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参考多篇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参考多篇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1

9月16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革命的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

这片江山是先烈用红色鲜血换来的,每座城市是红色故事书写的,每个中华儿女是伴随红色记忆成长的,抓好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红色党建,基层聚力。基层党委要高度重视红色党建创建工作,把辖区退役军人紧密团结起来,打造军人之家,构建心连心军民一家亲的拥军爱民阵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党支部为载体,不断扩大、凝聚退役军人、现役军属的力量,实现老兵管老兵、老兵服务老兵的工作理念,让老兵们聚力红色家园,唱响红色主旋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平台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老兵不老,红色先行。老兵们年轻时奋战一线,用数十年的青春戍守边境,保家卫国;暮年时退守后方,一日为军,终身为军,他们仍是最好的红色故事讲述者。可亲可爱的老兵同志们是红色教育主体阵营不可缺少的部分,老兵讲故事是开展红色教育很好的平台。伴随新中国的成长步伐,老兵们讲述自己的奋斗事迹激励着一代代青年铭记历史、感恩奋进、许党报国。

从娃娃抓起,教育发力。生长于红色记忆镌刻的土地,成长于红色血脉精神的滋养,耳濡目染红色先进的事迹,这样的青少年才能从根从魂上认同国家文化、铭记家国情怀、感恩红色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真正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红色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始终贯穿于家庭教育、校园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红色血脉不断、红色后辈才能源源不断汲取营养,吸收正能量,永葆青春热血,感恩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红色先烈的无私付出,抓好红色教育的常态开展,传承红色精神的精髓,让红色精神世世代代经久不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深入考察调研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要讲好中国故事,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确,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场“接力赛”上,党员干部要做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手”,握好时代“接力棒”,引领中华儿女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党员干部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火炬。“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赛”。因此,在这场“接力赛”上,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举火炬,扬起理想的船帆,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红色精神注入血液中,让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燃起信念之火。

党员干部要点亮“使命担当”的火炬。“党员干部的肩膀能负重、敢担当,我们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我们党已走过1的峥嵘岁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征程中,印下不少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任重道远,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党员干部更要扛起“使命担当”,即使面对再艰险的道路,也要点亮“使命担当”的火炬,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手”,砥砺作为,一路凯歌。

党员干部要燃烧“敢于斗争”的火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党员干部应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发扬红色精神,直面风险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艰苦奋斗精神是最宝贵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绘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党员干部要学会培养和继承“敢于斗争”的红色精神,要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中磨练斗争精神,以敢于斗争的红色基因燃烧火炬,传好时代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3

“小”展馆承载“大”历史

走进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一段段影像,向人们讲诉着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抗战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国家。知史方知来处,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应该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以及苦难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这座开馆不到一年的纪念馆是眉山市第一个抗战将士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眉山抗战将士所做出的贡献,馆内展示了眉山抗战将士风采、抗战时期文史资料、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罪证、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和成就。

一腔爱国志,十万儿男赴战场。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350多万川军誓师出川的声音犹在耳畔,10多万眉山青年离家赴战场的身影犹在眼前。在他们中,有人独自穿越野人山,有人亲自押送甲级战犯到日本;有人血战湘西,有人征战缅甸;有人大刀飞舞,有人侦查情报;有十二岁从军的小战士,也有立志杀敌报国的学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先辈们的浓浓爱国之情与拳拳报国之心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挣得一个和平的未来。我们青年干部更该涵养爱国之情,继承先辈遗志,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进士乡”亦可“马上定乾坤”。一件件经过历史沉淀的衣物、刀枪、画报、徽章、票证,无声诉说着那些充满血泪与痛苦、信仰与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战士再没能回到家乡,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尽管穿草鞋、短裤,拿大刀、步枪,但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暴,在切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中,在滇西和缅北的战场上,与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20_年,_岁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动到达惠通桥时,想起牺牲在此处的战友,泣不成声,深深呼唤“战友,我的战友!”“敌军一日不驱出国境,川军一日不回川”,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征途上艰苦创业、奋斗不息。

“展示这些抗战遗物,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辈眉山人的丰功伟绩,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纪念馆创建人李天玉先生这样说。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将这份善心回馈给了社会。馆内一千多件展品大多来自李天玉先生多年来走遍全国,甚至远赴海外收集而来,其中曲折故事暂且不提,这份赤诚与热血正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故土已无恙,使命应犹在。学习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更好的前行。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4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充满着活力,动人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包饱含着瑰丽,浪漫的色彩。我说,青春是一团火,燃烧着青年奋斗的激情,诠释着人生价值。

在建团100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不是凭空得到的,而是每个时代站在前列的青年贡献青春换来的,共青团为了驱逐黑暗,迎接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跟富强,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一首最壮志的青春之歌。如今,100年前的共青团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100年前不仅是历史代表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是当代青年肩负责任和使命,更需要我们青年学习跟弘扬下去。

