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岗培感悟

第一篇:高校师资岗培感悟

高校师资岗培感悟

高校师资岗培感悟

前言

2014年暑期(7月19日~8月18日)在我的教师生涯里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我在四川师范大学参加了四川省第十七届高校青年教师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近平台,感谢我的送培单位--四川天一学院,使得我有幸聆听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数场高水平的专题讲座,领略了教授们治学严谨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学习到了他们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可以用“不虚此行,受益匪浅”来概括。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培训雪中送炭,学习如获至宝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如同雪中送炭、如饥似渴,教授们为我释疑了许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同时在教授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获得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下个学期把学到的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我的学生受益。作为一名已经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授课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岗前培训,把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终于搞清楚了,以前的一些实践体会,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去感悟。

专题课程组合,学员受益颇丰

从课表上能够看出师培中心的老师用心良苦,他们把深奥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分解为若干个专题,然后请省上著名的专家学者开讲座。从大课和晚上的三次选听课来看,特别是晚上的课,场场爆满,气氛热烈,这些动人场面近年在高校讲座中恐怕是少有的。何平老师的“做幸福的人”,张皓老师的“阳光心态,幸福人生”,他们教给了我们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他们提出的“境由心生”、“达者无忧”,让我变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使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状态。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开始用“阳光心态”去思考和面对问题,自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感悟微格训练,把握试讲机会

一个月的培训,课程多、时间紧,师培中心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增加了研讨和交流的机会,专门安排了微格训练课程,这个课程安排得非常好,受到学员们的欢迎,从主动报名参加的人数上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学员们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因为它能让参加微格训练的学员在真正站上讲台之前就有机会通过视频的回放看到自己讲课的全过程,然后通过班导师和学员进行点评切磋,指出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试讲课程更是需要全程参与让我们有了提升的空间,因为是在大教室有更多的学员参加,这更有利于大家的交流和提高,通过一次一次思想碰撞,及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改进点。

学习名师风范,加强品德修养

陈万松教授在“教师形象与师德的两种精神”的专题讲座中,讲述了哈工大马祖光、武汉大学桂希恩和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现身祖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让我再次感受了名师的蜡烛精神和园丁精神,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讲座中,陈教授用《资治通鉴》中颇为耐人寻味的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来说明教师要“努力把‘人’这个字写得端正些”。他说:教师责任感的强弱是职业高低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评价和认可教师的重要标准。 他让大家思考“学生最看重教师的是什么?”他说开始学生可能注重教师的外表,但最终要看教师的人品、师德和学识,只有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让学生记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他告诫教师们:园丁的责任贯穿于一年四季,教师的责任也贯穿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因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不止在课堂。

找出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教师要“立德、立功、立言”的道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正直、上进、博学和善良”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感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上的责任以及岗前培训的重要,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首先我要注重人文与科学素养的提高;其次要做到表里如一,更加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再次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入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将理论、实训和感情都融入课堂,并设法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掌握,能有效启发和引导学生,使自己不愧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崇高而光荣的称号。

结语

一个月的暑期培训,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是带着送培单位领导的嘱托和同学们的期待来学习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多向同行学习,特别是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的高校教师。

第二篇: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岗培心得

岗前培训心得

一转眼,为期两周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前培训对所有新进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着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政治民主、人类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学者”、“专家”和“教授”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形象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我倍感荣幸和自豪。

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通过学习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我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也明白了心理健康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有多重要。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

文明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同时,教师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根本要求,它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大学教师是光荣的,但光荣的背后也有不愉快的方面,其实大学教师工作本身就像是生活,苦与乐同时存在,关键的整个心态,只有放眼未来,苦才会变成乐,只有更多的付出,才会有乐的存在。学习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定向与转向》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高校教师,科研是工作中必须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一种表现。

总之,高校岗前培训对我们这种新进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职业的新教师来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并且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我的大学教师生涯将从此起航!

第三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各高校都在为如何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如何更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用以更好的指导实践,是本文的主要思想。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流动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师资的稳定、使用、培养制度的设计、具体措。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战略地位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高校的改革驶入快车道,高校教师待遇得到提高,发展机会也大大增多,出现了人才大量回流学校的可喜变化。高校师资建设的问题也从如何稳定人才队伍转变为如何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和更好的利用现有人才,优化师资结构上来。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应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

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好的政策导向。政策是指挥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伴随着学校的存在而存在。施等进行了论述。从政策层面上勾画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构架. 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有一个长远的政策安排,以便从宏观上把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使其成为师资队伍动态建设的一种政策导向,使得师资队伍建设总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

