近些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火爆,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因为发展过于迅猛,近年来逐渐呈现出饱和状态。

③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指构建起是人与人工制品信息传达的桥梁,主要是对其操作外观和交互理念的设计。近年来it行业和手机、便携式电脑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了此种设计领域极大的市场。

④平面设计

指拥有艺术性和专业性,对通过视觉做出表达和沟通的方式进行设计的行为。平面设计通过文字、图片和符号,向受众来传达信息。平面设计师一般使用摄影、视觉艺术和技术等手段表现原有目的。在出版、广告媒体、等行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⑤ 服装设计

顾名思义,就是对服装、饰品等通过款式、材料等元素的设计来达到功能性和美学角度目的的行业。

总的来说,从整个设计市场的宏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大的市场产值和较快的发展速度是设计市场的总体趋势。而市场对于设计产品的需求趋势也是向着更高的审美品位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来推进的。

2:中国设计市场发展情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两地,因其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对于设计市场尤其是工业设计市场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其设计市场发展最为发达。下图为2022年设计市场每万人拥有专利数、商标数,可以比较直观的说明这一问题。

近些年,各类设计市场发展迅速,增速明显。以设计市场中的主要分类之一的工业设计市场为例,2022年,全国工业设计市场交易额达到了1600多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4.5%。其中,上海市工业设计业实现产值685.71亿元,增加值187.45亿元,增长率达37.6%,是各种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的。广州市工业设计产业直接创造产值约15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1.5%。另外,因为同济大学在设计类专业中有着超强的实力,所以在设计领域里存在一个叫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概念,2022年该集聚区设计市场总产值达170亿元,同比增长21.6%。

设计市场在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因其有着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特点,还有着带动其

关联产业发展的作用。在上海市工业设计市场自身实现产值680多亿的背后,还有着拉动当地工业生产企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的巨大作用。

三:我国涉及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使用swot分析框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框架图。

1:有利因素

① 我国的文化优势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其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独特地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各的地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这也就给我国的设计市场带来了优质的设计素材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如果设计市场的产品能够做好产品与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使得产品的既有优异的设计感、功能性,又能够巧妙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那么中国设计市场必定可以借此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② 我国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在各个产业中都培育出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发展到今天,很多已经渡过了最初给国外厂商充当代工企业,或者生产技术含量低的,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赚取利润的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希望打造自己的名牌价值,通过品牌效应,带来更多的品牌附加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对于产品设计的提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仅如此,因为各个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竞争者们在产品的性能、造价方面已经达到了很接近的水平。因为边际效应的原因,依靠提高产品性能赢得市场显得并不经济。同时产品造价也基本达到了一个最低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品设计感,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就成了扩大资深市场

占有率的利器。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普遍增加了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和投入,给设计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③ 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产业已经被当做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得到大力发展。我国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中也曾提出减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减少通过对自然能源的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通过管理、创新等途径发展的创新型产业。而设计产业则恰恰符合这些特点。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期,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目标要求形成新的经济成长思路。在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对于设计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这就给设计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无论是加工制造业、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影电视产业、it产业等新兴产业,都有设计产业的用武之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设计产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④ 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及政府部门影响

2022年2月,温家宝总理及相关国务院领导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熹呈送的“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上做出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等重要批示。2022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工业设计”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工信部联产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把发展设计产业作为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一个方面。2022年11月,全国性的设计产业大会即将在广州召开,为设计产业和市场的定位细分做出最终定义,以便更好地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上进行进一步发展。这些重大利好消息都极大鼓舞了设计业界的士气,也证明了设计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等设计领域已经进入到了国家层面发展计划的范畴内。

2:不利因素

① 品牌缺乏,产品附加值低。

因为中国设计市场起步晚,所以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存在一批知名的设计人员和设计公司。导致设计市场商品产量大,产值少。由于对于设计的总体把控、风格形成和策划推进的程度不够,导致了中国设计市场始终停留在各自为战,分散孤立的阶段上。甚至有的设计公司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山寨的程度上,对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使得很多中国企业去了在世界大市场中游走的空间。三星、苹果是典型的依赖工业设计、品牌设计等设计元素制胜的品牌,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企业。诸如海尔、华为等优秀的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依赖低廉的售价和相对可靠的性能去赢得市场,产品设计在其中所贡献的力量少之又少。