作为新时代的团员在迎接建团100周年纪念日,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吹响了新的奋进号角。青春,不仅仅代表年轻,更意味着希望、勇气、奋斗和梦想,让我们以青春之名,一起奋斗奔跑,不负青春韶华!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充当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挫折、考验,在挫折中成长,在考验得到磨砺。

青春正当时,怎样才能不辜负青春呢?在一定的年龄段,做着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可以用满腔热血去奋斗去奔跑,以梦为马,以心为剑,少年远行,不为将来。一个青春一个故事,年轻的我们,行途漫漫,必将无数次地经历这些。但要坚信,路途虽遥远且坎坷,只要我们驰而不息,勇往直前,纵令落后,纵令跌倒,终有一日,会走到尽头。其实,年轻时多吃些苦,历些磨难,实际上都是好事儿。它会让你悄然地换了种性格,变得不再畏惧任何困难,更能学会独自面对那些破事,让你稚嫩的心灵强大成熟起来,推动着你砥砺前行,给予你生命的力量。或许,我们唯有在一次次的磨砺之中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让自己变得更为出彩。相信等苦尽甘来时,山川星月、江河湖海都将作为我们的贺礼,我们走的远,并不是给别人看,而是为了在这个美好而幸福的人间,成为最好的自己,无悔青春。

青春之所以美好,在于它前途无限,激发无限的可能,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信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拥有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力量;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让青春拥有更多的能量,用知识为青春赋能;要努力奋斗,用奋斗为青春添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中变为现实,共青团也将在未来创造新的辉煌。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5

每年暑假,爸爸妈妈总要带我出去旅行,今年也不例外,只是今年的旅行妈妈安排在了8月15日,地点是南京。

8月15日一早,我们就坐上了去南京的动车,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之所以选在今天去南京,是因为73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八年烽火起

卢沟,一纸降书在芷江”,那一天,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结束了中国人民8年被战争摧残的生活,今天的行程,正是要去纪念那些为了我们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同胞们。

到了南京,我们直奔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进馆,我就被那口和平之钟发出的巨大回响深深震撼住了,“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那声音,仿佛在控诉着当年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随着脚步的前进,陈列室四周围的图雕和照片再一次刺痛了我的双眼,那时的中国人民,是经历了怎样的悲痛和耻辱啊,日军在我们国家轰炸、屠杀、活埋、人体试验,甚至连刚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看着那些惨绝人寰的场景,我的耳边仿佛充满了同胞的哀嚎。而最让我难忘的是纪念馆尾厅的生命灯,在那里,每隔12秒就有一颗水珠从高空落下,而四周墙上就有代表遇难者遗像的灯闪亮后随之熄灭,那是在那场屠杀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无辜的南京同胞的生命在消逝。

走出大屠杀纪念馆,我不禁问妈妈,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恶行,我们为何不反抗,妈妈说,那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力不够强大,面对暴行忍辱负重,无力抗争。作文但这场大屠杀,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无数英烈为了抗战的胜利前赴后继,用献血和生命铸就了我们和平美好的生活。

妈妈告诉我,之所以让我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因为不仅要让我记住那段耻辱的历史,还要我以史为鉴,牢记我们身上的红色基因,牢记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是啊,?

代代的革命先烈和爱国人士用献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这种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发扬光大,作为新时代的国小生,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硝烟,也没有经历过国家百废待兴时的艰苦困苦,但是我们肩上扛着的是革命烈士交给我们的旗帜,我们要把世世代代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里孝敬父母,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校外发扬能助人为乐精神,有责任、有担当,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用我们的生命延续红色基因,成为这个时代崭新的力量!

我们铭记历史,我们反思战争,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我们继承红色基因,我们发扬革命精神,我们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争做时代新人,我们承担着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在这新的时代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红色基因永传承心得体会篇6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们,为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体现了红军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谢亦仙,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小谢因体力不支,牺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归还这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们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谢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把生的希望给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红色基因传承以来,我们的身边就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传承红色的时代先锋:从雷峰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森,从吴运铎到丁晓兵,从蒋汉声到白洁……他们的事迹令人叹服,他们的品格光彩照人,他们的精神感动天地。他们用个人的奉献传承了红色基因,我们又看到了无数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从1998年的洪涝灾害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从2008年的雪灾到汶川大地震,一直到现在的每一场大小灾难,我们都看到无数共产党人,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党员;无数解放军官兵,武警将士;甚至无数普通民众,他们奔忙在救灾最前线,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诠释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侵略史以来中国所得到的最大的启示。叶帅《攻城》中说到:“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目前,我国常规军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陆军军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有33种世界顶级武器。我国凭先进的军事技术,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利益。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一代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环境,让我们可以安心学习。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强军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