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闷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新红楼观后感

红楼闷观后感(精选多篇)

新红楼观后感

到宝玉披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拜别贾政,这次算是认真看完了红楼梦,虽是电视剧,也让我这俗人多少了解了些剧情。于是乎豪情万丈,才思泉涌,挥毫泼墨准备大作一番文章??

话扯回来今儿发这通牢骚,真真不是因为看完了红楼便才思泉涌,不把肚里那点墨水泼出去便憋得慌。到底是觉得这个年过的空虚了点儿。到现在竟觉得陪两个小屁表妹玩儿很有意思。原本学笛子,背单词的宏伟志向一应抛到脑后,只是觉着自己撅着屁股、追着日影儿晒了一下午的太阳很是欢喜,大概是满足于自己很有情调,能静下心来享受这蛋蛋的日光罢。想来过个年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写点儿东西也好有个交代。

这你大爷的扯得太远了点儿,不过写着聊以自慰的东西也不至于像草榴社区上的“封面杀手”一样遭人唾骂,不怕不怕。还是拐回来说这新红楼。

我没看过老红楼,不知道大家跟风说的老红楼胜过新红楼是否属实。以我的观点,红楼梦博大精深,但凡是个明白导演都拍不瞎。所以说新红楼拍的自然还行,比那步步惊心乱七八糟的强多了。电视剧风格嘛,借室友一句话是营造的真如梦境一样,害得我看后不知多做了多少大梦小梦。看完之后感触颇多,暂且排上一些未经调理过的随感,也好过把文艺瘾。

“代入感”这个我是听见王老板(跟我对脚板儿睡)头一回说的,并且带着一板一眼的讲解。引子是:为何那些av男优大多有点儿磕

碜呢?他解释说这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你想啊,一个比你还挫的男人,都有福消受液晶屏上的尤物,你自然会飘飘然而高估了自己,以为自己也消受得起,少不得血脉喷张或是犯下些罪恶,以上用这个浅显的词汇倒也得当。

正齿儿上,看红楼的时候,我竟是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带入”成宝玉的角色。此举虽是羞愧,到底不能承认自己心里的阴暗的一面,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只怪电视剧拍得“代入感”太强罢!不过将自己“带入”进去并不是一件完全享受的事儿:看到宝玉同姊妹们一起玩闹,或是他在雪夜托着晴雯的手帮她捂手的情节时,自然心里酥酥的,同着也自以为情商高而洋洋自得,很是受用;但是看到宝玉疯疯傻傻的情节,却又觉着很是不舒服,心下想着快点儿好,竟不比王夫人更着急些;而到了后半段演长大后的宝玉的演员一出场,大为失望,甚至不想再看下去,干脆也不把自己当成宝玉混想,转作“全能观察者”看完了余下十几集。可见人总是有这么个摆不正自己位置的毛病。

初看时,凡是像我这般的俗人,心下多少是想着,宝玉多在这衣香鬓影的女人堆里多犯些事儿才好。于是,宝玉扯着袭人的衣裳襟子叫的“好姐姐,你就应了我罢”这句,也在寝室中混传了几日。但是,看到后来,到底是看出了些玩闹之外的东西,也就改了心态。到底也装个文化人,不能太俗。

历代红学家关于红楼梦深刻的思想或是人性的讨论够深刻了,咱不趟这浑水,不如对红楼梦里几个女人评头论足一番来得自在。

先说这袭人罢。这个名字宝玉给起的,出自艳词。但是这个姑娘

非但不艳,反而朴实得很。超哥一眼就喜欢上了电视剧里演袭人的花姑娘,说是很有灵气。我先前是不怎么看好的,但是后来渐渐有点儿感觉起来。还记得前几天表哥在k歌的时候,也不知谈到了哪儿,忽然冒出一句:“我要找媳妇,就找个2的媳妇!”又说,找个2的也不容易。大家都笑,不过我真的有几分同意。找个女朋友虽不敢找2的,但是像袭人一般粗粗笨笨一心一意的绝对是上等货色。而且,袭人比宝玉大,算是姐弟恋了。据不完全统计,男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姐弟恋情节,只是程度问题。于是结论是袭人这样有那么几分姿色、有那么几分“2”、有那么几分姐姐的样子而且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子,绝对是个好媳妇儿。看到后来,我又觉得袭人是大智若愚,不过这是后话。

