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共青团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目录

关于乡镇共青团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乡镇共青团工作的调研与思考第二篇:乡镇调研对基层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第三篇: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汇报第四篇: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第五篇: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关于乡镇共青团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贴近青年,更好地推动新时期我县共青团工作,团县委结合工作实际,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各乡镇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调研,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探讨了对策,促进了工作。

一、我县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农村已建团的各类组织500余个,建团率为92左右。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村、学校几乎占了全部,各类经济组织建团率极低。村级团组织中几乎没有专职团干;90以上的团员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组织生活。从数据上看,我县农村团建组织总体健全,但管理不规范。

从农村基层团员分布状况来看,全县乡镇共有28周岁以下团员18500余人,约占农村28周岁以下青年的13。团员主分布在各行政村、学校和卫生部门等三个方面,其中又以学校居多。除学校外的农村团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团员在农村青年中所占比例不高,致使团的阵地在农村趋向弱化。

二、当前我县乡镇团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对农村团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乡镇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导致团的工作越到基层越是无人过问。乡镇、村两级团组织萎缩。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团组织影响力削弱;村级团干部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团组织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村级经费极为有限,团组织活动经费更是无从着落,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凝聚力相对减弱。

(二)团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随着我县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青年多向流动,使得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许多村级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同时许多流动的团员青年也找不到自己的组织,这些都说明了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的滞后性,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管理和服务难度。有的农村基层团组织耗费了大量精力对本组织内的团员进行重新登记,一眨眼功夫,登记名册变成废纸,不是有名无人,就是有人无名,造成了“教育无对象,组织无团员”的现象。团的组织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不曾搞过一次活动,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通病。

(三)团员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凝聚力降低。面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农村基层团组织应变能力差,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一些团员的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世俗化,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表现出来漠不关心,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大多数团员对学习各类团务知识、文化科技等知识缺乏兴趣,青年思想性不强,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团员失去了那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组织的先进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损害。

(四)农村基层团干部素质偏低,团工作创新不够,活力不足。团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对团工作缺乏新方法、新思路;团干部队伍老化,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对他们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对不称职的团干部没有及时调整,滋长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一些基层团干部开拓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时有存在。还有的因为承担的其他事务工作多,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保证。

(五)团组织资源缺乏,开展工作难度大。团的活动经费无着落。一方面团工作的现实对经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团员意识淡薄,团费收缴困难;党政计划性拨款有减无增,而新的经费筹集渠道尚未有效开拓,团干部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团的人才资源优势削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年人才不断涌向城市,客观上导致农村团员青年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团的阵地资源日益萎缩。团的活动经费日益减少使得团的活动阵地不断减少或(请勿抄袭)难以维持,再加上有些活动阵地因为内容陈旧,落后于青年的思想需求,也在自行萎缩。 

三、加强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全县乡镇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断变化的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全县乡镇团的工作现状,克服“站起来不见蚂蚁,蹲下去全是蚂蚁”的认识,看到成绩,找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大力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

一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县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支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重视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切实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团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要在经费上广开门路,为基层团组织创收提供方便,以解决基层团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

一是强化镇乡团委班子职能。首先配好团委书记,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委的一把手岗位上来;其次要抓好班子整体建设,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第三要着力提高团委班子整体素质,多渠道、多途径地强化对团干部职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二是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巩固已建的基层团组织,新建未设的基层团组织,撤并不能独立开展团工作的基层组织,使共青团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新的优势。同时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建立一系列青年外围组织,如团员青年活动室、青年书屋、外来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等等,使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优化基层农村团组织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在乡镇团委和基层团组织之间增设中间环节,组建村、学校、企业等团工委,进而增强乡镇团委的自转能力;可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把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组建“中心村团总支”,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工作能力。

第一要做好团干的选拔。一是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取公开竟聘方式,由基层团员青年选举,并由基层党组织经过测评考察后确定团干部。二是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大胆任命一些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的青年能人或青年致富能手担任基层团干部。

第二要完善团干培养机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将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引导团干部学习理论,提高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团干部学习业务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使团干部成为适应我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团干部适当“加压”,通过安排具体、实在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鼓励团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第三要转变团干作风。要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开展各类帮扶、献爱心等活动,使团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拥护。

第四要加强团干管理。通过全面实施团干个人档案制度、谈话诫勉制度、考核排位制度,来切实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

