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多篇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多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共同阅读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5篇,请您阅读!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1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议论文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我心中的孔子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2

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

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

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会快乐吧。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3

我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滚滚不止的泗水岸边说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表情。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同样亘古如斯的浩叹之下肯定会深掩着一种斑驳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乐,有激昂和坚定,也有寂寥和无奈……

因这情感凝聚而成的话语,洞穿千年而让我隐隐作痛。

把灯夜读,当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的时候,看到他击磬于卫、受拘于匡、遭难于宋、绝粮于陈的时候,我不由得潸然泪下。他的叹息也够深够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受到的讥讽也够多够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怀玉,仆仆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铎徇于天下一任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个永远斯文又永远倔强无比的孔子。

想起执教《侍坐》一章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遍遍吟咏那令孔子深情喟叹也令无数后世文人歆羡的诗性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详与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的那份和乐与满足。而此时,我真的感觉到这才是我心目中真实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时的他,一如庄周笔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缘苇间”的渔父,单纯而明净,脱去奔波劳碌的尘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经历,在生命与文化熔铸的琴弦上,静静地流泻一个人的和声……

大学毕业前的一个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围宁静了许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过迷濛的烟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些“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的弟子们。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来祭奠夫子脚下那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涯和感谢先师也给了自己喂养生命与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学于道却又最终寄道于学的孔子也许永远都走不出当时社会所带给他的心灵阴影,但那辆在春秋大地上周游了十四年的破旧的牛车却在历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辙痕,让后人在它的烛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4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十七岁又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受正规教育,全靠读书自修。他自幼好学,拜许多人为师,所以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等本领。

孔子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年轻时,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五十多岁才当了鲁国的司寇(代理宰相)。但不久,因为政治见解不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但他的政治主张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了壁,到陈、蔡小国更不必说。在卫国住了一段时间后,六十多岁又回到了鲁国,埋头讲学和整理古书。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爱人”,一方面要统治者相亲相爱,加强内部团结”,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能过分剥削压迫民众。孔子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这“礼”就是周朝制定用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他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参差不齐,有的与孔子几乎同年,有的与他相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如曾点与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低廉,只须十条肉干。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并且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还值得学生和参考。孔子的另一大贡献是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以前有不少文献,他一面学习,一面加以整理,同时向弟子传授,经他整理的典籍有《尚书》(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周易》(古代算卦用书)等。他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一部编年史,这就是被后世称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开创了私人修撰历史(最初史书由史官撰写,即所谓官修)。据司马迁《史纪·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乱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不被接受,所以发愤修撰《春秋》,寄托他的理想,表达他对邪恶的嫉恨和对正义的褒彰。《春秋》以及“春秋笔法”(文笔曲折,遣词造句中带有褒贬倾向)对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历史人物孔子演讲稿5

走进孔子庙复古的大门,一个装着各种各样的鲤鱼的大水塘映入眼帘。走过水塘就是人山人海的祠堂,就在这祠堂附近,你总是能看见一些要大一点的孩子,旁边有三四个人在辅导着他们,而他们唯一一件装饰品就只有胸前那闪亮的采访证。没错,他们就是小记者,有新闻怎么能少的了他们呢?别忘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大记者呀!而旁边的几位则是记者姐姐们和摄影大哥!

身为学生记者团里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本次活动。拜了孔子,领了红蛋,那就只剩写开笔石了。来到排队队伍里,我突然听见一位一年级新生对一位家长说:妈妈,为什么要写开笔石呢?只听,那位家长耐心的回答:写了开笔石,你以后就会把字写得很漂亮,工整的。那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哦,妈妈,你放心,我上了国小,一定能把字写得很好很好的!那位家长欣慰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祝福着这些学弟学妹,祝他们有着辉煌的成绩

现在,真正的任务开始了。我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和一张采访辅导,开始写着我等一下要采访的问题。写完了问题,我就到处走,寻找着我的目标。终于,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小男孩的身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所以有点紧张,我不断的深呼吸,以平衡我的情绪。终于,在记者小吴姐姐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慢慢地接近那个小男孩。到那个小男孩身边了,我发声道:请问我能采访你一下吗?那个小男孩转过身来,轻轻地说:嗯。显得有些害臊。于是,我便对他进行了采访,不过他害臊,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所以不是很成功。后来,我又找了几个对象,把几个问题都问完整了。

采访过后,我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我得赶紧回家了。与小吴姐姐道别之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紧回家了。

这次的采风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更有经验了,知识面更广了未来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也赶紧到孔子庙里领红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