② 设计人才缺乏

我国的设计发展起步比较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的设计教育。发展到现在,也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设计类专业。但是因为教学理念和大环境的影响,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比例很低。我国设计专业对于设计师的培养更多的是体现在美术方面的教育,在功能、材料等影响产品实用性方面着力较少。培养设计师的市场理念、商业法则的理解方面更是有所缺失。这就导致了现在中国设计市场的从业者们更多的只能停留在对产品外观的设计上,对产品的结构、功能甚至理念和品牌文化方面知之甚少。

【第7篇】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研报告

现如今教育培训市场火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需求个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不足为奇。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环境与现状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38万所,此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20225所。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38万所,此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20225所。

根据北京民科院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总量为14.11万家,这其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各种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机构,如中国小课外辅导机构等。

从2022-2022年培训机构数量的变化来看,近五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机构总量逐年平稳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有:一是随着整个行业的成熟,一些质量较差的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二是消费者趋于理性,教育培训行业的暴利时期已经结束,投资者对进入这一行业也持谨慎态度;三是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教育培训行业的增速也在放缓。此外,国家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2022年各地“限奥令”的出台,也让不少中国小培训机构遭受了冲击。

中国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统计

截止到2022年5月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语言类培训机构开设课程最多,将近60000门,其次为it类培训机构;开设课程小于10000门的为艺术类、建筑类和公务员考试辅导类。可见,各类培训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这与各类培训课程的内容有关,也与各自的市场需求、投资水平有关。

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时间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开设课程情况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在教育领域的投资4679亿元。

这个意义上来说,固定资产在教育中投资依然不足。教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有助于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保证教育投资额绝对数增长的前提下,也应尽力提高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整体比例。

教育培训市场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

2022-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教育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情况

2022-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教育投资情况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供需细分与数据挖据

培训机构数量在10000家以上的有山东和江苏,山东和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教育培训行业相当发达,已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培训机构数量在7000-10000家的有河南、广东、辽宁、浙江、北京,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其中河南虽说是中部经济发展欠发达,但由于人口众多,高等以下的教育人口众多,所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也较多;

培训机构数量在5000-7000的有湖北、上海和河北,湖北省各级教育都发展较好,上海的经济发达,高等教育发展较好,河北则是靠近北京,可以依托北京的辐射力量;

培训机构数量在3000-5000的有黑龙江、湖南、陕西、吉林、福建、四川、安徽、重庆、广西、江西、山西、云南,这一数量范围的省份最多,东中西部省份都有;

其他省份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都在3000所以下,其中海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的省份,其教育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在1000家以下 。

培训机构省份/地区分布图

以西南地区研究为例,目前,整个西南地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总体情况: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五个省、市、自治区,由于这里多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当然,这一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该地区经济的制约造成的。经济制约着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

西南地区,除了西藏自治区培训机构较少之外,其他各省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四川、重庆和云南培训机构各占西南地区总量的29%、27%和26%,而贵州的培训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重点梳理成都、重庆:

近年来,随着成都、重庆it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无论是国内的it培训厂商还是国外的it培训巨头,都把目光放在了成都、重庆it培训消费市场上,并纷纷推出了针对消费市场的一系列措施,成都、重庆培训消费市场上,基础培训和高端认证培训都蕴含巨大商机,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偏爱高端认证培训,高端认证培训将会在培训市场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许多培训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中来,成都、重庆是西部it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而it行业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it行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好,而且培训消费市场的潜力不可估量。

成都、重庆英语培训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从幼儿英语培训一直到大学四、六级以及雅思、托福类的培训应有尽有,但多数英语培训机构都各自为阵,目前,成都、重庆英语培训市场从幼儿英语培训到大学四、六级以及雅思、托福各类培训机构近百家,但是能够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从幼儿到大学成人英语培训体系的培训机构少之又少。

根据德勤统计,2022年我国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平均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各种教育类培训。

与巨大的市场潜在规模相比,中国的教育培训业目前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十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市场也还处于不断细分的过程之中,目前已经基本成型的细分市场涵盖了语言、it、管理、会计等大类,在这些大类下面又有很多更细致的市场划分,从而形成了一个能满足更多人不同需求的复杂市场。本章主要从当前主要的细分市场来分析各个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

语言培训可谓是当前培训市场的主流业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开设语言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近几年语言培训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

2022-2022年中国语言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2022年中国语言培训机构品牌关注度分析

2022-2022年中国it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艺术培训市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发展行业之一