(四)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和正面引导,努力塑造青年良好榜样。

一是要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基层团组织先进性教育。要针对性地抓住农村青年身边的典型,诸如科技致富能手,科技应用标兵,自学成才的模范等一些人和事,树立好典型,树立好标杆,让广大青少年看到身边的旗帜,看到其先进性,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团组织继承光荣传统,永保共青团的先进性。

二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进行正面引导。各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变政治说教为典型示范。可以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科技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青年星火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让他们在技术应用、推广、转化中发挥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成才致富,使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基层团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结合镇乡、村实际,建立新型的农村团工作体系,研究解决团工作的实际问题,创新农村团工作理念,将共青团这一社会化事业有效运作,才能使我们的农村团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发展,蒸蒸日上,永葆青春!

第二篇:乡镇调研对基层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部分地区“征兵难”已逐步显现,现在又面临冬季征兵,我乡尤其是人武系统通过对各村、各界细致入微努力的工作,暂时没有“难”到完不成征兵任务的地步,但仍引起了乡党委和乡武装部的高度重视,个人通过和乡人武部长的交流,对我乡征兵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一、征兵工作难的表现及原因

——应征适龄青年逐年减少。以2014—2014年度我乡报名并参加体检人数尚不足适龄青年的60%,报名人数下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从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出生人口减少,我乡进入现役的适龄青年相应减少。二是适龄青年升学、就业渠道增多,兵员基数继续分流。目前我乡国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近50%,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近也日益走高,未升学的大都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又能按要求返乡应征的比率并不高,且应征还需过体检关、政审关,合格的兵员就显得更少。

——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以种种借口逃避服兵役,有的在体检和政审过程中假报病史,体检合格人员自动提出不愿服役。究其原因有:一是国防意识淡薄。目前的适龄青年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身处“太平盛世”,缺乏保家卫国和居安思危的思想认识。二是利益关难过。部分适龄青年及家属认为应征入伍一无“钱”途、二无“官”路,不想应征。当前义务兵待遇不

高,对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又较低。三是家庭关难过。父母宠爱,祖父母“隔代爱”,许多家长怕孩子到部队吃苦;有的青年从小在家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不想过严格而又紧张的部队生活。此外,极个别接兵单位征兵中的不正之风,也影响了适龄青年的应征积极性。

——兵员征集质量难保证。征集新兵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提高不大,征集的新兵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目前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征集的新兵因思想不稳定、身体有问题等造成换兵、退兵的现象有所抬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受到升学率日渐上升、就业途径增多的影响,部分人认为工作赚钱入学深造都优于参军入伍。二是入伍的动机不纯。部分人认为当兵就是为今后的就业打个基础、找条出路。三是在征兵工作中,个别存在把关不严现象,影响兵员质量。

——征兵工作开展难。较突出的困难有:一是应征青年流动多,政审外调难开展。二是临阵磨枪,宣传效果难保证。三是兵役法规中惩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无统一标准,处罚执行难。四是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对策与建议

征兵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再大的困难都必须保证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立足现有条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改变被动的工作局面。

——宣传教育聚人心。一是要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的基本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二是在国防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上要下功夫研

究探索,避免千篇一律和老生常谈,避免一份提纲年年用,处处用,板着面孔用,要将省情、市情、乡土情,军情、民情、国防情有机融合,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与国防、局部与全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激发青年的参军热情。三是兵役机关要积极协调新闻出版、宣传文化部门,整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资源,利用多种形式,抓住教育契机,加强正面引导,从端正青年入伍动机着手抓好宣传动员工作。

——多头并进保质量。一是坚持把抓好平时准备作为提高征兵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树立“一季征兵、三季准备”的思想;注重搞好外出青年的征集工作,建立“外出打工适龄青年流向档案”,尽可能地将他们外出的地点、单位、联系电话等登记在案,以便于能更准确掌握应征青年的现实表现。二是加大高校在校生征集力度。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如能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进人等用人渠道上,加大对服过役的大学毕业生倾斜力度,则既可缓解一时的就业压力,又可以为部队输送更高素质的兵员。三是给军人和军人家属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拥军工作上多动脑筋,可考虑制作“军属之家”牌匾、发放优抚证、印制“义务兵成才联系卡”,这些可让军人和军人家属感受到光荣感和优越感。四是为独生子女参军入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 “五优先”, 即在同等条件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优先报名、优先列入入伍考察对象、体检合格后优先列入入伍名单、优先挑选入伍的兵种、优先挑选服役的地区”的五大优先优惠政策件。五是坚持廉洁征兵。在不断完善廉洁征兵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同时,积极

