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到岗心得精品多篇

疫情后到岗心得精品多篇

疫情后到岗心得篇1

在今年的直播教学中,我认为英语网课要做到下面三点:

一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

二是要充分准备,提前作好应对直播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三是要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让孩子喜欢在网上学习。

下面谈一下自已的一点做法:

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一是加强学习,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一定要有语音和动画。直播时老师多准备素材并提前转化成可播放的语音和视频,直播云只能播放mp3、mp4格式,转化后可以到体验教室完成试播。

加强互动

二是要加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的互动。老师只是引导,要让学生和家长练,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在直播时,家长可以教孩子,孩子们也可以教家长,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只有家长和学生都动起来了,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老师空洞的讲解,满堂讲效果差。

形式多样

三是上课要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听、可以看、可以练、可以做游戏、可以表演、可以猜谜、可以唱、可以欣赏、可以做眼保健操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互相比起来,动起来。

注意检查

四是要注意检查,看学生是否上课,作业是否完成,学习效果怎么样,教师及时督导评价。老师可以在qq群中加教师小助手来完成通知、打卡上课、布置作业、作业评价、结果自动生成,不管是语音,作业或者是视频。

疫情后到岗心得篇2

他们不是不害怕,但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前,所有人都可以后退、躲避,但医者使命和责任感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逆行向前;他们不是不想家,但为了万家安宁,他们必须守在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他们不是不喜欢自由,但在全民抗“疫”的路上,只有他们的坚守才能离胜利更近一步……疫情面前,他们不一样,不能做曾经寻常的小事,但又都一样,都身在抗“疫”战场!

他们不再是17年前的他们,他们依然是逆行奋战的他们。17年前,非典爆发,67岁的钟南山站出来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已经84岁高龄的他重新披甲上阵;17年前,7个昼夜建成当时世界上的一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17年后,10个昼夜“火神山”正式交付,24小时,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变身“方舱医院”;17年前因为sars,大学联考选择了临床医学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17年后,他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17年前,曾倾尽全力奋战在全国抗击“非典”一线的战士,在17年后的今天再次毅然请战……

17年前和17年后,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薪火相传。17年前的那些坚毅的身影又再一次显现,他们在抗“疫”战场挺身而出,逆行奋战,在危难中坚守,用行动彰显抗击新冠肺炎的必胜决心。

他们不再是父母、儿女,他们依然是守护万家安宁的他们。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只因一声呼吁,一纸通知就到岗到位。他们告诫所有人不要外出,也有亲人牵挂,但却义无反顾走到疫情防控一线,去排查、去宣传。他们就是广大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是群众和组织的联络人,也是默默无闻的“战疫人”。他们没有警服、救援服、隔离衣,只有一支最普通的口罩和一张村民都熟悉的面孔,每天走街串户排查信息,变身“代购”“送菜员”“大喇叭”,将“为人民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他们顾不上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们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执行各项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废寝忘食,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守好社区第一道“防波堤”。

疫情后到岗心得篇3

笔者所在的社区是一处周边企业众多的动迁小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而本地的老年人也占了很大比例,管理工作并不轻松,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志愿者们要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人员车辆出入登记排查、体温检测、卫生消杀、帮居家观察人员代买所需用品等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笔者也在思考,防控工作能够进行得有条不紊,基层社区有哪些治理的智慧?我想这和宣传的力度、执行的强度、群众的配合度是分不开的。

防控宣传“零死角”,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利用小喇叭、入户发放一封信等宣传手段,按照既定的线路,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在公告栏和居民区张贴广告牌,确保每个路口、每个单元张贴到位,将《倡议书》《告居民的一封信》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利用私家车、电瓶车带上音响设备,在社区内循环播报新冠病毒防护宣传公益广告,用移动“方言小喇叭”喊话疫情防控战,防护构筑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宣传体系。

快速响应“零时差”,执行力不断加强。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既定方针,坚持每天深入社区上门入户摸排疫情,彻底排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者,坚决阻断本地二次传染。及时发现上报、及时反应处理的“零时差”响应机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人员聚集现象,及时通知网格员前去劝返,志愿者会同社区工作者、民警、物业共同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迅速构建起保障防线,紧紧把牢疫情防控的小区关口。

依靠群众“零距离”,群众配合度越来越高。有社区居民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者一起做好防控工作。有的相应社区号召,做好自我防护,自觉居家隔离,还在群里呼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者的辛苦表达感谢。这些都是对社区工作者的硬核支持。

疫情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只要我们凝聚共识,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将各方力量下沉到基层,让基层治理的智慧发光发热,构建形成疫情防控共同体,就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疫情后到岗心得篇4

疫情肆意,足不出户成为了我们为祖国最大的贡献。开学时间不断延迟,学校纷纷开展网络教学。因此各大软件公司抓住时机,开发出各种线上教学平台,这些平台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在家里学习相对学校而言更加自由,但是这是否都对我们学习有利呢?