然后呢,是晴雯了。大腚桐一开始便极力推荐晴雯:“晴雯好啊,你一定会喜欢上晴雯的,看着看着你就会喜欢上的??”于是,我抱着欣赏的态度对待晴雯的每一次出场,不消说,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我觉得晴雯很好(可见男人具有极易发掘的花心潜质&演晴雯的人儿很漂亮,我的一次知道那个人叫杨幂,并且是个当红演员)。盯着晴雯看出了感觉,直到她与宝玉生死别。逻辑思维告诉我应该分析下这样的女孩为什么讨人喜欢:

一是长得标致,不消说。二是晴雯是个直性子,有啥说啥,直来直去,爽快,比那放嗲放得唱大戏一样的女孩儿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三是晴雯深谙打情骂俏之道,每次晴雯叉着水蛇腰,眉眼含情指着宝玉嗔骂,宝玉也不回击,只是盯着晴雯的脸痴痴的笑,很是受用。以

至于袭人灌了醋,怪宝玉说他每天若不被晴雯呛两句,心里就不好受。由此也知道男人真的是个浊物。话说回来,其实女儿也未必就水一样了,譬如说那《些年里》的女主角,看着男主角坐在自己前面上课打手枪,横眉竖眼的去阻止,到底还是爱上了男主角。

还有宝钗,小宝钗长得还行,长大的宝钗也不错。这样的女孩又漂亮,有知书达理,又有心计。问题就是太完美了些,真真觉得泥做的骨肉配不上她。怪我学浅,宝钗并未引起太多感慨。

之后是王熙凤罢,姚笛演的,漂亮,演技又好。但是我总还是觉着跟《裸婚》里演的神似,想来又是一句屁话,本来就是一个人,不神似还得了。

最后是林妹妹。初看林妹妹长得跟猪一样,又使小性,每每看到林妹妹就碎一裤裆。不过后来渐渐觉得好看了,婴儿肥罢,不能说人家像猪,就算对得起林妹妹也对不起演员不是。又可见日久生情绝对是有的,就算对碎一裤裆的主儿还是会生情的。还有林妹妹一个段子,记得清晰,不妨抄下来:

吟罢搁笔, 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 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 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 戴上那个, 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这段隐藏情话的情节,也不知怎地就生生的被我记住了。

就此搁笔罢,也不想再杜撰些歪理邪说了,怎么说扯得也有两千多字了,好吧,也不枉咱这个文化人过个年,足够自我安慰的了。

第二篇:首义红楼观后感

首义红楼观后感

工业设计0902 苗晓晖 柳红 袁倩

尹冬群 杨璐露

【关键词】红楼、辛亥革命、历史、未来

【摘要】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红楼。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思先烈,缅怀历史,也让我们感悟人生,放眼未来。

“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红楼—这个不能也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名字。作为“民国之门”的它是武昌首义的见证,更是中华名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伟大的里程碑。怀着一颗崇敬与激动的心, 我向这幢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走去。踏进广场,他就映入我的眼帘,他以一种让人不可抵挡的气魄感染着我。红楼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纪念馆,首先让人想到的,当然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脚步,仰视着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驱除鞑虏,解救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的豪情壮志。一百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这位“国父”表达崇高的敬意。毛泽东主席如此评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i他又这样讲过:“(他)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ii孙中山先生一直用他的坚韧和智慧战斗着,从未放弃。他屡败屡战终于给我们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最早的光辉。

接着就到红楼门口了。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再次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终于目睹到红楼的端庄典雅了。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1911年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阳春四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热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军枪声顿起。终于在十月十日,革命党人发起了武昌起义,一举光复武汉三镇,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这座本意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所谓民意机关在建成后仅过了一年竟成了摧毁清政府统治的总司令部,这难道不是历史对腐朽清政府的无情嘲讽吗?

