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篇)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2多篇)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汇编(23篇)

目录

1.用好“载体”让主题教育“活”起来 3

2.主题教育来不得半点“假把式” 6

3.检视整改当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 9

4.从“四下基层”读懂“人民至上” 12

5.以“四下基层”为笔答“为民服务”考卷 16

6.理论学习要“一篙”也不松劲 20

7.主题教育要“层层递进” 23

8.“笔墨酣畅”答好主题教育“高分卷” 26

9.用好主题教育“三面镜”实现“药到病除” 29

10.趁“热”打铁让主题教育向“更高处攀登” 32

11.让主题教育成效在乡村振兴沃野上落地生“花” 36

12.主题教育应“滴水穿石”练“三功” 40

13.握牢流动党员“风筝线”让主题教育“不断线” 42

14.交出主题教育“满分卷” 45

15.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48

16.砥砺“三牛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心入脑 50

17.奏好主题教育“联”响乐 53

18.主题教育当“三新”“三意” 55

19.主题教育要不忘来时“路”寻找红色“印” 58

20.主题教育要由“点”发力落在“实”处 60

21.主题教育要明辨“是非真假” 63

22.抓好“四下基层”与第二批主题教育衔接联动 65

23.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要“实实在在” 69

用好“载体”让主题教育“活”起来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学懂弄通做实”贯彻始终,坚持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查缺补漏上出实招,在真改实治上见行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聚焦“学习载体”提素质,在理论上“真懂”。要有真学实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矩。开展主题教育,既要防止放任自由漫无目的,也要避免紧锣密鼓匆匆忙忙。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尺度、聚焦在载体上,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循序渐进、稳步扎实推进。要抓好计划推进,要有既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紧盯目标持续推进,清单化管理计划,清单化落实推进,确保不出任何纰漏。要抓好方式创新,形式方法可以作为推动主题教育的“敲门砖”,通过严把选题、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等方式,让主题教育更加有趣、更富成效。

围绕“调查载体”办实事,在行动上“真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党员干部应当拿出直奔问题的鲜明态度,在质疑声中主动查,在困难面前坚持查,在不足处善于查,以此达到对照检视、剖析整改的目的。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关键在实,只有将“纸上谈兵”变为“实干者”,才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党员干部要把准基层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务实举措,用好调研载体,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办实事解难事的过程。要拉近群众“距离”,走进田间地头、家中院落,面对面交流,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缩短距离“时间”,立足于破难题、暖民心、促发展,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浮躁;更要缩短距离“空间”,在直接交流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电话联系等方式,形成共谋发展大局的浓厚氛围。

紧盯“服务载体”解难题,在落实上“真效”。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用党的纲领、纪律和思想统一起来、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政党。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会议、阅读、研讨三个环节,聚焦主题、把握主线、突出特色,将“规定动作”做优做实;要主动出击、自我加压,锤炼担当作为、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一往无前,坚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于开拓中求发展;在实干中求实效,让学习的效果体现在事业发展上、让成长的印记镌刻在前行之路的每一个脚印中。

主题教育来不得半点“假把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强调,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全面推进,涉及面广、重心下移,联系群众更加紧密,面对问题更加复杂,更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来不得半点“假把式”,要以实实在在的作风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不搞“装样子”的假把式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充实”。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然而,当下部分党员干部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不进去,导致“摆拍式”“一阵风式”学习,又比如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浅尝辄止,导致“跳跃式”“蜻蜓点水式”学习。其实,理论学习不在于学多学快,而在于学深学透,党员干部要敢于在主题教育学习中“舍近求远”,在理论研究上寻求“笨方法”,原原本本读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杜绝“装装样子翻翻书”“围坐一圈假讨论”,要做到思想上不抄近路、行动上不拖进度,脚踏实地用理论上的充实促进政治上的坚实。

不搞“过场子”的假把式调研,让问题清单更“真实”。根植沃土,其叶方茂;实事求是,其理乃明。调查研究是为了听真话、察真情,了解真实情况。“八八战略”、“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指引,为基层排忧解难,深切关怀传递百姓心间。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既要看“高楼大厦”,也要看“背阴胡同”,真情对待群众、真诚听取意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与群众身挨身、心贴心“唠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实情、记录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不搞“抄方子”的假把式整改,让检视整改更“扎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能改的立马改,一时不能改的制定好整改时限、整改措施、责任主体,以“抓铁有痕”的毅力、“刀刃向内”的态度盯住不放,确保整改到位。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杜绝“台账整改”“报告整改”“官宣整改”等现象,必须下“狠功夫”,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牢牢抓紧“将问题整改贯穿始终”这一主线,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让问题常查常改、一改到底,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罢休。

检视整改当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

深入一线察实情,开门纳谏求实效,群众笑脸展新颜……“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在明确怎么学、怎么做、怎么改上下狠功夫,努力以解决问题的实效赢得群众认可,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风貌。

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怎么学”。检视整改问题犹如给树治病,不仅要清除土壤表面的“枯枝烂叶”,更要拔出深埋其下的“病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问题整改要标本兼治,既注重夯实治本基础,又敢于运用治标利器。各级各部门要深挖思想根源运用好“治标”利器,强化理论学习,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采取“学习研讨式”与“情景沉浸式”等多种方式,不断夯实学习内容、创新形式载体。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改整治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深刻认识整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深刻认识抓整改整治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以整改整治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推动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

