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小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收获汇报

阅读《中国小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收获汇报

阅读《中国小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收获汇报

今天阅读了王薇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小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该论文中所列方法,经试验后效果显著。收获观点若干如下:

1,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具体训练策略,问题情境法,绘制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总体实现“激发——发散——完善——提升”的创新思维训练过程。

2,问题情境法:以问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能提出问题的情景,该问题情景能框定学习的范围,引发学生提问,其次教师也可提出高水平问题,最后使学生小组互动讨论,使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思维导图:因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体思维形式,所以该工具为学生提供思维工具的同时,也在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即通过联想,由中心词汇向周围发散出节点,再由节点向下分支,呈现出放射状立体结构。总之,思维导图将人的联想过程以图表形式展现,帮助使用者更为明晰的实现思维发散。同时也要进行限时绘制,以提高思考的效率。

4,六顶思考帽:与思维导图(个体的思维)以及小组讨论(群体的思维)方式相互弥补,利用水平思维,整理人类思维的杂乱性;凭借此模式,教师即可以适当的方式,打入小组讨论的内部,由原来的讲授者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摇身变为小组讨论的倾听者,引导者;实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使每位学生都可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师生间的“换位互动”在此不仅实现了角色的互动,也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嫁接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成为广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5,发散思维处于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位置。发散思维的三大特征,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而该论文就是基于对发散思维的三大特征进行测试(该论文测的是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维度。)来评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变化。

6,胡家坤(2006)对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他的方法具有很高价值。

7,班级容量较小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大于班级容量大的学生。

8,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基础为:一个指针——发散思维(帮助个体明确思维的方向);两个策略——辩证思维,横纵思维(为复杂的高难度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与思想策略);三个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协助前三者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9,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当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相结合。

10,“创造无非就是把已有的事物联系组合起来。”

11,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时同样经历同样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12,中国小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当注重左右脑互动。左右脑分工理论由(Roger ry)提出,其因此获得1981年诺奖,即该理论可信。

13,《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前侧后测的方式研究学生创新思维的变化,该量表业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