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在先烈们英勇事迹的熏陶下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想到自己也已成年,而如今却没有一种激情,一种伟大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物唤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我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了对革命党人的敬仰之情。20世纪的中国,如同人间地狱般黑暗,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是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喊着”驱逐

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给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民众点亮了曙光。 “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这句题词精炼地写明了后代对革命党人的崇敬之情。

看到曾经的天朝上国被帝国主义的瓜分掠夺,民众受到列强的欺压,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正如孙中山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兴盛富强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要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宣告失败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走出了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们的尝试和牺牲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刻有他们的名字,后代儿女永远对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生命的激情是无时无刻不迸发出来,他们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理由去奋斗,因为生命本身就足以诱惑我们去寻找和创造更加美好人生。我认为生命的激情就是一种为了完成生命本质的意义,为了完成历史交给你的历史任务而有内心自发迸射出来的激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未来,是可以这样认为:改革开放的未来取决于群众的觉悟。

改革体现着党的良心。面对百年的屈辱和奋斗的坎坷,面对党的宗旨和民众的疾苦,既然落后就要挨打,既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寻么为什么不能在摆脱共同贫困和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逐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过度到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并最终迈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呢?

开放体现着党的信心。面对革命的成功经验,使党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开放的中国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时,是能够通过实事求是的经验总结来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升华,以便沿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开辟的道路把改革进行到底。面对两极共生和阶级分化,面对改革的阵痛和发展的代价,改革的进程曾让许多人分不清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改革的性质,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当改革已经让人民迈入了繁荣的道路,开放已经让人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如果党不愿通过锐意改革统筹兼顾来实现稳定压倒一切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统一,以便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那么一旦经济陷入停滞并造成两极对立,就可能会离开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出现左和右的极端将中国引向灾难。

也就是说,那些要经受改革阵痛和发展代价的少数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应该寄望于如何去改造和推进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徒劳地去怀疑人民的本质和愿望。

面对繁荣与发展,面对前景与希望,改革的未来会让许多人无所谓姓资姓社,许多人怀疑共产主义的必然,何况民主不过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随着中等收入阶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扩大和完善,必将出现“社会上最富有的剥削阶级和最贫穷的无产阶级两头是极少数”的局面。当广大的工农群众不再因生存的压力而取决于对生活的期望值来看待失业和贫困、剥削和特权的时候,无产阶级的群众还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有必要吗?还会不可动摇地追随无产阶级的政党把改革进行到底吗?也就是说,当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的时候,那时如果不能及时用自由与平等的必然去推动民众完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时代抉择。否则科学社会主义就有可能在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重围中面临困境。只有共产主义信仰认为失业和贫困是能够铲除的,共同富裕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只有听从党的召唤,那么在阶级分化的

进程中不会消沉散漫。所以作为一名非党群众,我把争取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代表中国当代的马列主义。因此只有接受党的引导,那些捍卫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实践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经过这次参观武昌红楼的活动,使我又一次明确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信历史的进程正如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楼,夕阳的余晖下,红楼被烘托得格外壮丽。至此,我的红楼之旅也该宣告结束了,然而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斑斑热血,永励后昆。”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这里,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纪念,我们当自豪,我们当奋起。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看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用今天的奋斗缔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第三篇: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红楼无梦

——观话剧《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久经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一段大喜大悲的荒唐生活,我们都曾艳羡所谓锦衣玉食的日子,我们也曾批判大观园里声声色色的是是非非。各种深情演绎的美好容颜,各种把酒醉卧的诗情画意,有值得我们咀嚼的,有值得我们深思的。而至今日,当我们颠倒了古老的版本,看着这迎合后现代气息的红楼梦,我们又如何解读这别样的判词,如何深思故事背后的荒诞与眼泪?