找准问题导向,明确“怎么做”。“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学习运用破解难题、开创新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检视整改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采取开门纳谏与自己找、上级点与单位查、同级帮与基层提等方式,从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入手,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全面、准确、有分量的问题清单,不断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要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积极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聚焦群众关切的“一点一滴”,办好群众期望的“一桩一件”,回应群众惦记的“一枝一叶”。

抓实整改整治,明确“怎么改”。“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改”就是要真刀真枪、斗争碰硬,不能装样子、打太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式矛盾的外化,解决问题必然触及矛盾。只有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一抓到底,才能解决真问题、正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纳入清单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完成一项,销号一项,逐一明码结账。要注重采取新闻报道、通报、公示等形式晒问题亮进度,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对列入清单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对问题困难较小、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马上整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整改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及时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和定期联席机制,防止整而不改、击鼓传花,确保检视整改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从“四下基层”读懂“人民至上”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制度,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其实质是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厚植为民情怀、迈稳实干步伐,从“四下基层”中汲取“人民至上”的真理智慧,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从“空谷传响”到“口口相传”,让理论政策下基层聚力于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大任务,要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时要求闽东干部“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由一般号召到聚人气的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如何让“高大上”的理论政策“接地气”?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把“普通话”翻译成“土方言”,从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用“乡音”让“党声”飞入寻常百姓家,温润广大党员群众,真正让党的方针政策“开花结果”。

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出诊”,让调查研究下基层问计于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后,积极深入基层,用三个月时间走遍闽东9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带领闽东人民努力摆脱贫困。当前正值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要认真抓好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注重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从“群众上访”到“干部下访”,让信访接待下基层心系于民。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到“让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的浦江经验,都是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倾听民声的生动实践。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有序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面对面地倾听群众的诉求,耐心细致地为群众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让现场办公下基层取信于民。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就相关问题在一线“把脉”、现场“会诊”,可以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不仅能增进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能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把身子“扎”下去,才能把答案“找出来”。要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勤于走出办公室、文件堆,深入基层摸清情况,和老百姓面对面,在一线获得打开基层工作的“金钥匙”,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把党的优良传统转化为开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四下基层”为笔答“为民服务”考卷

1988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首创“四下基层”制度。下去的是基层,到达的是民心。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立足于“下”、根植于“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感受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束之高阁”到“落地生根”,答好“一线聚民心”的填空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大力宣传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起了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围绕经济建设方面进行宣传,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注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与力量。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了解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让“外行”也能看出点门道,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讲透讲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把党的理论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答好“一线取真经”的判断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3个月内就走遍了9个县;在浙江工作期间,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遍了90个县市区。调查研究不是“跑来跑去”,也不是“纸来纸去”,目前个别干部到基层调研仍然是“车上看一看、随地转一转、开会听一听、资料翻一翻、照片拍一拍”,这样难以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身入”基层、“心到”一线,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信访接待下基层,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出诊”,答好“一线化纠纷”的问答题。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信访工作是考验干部能力水平的考场,信访事项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把保障群众权益与打开群众“心结”结合起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围在一张桌子旁,合理诉求积极协调解决,不合理诉求做好解释引导,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现场办公下基层,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答好“一线解难题”的选择题。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形象,反映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要求四大机关领导着眼基层,着力实际,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在福建宁德,3次到下党乡现场办公,跋山涉水访贫问苦,帮助群众打开了发展新路子;在福建福州,倡导开展“四个万家”活动,要求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送温暖、解民忧。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踏实,不能遇到问题“绕路走”,直击现场、直面群众、直视问题,把宗旨意识体现在真抓实干中,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倾听群众诉求、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凡事不拖、不等、不靠,让老问题不再是问题,让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理论学习要“一篙”也不松劲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此次主题教育把“学思想”作为首位要求,充分说明了理论学习在主题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也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供了根本遵循。“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承“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定力,把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切实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下足“拼劲”,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如果仅仅是碎片化学习、片面化理解,很容易导致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理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下足“拼劲”。要时刻保持求知若渴的态度、永不自满的求知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好学”为“乐学”,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下功夫,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8种指定学习材料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参加读书班、开展集中学习、潜心自学等形式,一篇一篇读、逐段逐句悟,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下足“钻劲”,稳扎稳打、疏通淤阻学。理论学习最讲钻研,最忌虚功。党员干部能不能学出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没有刨根问底的“钻劲”。实践证明,越是刨根问底,越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越能学出忠诚信仰、学出决心干劲、学出方法路径。要有“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钻劲”,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自觉习惯和永恒追求,始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持下慢功夫、细功夫、真功夫,沉心静气学、逐字逐句学、原汁原味学,读好原著、学好原文、悟好原理,在勤学善思中摸清来龙去脉、找到内在联系,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汲取精神营养和行动力量。

下足“韧劲”,联系实际、精进不止学。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根本,理论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下足“韧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聚焦工作中最突出、最急迫、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掘取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汪甘泉,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切实让理论学习进入实践、推动工作、见到实效。