有网络段子打趣道:“没想到多年前出现在作文上的事,竟然真的实现了”因为国家迅速发展,在家中一个本子,一台手机,一支笔就可以学习。没有了传统教学的繁琐,交作业只需要用手机拍照再钉钉上传就完成。有些题目甚至系统可以自行更改,并进行排名。这样就方便了老师,为老师提供便捷。错误的地方系统会自动登记,这样老师就能轻松知道我们的问题所在。正所谓,简单,方便,快捷。

而在这些优点的背后,也存在着更大的弊端。

几乎所有的网上授课功能都是由各大社交软件推出的,虽然是好意为之,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社交软件的主题是放松娱乐,学习却是一—件严肃繁重的事。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并且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自律,在学校就不缺爱开小差的学生,失去了监督之后,恐怕是更加肆无忌惮,聊一下天,刷一下视频,玩一会游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效率不如在校学习。

不论是优点也好,缺点也罢,这都不是主观原因。学习是修炼性格的一个过程,不完美的我们,所有缺陷都会在其中展现出来。只有不甘平庸,跳出温水,才能青蛙变王子。

希望最后我们都通过网课学到最多的知识,愿疫情早点过去,我们早点返校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

疫情后到岗心得篇5

围绕抓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积极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群防群控,严防死守,全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迅速成立全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动员会议,传达镇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抽调党员谭明镜、警务助理谭其堂,联合村两委成员组建疫情防控志愿小分队,面对疫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通过印发“明白纸”、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喇叭广播等多种形式,提高村民的防控知识知晓率。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党员、村民微信群,及时传达、转发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及时掌握村民动态情况,有效避免了群体性恐慌事件。

二是全面加强排查。封堵进村小路口1处,保留进村大路口1处,设置疫情防控劝返点,摆放醒目标牌,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部分党员和村民志愿者轮流值守,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入村,本村人员出入逐一检查,详细询问有无发热及外地人员接触史等信息,并做好出入村登记,守好全村第一道防线。组织开展“

网络化”“地毯式”入户排查,全面摸排市外返乡人员,询问有无与湖北武汉人员接触史以及有无发热、咳嗽等情况。入户同时开展防控知识宣讲,指导村民做好个人防护,引导形成“勤洗手、常通风、不聚会、戴口罩”等健康文明习惯。

三是积极储备物资。针对双旭村列为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差,积极寻求各方面支持,发动村民捐资捐物,储备各类防护防控物资,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准备。镇党委政府配送了消毒液、一次性口罩等,为村民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进行集中代购;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淄川三队队长王培响捐赠消毒液和棉大衣;村主任、入党发展对象谭其国捐赠“84”消毒片200片、一次性口罩100个;村委委员、入党发展对象谭其刚捐款1000元、消毒液100斤;村民谭新芬捐赠一次性口罩500个,谭明经、谭坤明二人捐款各500元,谭立银捐款200元;市乡村振兴服务队淄川三队队员、区派驻村第一书记孙丰涛购买了红外额温计、免洗手消毒液、酒精、喷壶、体温表、垃圾桶、保温瓶、手电筒、洗手液、肥皂、抽纸等防控防护用品,其所在单位龙泉卫生院向48户贫困户捐赠了油、米等生活物资,向村两委捐赠了一次性纸杯等用品。

四是严格隔离消毒。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对2户4名武汉返村人员实行居家隔离观察,在其住家门口设置醒目提示,由村支部委员谭云国、谭云安负责24小时专门看管,每天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未发现异常症状。村支部书记谭其清、村委委员周丕美负责对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村口劝返点、重点住户、广场街道等重点部位进行环境消毒,确保了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不出纰漏。目前,全村总体情况平稳,未发现疑似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