张广天先生的话剧《红楼梦》一开始就颠覆了开始时的念想,曹雪芹落魄书生的形象是为大众所知的,让人无可料想的是曹雪芹的妻子竟是史湘云。起初,自己认为此湘云不是大家熟知的醉卧芍药史湘云,但,家族世家的纠葛还有背后说不清斩不断的联系,却让人无可奈何的接受了一个“泼辣”的史湘云。孰真孰假,便如剧中曹雪芹先生的那块玉一样,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分得了便是现实,分不得便是梦境。

“今夜的雨又湿又冷,今夜的我不悲不伤。今夜的雨飘摇不定,今夜的你在我身旁。那无家可归的流落,把每条街道都错落,那到处流浪的窘迫,把世界缩到只有你我。这既快又慢的凌乱脚步,叠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分不清你我谁先谁后,看不出你我究竟快乐和痛楚。我不要你从梦中走来,我不要你在梦里亲爱,就像这样把岁月消磨,你我仅仅依靠,永不分开”

当看完整个话剧之后,曾经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些难解的诗句,被讽刺的遍体鳞伤,或者那就是现实,或者可悲,抑或可叹。但却是每次湘云的歌声,却又像是梦中,爱情还是爱情,你我还是你我,还有飘零的脚步,错落的眼泪与流落的花瓣。

女人是水做的。第一幕中“贾宝玉其人”却是让我想到了这一点,他喜欢那些干净似水的女人,或者也有想过褪去自己肮脏的男儿身,换那如水的女儿骨。整个剧中,歇斯底里的呐喊,还有静谧的轻唱让人在喧嚣的现代还有与世隔绝的

大观园中来回的徘徊。姐姐妹妹,胭脂水粉,谁愿意将一抹颜色涂上自己的唇,谁还在等待用眼泪偿还一生。社会的约定俗成,还有潜规则,我们不得不在其鞭策下行走,不得违逆,不得反抗。即便有那坚强的男儿脸,却仍是一颗女儿心,软弱的只有顺从,或者是逃避,但最终从了便是从了,规则还是规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原著中的林黛玉,出尘的绛珠仙子。佛家讲究缘法,前世系今生。她一来便与当时的社会性质相悖,亦是注定了其后凄凉的结局,大红罗帐,凤冠霞帔,只不过那人却不是自己,昨日己葬花,今日谁葬我。来是来,去时去,也还尽了眼泪,了却了前世的因果。

话剧中对林黛玉的批判,自己不是太苟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心情。葬花一词,自己并不认为那是做作,故事常有不分朝代,即使是现在,只要在同样的情景,有同样的心情,也是可以做出相同的事情。身体孱弱,所以挥不动锄头,心境寂寥,所以一出口便是悲伤,这些只是符合时令的心情罢了。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前半句说的就是林黛玉,诚然在古代玉带是为官的饰品,但是在清末,玉带已经成为普通人都可以用的饰品。至于笔者曹先生是否将玉带与官宦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得而知,但话剧中却是显得偏颇了。个人在一些意见上还是与其相同的,林黛玉出尘得不适合在人间长期居留,孤傲自赏,却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同,矛盾的心理却是有点多余。金簪雪里埋,薛宝钗入世,便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她有着自己的骄傲却不那里展示,她有着自己的自卑却成全了自己的自尊。林黛玉最后凄惨的死去,但却拥有了贾宝玉的爱,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骄傲,可是宝钗如何?她在贾家富庶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守着自己的责任,在大观园败落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放弃了自己的骄傲,换来最后的苟延馋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自古红颜多薄命,每一次的眼泪便有一段不同的故事,谁又知道那些故事背后的真相,有的只是繁多的猜想与争辩。现代气息的融入,大肆的批判与讽刺,也让人从梦中醒来。何是诗人,时光漫溯,失去了古朴气息剩下的是批判、讽刺、悲伤抑或搞笑的剧本,保留了些许的是所谓的“伪文艺青年”,留下的还是无尽的猜想与争辩。

