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枭雄》读书笔记

第一篇:《遍地枭雄》读后感

《遍地枭雄》读书笔记

到了第67页,即小说的第五节,故事才真正开始。而在这之前,王安忆不过是在叙述——她叙述了一个叫韩燕来的人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青涩男子的过程。韩燕来生活在上海市郊一个普通的失地农民家庭,从小受父母和姐姐宠爱,读完高中,无所事事,进了一家日资蔬菜公司做事,因忍受不了机械单调的工作而辞职,又进了一家小型服装厂,没干多久却遇上了工厂倒闭。最后,他在姐姐的资助下学了汽车驾驶,成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的经历,不过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而已,尽管其间有梦想、喜悦、慌乱、疼痛,却也是韩燕来这个长相秀气甚至带有女性气息的小伙子的庸常人生。

对于小说家王安忆来说,这一段叙述是极其必要的,它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脱离常规的欲望,韩燕来也不例外。因此,那个喧闹的忙碌的上海圣诞之夜,命运给韩燕来提供了契机,他遇上了大王、二王和三王。当然,最初的相遇只是一场普通的劫车事件,那三个与韩燕来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坐上了他的车,并且劫持了他。故事由此开始。

在经历短暂的恐慌之后,韩燕来脱胎换骨,成了毛豆。他数次放弃了可以报警、逃脱的机会,反而匪夷所思地在劫匪卖了桑塔纳之后怀揣分得的卖车款,跟着他们踏上了“游历”之路,并一起经历了再劫车和杀人,最后躲到了大王老家一处深山里废弃的钨矿,直到被警方抓获。

在这样的“游历”中,毛豆获得了什么呢?除了速度和危险,更是自由,用王安忆的话说就是“天真的快乐”。这种快乐其实寄托了作家的某种怀念——在小说中,王安忆把它说成是源于农耕时代。而对于毛豆来说,那样的时代因为随着邻近都市的村庄被征用而一去不复返,工业文明的喧嚣热闹让毛豆们无所适从,生活开始进入了一种冰冷的秩序之中,常态生活将按规律进行下去,一切都可以预知,人的快乐已被赋予了条件。因此,当韩燕来遇上了大王们而成为毛豆,看似荒诞不经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契合了毛豆的欲望与天性。更重要的,在这样的获得中,毛豆还不可思议地成熟了起来,身体的,语言的,思想的,由一个习惯依附他人的女性化人物成长为一个具有男子气慨的人。

毛豆遇到了大王们,他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凭空提起,让他悬空,与正常的生活脱离,进入一种失重状态。“悬虚中显现”,王安忆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说,她说的是写作小说这件事,但我觉得,她说的就是毛豆,甚至是大王们。对于毛豆他们来说,悬虚中显现的是风吹过后的沙,是事实与人性的真相。而对于作家来说,悬虚中显现的,则是一种充满深情的人文关怀,一种挽留与拯救。

第二篇:《沉疴遍地》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开学一个多学期,课外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实际上只读了三本:《马克思传》、《新阶级斗争》、《沉疴遍地》。而只有最后一本是完全读完的。

这本书其实很符合我对于政治问题的兴趣,尤其作为一个西方左翼学者对于当今欧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然而,作者托尼·朱特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至少他自称是这样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所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存在对立。我从心里觉得社会民主主义只不过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社会主义,然而在读《沉疴遍地》的时候,我却惊讶地发现很难从中找到明显的谬误,找不到能够明显加以反驳的内容。这一点让我感到自己的整个(尚不成熟的)理论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触动,我感到自己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实在不够,之前的自以为牢固的观点竟然无法充分反驳认为不正确的理论。此外,我莫名有一种感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像社会民主主义的方面,然而实际上还不如它。这种观点很危险,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还是谈谈托尼·朱特在书中阐述的观点吧。

托尼·朱特在开篇的题词中写道:“沉疴遍地,病毒肆虐,财富聚集,众生危亡”。在他看来,现代的世界是一个去政治化的世界。年轻的一代不再热衷于政治,不知道该信仰什么——甚至不愿意去信仰什么。人们崇拜金钱和财富,崇拜自由市场,幻想经济的无限增长。这些其实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年轻人的思想是颇为相似的。当然,托尼·朱特在文中多处提到了对比,将一战之前的繁荣一时、二战之后的充满恐惧直到七十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最近三十年自由主义的抬头,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的二十(感谢访问本站:)年的混乱和退化,这三者进行对比。