知之愈明,则信之愈深,行之愈笃。开展主题教育是一次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的过程,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自觉在“学思想”上下功夫,切实学出政治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主题教育要“层层递进”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学铸魂”,要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身边开展,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需要下深功夫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多样、更具体。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以“层层递进”的思维,深化于学、内化于心、转化于行,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学懂”“弄通”“做实”。

聚焦“学懂”,“深化于学”悟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书不读则不知,知不深则不通”。深化,就是不能满足于“学过了”“看过了”,要发扬“钻厚板”“凿深井”精神,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扎深扎实理论之根。更要摆正态度,发扬“钻和挤”的精神,充分利用“碎片化”“8小时外”的时间,主动把主题教育融入思想、融入工作,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学习材料,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标注笔记学,将每一点领悟深领悟透,不断从中汲取思想的“源头活水”,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党组织可采取问答、访谈等方式进行随机抽查,了解掌握党员、干部自学实效,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提升学习质效。

聚焦“弄通”,“内化于心”强党性。内化是把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内化为坚定的信念,铸牢忠诚的党性。从革命年代、到建设年代再到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警示着我们,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党性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在“以学铸魂”中完成内心净化、思想除尘、灵魂洗涤的路径升华。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结合调查研究,深入检视查摆,“身临其境”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从基层反映的表象,查找自身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根源,以“主观”上的清醒解锁“客观”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中思、思中悟,紧密联系实际、善于抓牢问题,既从“老观点”中找到“新方法”,又从“新观点”中明晰“新路径”,坚决避免出现“读了”就“懂了”、“懂了”就“放下了”的状态,始终让理论学习、工作方法和党性立场同向发力、共同用力。

聚焦“做实”,“转化于行”见成效。“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要看“学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党员干部在“学懂了”、“弄通了”基础上,更要“做实了”。一方面,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走深走实”开展调查研究,把研究问题的“会场”变为分析问题的“现场”,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分类施策,直至干出实际成效。另一方面,要以实践成效来验证理论学习成效,善于将“小处着眼”转化为“大处落笔”、进一步将工作实践中收获的思想方法、思维路径、工作招数转化为部署工作、研究问题、建章立制的实际对策,以解决疑难杂症的“行动之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笔墨酣畅”答好主题教育“高分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应展“理论学习”纸、执“调查研究”笔、挥“检视整改”墨,稳中求进,久久为功,答好主题教育“卷中题”。

展“理论学习”纸,以“真学真信、真知真行”为解题之眼,答好主题教育“思想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要始终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基点,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内容,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坚持知信行统一,积极参加各类党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课程,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在以学促思、以思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答好主题教育“思想题”。

执“调查研究”笔,以“身入心入、深查细究”为解题之法,答好主题教育“实践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与先决条件,也是科学决策、克服困难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主动走进百姓家门,把身子“沉下去”、把民声“带上来”,真正在“下马观花”中看到真实情况,在“走村入户”中感知群众诉求,为解决问题提供“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要做好调研“分析师”,及时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建立形成问题整改清单,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具体措施,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切实答好主题教育“实践题”。

挥“检视整改”墨,以“真改实改、抓细抓实”为解题之道,答好主题教育“压轴题”。“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检视整改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问题整改实不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用好检视整改“放大镜”,把检视整改作为检验党性修养的关键,深入地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抓整改,上下联动、统筹协调抓整改。要建立建好检视整改落实责任清单,对于当前能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紧抓快办,对一些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要紧盯不放,对一些已经整改完成问题要逐一销号,真正推动检视整改一改到底,来答好主题教育的“压轴题”。

用好主题教育“三面镜”实现“药到病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浅出,以“背阴胡同”为喻,指明了党员干部需要关注群众急难愁盼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由是观之,找问题、破难题、答好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长是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主线之一。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魄力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从人民需求出发,以人民满意落脚,不断擦亮人民生活中的“背阴胡同”。

会用“放大镜”全面体检、寻找问题,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察问政于民,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马克思曾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深学细悟发现问题、以创新理论解决问题。揆诸当下,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赶考之路上,有潮平岸阔,亦有急流险滩,有大江奔流,亦有乱云飞渡。第二批主题教育面向的对象距离基层更近。基层既是复杂问题的“多发地”,也是激发智慧的“试验田”,看似寻常的小问题背后往往牵系着万家灯火的大民生,需要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耐住性子到“最后一公里”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善用“显微镜”定位病灶、解决问题,以“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决心攻坚克难,做好问题整改的“排头兵”。“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发现问题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不能讳疾忌医,而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教育就是要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主题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而需将理论“软”实力转化为工作“硬”支撑,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纸上学”到“事上见”。要见微知著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对人民生活和发展建设中发现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用新思路、新办法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效所在。

巧用“望远镜”预防疾病、防范问题,以“明者防祸于未萌”的姿态未雨绸缪,念好风险防范的“紧箍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是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的制胜要诀,我们要时刻牢记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要通过不断学习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主动求变、识变、应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趁“热”打铁让主题教育向“更高处攀登”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坚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趁热打铁”让主题教育向“更高处攀登”。

