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生将相和观后感多篇

国小生将相和观后感多篇

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还能放下堂堂大将军的面子,亲自去蔺相如府上请罪。廉颇这种知错就改,关键时刻肯放下架子的态度,非常值得赞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将相和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将相和观后感1

刚学完《将相和》这篇课文,我就上网去搜了一下这个视频。网上的视频实在让我印象深刻,心里不免燃起对廉颇、蔺相如的敬佩之情。

在前两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都为赵王立下了大功,他的职位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成了上卿。赵国大将军廉颇看见赵王这么器重蔺相如,心里很是嫉妒。他说蔺相如从未上过战场,比起自己的屡战屡胜,他靠一张嘴皮子算什么!蔺相如听了廉颇的话,为避免内杠,他忍气吞声,始终躲着廉颇。后来,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群臣的团结,廉颇带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就成为了后来的《负荆请罪》。

蔺相如可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从没上过战场吗?不,不是的。他也上过战场,只是没有硝烟。在和秦王的一次次对决中,蔺相如就像一个勇猛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在博弈。当秦王侮辱赵王时,是他站出来,保卫了赵王的尊严,也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廉颇虽然自大,但是,他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令人赞叹。他听到蔺相如的话,想到了国家,所以,廉颇也值得我们敬佩!

《将相和》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有启发吗?

将相和观后感2

在古代,中国出了许许多多聪明机智,勇敢无畏的人。他们能言善辩,在战场上从容指挥,他们用智慧与勇气保卫了祖国的尊严与利益。蔺相如就是其中一个。

面对狡猾的秦王,国势强大的秦国,与秦王交易简直就是将使者送进虎穴狼窝。蔺相如淡定从容,不仅完璧归赵,并且让秦王无话可说。他的官职受廉颇嫉妒时,他深深知道,秦王等的就是赵国水火不容的时刻。于是蔺相如处处忍让着廉颇,他说这样利国利民,真可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对秦王的决策了如指掌。因此,他安排廉颇将军守卫边界,随时抵御秦军。面对秦国对赵王的辱骂,蔺相如可不是袖手旁观,他以牙还牙,让秦王无话可说。虽然秦国势强,他们仗势欺侮国势较弱的赵国,可是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尤其是蔺相如,他的智慧足以让秦王心服口服啊!所以说“以强欺弱,弱有巧!”

这让我想起了诸葛亮,他精通天文地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舌战群儒,说得东吴文武百官毫无还嘴之力。他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他运筹帷幄,让兵力弱小的西蜀百战百胜。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别的国家和我国都有许多聪明的人。无论自己国家势力多么强大,若是光用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有智慧能为你引路。

将相和观后感3

《将相和》这个影片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影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文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武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思想。

看完《将相和》,我陷入了沉思,蔺相如胸襟广阔、智勇双全,为国家的利益而不计个人的得与失,高风亮节。在他忍辱退让行为的感化下,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用自己的一片赤诚赢得了一生的朋友,也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小到一个团体,大到一个社会,都要以和为贵,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喜欢廉颇。他作为老将,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当蔺相如比他职位高时,他毫不遮掩,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听说蔺相如是为了国家而躲他时,知错就改,还负荆请罪。作为一位声势显赫的老将,他的举动令人钦佩。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都有可能犯错,犯了错,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我们一定要按这句话说的做,我们才会更进步,社会才会更美好。

将相和观后感4

前几天,我们学习一篇经典的课文——《将相和》,并观看了电影,让我对这一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则小故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主要讲赵国大臣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第二个故事是渑池之会,主要说的是在几年之后,秦王约赵王在池会见,在渑池会见上,秦王故意要求赵王伟自己鼓瑟,蔺相如见了,则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还是没占到便宜。第三个故事是负荆请罪,主要讲大将军廉颇看蔺相如成为上卿后很不服气,想让他下不了台,蔺相如知道后,不想和他针锋相对,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俩人之间发生冲突。当廉颇知道蔺相如之所以这样说想维护赵国的利益时便到蔺相如家负荆请罪,最终他们俩成为了生死之交的好朋友。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但我觉得故事中给我们启发最大的一点是要知错就改,像大将军廉颇一样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才赢得了蔺相如的谅解。

将相和观后感5

《将相和》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分的故事,讲述了赵国文将蔺相如的故事。

《将相和》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说的是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一块无价之宝,便是和氏璧。为了得到它,他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此璧。赵王很为难,到底要不要做这个交易。后来,一个叫蔺相如的人,不仅羞辱了秦王一番,还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了回来;第二个故事是《渑池之会》,秦王本想在这次大会中侮辱赵王,可又被蔺相如羞辱了。蔺相如立下了汗马功劳,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是赵国刚愎自用的大将军,他很不服气。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总是避免与廉颇见面,后来,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人一起合作保卫赵国。这就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系列的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智勇双全、高瞻远瞩,还赤胆忠心,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他懂得思考,为赵国作出了许多贡献,赵国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不难想象赵国将会多么强盛呀!

在这些故事中,最令我感慨万分的蔺相如之所以避免与廉颇相见的原因,是呀,蔺相如根本不怕廉颇,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为国着想。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这几句话充分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我们从蔺相如的故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我们现在则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像蔺相如一样为国争光的人。

将相和观后感6

今天,我观看了视频《将相和》,这段视频主要讲了,赵王喜得一枚玉璧——和氏璧,无价之宝。秦王知道了,便给赵王写了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信送到了赵王手上,赵王急得团团转。他知道秦王只是想将和氏璧骗到手罢了,这时候,有个叫蔺相如的人站了出来,他愿意带和氏璧去见秦王。到了秦国,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见秦王不讲诚信,便叫手下连夜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上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邀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与大臣商量,有的说去的好,有的说不去的好,蔺相如说去的好,不能示弱。赵王就让蔺相如做自己的随从,廉颇在边境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击缶,赵王不好推辞击了一下,蔺相如也让秦王为赵王鼓瑟。他又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说要给他个下不了台,但他听到蔺相如的一番话后,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不对,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共同保卫赵国。

我很佩服蔺相如,在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在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事毫不忍让,引发矛盾,发生争吵,闹不和,甚至愈演愈烈,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不经意的遇见了,还要用狠毒的语言骂他、诅咒他。从一件芝麻大的小事演化成一件大事,这真是小肚子鸡肠。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发生矛盾,那双方都忍让一点,顾全大局,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如果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那就是一件难题了,那就要看谁给有理有据。就像中国、日本的钓鱼岛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企图以非法侵占的方式来夺取钓鱼岛,挑起战争,这势必会劳民伤财、影响一个国家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然后波及人民,导致两国人民致贫,最终受伤的还是人民。即使中国赢了,也是一个不好的结果。所以说,以和为贵,因为,这是血的教训铸就的。

以和为贵,是我这段视频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