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

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

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

老师们、同学们:

讲话的题目是《守一种精神,做一名“匠人”》。

匠,一个会意字,竹筐里装着斧头,即木匠。在很多人眼里,“匠”可能是实用的,也是精巧的,但绝不是艺术的;“匠”是匠气,是规矩、束缚的代名词,守成有余,创新不足。伟大如韩愈也要鄙视匠人,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匠”。鉴于此,以前,很多老师勇敢地喊出口号:不做教书匠!

但是,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工匠大国”:从传说中善于解牛的“庖丁”,到史料记载的鲁班;从修建都江堰的秦蜀郡太守李冰,到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的隋朝工匠李春;从敦煌的飞天壁画,到天安门广场庆国庆的锦簇花团……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也是工匠精神传承有序的文明。

在人类前行的探索之路上,工匠是前行的双脚,是奠基的厚土,是灵光接引的灯火。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用光阴去打磨粗糙的生活,他们用一生去做一件事:袁隆平一生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巫漪丽一生一架刚琴,弹奏的是梁祝,指尖流淌的是泪水和情思,是向世界人民诉说蝴蝶双飞的中国爱情故事;王津十年探索,两年修复,让古钟出尘现光华,再现古编钟的绝世好音……

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匠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说,华为就是阿甘,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这就是华为人“傻傻”的坚持,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

“匠”是信誉,也是崇高的荣誉。所谓工匠精神,一言以蔽之,敬业、精业,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因此,它是一份情怀、一份执着、一份坚守。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好想法、好点子,缺的是踏踏实实、沉下来做事的“匠人精神”。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是这样:不知道学什么,天天沉迷手机;拒绝成长,天天怨声载道;不安心,天天纠结在各种烦心事儿中,于是,我们的生活就只剩下眼前的苟且。

你我皆匠人,缺少的是一点点匠人之心。

对教育者来说,具有工匠之心,你要沉静。做教育,就得像个手艺人,沉浸在专注、激情和挥汗如雨的光阴里,享受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却需要绝对的安静和安定,真正的教育者,绝不追求所谓的多快好省。所谓的高效课堂,不过是教育功利化赤裸裸的表达。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像中世纪古老的庄园生活,缓慢从容;教育就像怀春,就像缓慢成熟的爱情,种子和灵魂都喜欢安静,在和煦和温暖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润物细无声。你还要聚精会神。工匠之心能够过滤俗世的种种杂念,最重要的是,它能净化人生而为人的最大弊病——自私。当教师怀着工匠之心做事时,一言一行都会融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育美在聚精会神,美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还要有一颗简单的心。大道至简,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纯粹的事。一切艺术都需要专注,专注就是聚焦,聚焦就是不及其余,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世界是复杂的,唯有用极简的心,才能造出世界上最美的物件,这是生活的哲学,也是生命的辩证法。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工匠之心,就是要做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卷面做到干干净净,教室做到干干净净,寝室做到干干净净,实训室做到干干净净,敬业是先于精业的,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吸引眼球的“大手笔”,更有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能成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要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这既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的姿态,也是“微而著”“小而实”的工匠之美。

所有具有工匠之心的人都是偏执狂和唯美主义者,他们以近乎自虐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追求更好、最好。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因为有这些埋头苦干、敬业精业人的守护,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才有了灵魂,眼睛里才有了泪水。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崇尚劳动、尊重人才、倡导工匠精神的时代,韩愈所说的“君子不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我们生而逢时,这是我们的幸运,也寄寓了时代的重托。《论语》中有一段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让我们以生无所息的态度从业、敬业、精业,守护一种精神,做好一名匠人,让工匠这一古老的职业古莲发新芽,让工匠精神照亮追梦前程。

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