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毕淑敏老师的《非洲三万里》这本书。现在读书,不同于求学时代,基本上遵循着自己的兴趣来,不贪多,不追风。除了读自己喜欢的新书,更多的是复习书架上以前读过或买过的书。

花了一段时间,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每拿到一本新书,总喜欢快速地读第一遍,现在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太少而且零碎,从时间的长度来讲谈不上快速,但从囫囵吞枣的程度讲还是比较准确的,基本上都是在贪享书中未曾见过的新奇和直抵心底的赞赏、默契和会意。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后感的话,那就是:喜欢。无论是思想的表达、情节的铺垫、知识的链接、细节的考证,还是叙事的方式、语言的风格,总是能让人饶有情趣的读下去,常常有“原来如此”的认同,也常常为其语言文字的幽默和夸张而会心一笑。整部书就是对非洲的一个扫盲,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认识了一个灰色、沉重、悠长、弘大的非洲。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这本书让我更深刻、更生动的了解了非洲,我想我一定会跟我的学生分享这本书。开篇“我为什么要到非洲去?”,就让我对于这个年逾花甲的、足够勇敢的著名女作家的这趟“史诗般的旅行”充满期待。非洲的全名是什么?在此之前,我竟然真的不知道,也从未想过,似乎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非洲的印象,我闭起眼睛回忆了一下高中教材上所写的,再看她的文字,竟然是那么的吻合。在我的印象中,肯尼亚、乌干达、刚果等国家是何等的炎热,最先想到的是将一个鸡蛋磕在地上都会被蒸熟的场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我们伟大祖国四季如春的云南相提并论。而在这篇序言里我就已经初步领略到此书语言的魅力。在说明为什么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面积,她用了“随着沧桑感的增加,才明白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描写自己对“非洲之傲”的迫不及等,“就好象那火车喷出的白烟已经弥漫在眼前。”描写查看“非洲之傲”中文网页时,“一边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喘气大了,吹走了好不容易得来的消息。”这些有趣的文字,让这部作品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我不禁想到,这些拟人、比喻、夸张、借代等描写方法,不是在国小时代都学过吗?那时常常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为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鲜活的文字却常常失去了生气?

当阅读完此本书之后,我不禁闭卷沉思,在今后的教学生涯,我一定要像毕淑敏老师那样以活泼、浪漫的语言,带领学生们遨游地理知识的海洋,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点,让地理课堂变成一次生动的、快乐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