推行封闭式体检、开放式政审等制度,设立征兵廉洁举报电话和“兵员质量监督员”等,协助兵役机关查堵征兵中的不正之风。

——完善政策严法规。坚持做到依法征兵,维护兵役法规的权威。要出台规范性文件,对逃避拒绝兵役登记、征兵体检中弄虚作假等情况做出明确具体的惩处规定。建议出台对拒绝兵役登记的适龄青年,三年内不得被机关、事业单位聘录用的政策,采取限制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等措施。调整完善优抚政策并切实抓好落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农村义务兵优抚标准,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应达到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加大城镇义务兵的安置力度;要着力提高全社会拥军优属的自觉性。

——各方协力抓征集。要进一步牢固党管武装的意识,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自觉强化责任意识,既挂帅、又出征;要明确规定,层层签订《征兵工作责任书》,建立征兵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军地联合办公制度。人武部要认真贯彻上级兵役机关的指示要求,做好征兵工作的组织和筹划。公安、宣传和卫生部门要明确一名领导联系、分管征兵工作,要抽调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业务熟悉的干部参与征兵工作。公安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强对待征青年的预审工作;宣传部门要集中力量,树立正面典型;卫生部门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征兵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这项工作,努力营造一种“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汇报

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汇报

为了使上级团委更好的了解xx镇团委的工作现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好xx镇团的工作。我们在xx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了30位青年,6位老人,10名村干部,以及本镇绿色人参协会、食用菌产销协会、中草药种植基地的相关负责人等,历时半年完成。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国小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xx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

第四篇: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共青团组织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在这一进程中,共青团机制建设面临许多崭新的课题。积极探索团的工作在坚持政治功能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在社会化层面的推进,从而使团的工作进一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秩序衔接起来,形成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究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中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一、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机制。1、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党政关注,触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带领青年服务社会。2、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指出“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是促进青年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履行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职责的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逐步在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部的发布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青年需求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长和发展中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二、我区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的基本实践在推进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我们以时代发展为参照系,以社会为坐标,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给团的工作准确定位,使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1 、优化环境,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保障机制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已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团的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意见,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联动逐步形成。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与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与各单位的阶段性工作和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之中,变共青团一家唱“独角戏”、搞“独家经营”为“多方协作”,为团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三是行业作用得到发挥。采取“行业牵动,团组织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行业特点,使团的品牌工作,如“双争”活动成为各行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2、适应社会发展,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组织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团组织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功能体现的原则,团区委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体系。一是进行团建创新。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新经济组织建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麦德龙超市、新特医药公司等私营企业建立了团组织;根据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特点,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建立了社区团(总)支部,组织设置变“单一化”为“多样化”。二是拓展团的阵地。建立了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为依托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形成了共青团新的力量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共青团人手不足,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团的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促进了团的事业发展。三是延伸团的臂膀。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积极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把青年中心作为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的新平台,联系青年的新纽带。3、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服务机制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我们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初步构建了团的服务体系,调查报告《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加强了基层青年思想状态的调研并建立了硚口共青团网站,初步形成了青年社会调查信息系统,为党政领导及上级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愿望,掌握青年工作动态畅通了渠道。二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团干部培训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创建社区青少年学校为载体形成了青少年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与劳动部门联合建立了区青工职介所及街(乡)青工职介网络,帮助了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采取借用、合用、合建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阵地,探索服务青少年的有效形式。4、遵循市场规律,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融资机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按照“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做了一些尝试: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青少年服务基地。按照“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与新华书店联建新华博克书屋,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二是通过青教办、青联、关工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三、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运行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青团的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我们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了一种依托。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1、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第一,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需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组织要从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优势。第二,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度和期待值日趋上升,要求团的工作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期待,更好地为实现其政治职能服务,通过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来体现社会作用,赢得社会地位。第三,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整合资源优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所拥有的资源足以影响青年的成长发展,因而对青年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已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多种手段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青年获取资源的途径多样化,不仅可以从团组织获取资源,也可以从市场和其他方面获取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推进工作、服务青年,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源整合机制。2、形成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组织网络。 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在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的同时,应努力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构建新的联系。一是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新联系。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设置青年工作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以此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从而覆盖到那些原组织体系涉及不到的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新兴青年群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和沟通。二是密切与社区青年的新联系。社区是青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共青团要通过与社区青年的广泛联系,既了解青年的所想所需,又保证团的组织在社区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区发展。三是密切团组织与团员的新联系。着眼于保持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直接、经常、便捷的组织联系,逐步形成适应团员流动,易于确认身份,便于团员参与团的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联系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对团员实行多重组织覆盖,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设置团组织,并通过互联网、青年卡等手段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3、探索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育人模式。 一是探索实践育人的模式。坚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责任。要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二是探索共建育人的模式。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工作的社会化层面推进,进一步要求共青团的育人工作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采取共同培养的方式在人才成长重要环节和人才成果的最终体现上,有更多实质性的介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探索互动育人的模式。在育人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寻求上下互动、部门联动的育人途径,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份量,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4、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管理职能。 当前,整个城市的管理重心正逐步下移至社区,社区在城市基础管理和功能完善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关注社区,切实依托社区,形成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即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理念。一是夯实社区团的工作基础。根据当前青年分布流动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共青团自身组织网络的结构状况,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范围要进一步突破“区属”,面向“区域”,把社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青年群体和青年资源组织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使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体制变动等因素所成的团的组织管理的真空和组织资源的流失,有效地予以重新充实和整合。当前,正在推进的社区团建和青年中心建设,正是这方面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实践,应予以有力的巩固和发展;二是发挥社区团的工作作用。社区在联系政府、社会和市场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社区也是广大青年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领域。因此,社区不仅是共青团现有的,同时也是许多潜在的、有待开发的社会职能高度集聚的地方。社区团的工作要通过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使团的社会职能作用得到不断的发挥;三是搭建社区团的工作舞台。社区要成为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舞台,社区外团组织的工作要进入社区,要到社区中寻找和开拓自身工作的新天地。