“以学铸魂”掀起信念锤炼“热潮”,让理论学习向“更深处领悟”。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持把精读深学细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更要深刻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实践者。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两个维护”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以学促干”掀起实践服务“热枕”,让推动发展向“更实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自觉提升抓落实的自觉和能力,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面对任务不推诿、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工作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既要身先士卒,又要运筹帷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提升敢为争先的勇气和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弘扬创新精神,那就要学新思维、新方法;如果发展经济,我们就要学经济、懂产业,抓住产业风口,灵活调整赛道,真信真行才能真立,才造得起氛围、抓得住关键、干得出成效,要不然就只能跟风效仿,甚至到最后错失机遇、丧失优势。只有对标先进,扬长补短、奋起急追,才能把自己的优势做得更强,把存在的差距缩得更小。

“以学增智”掀起剖析问题“热情”,让调查研究向“更深处漫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当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立足于工作职能,坚持研以致用,拓宽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渠道和途径,把工作中行之有效、具有面上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以“解剖麻雀”的系统观念为指导,把问题摸准摸透,做好信息全面、资料准确,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病源机理、演进成因,紧盯掣肘高质量发展的民生问题,真正找到“过河的桥和船”,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学正风”掀起清正廉洁“热气”,让检视整改向“更难处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要大兴务实之风,胸怀“国之大者”,做到深入基层、扎根向下,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要弘扬清廉之风,要检视整改上狠下功夫,自觉消除恐惧心理、摒弃抵触情绪,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刀刃向内,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真刀真枪解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不断筑牢自律防线、设立笃行底线、划正做人实线,坚决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养成俭朴之风,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比“阔气”、不讲“排场”,把紧日子过成一种生活常态,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践行者”“引领者”。

让主题教育成效在乡村振兴沃野上落地生“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殷切嘱托:“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青年选调生,生逢其时,面向建功立业的崭新时代,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我牢牢锚定主题教育“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让主题教育成效入心见行,在乡村振兴沃野上落地生“花”。

秉持初心,让“信仰之花”在乡村振兴沃野上“扎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作为一名青年选调生我虽有学历,但阅历阙如;稚气有余,但从容不足,只领略过北上广深的中国“奇迹”,没感悟过广袤乡村的中国“底色”。若要担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就必须在基层扎根,实现从初出“象牙塔”的无所适从到融入“大熔炉”的从容不迫;就必须在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扎根基层永无悔,奉献青春正当时”的理想信念。即便从“庙堂之高”到了“江湖之远”,也自觉锤炼党性修养,戒慎戒惧,坚守立场。在履职尽责中增长才干、铆足干劲,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前行、淬炼意志,在不懈奋斗中提振精神、擦亮底色。以学铸魂,以魂固根,让“信仰之花”向下扎根、破土发芽。

踔厉奋发,让“拼搏之花”在乡村振兴沃野上“厚植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秉持送法下乡的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发挥专长、施展才干,实现“法官变村官”的角色转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甘当一名送法下乡的“螺丝钉”。当好司法为民的“贴心人”,充当村民的“第一律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坐堂问诊式”咨询服务,为集体经济项目“全天候”保驾护航;树起村规民约的“红黑榜”,让移风易俗不仅“制度上墙”,更要“行动落地”,让法治氛围不仅“可视有形”更要“入脑入心”。在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重实践、建新功,以学促干,以干践学,让“拼搏之花”厚植沃土,茁壮成长。

身入心至,让“为民之花”在乡村振兴沃野上“馥郁留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耳听八方弄清百姓诉求,为民服务心怀千家万户。既在走村入户中俯身甘当拜民为师的“国小生”,保持“虚怀若谷,谦冲自牧”的姿态,从请教“田秀才”、拜师“土专家”中摒弃“花架子”,掌握“真本领”;又在家长里短中倾身做好嘘寒问暖的“知心人”,在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敞开心扉走进百姓炕头中知晓“山中事”,厚植“山海情”,察民情、问民需,从“厕所革命”聊到“农家书屋”从“送教上门”谈到“产业奖补”,在与人民群众同坐一张凳,同饮一壶茶中褪去“书生气”,向下“接地气”。不断牢固为民服务的初心与立场,以学正风,以风肃纪,保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澈纯粹;熟练掌握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学增智,以智建功,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挚与热忱,让“为民之花”花香沁人,洋溢乡间。

主题教育应“滴水穿石”练“三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用“滴水穿石”的钻劲、干劲和韧劲,持之以恒地将“实”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扎实练好“苦功”“实功”“真功”,以扎扎实实的举措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滴水穿石”的“钻劲”聚焦理论学习,在真学实悟、学以致用上练“苦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理论学习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既要真学,又要常学,做到下苦功、下真功、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练“苦功”,就是要在学习中坚持刻苦钻研,做到持之以恒,做到从最初的学而知、学而记,到后来的学而懂、学而思,再到学而信、学而用。唯有真学方能真懂、真信、真用,唯有常学才能常思、常悟、常新。要随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让理论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坚持不懈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以“滴水穿石”的“干劲”抓实调查研究,在真走实问、精研勤思上练“实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于“实”,躬身于“干”,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教育医疗、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以“名必有实,事必有功”的自觉意识,沉下心来干事、开拓创新干事、贴近民心干实事,一步一个脚印,驰而不息,不舍寸功,狠抓落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做好检视整改,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上“练真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刨根问底“照镜子”,灵魂深处“正衣冠”,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做到正本清源,实现自我净化。要在为民服务、遵规守纪、道德操守、作用发挥等方面拿起“显微镜”去检视剖析、查找不足,做到既找“老毛病”也找“新病症”,既找“流行病”也找“地方病”;要牵住检视整改这个“牛鼻子”,坚持把“改”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用好信访接待、走访座谈、民生热线、网络平台等方式,听真话、察真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确保检视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握牢流动党员“风筝线”让主题教育“不断线”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群体不断壮大,部分流动党员如“断线的风筝”与党组织逐渐疏远,因其去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故而流动党员的管理也成了一大难题。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承担管理责任,握牢流动党员的“风筝线”,与流动党员建立动态联系,确保流动党员参加主题教育“不断线”。