据调查,艺考报考人数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了9%,部分专业增长速度甚至超过15%。 调查显示,在众多艺术培训项目中,家长最希望孩子接受的是乐器、舞蹈、美术、语言等培训,分别占30%、25%、20%、5%,在全部培训项目中占到近八成。这说明当前在某些区域的艺术培训市场中,乐器、舞蹈、美术、语言这几类培训项目已成为主要消费市场。

调查显示,少年宫或艺术行业协会开办的培训机构是家长们最希望把孩子们送往的培训机构,占35%,选择离家近的培训中心占23%,个人家教式的培训占25%,著名艺术家开办或具有知名品牌的培训机构占10%,其他一般培训中心7%。

80%调查者选择培训机构更看中品牌和规模。品牌培训机构可凭借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经营模式、教育质量和品牌形象产生品牌效应,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而其中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服务以及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品牌宣传则是重中之重。

同时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建立一套讲师、销售、客服等从业队伍的素质模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其客户意识、职业素养等,使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一支能有效挖掘需求、帮助企业设计方案、为企业培训做到增值服务的正规军团。

教育培训市场及受众结构与数据应用

在此次的调查中,培训费用千元以下课程占到40%,两千找三千占到42%,剩下就比较少了。从他的经营可以看出,一线城市需求旺盛,期待比较高,一线城市采取直营,二线城市需求相对比较少,收入也偏低,采取二级特训。大家知道新东方可能是做语言类培训,研究他完全整合了,他不单单是语言培训,还有其他很多培训类项目。

第二,融资机构并购趋势化,很多机构都开始向资本兼并。

第三,专业培训机构连锁化。从教育培训机构总业人员年龄结构21至25岁占到39.17%,26到30占到47%。从下图可以看出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学历层次,本科占到50%,大专占到26%,高中以下占了11%,研究生含博士只占13%,从他的培训结构可以看出实际上在校学生是最大群体,占到23%,其次是教育培训。培训对象在1千至3千元中间占32%,3千大5千占到30%。

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培训对象的规模和结构特征

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394.84万人次,当年已结业778.53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969.81万人次,当年已结业5537.04万人次。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38万所,比上年减少0.58万所;教职工50.66万人;专任教师28.22万人;全国共有民办培训机构20225所,860.64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不同行业受访者的未来培训计划情况

不同行业受访者的未来培训目的情况

培训对象的学历层次

培训对象的职业结构

培训对象的收入水平

培训对象的学习目的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前景分析

从供应者来说,因为市场大,替代品从目前来说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相互替代,如果学校教育保持现状就不会产生这种威胁,对于潜在进入者总体而言,因为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前期投入和资金运营资金固定存在相应危险。发展的机会,这上面我统计了我们国家教育培训上市公司目录。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整体五力模型分析

中国教育公司上市时间一览

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将形成相互依托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解决企业关注的问题;未来培训市场将从以培训师为中心转移到参训为主;未来培训设计将更加符合纯正学习特点;未来教育培训市场将更多倡导以行为改变目的,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培训。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机会分析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前景预测

【第8篇】关于中国医药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近几年涌现出许多的医药行业中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医药行业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出,各项政策密集落地,未来的行业形势走向如何?医药企业如何面对新的政策做出新调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及解读一直被业内认为是医药行业的晴雨表。以下是xx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发布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22年的19980亿元一直发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22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22年占1.5%到20xx年占2.2%。

发布结果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22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22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22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22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家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准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通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远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发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22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要想转型升级药企还应勇敢拥抱互联网。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乔培伟认为,在互联网+新生态下,产业布局是企业战略地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思考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如何经营客户、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传递产品价值、如何运用新科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从商业角度来看,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互联网的引入其实为业务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机遇。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首席咨询师黄东临认为,药企对于互联网的专业应用包括公众教育/病人教育、植入广告、医疗/药品门户网站、医药电商和医药交易平台、医学远程服务、专业app服务、企业内部在线管理和在线项目、网上社区互动、专业app沟通、与医疗专业人士在线交流、药品品牌自媒体、读者阅读跟踪、消费者人群互动等。

如果国家政策放开互联网+药品销售,将给药品流通环节带来颠覆性变化。互联网效率高成本低,降费增效将给药企带来益处。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该拥抱互联网+来突破传统格局、革新业务模式、挖掘更多价值。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第9篇】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xx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xx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xx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10篇】中国化妆品品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化妆品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通过对我国化妆品市场的评估以及对美国化妆品市场的了解,分析与美国化妆品企业合作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coppertone公司的深入了解,希望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及提出适宜的进口价格和具体谈判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二.背景介绍

