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征文(精品多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征文(精品多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征文 篇一

在不同人眼中,爱国的理念是不同的。在你眼中,什么是爱国呢?在工作人员的眼中,努力工作就是爱国;在父母眼中,培养子女就是爱国;在医生眼中,救治病人就是爱国;在我们学生眼中,好好学习就是爱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其实 做好每件小事也是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分不开的。比如做错事时我们要敢于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我们帮祖国净化环境,不随地吐痰,垃圾要入桶,路上遇到纸片要把它捡起来,这不也是一种爱国吗?

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爱国,如我们熟知的黄香温席,平时帮助家长做一些小事,分担一些家务,这不也是一种爱国的行为吗?当周围的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伸出我们援助之手;当贫困山区儿童在寒冷时,我们献出我们的爱心;当爷爷奶奶孤独时,我们给予陪伴和问候。让我们一颗爱国心,一颗感恩的心,为我们的祖国提供独特的爱吧。

身为一个学生,我们最大程度的爱国行为就是读书。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啊!祖国,我爱你,你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征文 篇二

就像鱼儿的灵魂中有水,蜜蜂的灵魂中有花,雄鹰的灵魂中有蓝天一样,我的灵魂中有你!

小时候的我,不懂得奶奶口中那段侵略的历史,不知道你曾经的孤独与无助,你对于我来说,你遥远而又陌生。

今年,我有幸参观你的故居——北京颐和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那个你。

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是无数人的汗水、泪水与血水拼凑成的你。

你是艺术的结晶,是世界的瑰宝!你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剔透玲珑的楼阁;你有热闹的集市,也有景色秀逸的田园风光……漫步其中,犹如遨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名胜古迹;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梦境中,无法自拔!

不经意间,我的手触摸到你的残臂断足,一阵心痛掠过心尖,席卷全身。

1860年10月6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的珍宝统统掠走,故意破坏。能砸的砸,能毁的毁……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人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弥漫在整个中国人的心中。一座世界的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可恨的魔爪下毁于一旦。

走出门,面对着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现在的我明白了奶奶每每说到你时激动的心情,因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你铸入我们的灵魂!那道伤疤虽已结成了痂,但却不会被磨平,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中国人的心里!即使有一天,我们远在天涯,漂泊它海角,不变的,还是那颗血红色的赤子心!

中国,我的灵魂中有你!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征文 篇三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