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学习心得(精品多篇)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学习心得(精品多篇)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学习心得 篇一

老师给了我一本《我的祖国》,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强大,直至实现东方巨人的超越——圆梦奥运的历程。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发奋图强的人民,读完这本书,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国小生而感到骄傲。书中第三课《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我印象最深。书上说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我国粮食恐慌这一严峻现实,有位叫袁隆平的爷爷,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袁隆平爷爷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在欣喜象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咬过一口的馒头、吃剩下的白米饭,这些在困难时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最终都进了垃圾筒。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就错了,我们来算一笔帐,如果每个同学每天扔掉一块面包,那全国将浪费多少粮食?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学习心得 篇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

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现在农民种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节约粮食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浪费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词的真正含义,在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节约、不浪费,同时它也包含了一个人的素质、品质!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心得 篇三

节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节约更要成为我们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人有一颗节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不错的!在我的家庭里,也有一些勤俭节约的人:80几岁高龄的爷爷把家里用完的瓶瓶罐罐攒起来,一部分卖到废品站,剩下的洗净晾干,能装红酒、白酒等自家酿的特产!奶奶也不甘落后,家里的旧衣服和穿小的衣服扔掉太可惜。经过奶奶的巧手重新剪裁,拼接成了一件件“潮衣”、“美衣”!边角布料甚至缝制成了一双双“温暖牌”鞋垫。精明的妈妈洗菜,洗衣服时,会把洗过的水倒在一个大桶里,用来冲厕所。淘米水用来浇花最合适不过了。爸爸把剩菜、剩饭、油汤倒在一个盆里,可以用来喂牲畜。我则把过期的日历和用完的本子装订起来,反面做草稿纸用。刚上二年级的弟弟把废弃的一次性纸杯,卫生纸卷筒等制作成手工作品,变废为宝!

生活中还有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却在不经意中造成了许多浪费:教室里有的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被扔进了垃圾桶,其实它还是崭新的;公共厕所、水槽的水龙头在“哗哗哗”地流着泪,那个水龙头并没有漏水;有的教室在白天大放光芒,其实窗外阳光明媚;工厂里风扇转个不停,工人们早已不()知去向;办公窒里,电脑、空调“呼呼”作响,职员们都下班了;饭桌上、地板上,到处都有洒落的饭粒,那是某些人故意掉的。其实,节约很简单,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节约很多财富。比如: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13亿人,13亿粒大米,就能让饥肠辘辘的人们吃上一年香喷喷的大米饭;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13亿人,13亿度电,就能让闹电荒的地方明亮起来;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13亿人,13亿滴水,就能让闹旱灾的人们饱饱地喝上一年;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甚至是一分钱,就能让那些渴望上学的山区孩子们上学。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全国人民都节约一点点,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饥荒、电荒、水资源紧缺了。

节俭节约,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有的好习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心得 篇四

“10月16日”,这是一个人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粮食节”。“民以食为天”,缺少粮食,我们很难生存,缺少粮食,我们国家难以发展,缺少粮食,我们人类更有可能走向灭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我们就从古人诗中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然而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粮食进口国。粮食缺口正在成为阻碍我们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难以填满的沟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更应该是一声声每天都敲响在我们耳边的警钟。我记得曾在网上的文章里看到,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里是这么说的:

“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我就顺手准备扫掉。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洗,浪费可惜。”“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奶奶可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点就用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样。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净,还不一样吃嘛,你们?”。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为然的摇着头。而奶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还有,我们家的电饭褒烧饭总是会在下面结锅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饭不能吃。我总是把这些锅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见了,她老人家又开始了对我的节约教育。我不服气说:‘这都不能吃呀?干吗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从我手上接过电饭褒,然后倒了些开水在里面,泡了一会儿,就见她开始用小勺把那些锅巴,一点一点地刮出来,然后放进自己的嘴里。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开玩笑地对奶奶说:“奶奶,你真会动脑筋呀”。奶奶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老人家是经历了饥荒岁月的,知道粮食的宝贵,我不是小气,只是觉得这样真的很浪费。”

这位奶奶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饥荒,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看不惯他们的做法。有的同学就知道浪费,不知道珍惜。看看我们食堂的餐厅里,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光想买零食,不想吃饭;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粒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还在打闹?这些现象是多么的让人触目惊心啊!如果你浪费一点,他浪费一点,大家都浪费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浪费!

温总理曾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加上十三亿人就是大事节约,”这一个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今日看来,更显得意义深重。

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意识。爱粮、惜粮、节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风尚不仅过去需要、现在更需要,我们没有糟蹋粮食的权力。我们当学生的虽然不种田、不产粮,但节约粮食也相当于种了粮食。我们的一张张餐桌就相当于一方方粮田,除了吃进肚子里的粮食外,不浪费一粒粮食。

节约就是弘扬社会风气,能够增进社会自身和谐。节约,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来说则是一种精神风貌。中国梦,中国梦,如今,社会上人人都在谈中国梦,中国梦,它是什么?它是民族复兴的梦。然而,看看我们中华大地,多少同胞在受洪水与旱灾的煎熬,更是可贵,有些人总说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请看看你们的餐桌上,什么都不要说,就一个“中国式饭局”这一个比贬义词还要贬义的名称,那些人就扣着这顶帽子跟我们谈中国梦,那么我要告诉那些人:你们连谈中国梦的资本都没有!

我们要强化节约行为。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不能浪费粮食。吃多少,烧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买了就要吃完,不随手扔掉。对浪费的现象,我们要坚决反对,坚决抵制。只要我们牢记“节约”,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学习心得 篇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量位于世界前列,可我们国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需要的粮食也就多,我们就要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虽然粮食产量大,但生产技术落后,我们没有像美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我们中国生产大多是人自己做,像是“亲力亲为”。这几年,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文盲的减少,农村的人有机会,也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去大城市里闯荡,农活要去田里忙活的一天,回去累到不行,哪有大城市的一天舒服,收回的钱少,农村住着也没大城市舒服,所以现在的人能走出农村就走出农村。

人们种的少了,粮食不就减产了,可有人会说,自给自足就行了,可能不浪费粮食为什么要浪费粮食?自助餐里写的“勤拿少取”,餐馆里写的“光盘行动”,背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都是在告诉人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我们粮食多了,就开始浪费了,可世界上有些地区的人们吃都吃不好。比如说:非洲,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这俩地区的人们没饭吃,非洲天气炎热,许多地区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印度的人就太多了,人多地少,居住都是一个问题,更别提农作物种植了。我们不说少吃点,剩点粮食,但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可以实现吧。

让我们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保护农民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