聚美优品是国内知名正品女性团购网站,也是领先的品牌化妆品团购和护肤品团购网。聚美优品首创“化妆品团购”模式:每天在网站推荐十几款热门化妆品。其前身为团美网,2010年3月由陈欧、戴雨森、刘辉三人创立于北京。2010年9月,团美网正式全面启用聚美优品新品牌,并且启用全新顶级域名。聚美优品本质上是一家垂直行业的b2c网站。从最初每日一件限时折扣团购模式到如今每日多件产品限时抢购,在品类管理上主要以推荐明星产品搭配其他产品进行销售,并于2014年5月16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聚美优品坚持只从品牌厂家、正规代理商、国内外专柜等可信的进货渠道采购商品,并在采购部专门设置自己的质检员。让消费者拥有良好的服务体验,进而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2010年3月成立至今,凭借口碑传播,短短一年半就从月销售额不足10万元发展到当月销售上亿元的规模。聚美优品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占女性化妆品团购市场份额的80%以上。

聚美优品作为首家化妆品电商一直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例如聚美优品开创官方旗舰店入驻的形式,先后吸引了欧莱雅(l'oreal)、高丝、资生堂(shisedo)、谜尚等国际知名美妆大牌的抢先入驻,迎来了新一轮的急速扩张。另如2013年聚美优品携手各大化妆品品牌在全国大力开设聚美线下旗舰店,藉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弥补用户网购体验不足的缺憾,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而在未来,未来,聚美优品将把海外购作为新增长点, 包括it’s skin、banila co、九朵云、the saem、3ce等火爆品牌都将从韩国直接引入在聚美销售。海外购不光是原先平台业务的替代,更多是用更快的方式引进新品,带来增量,弥补砍掉第三方奢侈品业务后的sku空缺。

三. 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对本国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国内消费者对于防晒产品的诉求、此类产品的主要卖点以及市场对此的反馈。

通过如下几个渠道获得:

(1) 通过专门统计货物每年销量报告的有关统计局收集国内市场防晒类

化妆品的最新信息。

(2) 收集其他网络购物平台有关此类产品的大概销售情况,并了解消费者

使用后的体验感受。

2.详细调查美国的化妆品的各类销售情况

(1) 通过查阅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了解

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室内调研,借助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本国防晒产品市场概述

1.近年来,防晒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接受,渐渐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据统计,已经有高达70%以上的女性在夏季使用防晒产品,而且平均使用6次。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年均消费化妆品仅为1元人民币,而在2014年中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已达2000多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且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以年平均12.9%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会保持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同时,我国目前化妆品消费水平还相对较低,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

2.目前我国化妆品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人均化妆品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而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则为35—70亿美元,而美国更是多达70—80美元。而在加入wto之后,国外品牌凭借其在资金、技术、人才、营销、市场细分等方面的优势,逐渐以良好的口碑获取极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皮肤护理的需求加强,市场需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3.中国化妆品主要进口来源(以2013年第一季度为例):欧美、日韩为我国化妆品进口主要国家。欧美份额相对稳定,日韩悄然变化。1-4月我国从欧盟(27国)进口化妆品20079.5万美元,下降 1.8%,占同期我国化妆品进口总额的51.3%,尽管占比小幅下滑了1.9个百分点,但仍稳占半壁江山。其次为日本,1-4月化妆品进口额8111.2 万美元,下降17.4%,占比20.7%。。美国市场的进口状况 相对稳定,1-4月进口额4220.1万美元,增长17.1%,占比10.8%。韩国化妆品在消费文化的同化以及价格的`亲民战略下进口份额显著提 升,1-4月我国进口韩国化妆品4077.4万美元,增长75.2%,提升了4.4个百分点。

4.在购买途径上,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化妆品购买途径中重要的一支。

(二)对美国化妆品出口市场的概述及对美国coppertone 公司的了解

1.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尽管全球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但是化妆品和香水工业在美国等老牌生产地依然表现良好,其年均增长率达5%。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化妆品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渗透和创新都位居前列, 68%的化妆品品牌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7%的化妆品品牌与线上零售伙伴展开合作。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国的高档化妆品市场上,市场价值同比2008年下降了6%,只有81.9亿美元,香水占据了30%,2009年香水价值同比2008年下降了10%,为24.8亿美元。彩妆销售额同比2008年下降了5%,为31.6亿美元;护肤品同比2008年下降了4%,为24.7亿美元。2009年引入的矿物彩妆销售增长了50%,但是目前矿物彩妆占有量比较小。从美国的市场调查可以看出,美国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在2010年6月12日前52周之内销售额达到43.3亿美元(包括沃尔玛销售),上升3%;香水销售额为6.877亿美元,同比2009年度的6.753亿美元上涨了1.8%,专家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化妆品市场会实现大的增长。