第五篇: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不断增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细胞,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展示平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少年居留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越

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已成为城市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的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共青团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举措。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专题,我以楚雄市东兴社区为例,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对东兴社区发展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 社区基本情况

东兴社区地处楚雄市鹿城镇东郊城郊结合部,辖区行政面积2.08平方公里(含花果山片区),现有居民小组6个,省、州、市属单位112个,其中,改制企业6家;总户数6486户,其中,直管居民661户;总人口14356人,其中,直管居民2286人(农业人口1437人,非农业人口849人);辖区单位人口12014人,其中,在职人员8434人,离退休人员2622人,下岗人员662人,无业人员380人。辖区内有单位党委15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84个,党小组16个,党员2208名。社区居委会有干部、职工、社区干警18人,团(总支)支部47个,兼职团干部40人,35岁以下青年1234人,团员639人,团青比例51.7%。多年来,东兴社区党团组织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社区党的建设,发挥社区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探索和创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团组织内在活力,构筑共青团团结、教育、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

近年来,东兴社区团总支坚持立足社区,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依托,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社区服务功能的改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东兴社区团组织始终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地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到本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之中,纳入到本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社区与“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结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的青年按照“一对一”方式参与共建和谐社区(单位),或资助贫困学生,或帮教未成年犯,或温暖孤寡老人,或帮助残疾人,或结对零就业家庭,或关爱孤儿,或倡议青年企业家投身爱心传递接对活动中,共建和谐社区(单位)。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主动地向所隶属的团组织汇报创建工作,各青年志愿者对关爱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特别是对社区中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询问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解决的困难,另一方面从结对社区的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开展切实有效的结对关爱活动。组织百名“爱心教员”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施教。2014年以来,在团州委,楚雄师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百名大学生“爱心教员”为社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义务施教活动。100名来自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两年的服务期限内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东兴社区的10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不定期、经常性的义务家教服务,并在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重点面向社区启动“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活动,在州、市、镇、社区四级团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看望慰问戒毒人员、贫困孤残青年及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在全社会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广大困难青少年群体做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把团组织的关心与帮助送到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坎上。

(二)着眼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通过开展“爱心传递·万本图书漂流活动”,动员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氛围。积极在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领青年养成现代文明意识,做移风易俗的先锋,做开社区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积极引导广

