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目录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第一篇: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第二篇:《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第三篇: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第四篇: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第五篇:斯巴达300观后感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300斯巴达勇士》观后感

“自由”、“荣誉”是西方的主旋律。300人守在峡谷对抗百倍于己的帝国军队是捍卫自由与尊严。借《斯巴达300勇士》浅谈斯巴达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间的共同与差异。

第一,作为一国国王,危机关头,面对百倍自己军队的敌人。他带着自己的卫士,勇敢的出征了,尽管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那种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敢担当。西方人自古崇尚荣誉与责任。在现代社会表现为强烈的信托责任感,重视信誉。西方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二,斯巴达人的淘汰和训练机制,虽然很残酷,但处于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大都保持了成为勇士的基础条件,敏锐,坚韧,不退缩,敢于面对困难,而不是逃避。就人才培养来说非常专业,抓住了一个勇者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培养。从国王小时候的训练中可以看出。这也是这部神话电影中为传奇所做的铺垫。同样一个顶尖的企业,其员工素质必然出色。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可借鉴其选拔勇士的过程。真枪实弹,淘汰,生存,竞争,才能使一个人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出优秀素质的员工。看似残酷,实质是去其糟糠捡其精华。

第三,三百勇士,抵挡住了数十万大军,不仅是因为三百勇士的骁勇,同样是因(请你继续关注本站:)为三百勇士占据了地利之势,无后顾之忧,面向前方,一心杀敌。当叛徒将敌人从背后引来,三百勇士虽然勇猛无比,却也被迅速消灭。双方实力没有变化,只是波斯人找到了破解他们的方法,一个方法战胜了另一个方法。做事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企业同样如此,常人看来不寻常的事情,其中必有原因。就像300斯巴达勇士能挡住十万大军一样。只要找出奇迹发生的关键,便可创造奇迹。顶尖企业高层无不有这样一双慧眼,他们总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抓住其枢纽,扬长避短,正确看待与分清局势。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第四,波斯人之所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以看到他们有许多种作战方式,不死部队,怪物,骑兵等,甚至收买长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显示了波斯人不断创新的思维。反观斯巴达人,他们顽固守旧,兵种单一,手段僵化,缺乏多样性。而且作为一国国王,在外敌入侵时却无力调动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国家,显现了他们的制度是多么的僵化,丝毫不灵活。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无法有效有力的应对。所以他们在出征时,就注定要悲壮的死去。影片最后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那只是导演良好的愿望而已。这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时间的节约,成本的降低,都体现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制度服务于经济,经济又使国泰民安。所以一个良好的制度是企业在竞争中游刃有余的法宝。制度是活的是可以改变的,如何能让生产效率最高,如何使得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优的分配。永远是一门有价值的学问。所以企业所讲不断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最后,斯巴达人之所以失败,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团结。他们有实力,严格的培训制度培养了大批具备勇士条件的斯巴达人。但除三百勇士外,其余无所作为。机制的腐化不仅耽误了最佳决策时间还造成叛徒的出现。斯巴达人不团结,这是他们最大的诟病,也是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企业中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具有非凡的魅力可以让大家凝聚起来。领导者需要维持各种需求之间的一个平衡,做出大家只有使得大家心中都有希望,有信仰,才能创立一个非凡的企业。其信仰和希望(景愿)即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所在。

第二篇:《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的先进,不是人数的众多,而是战士的意志,是统帅的精神。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诠释了战争的法则。

公元前480年,不可一世的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统率五十万大军(号称500万之众)、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并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胜利在望的薛西斯一世还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希望小邦们不战自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达城。

结果,薛西斯的使者在众多希腊人的反抗热潮中吃尽了苦头。此时,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整个场景都是围绕温泉关战役展开的,观众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沓和缓慢。整个电影的全过程,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和压抑,一种大兵压境的沉闷,一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淡定。

古希腊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奴隶,都始终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荣耀,把为了信仰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而战,为了自由家园而战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把死亡作为一种荣耀和精神。这种精神,支撑了希腊千年来的文明和发展,并且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成为人类视死如归精神发源的源泉之一。