“真亦假时假亦真”,话剧也是在真真假假中过度。“八心八箭”、“艺术人生”、“秦可卿”、“焦大”还有提及的“红楼选秀”,让自己体会到了无以加复的讽刺,这些在现实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让人们养成了习惯,也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娱乐与评点。社会的腐朽的部分也在这几幕中暴露在日光下,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账本,但也只是心中的,却是道不出口的,因为那些“魂”。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排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我们可以梦中窥视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也在醒的时候欢愉自己的欢愉,没有重叠,没有混淆。

“八心八箭”中曹雪芹因生活而被迫卖玉的歇斯底里,与“艺术人生”中史湘云高调的说唱红楼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其中一些元素,自己不曾接触过,也无法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比如杨二车娜姆。《红楼梦》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巨著,书中人生活着自己的生活,书外的人演绎着他们的生活,到底面具下隐藏的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你不要再碰我,你再碰我,我就恼了”,话剧中林黛黛小姐有这么一句话,我不知道这是深陷红楼不可自拔,还是讽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处世态度。

“今夜的雨又灰又淡,今夜的我手扶铁栏。今夜的雨洗不净恨和怨,今夜的你咫尺天涯边。那铁窗生涯的艰辛,把你我紧紧的相连,那受尽屈辱的压迫,把你我的心挤成一片。这一世我如果和你分开,下一世也定要和你同在。有说不尽的恩怨情恨,在下一世让它更加美丽精彩。我好久梦不到你走来,我好久没在梦里亲爱,就在今天,你再来一次,穿透那高墙的分隔,拥我入怀。”

批判让现实体无完肤,歌声却又将人带到梦中。这一世的恩怨情恨,下一世让它更美丽,红楼梦中太多太多的眼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一

世的纠缠让来世理得清清楚楚。最后两幕却是让听众从喧嚣的吵闹中渐渐的平静下来,曹雪芹先生和史湘云女士从一开始的吵闹到最后伦敦的相互扶持,大悲大喜经历了太多,才发现重要的是身边人。人心难测,如未露面的小露还有黄某人,但却不能一一否定,便如剧中也不曾现身的大卫,卫公子。直至最后,犹如梦中的情景,浪迹雾都,走过那些街道不曾孤独,彼此牵着手,从梦中走向现实,从现实踏入梦中??

红楼一梦,梦多少浮华红尘娇容颜,红楼一叹,叹多少离愁别情空生悲。百余年的哀叹,谁能诠释一字一句的辛酸与眼泪,木石之盟,金玉良缘,谁又道得清这一桩桩安排为哪般?一桌,一抚琴,我们便是听众,一书,一卷轴,我们便是看客,多少容颜演绎多少红颜,多少花瓣哪些洒了一身,哪些与土埋葬?看不清的真真假假,分不清的是是非非,哪般为现实,又是哪些为梦境?

一梦红楼,清净也好,喧嚣也罢,也不管男儿身与女儿心,亦不管悲情与讽刺,最终是韶华易逝,红颜已去,物非人非。或是睡着,踏入那尘封的园子,看着满园的荒芜,还有斑驳的朱颜,空叹一声,红楼无梦,只余微凉。

第四篇:闷乐村党总支2014年度工作总结

闷乐村党总支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闷乐村党总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科技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四围绕、四突出、四抓”为出发点,以实现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为目标,抓党建、强根基、促发展,全面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年初村党总支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一年来,闷乐村党总支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同时,还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学习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基层党建、农村工作指导,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不断丰富村“两委”干部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村“两委”干部及广大党员在政治理论水平、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统揽全局和协调能力等都有了相应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点增强。

