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学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

【概述】

2020年度学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本站的会员“灰色の蓝”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学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学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

2020年,我坚持讲政治、讲规矩,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与学院一班人团结一心,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励精图治,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底线思维,提高思想政治站位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掌握系列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改革,继续前行。一年来,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符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湖北文理学院教师守则》要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做到身正为范,社会言行正派,学术道德优良、个人品行符合人民教师要求,无师德负面因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学习、严格落实《条例》《准则》,完善了腐败预警防控机制,确保在关键时、关键事、关键人等各个节点责任到人,做到警钟长鸣,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廉政学习宣传、教育提醒经常化,全年没有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二、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努力开展“提效年”主题活动

(一)凝心聚力,创建团结和谐氛围。继续坚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坚定发挥人民教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核心作用,做到领导干部与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团结和谐,营造讲政治、讲品行、讲育人、讲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与广大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关心关爱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永远把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奋斗的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营造学院良好的、和谐的工作、生活、学习氛围。

(二)党委靠前指挥,夺取抗击新冠疫情和线上教学两个战场双胜利。

疫情期间,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干群团结奋战,以战时思维、战斗状态,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作用,战斗在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两个战场,取得双胜利!

——外院率先开展师生情况排查登记(1月27日)、率先开展线上会议办公活动(1月28日)、率先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全部教职工和43名学生捐款捐物献爱心)。

——资助学生线上学习:以送流量方式资助所有学生线上学习(50元/每人)。

——关心资助因疫情致家庭生活困难学生:7名学生每人2000元。

——帮助关心有困难教职工:封城期间为教师买药送药爱心接力活动

——关爱医务人员家属:为4名医务人员家属送“爱心礼包”(2000元/每人)。

——开展线上升国旗活动:师生居家升国旗,激发爱国爱校热情。

——线上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活跃气氛,增进交流,心理减压。

——关爱在国外工作学习的师生:唐书记关心为外院在国外学习的11名学生、6名教师邮寄口罩和防护物品,丁校长、汪校长与在国外学习的师生网上视频表达关怀和慰问。

——6月18-24日,学院全体领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齐心协力,服务毕业生返校离校,帮助收拾行李打包邮寄,感动了毕业生、感动了学生家长。

——党员“双报到”活动:人次数、工时数最多的学院(本人“双报到”活动80多小时)。

——线上教学效果好,教学效果被省厅督导组表扬。

——日语系党支部和17名教职工、50多名学生受到学校表扬,师生收到感谢信、表扬信和荣誉证书10多份,学院的抗疫故事和线上教学工作被《湖北日报》《襄阳日报》《襄阳晚报》等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三)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活动,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1.开展“提效年”主题活动,围绕“提升教学效率”开展工作,教学管理再严格。学院组织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严格贯彻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学生态环境。

2.教学改革再深化。

充分发挥教学平台的信息功能,开展线上直播课、答疑、讨论、辅导、作业批阅等教学活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开办“强化班”的形式,开展大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专业外语水平能力测试、研究生英语水平能力测试等活动,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研究成果明显。

教学研究项目3项、优秀双大纲项目5项、优秀教案项目3项、课程思政专项7项、研究生质量工程类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教学成果奖1项、大创项目24项;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6篇;学生发表论文25篇;获推校级优秀毕业论文4篇参与省级论文评选;教研项目结题5项;课程思政专项结题2项。

4.学科竞赛取得佳绩。

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大赛一等奖2项;获得日语写作竞赛5项。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8项;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省赛一等奖2名,三等奖1名。

(四)学科科研进步明显

1.继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凝炼已有的4个学科方向,对接襄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依托“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平台、“汉江智库”课题和“鄂北区域中心”项目,服务襄阳地方基础英语教育和襄阳国际外宣,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咨询报告,形成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特色研究方向。获批校开放基金立项5项,获“汉江智库”市科研项目立项1项,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3项;2篇咨询报告获襄阳市政府批示。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成效显著。教师赴海外高校访学或研修10人次,其中6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借助“隆中讲坛”和自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14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学或指导学术活动。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会议20人次,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

3.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不断汇聚学科成果。申报省部级及以

上科研项目1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获批2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获批3项;学校开放基金项目7项,获批4项。共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共3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SSCI收录论文1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结题1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项目结题1项。获批立项横向课题4项,到账经费共28.13万元,其中2020年立项的跨国横向项目“亚洲共同体构建中的跨文化交流”1项,到账经费24.23万元。

(五)创建学生党支部“心连心”品牌,加强学风建设,学生工作成绩突出。

1.把党支部建设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与学风学业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义务服务相结合、与“五个校园”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一年级有更多入党积极分子,二年级有优秀党员、三、四年级有先进党小组”发挥作用的局面。 坚持开展“四抓”、“四谈”、“三贴近”。(“四抓”即:结合形势抓方向、形成专题抓讨论、学习理论抓读书、针对问题抓思想;“四谈”即:结合实际谈思想、谈学习体会、谈支部发展、谈工作要求;“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党建知识专题教育培训,落实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紧扣“两学一做”内容,深入开展党风、院风、班风、舍风“四风”建设。

2.开展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帮助。积极开展“心连心结对子帮扶”活动,关注经济困难、学业压力、就业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教师、学生党员“一对一”连接,了解结对学生家庭、学习、思想等情况,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树立信心,建立良好和谐的群体氛围。

3.精准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理想导航”工程。通过入学教育、优秀学生榜样的力量、狠抓“三早一晚”、狠抓读书率、运动率、考研率、学科竞赛率、就业创业率,严抓课堂考勤、课堂纪律、严抓考风考纪,建立“学习第一”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将学习作为在校期间的第一要务,并能确定学习目标为之奋斗。二是实施“学习导师”工程。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多学生少”的优势,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习导师,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制定路线图,跟踪指导并帮助解决学业中的疑点问题。三是实施“精英教育”工程。主要是对学术型、技术型和综合型三类表现较突出的学生进行拔尖培养。支持学习能力强、智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一步强化学习,鼓励其考研或者开展科研。支持具有较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学生参加竞赛,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操作机会。支持担任主要学生干部且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报考公务员或毕业走上管理岗位。

4.学生工作成绩可嘉。获校长奖学金2人、国家奖学金2人;16人获一等单项奖学金、74人获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71人被评为校“三好学生”、37人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36人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卧龙英才5人、创新创业奖学金17人;32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有247人获国家助学金;2020级学院新生军训表现优秀,11名新生获军训标兵;卧龙杯篮球赛获女子第四名;2020年新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获第八名;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13%,海外留学5人;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2项,学生个人发表论文25篇,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等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竞赛获奖13项;获校级优良学风班2个、优秀寝室4个。

(六)社会捐助工作继续突破

今年已签约120万元。截止目前,社会捐助到账30万元,剩余项目经费将在12月底前到账,有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超过去年。

三、主要不足之处

(一)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尤其是教授职位教师缺乏。(二)高水平项目、文章较少,尤其是没有国家级项目突破。

(三)专业硕士点建设力度不够。目前还不具备申报专业硕士点条件。

202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