我们在整部电影中,看到的都是希腊人的勇敢,为了扞卫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不惧强敌的英雄主义气概,看到的是训练有素的勇猛顽强。

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带领希腊联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波斯军队,波斯军队尽管尸骨累累,却始终无法逾越希腊人的防线,无法向前迈进一步。电影中,特技镜头、3d科技的运用,为我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2400多年前的那场旷世大战,血腥的场面,特写镜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希腊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面对波斯人的疯狂进攻,一次次的奋力还击。再勇敢的战士都有他倒下的那一刻。我们看到希腊士兵中,那对父子兵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父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倒在了波斯人的屠刀下,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嗜血、杀人、狂暴的魔鬼。战争,把善良的人变成魔鬼,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而言,就是魔鬼。

因为议会没有批准,英雄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不能调动军队,只能以个人名义,带领300名随从投入战场,这就注定了这场战争实际上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

7000人的希腊联军,对付550000的波斯军队,本身就已经成为奇迹。更令人称奇的事情,7000人居然抵挡住了波斯人潮水般的进攻,改写了世界历史。

电影中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不善言谈,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懂得身先士卒,用勇敢和果断来感召和带领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一次又一次的劝降,给出了全希腊之王这样巨大诱惑的前提下,仍旧为了荣耀和正义,为了自由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波斯人在一名希腊叛国者的带领下,从牧羊人才走的羊肠小道偷袭了希腊联军,造成了整个希腊联军腹背受敌的态势。

为了保存实力,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下令希腊联军主力后撤,自己亲自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为了最后的荣耀,斯巴达勇士们流进了最后一滴鲜血,全部英勇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

电影中,用慢镜头将每一个斯巴达勇士的战死全部给予特写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伴随着电影中的慢镜头、略带压抑伤感的音乐,给人一种唯美的凄凉。

300名斯巴达勇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扞卫了诸神的光辉,扞卫了希腊人的荣耀,扞卫了家庭和自由。让不可一世的波斯军队付出了20140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决死的统帅,决死的士兵,生死与共的誓言。二战期间,斯大林那句着名的:苏军没有战俘!只有叛徒!令多少苏军士兵战死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决不投降,令多少纳粹德国士兵胆寒。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一面。

战死的国王列奥尼达斯,身后是英勇的王后,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惩罚了叛国者,赢得了议会的支持。我们看到的是,10000名斯巴达勇士,20140名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面对波斯军队发动了复仇的战役,将波斯军队彻底打败和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粉碎了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灭亡希腊各个城邦,统治世界的野心。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美不胜收的希腊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址,只是热情好客希腊人的坦诚真挚。谁也不会留意2400多年前的旷世大战,所有的痕迹都被历史的岁月吹散的干干净净。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希腊斯巴达勇士们那一声声的“唔!”,就好像当年苏联士兵们山崩海啸般的“乌拉!”

唔!乌拉!唔!乌拉……

第三篇: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

《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

发达健美的胸肌腹肌、精壮的300汉子、配上铜褐色盾牌和矛刀,演绎了一场展现在希腊的壮观的为自由而战的战争。除了视觉上的震撼外,还有灵魂上的感动。

斯巴达的300勇士在他们的国王列奥尼达的带领下,凭借他们的勇猛顽强、机灵善战、借助“温泉关”的有利地形,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波斯王的军队、怪兽的进攻,消灭敌军2万人。这是军事上的奇迹,这是战史上的辉煌。它靠的是什莫,是坚定的信念、是团对的凝聚力、自由的感召力,还有像铁壁一样的坚实身躯。

斯巴达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矛尖捍卫他们的尊严。非常壮观、特别感人。让我深感男性的伟大。

