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执业医师自制芙蓉膏心得体会

中医科执业医师自制芙蓉膏心得体会

中医科执业医师自制芙蓉膏心得体会

本人之前一直关注和学习的都是内服中药,对于外用药了解甚少,总觉得中医外科似乎已经失传了。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跟从芜湖市中医医院外三科黄树林主任学习时,接触了该院院内制剂--金黄膏之后,才发现:中医外科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疗效一点儿不比内服药差,而且更加安全便捷。

回想起自己在大学期间,我校附属医院也曾创立过院内制剂--芙蓉膏。光听名字就知道和芙蓉有关系,它是以芙蓉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软膏,有点儿类似于清凉油的那种,但是看着没清凉油清爽,颜色很像柏油便样子(据患者反馈)。当时主要用于肛肠科术后肛周水肿,效果良好。目前市场上的芙蓉膏主要出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中医院,另一个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就是我曾经就读学校的附属医院。而且这两个医院的芙蓉膏配方好像也不一样:

北京中医院的芙蓉膏组方为:芙蓉叶、黄芩、黄柏、泽兰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芙蓉膏组方为:芙蓉叶、生南星、藤黄、樟脑等。很难说哪个效果更胜一筹,不过从患者反馈得知,两者都很不错。

规培结束后的我,回到宁国市甲路中心卫生院。当地地处皖南山区,风景秀丽的同时,每逢盛夏,草木茂盛;到了金秋十月,更是当地特产--山核桃收获的季节。农夫们经常受到昆虫的叮咬,痛苦不堪。有时候夜班,连续好几个都是因为皮肤过敏前来就诊,回想起当初学习的日子,决定自制院内制剂芙蓉膏,方便老百姓日常生活。组方如下:

黄芩30 g黄连30g 黄柏30g

大黄30g 泽兰30g 胆南星30g

芙蓉叶50g

以上药物共研成细面,过筛后,用医用凡士林调制成20%的软膏(取药面20克,凡士林80克)。采用规格为50g的塑料膏盒独立封存,用时取适量涂抹患处。方中“三黄”(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清热燥湿之药,分别清上、中、下三焦之火邪;大黄味苦寒,具有泻下攻积、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及清热祛湿等功效;泽兰味苦甘,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之功;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擅长清火化痰,熄风定惊。当然,最重要的当属芙蓉叶了,其性凉,味微辛,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

我在临床上用了几次,患者反映效果不错:

1、一个2岁多的小朋友,右侧颜面部红肿伴有疼痛,同时伴有同侧下颌淋巴结肿大,考虑急性腮腺炎。打针吃药均不配合,用芙蓉膏像抹面膜一样,均匀地涂抹在患处,外面予以纱布覆盖,早晚各一次。结果4天后电话回访,患儿肿胀全消。

2、一名55岁的女性患者,2天前因剪脚趾甲过度,后劳作后右足大拇趾出现肿胀,考虑甲沟炎,建议患者拔甲治疗;但患者惧怕,予以芙蓉膏外敷,同时予以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后,三天后消肿痊愈。

3、一位6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患有痔疮多年,4天前因排便后痔核难以复位,同时伴有肛门部水肿。鉴于患者年事已高,同时又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予以芙蓉膏外敷及口服地奥司明片,3天后患者肛周水肿消除,疼痛减退,甚是欣喜。

4.一位25岁男性患者,因钓鱼时不慎被昆虫叮咬,后出现小腿部红肿伴有瘙痒感,予以芙蓉膏外敷两次后,症状缓解。

诸如此类的病例还有很多,这让我觉得芙蓉膏似乎是“万能”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芙蓉膏真是用处甚广。芙蓉膏抹在体表后非常清凉、舒适,可以用来治疗红肿热疮(未成脓时)。因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于治疗腮腺炎、肿毒、疮疖、痔疮、关节肿痛、痤疮、蜂窝织炎、乳腺炎初起,都有奇效。

家中常备这样的软膏还是非常有用的,即使碰不到痈、疖、丹毒这样的重症,但烫伤、痤疮、皮肤炎症还是常见的。特别是炎炎夏日,被蚊虫叮咬,用点芙蓉膏外涂,说不定很快就好啦。因而芙蓉膏很是值得推广。

詹亚超,男

宁国市甲路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