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与艺术修养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岭南文化与艺术修养学习心得

岭南文化与艺术修养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岭南文化与艺术修养学习心得

最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的学习,老师的课非常生动,插入了许多图片、音乐、诗歌等,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岭南文化的内涵,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自身专业的重要作用。

我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在与同事、领导和公司各部门职能人员的沟通中,自身的形象、气质、谈吐、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各方面都对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有很深的影响,正因此,在专业知识以外,我们所表现的亲和力,综合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同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促进了与同事之间更好的沟通,一个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来源于文化艺术修养。

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文化艺术修养,如基本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培养、伦理道德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言行与礼仪的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业余爱好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培养等,把自已培养成社会需要、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承担起各项工作的重任。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管理人员,我们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多读一些关于沟通言谈的书籍,训练自己可以更好地与同事、领导和公司各部门职能人员的沟通。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要牺牲自己许多的休息时间,最好的办法是把学习新知识当成自己的娱乐,在"快乐莫过于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中补充自己,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又创新自己的天地。

在人的素质中,艺术修养不可缺少。艺术不像语言和知识那样,需要经过翻译和说教才能为人们接受和感悟,它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精神和生命状态。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学习和修养,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增强文化艺术素养,开拓创新思维、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的用自己眼睛看待对象、直接做出判断,通过对个别事物的了解,从而洞察、了解事物的本质,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即时地做出决断和处理。

岭南文化有很好的包容性,融合与交流是岭南文化形成之基石,我是一名财务人员,我们要传承岭南文化的优点,对各种知识兼容并蓄,融会升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人是有资质区别的,也各有优秀的潜质,而文化艺术修养是最能激发人的潜质的。我需要艺术资养、精神也需要艺术丰富,我只有不断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己审美、言谈能力,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才能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做一名优秀财务人员。

第二篇: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论文摘要:岭南造园艺术,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非常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既由它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同时也受到岭南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岭南文化、兼容性、岭南文化影响、岭南造园艺术

一、岭南文化的形成

i、兼容海内三大文化体系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落后,限制了广东与中原的沟通,南海又将广东与大洋彼岸隔开,因而,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岭南文化的底本,比起中华民族各先进的文化体系来说,实在是底薄本微,于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

秦以前,岭南属楚地,荆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礼制传统,开放地博采众长,富于创新的文化,非夷非夏,亦夷亦夏。无羁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飘逸流畅的动态。岭南与荆楚山水相连,历来交往密切,岭南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吸取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胜过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岭南与吴越同属东吴,吴越自古是中华富庶地,文化发达,对岭南的语言、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相当影响。

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凭自身的先进和中央集权的推力向全国辐射。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和南宋4次中原人口向岭南的大迁徙,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至宋、元时,中原文化与先后融入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作为底本的百越文化,共同构筑起岭南文化体系。

2、吸收海外诸类文化

东吴时,佛教传入广东;南朝梁代,禅宗始祖达摩来广州传播印度佛教文化,后来在潮汕和徐闻形成两大佛教中心。唐代,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西方传教士将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岭南。这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岭南比较顺利地传播和发展,建起了许多寺院、教堂,将各自的宗教建筑形式、雕塑、图案、彩画等艺术随之传进来。

可见,岭南文化是土著文化、各个时期的移民文化以及海外文化在交流、碰撞、激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的大融汇,必然以兼容精神为前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正是由于岭南文化能对各种不同的文化流派甚至异质文化保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敢于和善于吸收各种文化的养分以丰富自己,所以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也正是因此,岭南文化虽然是一种年轻的文化形态,却能够在古老而壮观的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辉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兼容性是岭南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岭南文化对岭南造园艺术的影响

岭南造园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造园构意新颖,布局平易开朗,较少江南园林那种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在园林的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色彩运用、叠石理水和花木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形成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也不似南方园林之纤细的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1、儒家美学思想与岭南园林