ertone,译名“科普特”,是美国一家历史相当悠久的防晒产品公司,现隶属于默克集团,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旗下产品包括水宝宝系列防晒霜。coppertone产品占全球防晒品7%的市场份额,其中,拉美占有率达18.9%,北美达10.9%。作为美国防晒第一品牌,其产品具有低敏感性、不刺激、不阻塞毛孔的特点,并具防水效果,肌肤不会感觉到任何负担。注重开发男士和儿童防晒品,是唯一一个美国儿科医生推荐婴儿使用的品牌。

coppertone公司拥有北美洲最大的防晒研究中心,该中心在1972年率先提出使用spf系统来测试防晒品的功能。其它的第一还包括1960年推出第一款sunless tanner,1980年推出的可同时防uva和uvb射线的防晒品,儿童用防水防晒霜(可持续6小时)。coppertone有5000家销售店遍布全美,最畅销的产品是spf50的water babies防晒液,其他如水嫩防晒乳spf50和spf45的coppertone shade也有较好的销量。

五.分析、结论及建议

分析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很容易得到以下结论:

(一)中国的各类化妆品产品发展前景良好,但该部分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

(二)美国的各类化妆品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口碑,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三)coppertone公司的“水宝宝”防晒霜的品质上乘,在美国本土销量极好

(四)coppertone公司的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业绩均较好。

(五)coppertone公司隶属的默克集团是全球制药企业领先者,信誉有保障

(六)最终确定coppertone公司为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

六.对于谈判的建议

1.与美国coppertone公司尚属初次合作,对对方的经营作风和工作能力还不是很了解。我们还是需要“货比三家”,也应与其他的一些供应商建立业务联系。

2.强调我方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避免在此方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鉴于我国化妆品市场正蓬勃发展,可藉此向对方压价以求长期稳定的合作。

4.因双方合作尚属首次,建议采取fob报价。

【第11篇】中国造纸业的市场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造纸行业生产能力逐年提高,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未来几年,我国造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国外企业的纷纷涌入,如何应对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

近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44亿元,较xx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幅达到24.77%,其中造纸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比xx年增长了23.22%.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利润总额也大幅度增长,xx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共实现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20.42%.数据表明,xx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0%的人对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三年我国的造纸行业将会快速发展或平稳发展。在各种纸品行业中,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最被人们看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胶版纸和铜版纸的发展前景是最好的。此外,新闻纸和包装用纸行业也是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分别有28.7%和11.6%的受访者认为新闻纸和包装用纸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纸品行业。

近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既给我国造纸企业带来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严峻挑战。入世以后,我国的关税税率逐年下调,许多国外大型造纸企业瞄准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参与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我国造纸企业和国外造纸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

国外大型造纸企业规模巨大,设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产品质量普遍高于中国本土企业。在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的今天,如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摆在中国造纸企业的重大课题。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44%的人认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产品的质量上。

产品价格是最为敏感的市场因素。不少国外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低廉的价格迅速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致使许多本土企业因此而丧失大量市场,给我国造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这些年我国赢得了一些反倾销案的胜诉,本土企业得到了片刻宁静,赢得了壮大企业实力和调整市场策略的时间,但是随着关税税率的下调,国外企业的大批涌入将不可避免,新一轮的价格竞争将会重现。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人认为产品价格将是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焦点所在。

第二,竞争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产品上。

高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往往是大型造纸企业的不断努力争取的市场。赢得高档产品市场,不仅能够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有70%以上的行业人士认为中高档纸品将成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主要竞争市场。国内造纸行业不仅要面对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加强环保意识,真正做好环保工作。党的xx大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各造纸企业必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排放工业污水。34%的受访者认为环保处理将是国内造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其次,不断改革,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市场效率。我国造纸企业,尤其是大型造纸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些弊病仍然存在。我国造纸企业,在不断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调整、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人员机构的设置,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

第三,积极发展林纸一体化工程。

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纸浆,特别是高档的原生木浆更是依靠进口。目前各界人士对林纸一体化工程的持有不同观点。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不少受访者对林纸一体化工程持反对意见,但是也有超过58%的人士仍然支持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发展我国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可以增加我国纸浆的生产能力,改变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我国造纸行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