2.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

在政策方针确定之后,从管理层次来看,一套良好的制度能使得师资队伍的建设持久、健康、平稳的进行。制度上的保证能使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动态中完成数量上的平衡、结构上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制度设计应能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的进行,使得在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一整套的建设机制。具体来讲,制度的设计应包括引进、稳定、使用、培训等内容。于高层次的人才、学校学科建设紧

缺的人才的工资待遇应从优确定,并随本人职务和工作清况的变动作相应调整。并根据引进人才的产出效益,使引进人才的智力投入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以对引进人才产生充分的激励作用。

其次从生活配套入手。如对引进人才的住屋,学校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给予解决。在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医疗服务、文化生活等方面学校可统筹考虑,以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再次从工作环境入手。充分发挥科研启动资金的作用,配备相关科研设备,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激发引进人才的创造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4.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引进的人才还得建立有效可行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目标管理、跟踪考察、定期考评,使得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提供的成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这样一方面是对现有人才的评估,以确定所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在以后人才引进中,可以根据己引进人才的情况对引进人才的方向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动态的修改,以更好的适应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师资稳定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

在教师的稳定制度设计与具体措施实施中,要树立“求所有、求所留、求所在、求所用”的人才观点,积极探索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

1.待遇留人

物质利益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薪酬待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人才的市场价值,是人们充分发挥工作能力的物质动力。根据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原则,使人才的待遇与其经历、能力和业绩挂钩,公平合理,建立实施能有效稳定激励人才的薪酬制度。具体来讲,首先,处理好“女婿”和“儿子”的关系。“儿子”是主人,在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理应谦让“女婿,就是说引进人才待遇可以略高于校内人才的待遇,因为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的数量问题;当引进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二者的待遇对等问题。否则,就会产生“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后果,也是得不偿失。

2.事业留人

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和稳定人才,营造用武之地。一是学校为人才的发展拓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二是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人才很注重事业的成功,很注意在工作中追求满足的需要,如贡献、尽责、创造、成就、发展、提高等。在以成就个人事业和达到组织目标的统一过程中,实现人才的稳定。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意识到自己对未来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

3.环境留人

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亲和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健康的学术环境等来吸引和稳定人才。人际关系融洽、氛围温馨,生活安定,心情愉悦,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增强高校对人才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努力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增进相互交流和凝聚力。

4.制度留人

通过选拔任用制度、双向选择制度、竞争上岗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具有创新思想并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学校要给予大力扶持。要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立的各项专项基金和奖励制度,重点支持青年教师中的优秀拔尖人才,促进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

2.高校人才资源培养培育形式力求多元化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依托和发挥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力量办学的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育网络。各单位制定培养计划时要统筹兼顾,优先考虑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中青年教师教师,应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培养计划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上,对青年教师还应通过政策鼓励,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选择攻读学位专业、学校时,应避免“近亲繁殖”现象,重点放在211、985高校和重点学科上。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3、尚振国 殷正冲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

4、皮江红.论美国高校的师资竟争—兼谈对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皖西学院学报.2014, (10).

5,谢绳武主编.教师职务聘任与队伍建设.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8).

第四篇:高校师资培养问题探讨

高校师资培养问题探讨

苏云竹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师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工作。本文从师资培养的内在规定性、师资培养的风险问题和师资培养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师资培养是实施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学校和教师个人都要正确认识师资培养的意义,合理规避师资培养中的风险,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师资培养

高校师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工作。本文试图对师资培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予以探讨,以期引起讨论,增进共识。

一、师资培养的内在规定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要求,同时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是现阶段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目标和方法论。按此,师资培养是实施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造就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我们现阶段的师资队伍状况,大部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传统教育的作用下,智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夯实,非智力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智力因素教育,而且还要对学生实施非智力因素教育。教师自身存在与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不适应的方面需要通过培养提高来达到。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目标来进行的。而人的素质提高是用其同社会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来衡量的。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更新要与社会发展中的知识更新周期同步甚至趋前。素质教育的这一本质规律揭示,师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 1

可或缺的主要内容,需要同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同步开展,长期坚持。

应该说,实施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变革和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在这场变革中,除教育体制、教育手段、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变革外,其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人在质的方面适应社会需要总和的人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塑造者转化的变革。不实现教师角色转化环节,教育创新理念的实践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将是虚无的。因为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创新理念的实践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自己的认知通过教育的外在作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格和能力而实现的。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都决定和影响着教育创新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是人根据自身需要开展的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其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教师使自己生命活动本身变成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塑造社会所需人才,实现自我超越,完成党的教育任务,达到党的教育目标。教师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其在教育实践中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必须符合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要求。但教师的提高仅靠自我认知、自我改造来实现是局限的,也需要按照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历程,在一定的教育作用下内化升华来实现。

师资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适时完成教师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措施。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教育创新思想对教师的应有状况要求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规律,都蕴含着师资培养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