在岭南文化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岭南远离中央集权,受北方儒家思

想影响较少,因此导致岭南文化具有远儒性。其实早期岭南文化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孔子及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一方面是指对人而言,通过美育对人的提升,是本质上的升华;另一方面是指对物,通过对物的美饰,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同样使人得于美育的熏陶。在岭南的建筑及园林中,最能体现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就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中的“文”饰和“好修”。例如广州的陈家祠,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前后三进,包括9座厅堂、10座东西斋、6个庭院,建筑群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庭院与建筑紧密结合,体现出传统四合院建筑严谨规整的整体美感。祠堂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雕、灰塑、铁(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铸、铜铸、壁画以及书法对联等艺术装饰,各种装饰工艺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特质,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还有广东四大名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和顺德清晖园的园林建筑的装饰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家“朴素自然观”与岭南园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和园林建筑等方而都有巨大影响。在园林上表现为崇尚自然山水,沉醉其中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虽然山水创作不是道家才有,但园林审美的自然观则是道家的总结:“人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岭南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岭南人喜欢户外生活,居住场所常选择既生活方便而又景色优美的环境,所以,山水环境的格局成为生活空间的首选。粤西肇庆城的城市布局将七星岩湖光山色和西江小三峡连成一片,比起桂林来也好不逊色。在岭南传统园林发展进程中的南汉造园时期,就将园林景观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形态结合起来了,古代广州城的布局是“青山半入城,

六脉皆通海”[2],北面为山,南面为海(江)。城内的白云山、与城北明代城墙相连的越秀山、城墙外的番山、禺山、东山、西山,使广州古城内融入相当面积的青山绿地。

3、岭南园林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实际性与实用性。

岭南园林受商业实利思想的影响,强调生活的跟进性,园林的布局构成和造园立意受某一阶段的社会思想潮流影响很大,因此园林的变动性较大。岭南造园的思想立意与北方、江南园林有所不同,虽然也叠山理水,但园主人并不刻意追求山水,也并不完全陶醉于山水园林的享乐中,在岭南人眼中,园林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所以,不刻求园林某些细部的精雕细琢,不居于某一园的终生享用,而强调园林的随见性和环境的怡人性。因此,园林不仅存在于私园,也存在于城市公共活动区域之中,如惠州西湖、潮州西湖和荔枝湾等,以及公建园林,如酒家、茶楼、戏园园林等。

4、岭南园林造园结合岭南的地理气候特点。

岭南造园比较周密地考虑了气候的因素,非常注意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其中庭园布局比较特别的是粤中庭园,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疏后密型,以顺德清晖园为代表。清晖园的前部(南面)布置庭园,后部是密集的建筑群,通过庭园、天井院落、巷道以及敞厅等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夏目的主导凤,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面的设计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个角落。另一种是连房广厦型,以东莞可园、广州小画舫斋为代表。岭南园林喜用庭园或庭院的园林布局方法, 除了岭南地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土地价贵而造成园林用地狭小之外,最为重

要的原因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园或庭院可利用建筑的楼宇和廊墙来减弱强风暴雨对园林的侵袭,将强风对园林景观植物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

5、西学东渐的思想,中西合璧的审美观念。

西方文化对岭南近代建筑园林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园林的造园手法上。民国以后,留学回国的工程师、建筑师日渐增多,广州开始出现中西风格融合的一般建筑和高层建筑,20世纪初,由于广州开始开辟马路,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的“骑楼”建筑。“骑楼”是跨人行道而建的,建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有遮蔽的人行道长廊,适合亚热带气候,方便行人,成为广州商业区街景的主格调。位于商业中心的各大茶楼,其外观形式无论偏重传统特色还是模仿西洋古典风格,但多以折衷糅合为主,形成岭南饮食文化市井风情的特有形式。立园的水池造型,也是采用西方几何形的喷泉池形式,水池四周用栏杆围合,这与中国传统造园的山石池岸做法大相径庭。岭南建筑除了外观造型外,建筑细部、装饰装修等方面业吸取外来建筑形式河技术,如拱形门窗、外廊式阳台、铁枝花纹栏杆等等。

三、小结

岭南造园艺术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从岭南园林造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看到,它是个多方面的有机综合体,既有孔子“文之以礼乐”的儒家思想,又有老庄“原天地之美” 的道家思想,因此岭南园林在造园环境的取向上崇尚自然,追求山水田园风光,园林建筑的表现上则突出“文”饰的人工艺术性。明代以后,对着

商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经世致用的造园理念和西学东渐的造园手法也融入到了岭南园林造园之中。所以,岭南园林既有北方、江南园林的影子,也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国外文化和国外园林的影响下,许多外来的建筑符号和造园手法也被用在岭南园林中,在各处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既有其共性特征,也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同时造园既有一定的严谨性,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此可见,岭南地区所创造出的这种具有极强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和开放、兼容、多元、创新等文化特征,将使岭南园林的造园能不断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锦全等编.岭南思想史.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清]黄佛颐编.广州城坊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4.刘管平. 岭南古典园林. 建筑师(2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6.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o05