从我的理解上讲,在托尼·朱特看来,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安全感的时代。最近的三十年间,英美都采取了某种程度上重新私有化的过程,将之前由政府控制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重新私有化,旨在提高效率,但是这样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集体贫穷的现象一直在加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加剧了社会凝聚力的丧失,导致了效率低下。富裕阶级推崇封闭式的“私人社区”,但是作者论证了这事实上是不可行的。托尼·朱特颇为推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芬兰、瑞典,以及荷兰等国推行的高福利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批驳了对于福利国家意义及其必要性的质疑。总之,他强调平等和认同,认为贫富差距减小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欧美的制度恰恰正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开始感受到了政府的行动并没有得到他们之前所期待的后果,对政府愈加不信任,又感到在虚伪的政客和体制面前没有话语权。这一点正呼唤着强有力的国家,而非像自由主义学者们所倡导的那样,全球化会带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世界。实际上,国家和政府的功能从来无可替代,包括在经济生活中的指导和掌握。公共服务事业,尤其是交通业,不可能由私人承办,英国铁路的重新私有化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只有国家才能对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做出必要的、规模上的反应。不仅如此,片面追求效率抹杀公平概念,带来的会是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底层百姓是需要有尊严的保证的群体,更是激发社会矛盾的源泉。

托尼·朱特也深刻地思考了目前社会民主主义者们的行动方向。东欧剧变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在欢呼胜利,但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那是“失去的二十年”(作者语)。资本主义(尤其是自由主义者)并没有取得胜利,从新构建整个世界的体系。尽管如此,整个欧美的左派势力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影响力变得十分有限。就社会民主主义者而言,鉴于他们认为自己是相信平、社会公正和市场监督的民主派,应该采取必要的手段——重塑公共对话,引导人们重新思考重新争论社会问题。现今的社会需要一种新的道德语言,需要用公正和善良来感召人们,而这一点又与宗教的说教不同。政治家需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感情和本性的需

要。

总而言之,托尼·朱特清醒地看到了虽然马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灭了,但是资本主义并未成功,经济全球化并未给整个世界带来改观,反而使人们生活在更大的苦难之中。面对这样惨痛的现实,他倡导用温和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就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一样,用完善的福利保障、国家强有力的市场调控,以及人们增长的政治热情来保障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他认为,尽管目前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制度和观点,但是社会民主主义是现存的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托尼·朱特的很多观点我看过之后还是很有共鸣的。现代的确是一个缺少政治的时代,个人主义盛行,人们普遍陷入了迷茫。托尼·朱特所提出的观点就我目前而言没有找到什么明显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我更加广泛的阅读和思考。

第三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国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国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乍看之下仿佛是一个励志故事,当然,这么认为也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患有语言障碍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国家的紧迫情势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积极去改变,在最终逃出了缺陷的阴影,而终于让那些质疑,担忧,讥讽等等的公众舆论烟消云散,最终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国王。

这个故事的励志意义另一部分也因另一个人所为对比升华: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却因人生机遇和风流个性,逐渐放弃了对王位的追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赋如果不被后天善用,也会逐渐被磨灭,被荒废,而对于george来说,一个对于王位继承者来说有相当阻碍的缺陷,,如果有去改变,不停地尝试,最终也会得到纠正,获得真正的自信。

如果george是个平常的人,或许他有口吃,或于他的发育有问题,这都没有什么,他可以选择成为作家,他可以选择出卖体力维持生计,他可以尽量避开交际,独门独户,这都没什么,他自己和别人都不会觉得这是多么有问题的一件事,然而他却成为一个有语言缺陷的国王,一个小问题也许就成为大困难,就像edward一样,一个花花公子其实没什么,但是因为出身背景和责任,就显得有些失大体,不成器之感,其实都是位置造就的,因为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很多人也许都在羡慕另一种生活,其实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围城,除非你可以拥有每一座城门的钥匙而自由进入,否则,并不要轻

易先忙活着盲目追求另一种生活,除非你已经想得透彻,或者你是个永不思悔的人。

第五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兴趣盎然、熠熠生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比邻相守、非常萎靡、非常无力、破茧而出清清楚楚竭尽所能金蝉脱壳坚强不屈 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丑陋不堪、历经艰辛、毫不迟疑、声如霹雷、毫无疑问、烦吵浮夸、与生俱来、默默无闻、自作主张、美味佳肴、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温柔可人、锋利无比,不战自败、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经地义、没心没肺、凯旋而归、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两两、丑陋不堪、豺狼虎豹、轻薄如纱、跋山涉水、死而后已、天衣无缝、自叹不如、温暖舒适、洁白细致、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不可思议、纹丝不动、敬而远之、毫不吝惜、胡作非为、翩翩起舞. 破茧而出、清清楚楚、竭尽所能、金蝉脱壳、坚强不屈、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夭夭、丑陋不堪、历经艰辛、毫不迟疑、死而后已、天衣无缝、自叹不如、温暖舒适、洁白细致、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声如霹雷、毫无疑问、烦吵浮夸、与生俱来、默默无闻、自作主张、美味佳肴、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温柔可人、锋利无比,不战自败、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经地义、没心没肺、凯旋而归、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两两、丑陋不堪、豺狼虎豹、轻薄如纱、跋山涉水、 赏析: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赏析:这段话是《昆虫记》中描写虫子的一段话,通过比喻,列举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吓退天敌”的原因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赏析;这里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孔雀蛾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对事物观察仔细,同时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螳螂-----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赏析: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