中国人用我们的热情和网络的力量,在法国乃直世人面前展示了炎黄子孙的威严。谁妄想分列我们中华,他就会落得像波斯王薛西斯一样的下场。

国人呀,我们要团结,要像300斯巴达勇士的盾牌一样,包成团,任凭敌对势力的箭雨,我们乃至岿然不动。

第四篇: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

好久没有泪目过了。

这是近期看过的让我泪目的片子。并不是感到悲伤,而是被感动。

斯巴达人跟波斯人对抗的故事。300个肌肉男跟数十万变态物种对抗的故事。

波斯想让斯巴达人臣服,波斯的国王不仅斩杀了来挑衅的来使,而且带了300精英,直接出征。

他们停在了一个叫温泉关的地方,开始了浴血奋战。

整个片子据说都是在室内完成的,但是给观众带来的确是史诗般的效果。

片子的色调是冷色。只有在送别和回家的镜头,是暖暖的阳光色。

300勇士们每个人都露着腹肌,穿着小三角裤,披着红色的袍子。

镜头都十分文艺。即使是战斗场面,都像油画一样美丽。

开始情节缓慢的甚至我想放弃了。

没想到后面高燃,为了让周周看看战斗场面,我都倒回去看了一遍。

斯巴达人的英勇和无畏打动了我。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己的荣耀,自己的老婆孩子,从不回头,从不投降。

只有战死沙场的勇士,没有苟且偷生的奴隶。

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斯巴达国王哪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

国王在最后一战,

丢下头盔,因为沉重的头盔影响了他的视线。

丢下圆盾,因为沉重的圆盾影响了他的敏捷。

他对那个叛徒说:愿你能好好活下去。

这是斯巴达人最为侮辱的一句话,他们的信仰是英勇的战斗,而不是躲避在阴凉下!!!

最后他投出了他的长矛,刺向了波斯王的座驾,这是对胜利的一种向往,对敌人的一种蔑视和宣告!!!

但是300人始终还是敌不过万人大军的。经过几轮较量,最后他们都是回归尘土了。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传给了后人。

永不撤退,永不投降,这就是斯巴达!!!!

第五篇:斯巴达300观后感

熟知历史的朋友相信一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在这场长达半世纪,因屡屡以少胜多被传为美谈的战争中最著名的几个战役当属: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海战。 其中尤以温泉关战役为甚,堪称西方历史上最悲壮、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得近乎绝望得情况下,300斯巴达战士在国王里奥尼达斯的统帅下,利用有力地形,让了波斯王薛西斯统帅的数十万人的46国联军在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不能前进一步,甚至薛西斯的“御林军”(imortal)一万多人前去攻打也是死伤枕藉,连他的两个兄弟也被骁勇的斯巴达战士取了性命。

后来由于一个叫埃彼阿提斯希腊奸细出卖,波斯联军绕道德摩比勤隘口后方,布防的佛西斯城邦守兵连日没有战事疏于防范被击溃,斯巴达人腹背受敌,面对强敌且大势已去,为保存部队主力,里奥尼达斯毅然决定撤走仅有的几千其他城邦士兵,与自愿留下来的700名塞斯比亚城邦战士并肩抗敌。面对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的攻击,斯巴达人拼光了所有的武器直至全部战死。温泉关战役对于薛西斯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不仅付出了两万余人的代价,而且在里奥尼达斯等人的慷慨赴死的感召下,原本分崩离析的希腊人空前团结起来,更因为此站为希腊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凝聚力量的希腊人最终在萨拉米海湾一举击溃波斯联军,取得了希波战争的最终胜利,波斯此后一蹶不振后为马其顿所灭。希腊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在温泉关立起了石碑,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

影片《300》就是根据上述的历史所拍摄,据说这部电影是2014最纯爷们的电影,也因此2014年电影已经进入男色时代。首先是很多肢体被砍、鲜血四浅的场面,其中更是多见“砍头”情节,从没发现砍头都能做得这么唯美;其次是在银幕上出现那么多宽阔的肩膀、突起的二头肌健壮男性躯体,让我疑惑这些演员都是选自于世界各地的健美先生;最后依然是血腥的死亡,当士兵的尸骸垒成了一堵高墙,你只能喟叹古时的人命轻如蝼蚁。如此血腥让我头皮发麻,但总的感觉依然是唯美的。

