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新有效衔接的调研报告

关于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新有效衔接的调研报告

关于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新有效衔接的调研报告

一、全镇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镇位于叶城县中南方位,距县城68公里,辖区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55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镇东临和田皮山县,南接叶城西合休乡,西与柯克亚乡为邻,北同洛克乡、宗郎乡、铁提乡毗连,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村村通公路实现各村民组连接。全镇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套种粮食种植面积3.2万亩;林果面积3.5万亩,主要以杏产业为主;复播经济作物3.2万亩。下辖20个贫困村(其中1个一般贫困村,19个深度贫困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万人。“十三五”期间,我镇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指标性指标,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我镇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脱贫措施,总体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14年至2019年累计退出16个村,脱贫3205户1446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65.3%降至6.01%,2020年退出4个村脱贫380户1505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问题

由于我镇处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底子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不足,稳定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乃至推进乡村振新战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问题,

一是贫困群体中因病致贫和老弱病残比例大,劳动就业能力低。加之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给脱贫群众增收普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不充分,带动辐射面不够宽广,存在“菜单式”扶贫带动,农副产品发展质量不高,产品销售仍处于滞后状态。

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两委班子存在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低,也存在老龄化现象,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引领作用还有差距。

三、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一)突出抓好“两委”建设,建立村级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要以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制定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的回村创业,破处“村两委”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上的障碍和机制上的硬阻,从人才选拔培养上搞好有效衔接。当前正值“村两委”换届之际,坚持从内招生、选调生、留战士和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员培养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 让其成为乡村振新的主力军,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牢固实现乡村全面振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突出抓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要把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场所内返乡人口致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信息监控平台,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形成防止返贫的预警机制。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持续指导好产业扶持、培训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一是加强易致贫返贫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导致脱贫户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因户而异的。脱贫后仍有可能返贫,这主要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或返贫风险没有完全消除。首先,脱贫家庭中“老病残”人口居多,自身劳动能力低,一旦家庭中年轻劳动力出现问题,则这个家庭就很容易返贫。其次,很多贫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与脱贫户利益联结不充分,脱贫户劳动力就业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再者,部分脱贫户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安于现状,缺乏积极主动的劳动致富意识和行动。

二是临近贫困线的边缘人口,同样值得关注。边缘户虽然不是贫困户,却有致贫风险。多数是因突患大病、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主要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或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即使以前有一定储蓄但难以长久维持,易诱发致贫风险。

结合在走访调研贫困户的实际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致贫原因和返贫风险必须高度重视。一是因病和因灾致贫。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致贫原因。因病因灾致贫不同于饮水、住屋、教育等客观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劳动能力和家庭收入,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风险仍将长期存在。二是就业和收入不稳定。这是最复杂、最主要的返贫风险。是否能就业,是否有稳定的收入,不仅靠政策,还更多依赖市场供求和自我能力。“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后,脱贫人口仍可能因为劳动能力不高和就业收入较低等情况导致返贫。因此,一个家庭能否稳定脱贫,最关键的是看劳动能力和可支配收入。

具体措施:一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建立基于“家庭劳动能力+可支配收入”的防止致贫返贫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家庭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硬件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家庭劳动能力的强弱和可支配收入多少就是影响致贫返贫的核心因素,建议作为进行致贫返贫风险评价的主要指标。建议重点关注家庭劳动能力和可支配收入两大指标。一般来说,除了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外,一个稳定脱贫的家庭,要有劳动人口且有劳动技能,有就业岗位且家庭收入大于各项必要的开支,这样家庭收入才能稳定达标。而当一个家庭中出现劳动力减少、劳动技能丧失、失去就业岗位、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情况时就要引起高度注意。比如,家庭主要劳动力突患重病、外出务工劳动力失业都会导致家庭收入骤减;因看病住院、学生上学人口增多都会导致家庭支出骤增。系统要及时记录关于家庭劳动力及收入变动情况,动态测算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线,作为判断该家庭是否致贫返贫的评价参考依据。二是建立覆盖脱贫户和边缘户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预警和帮扶机制。要充分利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新疆大数据平台信息系统对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人工上报和自动化智能监测相结合的对农户实时状态报告及致贫返贫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系统平台,形成现状数据、历史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对比研判。要把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类进行常态化监则,一旦出现较大风险都将发出预警。一旦得到预警信息,系统就进行干预和调度,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收集处理建卡贫困户及边缘户生活质量、劳动岗位、就业收入等信息,将对象户进行分类细化,针对不同的致贫返贫风险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并落实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实施精准帮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三是继续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精准的帮扶工作。要抓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3年时间,建议上级扶贫管理部门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易致贫边缘户原来的专项帮扶责任制度上再优化,继续将这两类对象纳入常态化监测和帮扶管理当中,及时更新边缘户,状态,并分类分级设置致贫风险等级;帮扶干部对边缘户特别是易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户进行常态化关心走访、宣传和落实政策、积极进行提早干预和帮扶,把问题解决在初期、坚决防止新增致贫风险。四是深化低保兜底、农村居民社保和临时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清,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作为核查重点,要做到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杜绝"脱保"“漏保"。继续推动临时社会救助政策的精准落地。特别要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边缘人口,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特别重大的急难型救助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快速落实到位。五是加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要加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采用资金收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等多种途径,健全完善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留在村里的农户家家有产业、家家有收入。要持续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户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积极帮助患病体弱者、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引导外出转移就业,规范扶贫和乡村振兴领域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向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进行倾斜,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收入。六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律和文化教育,提升内生发展动力。1、要加强对脱贫户家中有三个以上未成年子女户的关注。这样的贫困家庭生活负担很重,如果这样的家庭中一个孩子有个残疾或遗传精神疾病,那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2、要持续加强贫困群众“扶智扶志"工作。凡是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一定是要靠发展产业来脱贫,靠转移就业来脱贫,靠提高劳动技能来增加收入,决不能助长“等靠要”思想。3、贫困群众要明确自己才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是自己份内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学技能找工作,靠勤劳的双手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永远摆脱贫困的束缚。

(三)实施乡村振兴要以产业发展为首要突破口,建立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我镇经过这几年年的脱贫攻坚,已初步形成了以9村、14村杏子加工厂;15村、20村养殖场、9村大白菜、各村的鸽子合作社等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但还是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不高、管理方式粗圹等不足,无法长久引领群众增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落后的产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招商引资提供条件;二是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上,要大力引进适合本地域发展的主导产业,而不是盲目跟风,要利用产业园、合作社等示范园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争取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要从资金、技术上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会生产、懂经营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园、村级集体经济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合同、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劳务就业等形式,提高产业市场化组织程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应重点支持乡村环境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残膜污染治理的综合整治工作。在实施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运转模式下,要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调研来看,全镇20个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能及时处理,而全镇每个村都有垃圾清运车,有的村仍然存在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为此各级干部要督促好我辖区内的垃圾清运工作。

二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围绕“稳粮、精杏、扩畜、增菜、拓务”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持续保障群众增产、增收。要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本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杏子、核桃、白菜等高效作物。稳定牛、羊养殖,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做大做强鸽子产业。要结合当前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多重渠道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部署,建议新谋划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善各村项目建设,将各村2021年的项目盯紧抓牢,确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持续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财政资金注入比例,利用村“两委”换届之际,将懂经营、致富能力强的人选入班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效果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