二、师资培养的风险认知

师资培养是因为教师的现有状况与教育发展对教师所要求的应有状况之间存在差距,为消除这种差距,提高教师驾驭现代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而对教师实施再教育。

从师资培养的目标行为考察,师资培养是一种投资行为。其投资经过

教师在培养后的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素质来实现成果转化,从而推进教育的发展以获得投资回报。

分析师资培养的投资成本,包含组织投资和个人投资。组织投资是国家和学校,根据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为教师的能力提高提供培训学习的投入。教师个人投资是教师参加学习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学习费用的投入以及因参加学习而承担的机会成本。其投资效应主要看成本收益。如果教师通过学习后,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劳动价值大于学习投资成本,且教师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人力资本储量,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人力资本收益,那么师资培养就是正效应设资,通过师资培养来实施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就达到了积极的效能作用。

师资培养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考察,必然需要认知其存在的风险。按投资行为的一般经济学法则,投资风险承载于投资者,潜在于投资行为中。对师资培养的风险认知将直接影响着师资培养的组织行为和个人态度。

从组织投资风险分析,一是通过师资培养提高了教师自身人力资本储量,为教师另择业主,导致人才流失成为可能。再一是教师虽然通过师资培养提高了能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充分等原因,有可能达不到学校的预期组织目标。

从教师个人的投资风险分析,主要是教师本人在参与学习期间可能出现因社会发展变化和新增人力资本储量的预定作用平台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而使预期的能力发挥受挫,导致教师个体自身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人力资本不能按预期获得回报。

考察投资行为,存在风险是其中必然,规避风险也是应有之意。但合理规避并不是因噎废食,为避风险而消极待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遵循资本运作最基本的趋利避害原则,调适各种因素,营造最大效应地发挥投资效益的环境和机制。

无可否认,教师通过师资培养途径提高人力资本储量,提高自身社会价值,使之产生流动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可能的偶然。但教师通过主观努力,把握客观发展时机,提升自己并在实践中释放潜质,创造价值,是一种人的求真发展必然。而且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使之在服务社会中

推动社会进步是教育的本质意义。广而言之,经教育培养造就的高素质人才,无论在何行业从事何岗位,其最终作为都在于推进社会的发展,这与教育的最终追求是一致的。并且人才的合理流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内容,是教育的主导,是尊重人才的实践内涵。作为引领社会进步,倡导人的发展的高等教育,应为人的进步、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实现创造更多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用组织措施来弱化师资培养,限制教师的合理流动,以期规避师资培养风险不是积极行为,有悖于教育发展主旨和人的发展需要。

作为教师,对参加学习中可能承担的风险应理性判断,客观对待。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在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的。环境的改变,条件的变化,可促进人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修正发展目标,采取积极行为,也能为人的发展在变化中寻得适宜机会。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竞争。而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有秩竞争、能力竞争。党的十六大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营造学习型社会的首要者,应率先垂范,主动实践,以积极的态度来认知自身队伍建设的师资培养意义,正视可能存在的风险,把握最终的发展目标,在学习中追求自身最大人力资本储量,在发展中实现自身人力资本最大效益。

三、师资培养机制建设

师资培养的效能考察最终决定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效益,取决于学生的显能表现。而学生的显能表现是教师把通过师资培养获得的知识转化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来实现的。按教育实践促进学生成才成长规律,师资培养不能是短期行为,其效能在短期内难有收益,也难于评估考证,需要在长期的有效机制作用下形成良性互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事物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评估、修正和完善。

根据教育规律对师资培养要求,师资培养机制应包括师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措施及培养效能评估等方面。

师资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状况提出教师通过培养应达到的状况;培养方案是师资培养的经费保障、培养方法、实现途

径、培养步骤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培养措施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的组织条件、组织保障和奖惩激励、纪律约束等方面的组织要求;培养效果评估是对师资培养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分析评价结果,适时修订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措施。

只有在有效的师资培养体系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师资培养的良好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并通过教师队伍的提高与教育发展的互动作用,使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教育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确导向和优良环境。

第五篇:岗培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李文凤

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大学讲台的英语老师,通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我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热爱,认清了自身的职业定位,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关键词:心得体会,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14年的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就要结束了。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我就在培训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解惑”更应该得到重视并落实到我自己的日常工作当中。在当前的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思想以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加上学生本身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必然会给学生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迷惑,严重的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在各种复杂的状态中给学生理清头绪,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回首这一个月培训,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

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次是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显进步的同时,我在教学业务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想我们这种刚走出校园,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面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的青年人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热爱,认清了自身的职业定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教学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相信自己,不断不前,怀着执着的信念去克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劳凯声(主编),《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李春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