大青少年投身社区文化建设,以社区各种文化资源为基础,以青少年文化节为契机,形成系列,面向社区内全体居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总支采取资源联通共享、项目联合开发、活动联合开展、阵地联合使用、队伍联合培育的社区团组织联动机制组织辖区内成员单位开展“双喜之约”社区青年户外活动,

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篮球、足球(五人制)、拔河、跳大绳、60米迎面接力、飞镖、一分钟跳绳等体育项目。通过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社区、团组织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活动场地共用,积极探索区域内社会化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动员区域内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区域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通过联合主办和冠名赞助的方式开展活动,达到“成本降低、效益增大、覆盖扩展、共建共赢”的城青工作发展效果。

(三)着眼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就业等多方面需求,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类教育培训设施,为下岗青工、待业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和领域。大力开展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把再就业变成再创业。围绕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团结互助、爱心帮困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面向社区进城务工子女开展“手拉手”互助教育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队组织积极参与由团州委组织的“共享阳光—千名少先队员牵手千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活动。这项活动以“共享阳光、共享成长”为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城市儿童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赠送1本自己喜欢的书、赠送1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互赠1份相互激励的纪念卡、共同写1篇牵手的体会作文、共同开展1次联欢活动、城市儿童带着家长到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进行1次家访。楚雄城区100名城市少年儿童和50名农村留守儿童、5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结对,成为新伙伴,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游览公园。在社区辖区内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少先队员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牵手、心连心,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四)着眼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优化,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依托社区,突出抓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努力优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批评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在全区内形成关心、支持、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特别关注未成年人、外来务工青年、下岗青工等青少年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律服务、劳动就业等各项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动员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单位,自觉履行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承担起维护和服务青少年权益的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为青少年服务,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是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社区的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同时社区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对社区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社区的建设成就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青年参与社区建设是主体改造客体活动中的双向互动。但是,在社区的团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团干部力量不足,社区团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团建抓活跃,关键要靠团干部。目前的社区团建工作主要还是依托社区居委会,但社区居委会自身也存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繁重的现象,要派出专人负责团工作很难。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东兴社区居委会成员中35岁以下的只占35%,28岁以下青年只占18%,年龄层次整体偏大,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没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工作。东兴社区团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团组织负责人较少,且有九成以上的团组织负责人既是团干部又身兼数职,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很多部门往往把团组织当成是“替补队”、“抽调团”,常年协助其它部门工作,最终的情形是“干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地”,团干部的工作现状变成“无为难求位,有位难作为”。其次,面对共青团的开放性、社会化发展对团的传统工作模式和资源获取方式带来的新冲击,社区团组织仍以不变应万变,习惯于条块分立,垂直领导,就地管辖,工作仍然停留于开会发文件,工作靠应付,走过场、重形式,团织组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弱化,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社区对辖区内各单位的管理权是有限的,致使社区团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是很强,在争取辖区各单位团组织主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上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团组织与辖区内其它团组织之间只是一种协调、联络关系,导致了社区团组织难以在辖区共青团工作中形成主导地位。

(二)社区团组织覆盖面窄,团员意识淡化。东兴社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辖区单位虽都建有团组织,但由于团组织对社区内的团员青年不能有效的进行组织和管理,致使团员流失较严重。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青年、待业青年、下岗青年等青年群体的出现,给团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一些“空白点”,甚至是“断档”。大部分待业、下岗、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员,团组织关系没有转入所在的社区,长期留存在学校、原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成为“档案团员”,不能过上正常的团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团费、很少参加团的活动,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再者,在社区注册的团员青年人数不多,能够联系上的团员大部分都是组织人事关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常住的团员,由于团员数量有限,限制了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规模和水平。目前,社区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很多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待业青年以及闲散青年仍游离在团的组织架构之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同时,组织关系没有配套转入社区,这些人与社区不存在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团工作要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三)辖区单位对社区团组织的认同感弱,缺乏有力支持。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社区成员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社区,更谈不上参与社区活动,往往使社区处于尴尬境地,对社区的认同感较差。一些单位的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对社区工作支持不够,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由于长期固守于“州管市,市管镇,社区管居民”这样一种传统隶属关系,使得辖区内各团组织之间缺乏工作合作理念,资源整合意识,导致辖区单位团组织对社区团总支的认同感不强,工作上配合不够积极,联合开展活动难组织,团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正的工作状态制约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社区黄泥坝团支部成立不久,团支部一行几人曾走访辖区内一些单位,联系到其团组织负责人,欲与其建立共建机制,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四)团员职业分布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难以统一管理。社区大多数青年团员都是在校学生或有固定工作不由社区直接管理的。经调查统计,登记在册的团员一些是社区常住人口,一些是辖区单位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还有一些是待业青年和务工流动青年等,团员职业分布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体系的诸多层次,他们的个人素质、社会层次、思想觉悟各有不同,良莠不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挑战,青年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青年中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追随群体,青年的思想呈现分化、多元化格局,从而使社区团的活动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阵地建设不完善,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社区团工作一直把加强青少年的活动阵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但社区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辖区单位活动阵地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没有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社区内有没有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时,70%的辖区单位填写没有。活动阵地的利用率也还比较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州图书馆离社区虽然很近,但来看书的人很少;社区培训室建立起来了,但举办培训班的次数不多,青少年自愿前来听课的人数少。社区共青团在想方设法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建立各种青少年活动设施的同时,还要切实用好这些服务设施,要从有效服务的角度,大力开展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提高活动阵地的利用率。