握牢联系的“沟通线”:加大全面摸排力度,完善信息台账,做到“明底数”,破解“管理难”问题。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布范围广,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后不亮明身份,流出地、流入地都难以掌握具体信息。保证流动党员的主题教育“不断线”,首先要明晰本地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握牢与流动党员的“沟通线”。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全面摸排力度,完善流动党员的信息台账,做到随时摸排,让流动党员底数动态更新,破解流动党员管理困难的问题。流出地要加大对流动党员电话联系的“访查”力度,关注沟通流动党员的流出去向,让流动党员有“娘家人”的关怀;流入地要加大发布通知、公告的“寻查”力度,主动联系、吸纳流动党员到本地报道,让流动党员有“婆家人”的照顾;流出地与流入地要双向沟通,每日小排查、每周大联查,对流动党员的信息台账逐一登记、完善、更新,双方数据共享,确保流动党员数据动态更新,让“隐形党员”现身,为流动党员找家,让流动党员流而不乱,从“明底数”入手,破解“管理难”问题。

握牢知识的“传输线”:创新理论学习的平台,丰富学习形式,做到“活方法”,破解“学习难”问题。流动党员长期流动在外,参与组织生活不规律,容易出现教育跟不上、学习学不好等问题。流动党员虽出门在外,却代表了党组织的形象,基层党组织要克服流动党员送学难的问题,保证流动党员主题教育“不断线”,就要加强理论学习,让流动党员出门做标杆、做表率,成为流动的旗帜。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理论学习的平台,丰富学习形式,为流动党员搭好知识的“传输线”,破解流动党员学习困难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课堂,通过学习强国等载体制定日学习计划,为流动党员推送,通过腾讯课堂等直播载体开展集中学习,让流动党员也能参与组织生活;也要根据本地情况,丰富线下学习形式,对分布广的流动党员群体运用宣讲、研讨、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小规模学习,通过党支部书记面对面讲课等形式送学上门,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关怀,从“活方法”入手,破解流动党员“学习难”问题。

握牢干事的“导航线”:注重学习成果转化,持续跟进整改,做到“高实效”,破解“有为难”问题。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最终要靠干事创业的实效来体现,流动党员是流动的人才资源,是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潜在力量”,部分流动党员没有了组织的要求,会出现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注重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的转化,持续跟进流动党员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情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检视整改的监督力度,握牢干事“导航线”,引导流动党员干事有为,破解干事困难的问题。要组织流动党员围绕主题教育谈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检视,列出问题清单,通过持续跟进沟通,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整改时效,让流动党员的自我检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要为流动党员建立干事创业台账,以主题教育的先进思想和优厚的政策支持鼓励流动党员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其活动范围广、信息渠道多、视野开阔、干事创业经验丰富等优势,服务他乡、建设他乡,更要不断深化乡情引领感召,引领他们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切实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实际成效,从“高实效”入手,破解流动党员“有为难”问题。

交出主题教育“满分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主题教育,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更复杂、更具体,对党员干部是考验,同时也要求党员干部要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要实打实的“列单”“交卷”,“考出”人民满意的好成绩。

理论学习实打实,列出“课程单”,交出能力提升的“高分卷”。理论的价值是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是用于实践,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把学习落实到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做好本职工作上,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和工作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动力。要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带着问题学,入心见行,不断提高履职担当的能力和水平,将思想上的“真经”实实在在转化为行动上的能力、脚下的动力,交出党员干部能力提升的“高分卷”。

调查研究实打实,列出“问题单”,交出百姓热议的“民生卷”。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要瞄准民生实际,迈开步走到群众身边,眼睛向下看、用耳用心听,将群众反映强烈没有解决的问题、平时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各部门衔接齐抓共管的问题,形成全面、系统的问题清单,让调查研究更“接地气”。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交出百姓热议的“民生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检视整改实打实,列出“销号单”,交出群众认可的“满意卷”。要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刻检视剖析、深挖思想根源、深入整改落实。检视整改绝不能避重就轻,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要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广泛收集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查摆,制定整改措施,能立行立改的马上“销号”,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盯住不放、动态跟踪、抓好整改落实,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整改不罢休。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交出群众认可的“满意卷”。

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新征程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难题,以深入检视整改肃清发展环境,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深学细研中擦亮政治底色,以“理论之强”夯“发展之基”。“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理论学习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关键一环,更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论学习贯穿第二批主题教育始终,认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摒弃小成即满、小进即安的浮躁心态,坚持以“归零心态”进入学习状态,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主题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做到对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善思善用。要紧扣职能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的总原则,读在重点、看在精髓,不断增强学习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性,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慧。