第三篇: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专题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专题学习心得

王保雷

2014年10月8日------2014年10月12日五天的学习,当我打开正反面都记满密密麻麻学习的课堂笔记时,老师的面容仿佛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以下是我的记录和体会。

第一天, 上午党性教育,下午孔子与儒学

第二天, 上午唱享山西音乐,下午音乐与情感

第三天, 上午传统文化的影像表达,下午国学之子学

第四天, 上午国学之总论,下午国学之文学(上)

第五天, 上午国学之史学,下午国学之文学(下)

一、

2014年10月8号上午,晴天,我怀着对母校的感激和崇尚之情,踏进了久违的校园。首先来到了山西大学——国学大讲堂,在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后,班主任老师李成林宣布了课堂纪律。

由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世杰老师授课

《修生固本 彰显党性》——浅谈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主要内容有

一、传统文化与修养

二、信誉党性修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性修养

修生固本,有些人做人还不够,还要当官。

一、传统文化与修养

1.勤俭知足的人生观

2、贵和中庸的处世思想

3、贵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4、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标

5、仁义为主的道德追求

一般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典籍:例如,四书五经传统文化儒家以来必读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改的。

老百姓读《三字经》根据一个儒家文化发展出来的三字经,有文化的读原著,没有文化的读通俗本:例如《弟子规》。

第四种文化是语言符号,例如国徽、国旗。

明《中国文化要义》知足常乐情节。

提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我个人对这句话非常赞成。

二、贵和中庸的处世思想

中庸不是折中,和事老。 这是通过本课,对中庸新的理解。

中庸的含义:一是守中道,二头太极端,知中守正,讲原则的;二是折中,中和,和稀泥,但和而不同;三是因时制宜与时俱进。这是中庸的三的含义。古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贵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这是对“义”的最高道德原则。法家提出“贵利轻义”。

这里面包含三个层面,义、仁和弗洛伊德提出一人执行自我和监察自我。也就是自我监督,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随便找个理由,为所欲为,下边人也管不了,完全靠执行自我和监察自我来自律。

四、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标

君子是理想人格的称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律,理想目标就是君子。庄子提出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之如饴。吴,人亦为本的道路的处理器。

五、仁义为主的道德追求

忠、孝、礼、志、信是中心,刘少奇的《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提到仁者无敌,刘少奇说:仁之法在于爱人,不再爱我;义之法在于正我,不再正人。我认为:现在确实需要这种精神,尤其是一个庸俗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

二、党性与党性修养

1、党性

2、党性修养

3、党性修养的内容

修身的过程漫长的。

概念名词:

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低会合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还具有阶级性和阶层性。

不能忘记所代表的阶级性。刘少奇的三句话都是有阶级性的。

党性修养教育有四: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党性修养的内容有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理论修养,二是政治修养,三思想道德修养,四是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五是作风修养,六是组织纪律修养。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性修养,

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坚持一爱国主义配合新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实践。目标,就是凝聚目标。民族精神第一是爱好和平,第二是团结统一,第三第四没记下来。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党性修养

1、加强理论修养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小点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加强作风修养,坚持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合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

20140年10月8日下午,本来由赵海燕老师讲解的《唱享山西》。由于电脑多媒体的问题没有办法讲。李成林老师请来了第二天的孔子与儒学的老师。

卫广来教授,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而且由于电脑的不匹配,加上好多老师的课件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都不让考课件。象卫老师这样的传统老师是不用电脑的,所有知识都在本人肚子里,现代科技想调侃他也没路子。

他提到东方文化世界是两个文化,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的代表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以我国古代文明为代表的,古代文明的是以儒教为代表的,儒教又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朝鲜构成了儒学文化圈。

第一,孔子的生平,春秋末年孔子出生,

先秦时期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盛的王朝,一个是汉代,一个是唐朝。

孔子是宋国国君的嫡传,是商朝皇室后代。弗父何是孔子的先祖,后来建立了朝鲜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生了九个姑娘没有儿子,后与颜氏,生了孔子。

孔子在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在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孔子放过羊,看过库房,他是自学成才。

孔子30岁的说开始办学,50岁的时候开始出士,当过中都宰,司寇和鲁国国相。55岁出国周游列国,游了14年,68岁回到祖国。后从事教书,整理古代文献,著书立说。

孔子的思想

第一是政治思想

立志是作为核心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我们君子不追求底线。

第二是伦理思想

伦理思想人的核心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是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最早西周贵族和平民学在官府平时没有权利上学的。

