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调研组一行于2023年X访月X访—X访日,前往X访市、X访市X访村、X访市X访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X访市农广校、X访市X访村绿色田园现代农业园区农民田间学校、X访区X访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等地,分对象召开X访场专题座谈会,分别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机构、高素质农民代表研讨交流,全面了解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落实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访省农民教育培训亮点突出,X访省农广校体系已名副其实成为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

(一)政策落实力度大,重视农广校体系建设。

20X访年,X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把“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列为措施的第一条,明确要求“加强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建设,保持机构队伍整体稳定、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农民教育主渠道作用,每年承担全省X访%以上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访省农广校体系相对健全,省、市两级农广校均独立设置,县级农广校独立设置占比X访%;师资队伍稳定,承德市农广校专职教师X访余人,X访市近X访人,县级农广校专职教师少则X访-X访人,多则X访余人,为做强做精专门机构奠定了人力基础;农广校体系每年承担全省X访%以上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其中X访市、X访市、X访市农广校分别承担本市培育任务的X访%、X访%、X访%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教育培训主力军。

(二)工作推进效果好,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并重。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20X访年,围绕农业农村部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培育方案,开设稳粮保供、扩油料和“菜篮子”专题培训班X访个,占总班次的X访.X访%。在中央专项资金下达前X访个月,创新出台资金“先训后补”政策,将“科技壮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列入专项培训,抢抓上半年空档期开展技术培训,为夏粮丰收提供了科技支撑。在农民职业教育上,X访省农广校通过与各类培训项目衔接方式开展中职办学,X访年,衔接培养学员比例达X访.X访%,X访市衔接培养比例达X访%以上,较好解决了缺少专项经费问题;体系每年招生X访余人,连续多年招生人数位于全国体系首位。与X访、X访农大、X访等联合开办高等教育,每年招生X访余人。调研中,不少农民学员都是通过农广校联合办学上了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多名学员表示非常认可农广校接地气的教育培训方式,X访市农民X访参加培训后,还鼓励儿子报名参加农广校的高等教育,获得了本科学历,还有不少夫妻共同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

(三)实践教学标准高,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建设。X访省农广校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建立农民田间学校X访多个,实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覆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培育了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示范农民田间学校。X访市农广校在省级校“五一个”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技术团队、一个后期团队、一个产品质量检测团队”要求,形成“八个一”标准。制定了《X访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实行统一标识标牌,统一管理,并建立定期走访督导机制。X访市农广校按照重需要、重实践和重技能的要求,开展启发式、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培育功能;不定期开展调研回访,对不具备条件、不履行职能的农民田间学校进行摘牌,对有强烈意愿且具备条件的批准挂牌。

(四)产品宣传渠道广,提升学员社会影响力。跟踪服务是吸引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X访市农广校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社会影响力。一是扩大媒体宣传。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创办了《食惠优品》《振兴吧,乡村》两个栏目,分时段对优秀学员的基地、产品进行循环播放,帮助学员打通宣传渠道,搭建销售平台,共播出优秀学员节目近百期。二是注重实体体验。探索优质农产品线下体验店销售模式,市农广校负责遴选优质农产品、电视台负责宣传推广、销售企业负责具体运营的三方合作模式,实现“新农人、好产品、放心吃”;组织新农人和优秀基地带着优质农产品走进社区,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推介,20X访年实现销售收入X访多万元。三是开展重点推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优势,对优秀基地和学员进行重点宣介。20X访年X访市农广校优秀学员陈秀英和马召雨事迹在央视《X访》栏目播出。

二、X访省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但在资金投入、培训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问题

(一)培育资金投入不足。据了解,X访省农民教育培训一直未投入省级配套资金。受疫情影响,个别地区还存在培训经费整合现象,严重影响培训积极性。农民中职教育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只能依托各类培训项目实施,教学质量效果难免会打折扣。调研中,部分培育机构代表提出,希望能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续跟踪服务以及冬春农民大培训等方面得到资金支持。部分农民田间学校代表提出,希望能在基础条件建设、实习实训经费,特别是建设用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田间学校更好发挥培育作用。

(二)培育质效有待提升。在对象遴选上,部分机构将X访岁甚至X访岁以上人群作为参训重点进行招生,但这部分人群年龄偏大,思维模式固化严重,很难通过培训来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在培育供给上,有的学员反映部分课程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理论课较多,实训课不足,更想到省外观摩学习。在培训时间上,多为下半年开班,X访—X访月正处于农忙阶段,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X访—X访月农闲季节,北方实训又面临“无内容可看”的情况。

(三)农广校体系发展尚不均衡。大部分基层农广校能较好发挥农民培训与中职教育职能,但也有少数县级农广校力量薄弱,面临人员老化、人才流失的困境,全省体系近X访%的县级农广校已被合并或撤销,难以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

三、思考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一是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地方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畅通培训资金使用通道,将培训资金直接拨付到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培训后报账难等问题。二是争取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与组织、教育、人社、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合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三是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才激励等方面向高素质农民予以倾斜;加大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信贷担保、金融保险方面的对接服务,建立高素质农民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

(二)提升培育质量效果。一是优化培育内容。将农民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材施教安排教学内容,既适应共性认知水平、能力基础和现实需要,又兼顾个性特点和差异。二是创新培育形式。借鉴企业培训经验,探索参与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升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农民到省内外先进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进行现场观摩和实习实训,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坚定发展信心。三是加强培育评价。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对项目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跟踪监管,促进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提升培育质量效果。

(三)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一是扩大共享师资队伍。建立省内共享师资队伍,将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以及乡土专家等吸纳到师资库中,做好师资建、管、用、培等各项工作,夯实本地教育培训基础支撑。二是加大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力度。遴选更多产业基础好、条件能力强、师资队伍精的农民田间学校,作为省市级共享农民田间学校,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三是打造共享实训路线。根据现场教学需要,对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进行有机串联与合理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共享农民现场教学路线,为省内外高素质农民提供优质实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