在深耕细作中淬炼实干成色,以“调研之实”谋“发展之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群众的联系更为紧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更为复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引擎,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到基础条件最差、矛盾困难最集中、群众呼声最多的地方去,同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从“七嘴八舌的家长里短”中主动深挖阻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问题根源。要综合运用好创新思维,找准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真正干好实事、谋出实招、求得实效,以高质量调研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深查细照中永葆初心本色,以“整改之效”清“发展之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还得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看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没有焕然一新。抓好检视整改,是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必然举措。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在开展检视整改时,一方面要注重抓好衔接联动,坚持学查改贯通,对第一批主题教育查摆出来的跨层级问题,要一以贯之、一改到底,让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做深做实;另一方面要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的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整改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原则,充分汲取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对标对表深入查摆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坚决破除“中梗阻”,提升党政制度效能。同时,要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不断扫清发展障碍。

砥砺“三牛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心入脑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推动学习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书写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新篇章。

永葆“闯”的精神,做为民服务“孺子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就有“践行宗旨为民造福”,这集中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只有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里敬民、真心为民。要将理论学习、调研研究、整治整改一体贯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屋、养老等实际问题,切切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保持“创”的劲头,做敢闯敢试“拓荒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扑下身子、沉入一线开展调研,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大问题”,真抓实干解难题促发展。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不断深化认识,主动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要大兴调查研究,强化成果运用,以钉钉子精神寻求突破,补齐国家发展短板,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发扬“干”的作风,做艰苦奋斗“老黄牛”。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促干”作出深刻阐释,强调“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通过以学促干,激发敢于斗争、敢于负责,聚焦问题、知难而进、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奏好主题教育“联”响乐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基层问题往往涉及主体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掌握运用联系的方法,唱响主题教育“联”奏曲,深化联组学习,强化联手调研,持续联动整改,着力联推发展,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奏响联组学习的“前奏曲”,深化互鉴互促。联组学习应强化互学互鉴,来自不同单位,思路视角也有不同,联学的意义就是在交流碰撞中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推动学思践悟不断走向深入。联组学习要强调互评互促,不同于关起门来学理论,联学就是引入“外力”,把其他单位同志请进门,大家坐在一起,互相监督,看一看学的态度,亮一亮学的收获,比一比学的进展。“编筐窝篓,全在收口”,主题教育进入后半程,要在联学中防止懈怠松劲,敬终如始、善作善成,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唱响联手调研的“主题曲”,强化系统集成。联建单位业务关联度高,应发挥联系密切的优势,找准共同的难题困扰,同赴现场,同题共答。加强统筹安排,上下衔接,避免多头重复,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又能摆脱“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局面,在听情况、求共识、谈意见、给方案中,使调研能充分集思广益,寻求各部门“最大公约数”,提升调研的整体性系统性,为“精准解题”提供条件。

歌咏联动整改的“主乐章”,敢于动真碰硬。联建联学不仅要学在一起,还要干在一起。在联手调研基础上,把联组学习中为民服务、实干担当等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针对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形成有分量的整改清单,动态管理,滚动销号。借助跨层级机制平台,整合资源,从精细处发力,有条件处置的即知即办,一时难以解决的,从长期着眼紧盯不放,探索常态长效机制,实现从“办好一件”到“解决一类”。

弘扬联推发展的“主旋律”,紧扣中心工作。主题教育的成效要落脚在担使命、促发展上。应聚焦重点项目工程,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以推进项目进展为抓手促进主题教育产生实效。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落实社区报道制度,走进群众对普遍关切解惑释疑,回应诉求,解决急难愁盼。深化党员先锋活动,助推基层党支部落实实事项目,既把事办好,又做好总结提炼,选树典型,打造主题教育助推发展的“金名片”。

主题教育当“三新”“三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的经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实字当头,在更“新”理论知识,革“新”调研态度,创“新”工作机制中办好利民惠民之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更“新”理论知识,在勤学善思中筑牢“诚心正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理论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要确保党员干部政治过硬,学习是永恒的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主题教育这个契机,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实”功夫,用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切忌“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将读书看作“搞形式”“走过场”,在看书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在写学习心得体会时“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自然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理论读都没读懂,更别说入脑入心,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自己深入学习,在“读书百遍”中“其义自见”,更要集体研究讨论,在博大精深的理论篇章中“拆解”重点单元和难点部分,通过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式”的研讨交流,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真正在“常学常新”中推动理论武装“学深学实”。

革“新”调研态度,在深入群众中掌握“民情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石。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却常常存在“走马观花式”调研,看似下了基层,却只听听汇报,要点资料,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或者搞“闭门造车式”调研,坐在电脑前查查资料、在办公室翻翻文件就写完了报告,完成了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革“新”调研态度,要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心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心聆听群众的“呼声”、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在把握民意中更新认知,根据最真实的情况、最贴切的资料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只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推动为民服务“做深做实”,让调研实效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创“新”工作机制,在真抓实干中做到“人民满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题教育的起点在学,落点在干,只有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主题教育发挥最大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时机,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检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政治思想、党性修养、工作方法、纪律作风等方面深入剖析自我,积极主动检视自身查摆问题,真正做到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检视整改的“疼痛度”换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整改问题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立足长远。要创新工作机制,“一次”整改解决“一类”问题,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把“当下改”和“立长久”结合起来,用新制度解难题,用新制度固方法,用制度来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将主题教育成果转换为推动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担当使命为民造福,用心用力为民办事。