孔子创办了四学。最大的贡献是把文化解放报平。平均解放到平民。孔子弟子3,000。以前的国子监:是贵族学校。

第四是天命观

祭神如神在,如不预祭则不祭。

三、孔子与六经

经的意义:人伦之始。

四、儒学的发展

孔子——弟子——战国八派——孟子——荀子——朱熹——康梁——章太炎——姚奠中。

三、

2014年10月9日上午

赵海英老师,是山西省音乐学院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题:唱享山西音乐

文化价值相对论, 我认为:赵老师这个观点很有冲击力把文化作为物理现象来考虑,有新意,但是人文感觉有所降低。

印度骑兵的夸张动作,在我们看来是夸张的,在他们看来是英雄的形象。

赵老师的课做得非常生动,插入插入好多图片音乐。

认识了山西特有的民间乐器,听了《二泉映月》、《寒春风曲》《青松》。其他的:《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舟》一首首生动的音乐。

山西音乐的分类有器乐,有说唱艺术,有戏曲艺术,有民歌艺术最艳丽多姿多姿的山西音乐。

山西的乐器:吹奏、弹拉,打击乐器有等等。

云冈石窟的第12窟,音乐窟。

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有独奏和合奏。

戏曲,山西是戏曲的摇篮,被称作综合艺术,八种板式:

中国戏曲的发祥地:有四大帮子。山西民歌题材上有:号子,山歌,小调,秧歌等。

四、

2014年10月9日下午2点30分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娟老师

地点: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三楼报告厅

题目:音乐与情感

一、音乐怎样表现情感

二、音乐的情感表达类型

三、音乐的情感效应

《乐记》中系在有七种类型的人的情感,这是音乐的本职。

一、音乐的本质

《毛诗序》及在说情动于中而言,言之不足故咏叹之,。。。。音乐是表达情感。

音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塑造各种声音,表达人类的共同情感,不同情感类型音乐就可以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音乐的组成形式有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性等。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进行了分析。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力度,三是音色。

快速的音乐有《卡门序曲》。慢速的音乐有《沉思》。第三,音乐的情感效应的例如:四面楚歌成功,就是因为一只萧。

五、

2014年10月11日晴天

主讲人山西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刘毓庆

题目是——国学儒家之国小文化

国小是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诗经学友会会长。

国学分为讲经史子及

一、定义:国学,本国的传统学术。这个定义是日本先提出的日本式日本国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传统。

二、兴起的原因

三、意义:日本留学生引进的概念,日本人提出国学是和中国是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对应西方提出,文化的讨论是一样的。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下,学习西方的文明改造民主。陈独秀、鲁迅,是第一类,他们是反对封建东西认为封建东西都要不得。另一类是以章太炎为核心主张:只要文化存在民族必然会复兴。我认为山西大学继承了章太炎良好的治学思想。

中国国学是立国之本,是存在的依据。国学的提出:最早是在二十世纪末起8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的作品翻译到中国,兴起反传统的潮流。特别是《河殇》主张蓝色文明取代黄色文明和“五四”思潮相似。

西方文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刺激了经济发展。中国文化不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钱人人羡慕。”现在成问题了。道德滑坡引起问题,离婚率高,青年犯罪。全国很多讲三字经的国学启蒙馆。

顾炎武他当时提出国家亡和天下亡的概念,一个朝代可以灭亡。但是天下也可以灭亡,那就是道德沦丧危机感,即使朝代没有灭亡。

山西大学创始人李提摩太就曾经提出:“不让抛弃传统”但是当时改良主义认为有问题。80年代未在经济上科技上学习西方。霍金提出:人类怎样才能再发展一百年。荣格提出:向东方学习整体发展思路。

世界文化需要中国文化,和平的希望在东方文化。国内外专家提出社会发展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科技和经济,一个是人文,如果一个转一个不转就会出问题。

特别是有学者提出:人文就是方向盘,科技就是发动机。赞同。

例如:人和狗同样是在看电视,但是狗缺少一个精神世界。

大棚菜,刘教授说:汉代就发明了,但很快被禁止。有人上书说“非其时也”,吃后好坏,无法遏制,所以就停止了。还有西汉末年已经开始了大量开采矿产,而且还有自己铸铜钱,后来认为采地址精华,生态环境恶化就控制不住。如果大量开采中国人的智慧是可以造出先进的开采机械。斧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进入山林的。