(六)团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较多。在社区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中,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十分突出,但社区团建工作组织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没有依据青年需求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工作手段上,存在着学习与实践不结合,活动与工作不结合等一些矛盾。社区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收缴团费、义务劳动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有把团组织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社区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工作力度上,团员的权利与义务不一致,团员先进与不先进一个样,团组织没有权威性。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东兴社区团组织的现状,我认为,必须以区域化的理念来推动社区团的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和系统隔离,尝试灵活建团、流动建团、社区建团,推动系统(行业)共建、上下(左右)联建,促进一定区域内团队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具体的是:“明晰三条主轴,突出三个重点,发挥“四个作用””。明晰三条主轴。第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将社区和“两新”组织团建纳入党建,做到有党组织、又有团员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第二,创新团建模式,以区域为对象,以社区为中心,采取联合式、散发式、开放式的团建思路,以“地毯式”登记造册为基础,做到对外来务工青年和新兴领域青年的全覆盖。第三,加强建设兴趣式社团,实现对周边青年全吸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锁定重点区域。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将社区打造成为项目积聚的平台、队伍发展的平台、资源整合的平台,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区域性高地。第二,指向重点人群。通过开展“一体化”的活动,覆盖区域内所有青年和单位,尤其是外来青年和“两新”组织青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三,采用重点途径。用社会化手段积聚社会资源,确立争取党政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吸纳社会资源、挖掘区域资源等资源整合方式,形成区域化推进的资源合力。构筑三条保障线,强调区域化评价,推动整体性发展。发挥“四个作用”。第一,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考核,以青少年满意度和社会公认度为导向,评价体系的制定要基于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大背景;激励,向区域评价、单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模式转变,做到统筹兼顾。第二,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整,强调吸纳,以社会需求兴奋点为导向,促进社会资源转化为公共产品,流向公共服务;合,强调共享,对吸纳到的社会资源做到既不是简单索取又不是独占式收编,以共享为导向,实现资源利用的社会边际效用最大化。第三,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长效,就是对实践过的项目进行甄别,对零散的项目进行整合,对有实效但不太受关注的项目进行包装,促进项目效应的长期性;发展,就是注重在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适宜推广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有鲜明特色的“楚雄模式”。

(一)以团建工作为落脚点,大胆创新,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是城市青年的生活领域,社区团工作作为城市共青团的基础作用日益显著,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社区青年组织的建设作为基础来抓。一是抓好社区团建工作。紧紧依托社区党支部,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进一步加大社区团支部建设和发展兴趣社团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居民区团的组织多样化实现方式,倡导培育各类服务型、志愿型、公益型、兴趣型、学习型的青年组织,最大限度地覆盖社区青年;探索在社区建立流动团员工作委员会,凝聚无团组织单位的青年以及城市流动青年、下岗青年、失业青年、待业青年以及外来务工青年,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大胆创新团建模式。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青年群体多元性、自主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实际,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更好地服务党的建设,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共青团工作意见》及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可采取试点先行的模式,以楚雄城区共青团工作资源较为丰富的社区作为城市共青团工作区域化管理的试点,推进城青工作,按照“区域一体、有效覆盖、合作共赢、促进活跃”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群体,依托三大平台,实现四项目标,(即:突出片区内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大群体,依托建立东片区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社团组织、青年信息网络三大平台,实现工作组织区域化、工作载体整体化、工作机制长效化、工作项目品牌化四项目标),加大团建创新力度,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活跃。可按照结合实际、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加快完善、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有一个组织网络、有一批骨干力量、有一支团员队伍、有一批物质依托、有一批工作项目、有一套工作制度为工作目标,促进区域化社区工作的整体活跃。三是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不断优化团的工作环境。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按照“关键在带,根本在建”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切实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注重组织配套建设。按照社区党建重点,同步推进基层团的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区域范围内“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和“团建服务党建”的基本途径。加大队伍选配力度。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创新推优入党机制,使“推优”成为社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健全“推干荐才”机制,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团干部。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加强社区团组织的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基层党员远程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团的教育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同步考核。以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把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党团组织建设同步、双轨考核。