主题教育要不忘来时“路”寻找红色“印”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寻找红色“印”,笃志方前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红色文化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夯实担当作为,让“红色”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在红色力量中寻找信念,指引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红色。红色的力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特质的最佳展示,是共产党人成长的营养剂、前进的助推剂,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百年不变的“信念底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离不开“红色”的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红色”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获取精神动力,增强斗争观念、积累斗争经验、提高斗争本领,从红色的记忆中巩固信仰力量、强化信仰意识、夯实信仰根基,做到以史明理显忠诚,以史增信强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红色精神中寻找初心,指引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红色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学习红色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悟红色精神是读懂“人民至上”的重要方法,是学习贯彻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将“红色”悟透、悟深、悟细,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红色”作为一种追求、一种驱动力、一种支撑,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读懂“人民至上”的丰富含义,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学红色精神、读红色故事,进一步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从而不断强化“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思想意识。

在红色基因中寻找担当,指引我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党的红色基因构成了其坚韧不拔、充满活力的能量来源,为了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积极发扬这种精神。把“红色”传承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质与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常补精神之钙,常除思想杂质,在悟初心中担当,在守初心中作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广大群众立起标杆、树好榜样。在新的历史征途中,传承红色基因,首要就是党员干部要以当年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魄力和勇气,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干在当下、立足长远、利在长远的实干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主题教育要由“点”发力落在“实”处

当下,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理论学习“初心起点”、调查研究“实践落点”、检视整改“价值原点”,“一鼓作气”抓好前后衔接、上下联动,“乘胜追击”攥好“接力棒”、跑出“加速度”,确保主题教育常学常新、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牢记“初心起点”,以“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的信念,推动理论学习下“实”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理论学习没有“终点”和“完成时”,只有新的“起点”和“进行时”,第二批主题教育不能“歇歇脚”“松口气”“等等看”,广大党员干部既要系统全面学,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又要立足岗位重点学,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努力做工作上的“政策通”“多面手”。切忌搞“快餐式”学习、“留痕式”学习,要坚持“形与实”“学与用”相统一,不能“照本宣科”“只摆谱架不弹琴”,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学促干,力戒学用“两张皮”,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

牢记“使命落点”,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作风,推动调查研究察“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展开,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要坚持“开门搞教育”,躬身入局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去跟群众“掏掏心窝”“唠唠家常”,掌握第一手资料。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问题导向”指引“调查方向”,力戒“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掩盖问题、“作秀式”的量身定做,更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背街小巷,主动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观察群众“微表情”,捕捉基层“话外音”。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重头戏在“研究”,要有“解剖麻雀”的态度,弄通“病情”、找准“症结”、开出“良方”,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

牢记“价值原点”,以“知耻后勇幡然悟,一改往昔立志新”的自觉,推动检视整改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做好“政治检视、党性体检”,敢于“掀底”“亮丑”,主动对标对表,把自己“摆进去”,全面彻底把问题查摆出来;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连根拔”的狠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对检视出来的问题能改的做到“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穷追不舍”,以问题整改推动作风转变、工作提升。同时,要做好“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结合文章,扎紧“制度笼子”,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把好做法好经验及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推广开来,研究出台一批行得通、管长远、治根本的制度成果,推动“解决一件事”升格为“解决一类事”,以狠抓检视整改成效取信于民。

主题教育要明辨“是非真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已全面铺开,第二批主题教育既面向基层,更面对群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明辨“是非真假”,持续推动主题教育惠及民生,书写新时代的历史华章。

明辨理论学习非“狼吞虎咽”之“假勤奋”,而是“细嚼慢咽”之“真懒惰”,进而含菁咀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毛泽东同志苦读《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用实际行动树立了理论学习的成功典范。理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需要花时间坐冷板凳,字斟句酌、“细嚼慢咽”。“细嚼慢咽”看似机械重复,吸收少、进度慢、效率低,显“懒惰”之态,实则每次进步一点点,久久为功、尽相吸收。而“狼吞虎咽”看似灵活熟练,吸收多、进度快、效率高,为“勤奋”之举,实则容易“噎住”、半生半熟,到头来浪费精力、徒劳无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细嚼慢咽”,静下心来细读苦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学习材料,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熬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葆得住“望尽天涯路”的高远,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方能“蓦然回首”而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明辨调查研究非“走马观花”之“假把式”,而是“下马看花”之“真功夫”,进而溯本清源。“走马观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调查研究如果只是“走马观花”,讲排场、注形式、轻实效,决策必然“假大空”,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相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练就“下马看花”之“真功夫”,提高调查研究的精度、广度、深度,方能溯本清源、正确决策、出真成效。要看出精度,坚持从小“麻雀”中解剖出大问题,于细节之处下功夫,争取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以小“点”的突破带动大“面”的提升;也要看出广度,理清众多问题之间的联系,合并同类项,把握问题发展的总体趋势、方向以及由众多问题构成的整体群像,做到把握全局而不能一叶障目;还要看出深度,打破“认识盲区”“思维惯性”,通过对多方面现象的分析研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明辨检视整改非“扬汤止沸”之“假担当”,而是“抽薪止沸”之“真作为”,进而见实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检视整改不是纸上谈兵,不能缩手缩脚,更不能扬汤止沸、沸愈不止。而要釜底抽薪,来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逢妖必除”,推动检视整改见实见效。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整改问题清单,聚焦发展“堵点”、治理“难点”和民生“痛点”,找准找实症结所在,斩草除根。要坚持立足本职工作,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判标准,邀群众“出题”,受群众“监督”,请群众“阅卷”,让群众“打分”,使群众得益,直达群众心坎。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在整改落实、为民服务的反复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方法,在“九九八十一难”的锤炼中“求取真经”,力求将“真经”转化为长效机制,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

