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读后感 秦之重器

秦之重器

过秦论读后感 秦之重器

东周时期,周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败,诸侯国纷纷割据独立,周王朝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华夏文明进入了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春秋的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秦国在春秋早期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它最终能够成功,充分诠释了“天时、地理、人和”的重要性。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结束诸侯割剧局面,完成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经济方面看,当时处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的互补,各国相互通商往来为统一提供了物资条件。战国末年,各诸侯国大多废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加强,通过战争或经商,各民族进行了大融合。同时广大的贫苦大众经过长期的战乱生活,迫切想要和平统一的生存环境。是为“天时”。秦国自秦穆公起,善招贤重法典,社会变革相对彻底。明证法律,奖励军工,重视农业,使国内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发展。推行郡县制非常彻底,赋税、行政权集中于中央,使国家逐渐强大。

除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外,秦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战略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为“地利”。秦国立国时的范围主要是今天的陕西省,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关中”地区。在地势上,关中地区对东部平原地带呈高屋建瓴之势。东面有太行山脉、南面有秦岭阻隔,在崇山峻岭之间有几处出入孔道,也都设关把守,比如著名的函谷关和武关,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对东方诸侯国,就具备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战略态势。在形势好的时候,秦国可以向东进军,蚕食其他诸侯的土地。而形势不利时,秦国则可以退回国内自保。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的地形,是秦国最好的保护伞。秦国以有利的地理条件为基础,不断蚕食别国土地,形势有利时就主动出击,形势不利时就坐山观虎斗。最终,东方列国在各种纷争中逐渐衰落,秦国就迎来了统一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