(二)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聚众合力,构建以“区域化”整体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社区资源丰富,如何网络好区域内有效资源为我所有,关系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长远发展。第一,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思路。建立健全社区团的组织是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社区团组织坚持以党带团建,以联合促团建,以共建强团建的大团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团建基础工程,为社区青少年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党建带团建。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社区团建和社区党建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在辖区单位内建立联合团支部,成立青年议事委员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各类兴趣小组等组织。二是结对共建。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让青工委各成员单位与社区非公经济团组织结成互帮共建对子。在社区推行团员双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团员社区注册和年度团员社区评议机制。通过努力,使社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社区组织网络,为社区各项资源的整合及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整合人力资源,人人参与。人力资源是社区最活跃的因素。社区团组织因势利导,积极在社区开展社区理念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培育青少年,青少年服务社区”等现代社区理念深深植根于社区青少年心中。其主要作法: 一是抓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充分挖掘驻区单位、辖区单位居民中有专业特长的各类人才资源。除大力吸纳辖区团员青人才外,还可积极与民政局、老干局、关工委等部门联系,深入社区,挖掘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又热衷于青少年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聘任他们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顾问。邀请驻区单位的法官、检察官及特派员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律顾问,全方位,多渠道为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通过团的品牌活动吸纳人才资源。如:社区可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吸纳各类人才,并将这些整合来的人才分类编队,组建文体服务、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如:在社区文体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协作、努力,整合聘请在校艺术老师、驻区单位文化骨干担任社区的青少年文体活动辅导员。三是抓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整合和招募等多种形式建立红领巾社区小队、巾帼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民兵预备役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加大志愿者注册力度。这些服务队伍每到节假日,可深入社区、楼院,开展为民、富民、利民、安民、便民、乐民服务,让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三,整合公共资源,共享共用。为解决活动阵地问题,可重点对以下两类资源进行整合:一是整合教育阵地资源。通过整合,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家长学校,集家教、绘画、书法、音乐等综合培训基地的“社区学堂”。如:东兴社区的教育小区是一家单位型小区,各类资源丰富,但只对成年人开放,不对青少年开放,社区团支部可与小区物业联系,在原来培训室的基础上,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并利用这一阵地在社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引导青年团员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社区团组织可以“四进社区”为契机,积极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警务室、民调室这一重要资源,成立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创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岗,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二是整合文体阵地资源。东兴社区共有驻企业和事业单位近百家,这些单位大都拥有比较好的内部服务设施,针对这些资源,社区团支部对其可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其免费向全体青少年开放。第四,整合活动项目,促进活跃。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原则,社区团总支或青年工作委员会可整合梳理诸如:青年志愿者行动、健康快车、法律在线、青少年社区健康行、“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等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并按照“在精不在多、服务出特色”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特色服务活动,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一是通过各类兴趣小组和活动协会促活动。在社区团组织的指导下,成立青少年乒乓球、书画小组、足球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这些青少年组织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社区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青少年文化生活,陶冶社区青少年的情操。二是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在州、市团委的牵头下,与辖区内省州属单位联合,以社区为阵地、以青少年为主体,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三是充分利用楼院、庭院空间,开展楼院文化、庭院文化。引导楼院青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在楼院,大力开展青少年大家跳、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读、大家写等自娱自乐活动,活跃楼院气氛,增进邻里之间关系。

社区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分析只是对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一点初探,要想真正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还需立足社区,大胆探索,真正作好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篇文章,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以及广大团员青年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不断推动社区工作的蓬勃发展。

以下更多相关范文也很不错: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乡镇统战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乡镇共青团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