影片开头是讲述斯巴达人的孩子们,从一出生,无一例外,都要经过苛刻的挑选,新生婴儿从外观体格上看起来如果不健康或者残疾儿童,直接扔到山谷谷底,喂野兽。一开头就冲击眼球,因为满山谷的婴儿尸骸。接下来,看起来健康的新生婴儿,要从父母身边抱走,带到专门的地方,养育10天。这10天里,没有专人像亲生父母一样细心看护,只是按照婴儿生存的所需提供必要的奶,所有新生婴儿,不会有特别的保暖措施,所有婴儿都一样简单的包着。

在这10天里面,如果有任何一个婴儿生病,等待他的命运,和生下来身体就有残疾的婴儿一样,直接人到山谷,喂野兽。所有婴儿,必须经过这两关,才能真正的活下来,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被父母抚养。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巴达的勇士,永远只有很少的数目。古代,在这种挑选方法下,能活下来的,只能说是“天生丽质”了!所有斯巴达的男性,7岁开始,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一直要到60岁以后,才不需要。

首先要训练对首领的绝对服从,再就是要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训练也越来越严格。受训者经常举行演习和表演,国王还亲自到场观看。有一种演习是分成两队进行搏斗。在搏斗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要用小狗来祭神,据说是因为狗又机灵、又勇猛。祭完神,还要同公猪搏斗一次。第二天,开始正式的搏斗。双方赤手空拳,没有护身的披挂。搏斗的时候,可以拳打、脚踢、用嘴咬,甚至允许挖对方的眼睛。经过残酷的搏斗,打倒了对方的孩子就能获得荣誉。

斯巴达人到了20岁,开始军营生活,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斯巴达的战术是方阵。这种战术不仅要求每个战士能勇敢作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组织和纪律的严密。为了保证方阵在战斗中进退熟练,接应机敏,长期操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20岁到30岁,每个青年都要

接受这种训练。过了30岁,斯巴达人才能结婚成家。但是,集体的军事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参加一种叫做“斐迪提亚”的公民社团,每团 15人,平时一起聚餐,一起扎营,在战时就是一个作战的小队。他们还必须每天出操,直到60岁。

也是因为斯巴达人这样的成长,这样的训练,才出现那么多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把历史先放在一边不说,我佩服的是斯巴达人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优胜劣汰的方式留下最有用的人,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但是注意这部电影不是依据史实编导的,而是根据一部反映300勇士的漫画编导的,真实的历史中,波斯人不可能有那么多怪人,薛西斯也不可能这样装扮,像个怪兽。另外,列奥尼达(leonids)稍显老了点,这个斯巴达国王还是应该年轻一些的。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许多道理,队伍不在多在小而精。在这里,从来不缺激情和热情,就缺精细化的管理:主管的技能和专业度有待加强,新人的留存率低。也就是基础管理。前老总帮我们打下江山,新老总来帮我们稳固江山,今后,我们会紧密团结在以新老总为核心的总经理室周围:学好抓好基础管理,把自己的队伍做大做强。要做就做最强的!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对自由的理解在当时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可否认,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东方世界对自由的追求与理解受到了西方社会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西方的文明在古代屈服与东方的铁骑,也许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与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都要重写。回头想一想,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人类历史上诸如斯巴达人,为了捍卫自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还记得当时看完电影《勇敢的心》后,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华莱士最后奋力掷出长剑后大吼了一声“freedom”,一声“freedom”深深震撼了我,开始理解了人类、特别是西方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是如此的强烈。是啊,自由也许是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如果我们失去了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人类还剩下什么呢?自由使人类的理想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越飞越高。没有了自由的思想,人类也就失去了创造力,没有了创造力,我们拿什么改造世界?而自由,也正是西方文明的核心。

在影片当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反复提到他们要捍卫的是斯巴达人的自由和荣誉,他们最重要的精神武器就是勇敢和责任,当然,也离不开斯巴达人无与伦比的战斗纪律。现在耳边时时想起李奥尼达的怒吼声,那既是他激励斯巴达勇士的号令,而自由、荣誉、勇敢和责任,又何尝不是鞭策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冲锋号呢?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垃圾勇士》观后感

电影《勇士》观后感

《红星闪闪小勇士》观后感

红星小勇士——《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永远的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