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概述】《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共含5篇,由本站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第1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劝学诗,其中有一句直到今天仍耳熟能详,那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啊,由书中得来的知识尚都浅显,只有亲自去做才能完全理解其中深意啊!那不就是"纸上功夫浅,躬行得道深吗?"

古往今来,凡是大有成就之人,无不是亲力亲为,靠实践才得真知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距今几千年左右,如果当时不是神农亲自尝百草,识五谷,那么很可能就没有多姿多彩的谷类了。神农是实践的第一代言人,跨出了中华儿女历史长河中实践的第一步!

清代王清任接过了实践这场马拉松的第二棒。在当时《黄帝内经》可以说是最齐全、最有名誉的医学巨著了,几乎是每个学医之人必备的"葵花宝典",但王清任作为一名敬业而优秀的外科医生,并没有笃信书本,相反凭借着行医的经验还判定书中有多处漏洞。不仅如此,他还亲自验证。大家知道,古人是十分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不得损坏的,然而要想真正了解,只能动手实验,这怎么办呢?王清任没有被难倒,他只身一人来到瘟疫肆虐而横尸遍野的地区,亲自动手剖尸多达3000多具,终于著成《医林改错》,将《黄帝内经》中的错误一一订正,为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轰动一时。你说,实践重不重要?

再看今人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他仅凭双手便解决了全球几十亿人的粮食问题,靠的是什么?是实践啊!正是因为他能够脚踏实地,亲自试验、培育、才能种出产量高于普通水稻几十倍的优秀杂交水稻!

不光是中国,外国也有同样的例子。伽利略在今天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大科学家了,但他所有的巨大成就是靠实践积累的,这里我举他最著名的实验"铁球试验"为例,这个实验让1磅重与10磅重的铁球在全世界科学家们的眼前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开启了物理新时代。上述所有的功劳无不是实践带给世界与人类的呀!这不就是"躬行得道深"的最好证明吗?

那么,既然躬行得道深,光从纸上学习结果又会如何呢?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赵国之所以在战场上几乎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赵括光看兵书,讲军法却从没上过战场打过仗,只懂在纸上写下功夫,而没有把书上的知识进行实际操练,就直接上了战场而造成的恶果。

那么,既然实践这么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到它呢?首先实践需要勇气。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要有着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敢才能在实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要注重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中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实践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与促进,我们需要从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总结。

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做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中学生吧!

第2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猜你正在找《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全诗只有短短28个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许多深邃的求知道理。

诗的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告诉我们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读着读着,这让我想到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西汉有一个人名叫匡衡,小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买不起油灯,便把邻居家的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告诉人们只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经验,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自然有所成就。诺贝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小时候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便想,有什么东西能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呢?于是,他便把兴趣放在炸药上。为了研究炸药,他好几次将自己的实验室化为灰烬……最后终于成功了。

诗的最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使我想起了赵括。战国时,有一位赵国大将叫赵括,他从小饱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又一次,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兵士抗秦,不想他应缺乏实战经验,中了秦国埋伏,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读书示必须的,书本上的东西的确很迷人,但如果只是“读死书”,便不会有多大成效,反而会像赵括一样成为万人笑柄。

若是想拥有真正知识,就必须仔细观察,亲身体会,在书本知识上打好基础,再去现实生活中实践一下,便能受益非浅。

第3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为你提供《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的写法。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年少时就立下志向,不仅要做“上马击狂胡”的将军,还要做“下马草军书”的文豪。确实如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他的另外一面,感受一位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的父亲情怀……

一个冬日寒冷的夜晚,寒风凛冽,北风呼啸,陆游在寂静的房间丝毫没有睡意,便来到七儿子子聿的房间,轻轻推开门,只见子聿正在埋头刻苦读书,他把手背到身后,意味深长地说:“儿啊,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看才华横溢的李白,哪一次不是倾尽自己所有的心血来创作的呢?”子聿是七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他思考了半响,认真地回答道:“父亲,我知道了,读书一定要有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好学问。”陆游欣慰地点了点头:“子聿,从书本上的来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不要死读书,要把书读活。”子聿站了起来,走向窗边,窗外大雪纷飞,成团的雪花犹如被狂风扯碎了的棉花,在空中连续翻滚,扭卷,迟迟不落在地上,不过一会,窗外就如岑参所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寒气逼人,子聿却依然打开窗户,端详着这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好像在思考些什么,陆游也走上前去,捋了捋胡子,拍着子聿的肩膀说:“知与行是紧密相连的,窗外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杜甫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子聿回过头来:“父亲,赵括因死搬教条而大败,我一定不会重蹈赵括的覆辙,我要做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夜已深了,子聿也早已入睡了。想到刚才的情景,陆游诗兴大发,即兴写下了《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直到今天,这首诗还给后人带来深深的启迪:学习需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知与行要紧密结合。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样,知识的天空才会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才会任你探求。

第4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给大家带来《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著作,这虽然是他在教育儿子,我觉得更是在教育我们。

他告诉子聿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取得一翻成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现在拥有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可我们却不珍惜,不愿意,比起凿壁借光的筐衡,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只福。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长大以后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也是陆游告诉子聿的。古人赵括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亲身实践过,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沈括的探索精神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要彻底知道,了解一件事,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读完这首诗后,我受益匪浅,收获其多。

第5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

本文是本站的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一定有学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吧。然而,《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让我受益匪浅。

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错,学习不能光看,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亲自去实践、体验才能成功。沙子是一粒一粒地积累起来才成了沙堆,知识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才成了学问。正如有句谚语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就好比你想学会写字,就必须要去练,光看是写不漂亮、不工整的。如果你想知道苹果是什么滋味的,就必须去亲自品尝才会知道。光靠书上所描述的,依然不会知道是什么味道。我们不能只是面对课本,而是要懂得亲自去实践,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在古今中外,也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靠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亲自实践才取得成就的!李时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编写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时,阅读了大量的古医籍,和大量有关医学的诗句。李时珍还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便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而且严谨认真的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材,还亲自品尝草药,也不在乎药草是否有毒性。时光荏苒,李时珍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写完成了。

记住,只要我们敢于亲自实践和有着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

正如诗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5篇《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冬夜读书示子聿》读后感范文。