黄帝是节约用水、用电和财务的。人类文明不只一次,和人类早期开发有关。周文王给儿子谈话说就提到如何保护环境。如果经济破坏了可以回到原始社会,但是如果生态破坏了原始社会也回不去只有毁灭。

西方是求真不求善,即使是制造杀人武器。中国的传统是求善。

国学内容包括五大内容

一、国小,二、经学,三、史学,四、子学,五、文学。

俗称国学的基本内容,西方文华输入中国的匆忙,分为了文史哲,三大类这样的话把国学分裂的,国学:包括经史子集,集可以算成文学,历史可以算成史学,哲学对应诸子百家,特别是经学,没有对应的科目。所以就把的拆解,例如《周易》放在了哲学,《诗经》放在了文学里,《史记》等等只能当作资料留下,中国人的精神的流失了。

国学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系统,价值观非常重要,缺少价值观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作为君子不器,器就是工具。现在大学是培养工具的。

国学包括:价值观、知识系统、治学的门径。

《贯通文史哲及国学精神所在》章太炎先生的传统:由国小入经学,以经学促史学,史学带文学,文学归于诸子百家。

国小内容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中国文字的影响了律诗、哲学、对联儿、神志体、回环诗,回文诗,汉赋,宝塔诗,图形诗,书法艺术,绘画艺术。

《香草校书》还是一个例子是苏东坡“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里“了”字有人说这叫变调。明朝梅梅清著《东坡诗集注》他提到这个“了”应该是正确的“正”字。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也,我在诸位国学大师面前,觉得自己就是一块朽木,但是恰好我在高寒的冰雪湖泊里,就像年初去的九寨沟,静静的修炼者,期待着一天朽木变成阴沉木或乌木,重新有一位大师将我雕琢。

六、

2014年10月10日 阴有小雨

山西大学文学院赵瑞锁教授主讲《传统文化与影视》

国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包括一部分民俗文化,改革开放30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电影电视使近100年的艺术品种。

三个方面:

一、民族图腾与影视

二:四大名著的改变

三:金庸作品分析

四、热播电视剧民族记忆的深处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姚奠中先生的作品。

牛头代表着农耕文化代表着勤劳。是这个身体代表者黄帝部落,鱼鳞也象征着覆盖在身体上鱼鳞,也是多姿多孙的意思。猪的嘴巴,象征因为一个家里离不开养猪,猪象征的富余。鸟的爪:代表着权力。马鬃:个人英雄主义,集体主义,龙马精神,霸王别姬。

二、四大名著的改变电视剧改编

艺术的需求、三国,文化土壤,历史巨子。老百姓爱看喜剧,获得戏曲的人格,。例如义和团运动穿的是戏服看戏完成的人格。通过电视剧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低俗是民间文化的需求。戏曲一般抢救唐代3,000,宋代800,说不完的三国戏。

水浒传潘金莲镜头出现多次洗澡,这是根据弗洛伊德的意识形态他分析说:这主要是他觉得自己不洁净所以经常要写到洗澡。

红楼梦的新版尊重原著而红楼梦旧版的并没有尊重原著。

三国的旧版是尊重原著,新版具有时代气息。

西游记,大众文化,拍摄技术在传统文化中是非主流,例如这个树枝的支,代表着非主流。岐、妓、技等。

金庸笔下的爱情故事是五个层次,第一个是郭靖和黄蓉的,第二是杨过和小龙女,,第三的是黄老邪和梅超风的,第四是郭芙和杨过的,第五杨过和黄蓉.。

四、热播电视剧的深层文化反应

弱肉强食,激情与复仇,军旅题材。例如《亮剑》。

《蜗居》,是市民接受通俗文化的代表,是一个接受猪八戒时代。

2014年10月10日下午14点30分

山西大学文学院副会长,白平教授主讲。

主题是《被曲解的儒家思想》

电话:

儒学问题的讨论。儒家思想的性质,五四以前是国家意识形态,在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没有了。

儒学的性质:

一、官员是百姓的父母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中庸

四、和为贵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八、孔子的生活奢侈糜烂

老师通过,尚书通过对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后来的诸子百家的著作分析,彻底否定了人们眼中的如实地去被曲解的意识形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人误解为是支持专制的证据,但是白先生认为,主要是说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社会规范。

和为贵,今天“和”与古代的“和”不一样。

和、同的区别,“和”就是坚持原则的原则下追求和,“同”就是不追求原则而相同。

现在的“和”是放弃一些原则不激化民族内部矛盾。这在古文上“权衡”具有技术性。

儒家的中庸,“中”的合法性,河南话的“中”。依照合理的原则办事,并不是折中。

西门豹在《史记、滑稽列传》“民可乐成,不可始知”。

我在以前的听过白老师讲课,他讲的课非常生动,当时我记得听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他由总结、有分析讲解生动具体。