二、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组党支部战斗力。

一是顺利组织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村“两委”班子。通过“两推一选”选出7名支部委员,支委成员与村委会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我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党总支,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我村有党员50人,结合闷乐村实际,总支下设7个支部,分别为5个村自然村组党支部、养殖业协会党支部和沼汽协会党支部。 1

支部书记由总支委员兼任。各支部在总支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发展党员实行全程联名推荐,以“十六字”方针一刀切,层层推举,道道把关,确保组织发展的严肃性和纯洁性,2014年,我支部发展了张明哲、陶志荣、俸华兰、李定良4名同志为预备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后备干部3名。四是加强党员教育,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我村党总支部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活动,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大会,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多次请县有关部门及镇党委的领导同志来村上党课。五是健全机制,全面深化五载体建设。2014年新培养党员示范户8人,每名示范户指明一名村两委成员负责联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及时更新流动党员台帐。制定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坚持村“两委”干部值班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和党员承诺制结合起来,对上岗党员坚持年度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努务,涌现了许多党员创业致富的先进事例,切实发挥了党员示范岗的作用。

三、加强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廉结自律的自觉性。

按镇党委的安排部署,闷乐付党风廉政建设,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会议精神,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制度委托代理,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民主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定期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时纠正思想上、作风上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四、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了的较快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

展下田蔗和良种水稻等种植,提高甘蔗复种指数,增加粮经比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引导村民外出务工。目前为止,我村在村以外务工的有300余人;每年村两委在外出高峰期都会开展“阳光工程”宣传和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三是抓招商引资,促进我村经济发展。我村以出租土地形式,吸引个体工商户到闷乐村开办食馆、红砖厂等项目,协商西地公司、红砖厂等在租用本村土地的同时吸收村民进厂务工,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两委”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2014年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925.5万元,人均纯收入3919元。

五、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教育,丰富农民生活,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一年来下发各类农业科技资料2014多份,通过广播、下发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提高了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今年以来,本人与村两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分片负责制,每月要召开一次计划生育例会,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奖惩;无职上岗党员中设臵计生宣传岗,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配合村两委干部及计生专干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制度落实,确保四项手术的落实,孕检率、计内出生率达到上级要求。同时,做好计生重点户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固发展。

三是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先后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两委工作规范、村两委议事规则、村“一事一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财务管

理等各项制度。

四是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我村稳定。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以上是闷乐村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在上级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成果,是闷乐村“两委”集体努力的结晶,也是我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的成绩,但成绩面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村中群众纠纷时有出现,社会不稳定隐患还时有发生,这些尤待村“两委”逐渐摸索并加以完善。

今后,我们以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为强劲东风,继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努力,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事,使干部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使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同时,继续招商引资,开展新项目,积极利用新农村建设和新家园行动计划的契机,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做好各项工作,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把闷乐村建成让镇党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先进村集体。

双江自治县勐勐镇闷乐村党总支委员会2014年12月21日

第五篇:红楼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著名的辛亥革命首义旧址——红楼。趁现在还没到达红楼,请允许我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红楼的概况。作为“九省通衢”、“南北枢纽”的华中重镇,武汉在军事上具有扼险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从武汉开始改变中国历史的行程,武汉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近一个世纪前的1911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亥年,一年伊始,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在武汉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领导机关遭到破坏,名册、印信被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出走。十日晨,革命党人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被捕遇难。在此危急关头,新军中革命党人主动联络,决定按原计划立即起义。晚上8点多钟,新军工程营、辎重营首先发难,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工程营夺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推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各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晚,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总督署及第 8镇司令部发起进攻,炮击总督署,湖广总督瑞徵、第 8镇统制张彪仓皇出逃。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成立了军政府。当时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由于变起仓促,群龙无首,起义士兵们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民间称作“床底下拖出个黎元洪”——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后来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但在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面前无异螳臂挡车,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义路南端,阅马场北端的绿荫丛中,掩映着一组红色楼房,因为它红墙红瓦,武汉人亲切的称它为红楼,这就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旧址。整个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红楼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更多请关注)其前身是清政府为了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从而开启了划时代的“民国之门”。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红楼的主楼为红色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阔73米,进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原为穹窿顶式,于1911年12月1日被清军炮弹击毁)。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承恩寺导游词 ·十堰导游词 ·黄鹤楼又一导游词 ·襄阳古城导游词