抓好“四下基层”与第二批主题教育衔接联动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最终落脚点,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当前第二次主题教育正在火热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并自觉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之中,助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坚持深学细悟、讲活讲透,确保党的声音传基层“一呼百应”,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旨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宣传好、阐释好党的理论政策,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在深学细悟、讲活讲透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跟进研读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平台开设的理论专刊、政策解读、评论文章等方式,做到多学多记、常学常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深入基层了解掌握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让群众主动“点单”,做到因人而异提供惠民利民、就业创业等政策宣传解读,切实将理论政策讲准讲深,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理论+方言”“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将党的理论政策讲活讲透,真正实现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坚持寻根问底、身入心至,确保体察民情入基层“一沉到底”,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工作时,用一个月时间走遍闽东9个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分析宁德必经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等一系列重要理念,脚踏实地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摆脱贫困。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身子向下,主动走出机关大院、高楼大厦的“舒适圈”,钻进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矛盾窝”,运用“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逆向调研思维,坚持远的近的都要去、坏的好的都要看、批评表扬都要听,收集掌握丰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把真实情况摸清摸透。要主动拜群众为“师”,做一个喜欢较真儿的“国小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问策、问效,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获得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办法举措,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的实际成效。

坚持广开言路、立行立改,确保信访接待下基层“一步到位”,推动检视整改落地落实。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信访接待作为检视整改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自己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试金石”,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既“坐诊”又“出诊”。要真正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把信访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轻声细语接待信访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主动敞开“心门”、倾诉“心声”、解开“心结”。要将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实查清楚、把问题症结搞明白、把法律政策运用好,又善于“搬救兵”,主动会同行业部门、乡镇、村(社区)等进行“并肩作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件件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事事有落实”,切实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实干笃行、勤政为民,确保现场办公到基层“一以贯之”,推动服务发展见行见效。深入一线干实事、现场办公抓落实,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办公,做到既“身到”基层,更“心到”基层。以一颗“真心”,把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详细记录在本子上、时刻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给群众吃下“定心丸”;以一颗“细心”,为各类群众诉求按照难易程度、紧急程度进行梳理分类,逐项制定解决举措,同时要善于剖析总结,梳理一批具有指导性、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一颗“耐心”,对群众反映能当下解决的诉求及时解决,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问题诉求得到彻底解决;以一颗“虚心”,主动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反思改进工作短板弱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要“实实在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全面梳理调研过程、内容、结果,需要抽丝剥茧查找问题、洞若观火寻找症结、微言大义提出对策。撰写调研报告须立足实际指导实践、发挥实效,以实实在在调查研究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更进一步,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调研基础要坚“实”。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党中央、上级党委和政府关注什么,调研报告选题方向就是什么。当前许多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呈现出多维立体的特点,需要各部门深入联合调研、集思广益,全方位掌握其来龙去脉,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要坚持思在行前、意在笔先,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党和国家有关重点领域工作落实进行选题。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要“关门”研究,广泛搜集与调研内容相关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史情时情世情等,将孤立零散的问题串联起来;又要“开门”走出去调查,沉到基层一线,从小切口开展大调研,让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调研报告中扎根。

调研内容要厚“实”。调查研究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一次调研就像一次“探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革新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开展调研不是“摇旗助威”,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紧盯生产生活的拐点、难点、痛点,以辩证的思维、理性的眼光、全局的视角,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最终总结到书面报告,推动问题解决。调研报告要“厚”问题分析要“薄”,提出问题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不能“照葫芦画瓢”,要有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具体举措,把实践经验上升到制度机制,开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进而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调研情感要真“实”。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只在调研报告上“咬文嚼字”,关键要看能不能带着为民办事、出实招、解难题的真情实感,把问题解决好。一份调研报告不是简单记录一次工作情况,而是体现党员干部作风形象、党委政府态度立场。要躬身调研、把脉问诊,党员干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排查难题,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拿出破解难题的管用思路和有效方法。撰写调研报告应站稳人民立场,厚植爱党爱国爱民的政治素养,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替群众说话,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既听“阳春白雪”又看“下里巴人”,既走“高楼大厦”也去“背阴胡同”,打破认知壁垒、思维惯性,以真情实感研究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找到改进工作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