七、

20140年10月11日下午2点30分

由山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郭万金教授讲授

题目《四大名著的文化阐释》

文学部分,小说:四大名著,各种渠道了解,共同的话题一般都是四大名著。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尤其是中国人,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这就是鲁迅为什么走向文学。

四大奇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

《忠义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词话》曹雪芹产生了《红楼梦》时候就替代了金瓶梅。

三国演义是政治自由与局限

水浒传是人性自由与局限

西游记是精神自由与局限

红楼梦是爱情自由与曲线

八、

2014年10月12日 8点

主讲人:山西大学文学院 刘毓庆教授

《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经学是根本精神,国学的内涵

《诗经》是主干,文学是花儿,子学果实。经学是根本。

孔子的时代,使外敌入侵,内乱11的时代。门廊去世以后担当道义的责任落在孔子实质上自编近五斤。汉代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一下子涨手缝就源于孔子修订五金。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孔子教学生又流传到今天的我们可以看见的四本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课本是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注: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后二传重在论议。

《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注意:十三经中没有《春秋》这部书。现在的《春秋》已经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该书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

九、

2014年10月12日下午2:30

主讲人:郭万金

《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心灵世界》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十、

通过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提高:

1、 提高了价值观,主要是王世杰老师讲的党性修养。

2、 提升了文学修养,主要以卫广来教授的论语和郭万金教授的文学。

3、 激活了意识思维,以刘毓庆老师和白平老师讲课为主。

4、 提高了艺术修养,主要以音乐学院的赵海英教授和张娟讲师为主。

这几点是有机联系的,不能割裂开看。希望这样的培训制度化,常规化。

第四篇:岭南文化与侨胞

岭南文化与侨胞2014年05月22日华侨文化是岭南文化形成自身特色的催化剂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华侨文化也就没有岭南文化。

广东华侨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的本质特征: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本质,并不单单是一部“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更关键的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质,这是华侨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广府侨乡的华侨文化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学习、接纳。“侨”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盘西化;“乡”而不迂腐,不顽固,凸显出侨乡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国侨乡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品格的贡献: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创新。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第五篇:学习企业文化与竞争力心得

学习企业文化与竞争力心得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企业整体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向,规范着职工的行为,因此,企业整体价值观的建设是以建设企业先进文化,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首先,要确立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崇高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价值目标,确立为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把企业目标放在追求投资回报、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上,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其次,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要树立“顾客至上”、“用户是资源”、“市场是求生之地”等经营理念,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向职工提出“今天的信誉,就是明天的市场”、用户提出的一切意见都是对的、经营合同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履约等要求,大力倡导经营人员充分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周期和服务的要求,全体职工充分满足经营人员对用户的承诺,并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确保合同按期履约,逐步树立企业在市场中重合同、守信用的整体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作为企业文化直接设计者、倡导者和执行者的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形象魅力、行事风格及经营管理能力,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文化的优劣。在市场经济中,不论是用户或竞争对手,首先接触到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有良好素质的领导者不仅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也会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无形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最终获得业务订单。二是企业文化是由领导者倡导,并经全体职工认同和实践后形成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信仰追求和道德准则,因此对全体干部职工来说,领导者有上行下效的示范责任。企业领导者精神振奋,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技术管理水平和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风,自然就会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尊重、信任和效仿,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修养、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应是永恒的课题。 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要

突出以人为本,着力调动起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它既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结晶,又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的资本可以借,技术可以用钱买,甚至具体的营销和广告策划可以花钱请专业的策划公司搞,但员工不能借,被广大员工接受并乐于实践的企业文化更无法外求。因此,企业应打破“门户之见”,采取多种措施为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全体员工创造一些诸如营销策划竞赛等亲身实践企业文化的机会。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公司、个人、投资企业等业务中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设计新的开拓市场的营销方案,并从中培养每一位员工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践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把企业文化由“虚”变实。

企业文化表面上是虚幻的,但如果扎扎实实搞好了,便会发现它是那样的实实在在。一个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好像一个人名誉不好,人们对其没有信任感一样,企业没有了文化的支持,同样不会赢得客户的长期认同,没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度,企业的就没有竞争力。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级组织和人员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建设来保证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同时必须联系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突出个性,因企培育,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独具魅力。

李润冰

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