纪念馆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大量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对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一本《孙大总统伦敦蒙难记》虽然写得有声有色,但却淡化了中山先生职业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远涉重洋宣传革命,潜心着意地营造组织建设,还直接领导了钦廉二州和黄花岗的反清起义,确为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武昌首义成功,自然首推孙文。武汉人对黄兴评价甚高,至今尚有黄兴路、拜将台,在黄鹤楼剧场的山腰上还有黄兴的纪念铜像,江城人民没有忘记他在群龙无首而墨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赶赴武汉,没有忘记他在阳夏保卫战中“受命于危难之时”、呕心沥血于共和大业,没有忘记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随中山先生的屡建奇功和创建成民国的不辞辛劳。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行使军、政、财、文大权。军政府设在县署衙内。今旧址(即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后面),由旧县署的三堂、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三合院。系木结构,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两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宽1.6米。总占地700平方米。今为辛亥革命荣县独立历史陈列室,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正厅檐上有胡耀邦题写“辛亥革命首义荣县军政府旧址”的匾额;厅内正面,挂有吴玉章、龙鸣剑、王天杰、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电报”(复制品)、马刀、铁矛和历史文告、照片等。院内植有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参观!

大家请看,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鄂军都督府的旧址,也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它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建筑风格是模仿西方议会大厦的。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新,和平统一”;楼后是议员公所;还有东、西配楼,其中东配楼专管陈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许多都是世界罕见的珍品。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纪念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另一个则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记陈列》。

好,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红楼参观《旧址复原陈列》吧!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鄂军都督府的会议厅了,它原来是咨议局的议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帜,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民国成立后,十八星旗被搬定位民国陆军军旗。旗上十八颗黄星代表的是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用“铁血精神”即武力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十八星旗左边的这份文告是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后发布的第一份文告,它的发布对于稳定人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各界欢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就首先来到湖北访问。4月10日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发表了演讲。

这里是外交部,革命党人胡瑛曾任部长,它是1911年10月25日后鄂军都督府所设置的九部(军令、参谋、军务、内务、外交、交通、理财、司法、编制)之一。它是鄂军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的重要标志。军政府成立之初,曾给汉口的五国领事馆发布过外交照会,呼吁承认中华民国。但五国却迟迟不给答复。直到10月17日,民军和清军在汉口刘家庙展开激战,民军大获全胜之后,五国这才看到革命党人的力量强大,于是就发布了一纸布告,承认民军与清军是对等的实体,他们保持中立。这份布告实际上是承认了民军的地位,对清王朝是一个打击。当然,这纸布告到后来也只是一纸空文,因为五国后来在暗中帮助袁世凯获得了总统的宝座,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不愿意看到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西配楼参观一下“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它分为七个部分、九个厅。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德、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而来。他们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危机也日益加深。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听闻的“湖北新政”,主体思想就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甲午战败后,张之洞深受刺激,为了加强军力,他开始在湖北编制“新军”,新军除了武器装备、服装有特点以外,张之洞还大力提倡读书人当兵,投笔从戎在当时竟成为一种时尚,这就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鼓动新军起义埋下了伏笔。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着条件,而革命党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走上了更加务实的道路,很多革命党人都投身于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5万人中有1/3是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路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军政府成立以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万人,未经训练便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焚烧汉口,使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焦土。

革命党人黄兴听到起义消息后,一路乔装打扮,乘船到武汉,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略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保卫战。这座由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形。这场战役虽然以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之身躯血战坚守14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减少了障碍,赢得了时间,可谓是“败中寓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